• 1、免疫调节是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如抗体、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 B、骨髓是重要的免疫器官,是B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C、组织液、血浆和唾液中的溶菌酶和吞噬细胞构成了第二道防线 D、免疫自稳、监视功能主要依靠第一、二道防线,免疫防御功能主要依靠第三道防线
  • 2、下图表示信息分子传导的一种方式。甲表示产生信息分子X的细胞,乙表示X的靶细胞。下列对应关系合理的是(       )

    A、甲是感受器细胞,乙是肌细胞,X可使乙发生膜电位的变化 B、甲是甲状腺细胞,乙是肝脏细胞,X可加快乙的新陈代谢 C、甲是胰岛A细胞,乙是肌细胞,X可促进乙中储能物质水解 D、甲是下丘脑细胞,乙是垂体细胞,X可促进乙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
  • 3、激素是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对机体的代谢、生长、发育和繁殖等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遇到有害刺激时,肾上腺皮质细胞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多,以提高机体应急能力 B、生长激素可以促进生长发育,所以青少年可以通过服用生长激素治疗侏儒症 C、切除幼年狗的垂体,其生长发育停滞与体内缺乏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有关 D、摘除公鸡的睾丸一段时间后,又给其注射睾酮,雄性性征恢复,只用了“减法原理”
  • 4、有关促胰液素发现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由胰腺分泌的 B、促胰液素通过导管进入血液,经血液循环运输到胰腺 C、若直接将稀盐酸注入狗的血液中,会引起胰液的分泌 D、促胰液素作用于胰腺,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 5、运动员在完成高难度动作的同时,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运动所导致的肌肉疲劳、动作不协调、寒冷刺激等,可能会导致运动神经元与骨骼肌之间的兴奋传递过度会引起肌肉痉挛(俗称“抽筋”),严重时会危及生命。下列治疗方法中合理的是(       )
    A、通过药物加快神经递质经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中 B、通过药物增加突触后膜上神经递质特异性受体的数量 C、通过药物抑制突触间隙中可降解神经递质的酶的活性 D、通过药物阻止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
  • 6、常见的美容除皱针的主要成分是肉毒毒素(肉毒杆菌产生的高分子蛋白),但使用不当会引起中毒、甚至呼吸肌麻痹而致死,主要原因是它会与细胞膜上的Ca2+通道发生特异性结合,降低Ca2+的通透性,抑制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ACh),导致肌肉松弛麻痹。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正常情况下Ca2+的通透性增强可促进神经细胞释放ACh B、ACh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后,可使突触后膜发生钠离子内流 C、肉毒毒素作用于神经元时,突触前膜上的离子通道均关闭,使膜电位不变 D、若出现中毒,可使用肉毒抗毒素或钙制剂进行救治
  • 7、在内环境及稳态的研究中,如图表示人体体液各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存在于细胞内,约占体液的1/3 B、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b C、新型冠状病毒不能在d中增殖 D、b流向d的总量大于b流向c的量
  • 8、我国运动健儿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创造境外参加奥运会历史最好成绩,实现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在运动员的科学训练和比赛期间需要监测一些相关指标,下列指标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       )
    A、肾上腺素 B、睾酮 C、血红蛋白 D、血糖
  • 9、Nav1.7是一种钠离子通道,与疼痛的发生和维持密切相关,主要在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等外周神经系统中表达。腰椎间盘突出症常引起让人难以忍受的神经痛,欲探究该疼痛与 Nav1.7的关系,科研人员利用大鼠进行相关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设计思路

    ①取若干只生理状态相似的健康大鼠,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

    ②对甲组进行手术处理,构建;乙组进行假手术处理;

    ③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饲养一段时间,采用的机械刺激作用于大鼠足底皮肤,每个刺激强度10次,将大鼠出现5次以上缩足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定为缩足反射阈值;同时利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各组大鼠DRG 神经元的Nav1.7含量;

    ④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说明:缩足反射阈值为痛觉检测的重要指标;免疫荧光染色法是一种通过荧光素标记特定蛋白质进行定量分析的技术)

    (2)、设计用于记录实验结果的表格。
    (3)、分析与讨论:

    ①实验中缩足反射的反射弧是:足底皮肤 → 传入神经元 →→传出神经元 →。检测结果表明,甲组大鼠的缩足反射阈值低于乙组,这说明腰椎间盘突出症使大鼠对痛觉的敏感度

    ②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时,应以作为探针。结果表明,甲组大鼠的Nav1.7含量更高。结合Nav1.7的功能说明甲组缩足反射阈值变化的原因:

    ③结合以上实验结果,提出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神经痛的药物研发思路:

  • 10、EB病毒是一种与鼻咽癌等肿瘤相关的病毒,其抗原蛋白M、N分别由基因M、N编码。为探讨多抗原联合技术在鼻咽癌诊断中的价值,研究人员通过重叠延伸PCR技术构建了融合基因M-linker-N(图1),测序后将融合基因插入质粒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图2),再将重组质粒导入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回答下列问题:

       

