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阿奇霉素通过结合到肺炎支原体的核糖体上,使得mRNA与核糖体不能结合从而达到治疗效果。阿奇霉素干扰的过程是(  )
    A、翻译 B、转录 C、复制 D、逆转录
  • 2、某品种豌豆的花色受A、a和B、b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红花(A)对白花(a)为完全显性;B基因为修饰基因,能淡化花的颜色,只有B基因时红色将淡化为白色,Bb将红色淡化为粉色。现将纯合红花植株与基因型为aaBB的白花植株杂交,产生的种子(F1)用γ射线处理后萌发,所形成的F1植株中出现一株白花,其余均为粉花。回答下列问题:

    (1)该品种豌豆中,能够表现为白花的植株共有种基因型。F1粉花植株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2)如果F1出现白花植株的原因是发生了染色体变异,但F1白花植株和粉花植株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相同,则所发生的染色体变异情况可能是

    (3)如果F1出现白花植株的原因是A、a或B、b中某个基因发生突变引起的,为了确定是哪个基因发生了突变,可将该白花植株与纯合红花植株杂交,若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 , 则是A基因突变为a基因;若子代 , 则是

  • 3、如图是某家族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甲病由等位基因A/a控制,乙病由等位基因B/b控制,Ⅱ2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所有个体均未发生突变。已知甲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是1/10000,回答下列问题:

    (1)、同学A认为甲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在系谱图中能为该方式提供的最可靠的判断依据是
    (2)、乙病的遗传方式是。Ⅱ1关于甲病和乙病的基因型是
    (3)、Ⅲ3的乙病致病基因从第Ⅰ代传递给他的路线是(用图中个体和箭头连接表示)。
    (4)、若Ⅲ4与一个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的正常女性结婚,他们生一个只患甲病的孩子的概率是
  • 4、豌豆种子的圆粒和皱粒是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等位基因R和r控制。当R基因插入一段外源DNA序列,就成为r基因。下图是豌豆圆粒和皱粒种子形成的机制。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a称为 , 该过程的模板是;与翻译过程相比,该过程特有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为
    (2)、过程b称为 , 由放大前的图可知,核糖体移动的方向是(填“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决定丙氨酸的密码子是
    (3)、若正常的淀粉分支酶含350个氨基酸,则控制该淀粉分支酶合成的基因至少含对碱基(需考虑终止密码子)。
    (4)、本实例体现出基因对性状控制的方式是
  • 5、果蝇的长翅与短翅、红眼与白眼,这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等位基因B、b和R、r控制。亲代雌果蝇与雄果蝇杂交获得F1 , 统计F1表型及数量为长翅红眼雌蝇150只、短翅红眼雌蝇52只、长翅红眼雄蝇78只、长翅白眼雄蝇75只、短翅红眼雄蝇25只、短翅白眼雄蝇26只。只考虑这两对相对性状,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果蝇翅型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 B、F1长翅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有4种 C、F1雌果蝇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2 D、雌性亲本产生R配子的比例为1/2
  • 6、鼠肉瘤病毒(MS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在MSV侵入宿主细胞后,宿主细胞内不会发生的是(  )
    A、利用宿主细胞提供的原料、能量等合成子代病毒的RNA分子 B、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以4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合成RNA分子 C、新合成的病毒RNA与宿主细胞核糖体结合,合成病毒的蛋白质 D、新合成的病毒RNA与病毒蛋白质在宿主细胞内组装成子代病毒
  • 7、下列有关DNA分子的复制、转录和翻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复制时,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DNA双链解开并开始复制 B、转录时,RNA聚合酶与DNA结合后解开DNA的双螺旋结构 C、翻译时,在mRNA和tRNA之间不会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现象 D、翻译时,一条mRNA上可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一条肽链
  • 8、活动小组为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选取实验材料代表相应的基团或化学键,材料的种类和数量如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材料种类

    脱氧核糖

    磷酸基团

    代表化学键的小棒

    碱基

    A

    T

    C

    G

    数量(个)

    45

    45

    足量

    15

    10

    25

    15

    A、制成的双螺旋模型最多能含25个碱基对 B、制成的双螺旋模型最多能含44个碱基 C、制成的双螺旋模型最多能有422种碱基排列方式 D、该DNA片段中任意一个脱氧核糖均与两个磷酸相连
  • 9、豌豆种子黄色(Y)、圆粒(R)均为显性,某兴趣小组用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的豌豆进行杂交,发现后代F1出现4种类型,性状统计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亲本中黄色圆粒的基因型为YyRR B、F1中绿色圆粒豌豆的基因型为yyRr C、F1中表型不同于亲本的只有黄色皱粒 D、F1黄色圆粒豌豆中纯合子的比例为0
  • 10、下列关于遗传学的基本概念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在“性状模拟分离比”实验中两个桶内的彩球数量不一定要相等 B、不同环境下,基因型相同,表型不一定相同 C、通常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配子中只含有一个基因 D、A 和A、d 和b 不属于等位基因,C 和c 属于等位基因
  • 11、某二倍体植物宽叶(M)对窄叶(m)为显性,高茎(D)对矮茎(d)为显性,红花(R)对白花(r)为显性。基因M、m与基因R、r位于2号染色体上,基因D、d位于4号染色体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统计叶形和株高或株高和花色都可以 B、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统计叶形、株高或花色都可以 C、验证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可以用