    (1)、获取融合基因:根据GenBank 提供的EB病毒M基因和N基因的序列分别设计引物。

    ①据图分析,下列关于引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引物1的3’端应引入 EcoR I酶切位点

    B.引物2和3所含的 linker应完全相同

    C.引物4的5’端应引入 Xho I 酶切位点

    D.应选取引物1和引物4作PCR 3中的引物

    ②阶段2的延伸过程中需要酶的催化。每一次PCR产物均可通过法进行检测。对符合预期的产物片段,需进行基因测序的确认,原因是

    (2)、构建表达载体:构建时需用到的基因工程工具有质粒、限制酶和。基因表达载体中复制原点的作用是。为使融合基因转录出的mRNA 经翻译形成1条多肽链,在阶段1设计引物2时应去除编码的序列。
    (3)、表达融合蛋白:将重组质粒导入经处理过的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中,涂布于含培养基上倒置培养24h进行筛选。挑取单菌落至相应液体培养基中振荡培养一段时间,取菌液,后回收菌体,提取总蛋白并进一步检测、提纯。EB病毒感染诊断。
  • 11、水稻(2N=24)雌雄同花且花较小,其雄性的育性(控制基因用A、a表示)和株高(控制基因用B、b表示)对产量和育种具有重要意义。科研人员利用化学物质 EMS处理野生型水稻种子,筛选出突变体L(雄性不育)和突变体M(半矮秆)。为探究其遗传机制,科研人员进行了杂交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杂交组合

    杂交亲本

    F1表型

    F2表型及数量(株)

    野生型×突变体L

    野生型

    野生型(1860)

    雄性不育(588)

    野生型×突变体M

    野生型

    野生型(1821)

    半矮秆(602)

    回答下列问题:

    (1)、由野生型培育成突变体L、突变体M的育种方式是。与杂交育种相比,该育种方法的优点是(写出1 点即可)。
    (2)、进行杂交实验Ⅰ时,对母本的处理流程为。据表分析,突变体L的雄性不育、突变体M的半矮秆均为性状,且相关基因的遗传分别遵循定律。
    (3)、研究发现,株高基因位于1号染色体上,测序的部分碱基序列如图所示。

    结果表明,突变体M发生了的单碱基突变,导致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发生改变。进一步研究发现,突变体M的茎尖生长素含量显著低于野生型,推测A基因通过来控制体内的生物化学反应,从而控制株高性状。

    (4)、欲确定雄性的育性基因是否也位于1号染色体上,以突变体L、M为材料,设计实验方案并预测实验结果。

    ①实验方案:突变体L 与突变体M杂交,

    ②预期结果(不考虑突变、互换):

    i.若 , 则育性基因位于1号染色体上;

    ii.若 , 则育性基因不在1号染色体上。

    ③请写出突变体L与突变体M杂交得到子一代的遗传图解(需写出配子)。

  • 12、“干烧心”是生菜种植中的一种常见病害,表现为心叶(植株中心部位的嫩叶)边缘干枯褐变,严重时心叶腐烂坏死。科研人员在温室栽培条件下研究了不同营养液配比对生菜生长和“干烧心”现象的影响。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施用量mmol/L

    硝酸钙

    硫酸铵

    CK

    0

    3.4

    T1

    0.6

    2.8

    T2

    1.2

    2.2

    T3

    1.8

    1.6

    T4

    ?

    T5

    3.0

     

    (1)、科研人员通过控制硝酸钙的用量来改变水培营养液的Ca2+含量,设置了右表所示对照实验(每组20棵生菜)。表中T4组对应的硝酸钙和硫酸铵的施用量分别是。调控各组 Ca2+含量时,需施用对应量的硫酸铵,以平衡硝酸钙减少导致的
    (2)、进行温室栽培时,将生菜置于“红+蓝”光、光-暗周期为14h-10h、其他条件适宜的环境中培养。与单色光比,“红+蓝”光显著提高了生菜的光合速率,原因是。光-暗周期设定为14h-10h,一方面有利于光照时光合色素将吸收的光能转化为 , 促进碳反应的进行;另一方面叶片细胞存在 , 能够感受夜长,进而调控生菜的生长发育。
    (3)、一段时间后,检测不同营养液配比对生菜生长和“干烧心”现象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

    ①由图1可知,组处理最有利于生菜的生长发育。T5 组处理(填“促进”或“抑制”)生菜的生长,依据是

    ②由图2可知,T1-T4组“干烧心”的株数随水培营养液中Ca2+含量的增加呈现趋势,推测心叶“干烧心”的原因可能是

    (4)、因温室内湿度大,种植密度高,生菜蒸腾作用较弱影响水盐运输,科研人员拟通过叶面喷施氯化钙溶液来改善“干烧心”现象。与根部施肥相比,对叶面喷施氯化钙的优点是。喷施时需控制好氯化钙浓度,以免浓度过高使气孔关闭,直接影响碳反应中的进行。
  • 13、某地一大型淡水湖曾因水体中氮、磷含量过高导致浮游植物大量繁殖,进而引发富营养化污染。近年来,相关部门开展了一系列综合治理,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回答下列问题:
    (1)、该淡水湖风景优美,是当地著名景观,还具有城市防洪排涝、城区河道生态补水等功能,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使用价值。湖中各水生植物占据着不同的 , 以充分利用光照、空间等资源。浮游植物属于该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 以其为主要食物来源的水蚤等浮游动物是食物链形成的关键环节,可推动生态系统的和物质循环。
    (2)、湖泊富营养化影响了其它水生生物生存,导致生态系统的能力下降。在该湖泊的综合治理过程中,生态修复阶段采取的主要措施有:①种植芦苇、睡莲等水生植物制约浮游植物繁殖;②投放白鲢、河蚌等水生动物使浮游植物下降,并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从生物学原理分析,上述控制浮游植物数量的方法均属于防治。
    (3)、为评估生态修复效果,科研人员对该淡水湖已修复区域和尚未修复区域的浮游生物及水体理化因子开展季节性调查,部分结果如表所示。据表分析: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修复区

    未修复区

    修复区

    未修复区

    修复区

    未修复区

    修复区

    未修复区

    浮游植物生物量(mg/L)

    8.84b

    9.20b

    4.18c

    13.36b

    2.86c

    21.73a

    0.42d

    0.45d

    总氮(mg/L)

    0.38a

    1.00b

    0.43b

    1.27a

    0.39b

    1.06a

    0.36b

    1.51a

    总磷(mg/L)

    0.03b

    0.10a

    0.02b

    0.09a

    0.01b

    0.08a

    0.03a

    0.02b

    注:表中不同字母表示处理间差异显著,有相同字母表示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

    ①从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分析,各季节修复区(填“高于”或“低于”)未修复区,其中季差异显著。

    ②从总氮、总磷含量分析,修复区含量普遍低于未修复区,其原因可能是

    ③评估修复效果:该生态修复举措在一定程度上能湖泊的富营养化水平。

  • 14、果蝇(2N=8)的某卵原细胞减数分裂时,一对同源染色体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异常变化(其他染色体正常)。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MI后期初级卵母细胞内共有4对同源染色体 B、第一极体MⅡ过程中可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 C、MⅡ后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MⅡ中期的两倍 D、该过程产生的卵细胞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
  • 15、取动物组织进行原代培养,实验操作过程如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步骤①可使用胰蛋白酶处理 B、步骤②可滤除未消化的组织块 C、步骤③可使细胞悬浮并均匀分布 D、步骤④可用稀释涂布分离法计数
  • 16、某单基因遗传病以智力衰退为主要特征,由正常基因突变所致。一对健康夫妇生育了一个健康的女儿和一个患病儿子。为探究该病的遗传机制,科研人员对该家庭各成员进行了相关基因的检测,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遗传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这对夫妇再生一个男孩患病的概率是1/4 C、女儿将致病基因传递给下一代的概率是1/3 D、避免近亲结婚有助于降低该遗传病的发生率
  • 17、蚕豆等双子叶植物种子萌发时,下胚轴顶端形成的“顶勾”结构如图1,其顶勾弯的纵切显微结构如图2。研究表明其形成与根向地生长的原理类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顶勾的形成减少了子叶间的顶端分生组织出土时所受机械伤害 B、顶端分生组织产生的生长素在重力作用下通过极性运输到下胚轴 C、顶勾的形成是由于顶勾弯外侧与内侧的生长素分布不均匀所致 D、子叶、下胚轴的形成是种子萌发过程中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 18、将植物离体培养产生的体细胞胚包埋在人工胚乳和人工种皮中,可制成人工种子。在条件适宜时,它同普通种子一样可以发芽成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同一植物不同营养器官培养得到的人工种子,其基因型相同 B、包埋前用脱落酸处理体细胞胚,可延长人工种子的保存期 C、人工种皮为不透气薄膜,具有防止内部营养物质流失的作用 D、人工种子的生产过程不受季节限制,可以快速繁殖优良品种
  •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面小题

    研究发现,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非编码RNA(如miRNA)调控等过程发生异常,均可导致癌症的发生,相关机制如图所示。

       

    (1)、miRNA 调控过程异常导致细胞癌变,该现象属于(  )
    A、表观遗传 B、基因突变 C、基因重组 D、染色体畸变
    (2)、下列关于图中所示机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组蛋白的乙酰化会影响RNA 聚合酶与启动部位结合 B、抑癌基因的启动部位高度甲基化会促进该基因的转录 C、miRNA 与靶向 mRNA 进行碱基互补配对会抑制翻译过程 D、抑癌基因表达受抑制、原癌基因过量表达可引发癌变
  • 20、科研人员在浙江某地调查镇海林蛙时,发现一种新物种——姬林蛙。姬林蛙与镇海林蛙同属林蛙属,外观十分相似,但体型差异很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两种群的可遗传变异为它们的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B、两者的外观相似是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基因库 C、两者的体型差异大是环境长期定向选择的结果 D、可通过分析两者特定蛋白质的结构确定亲缘关系
上一页 67 68 69 70 7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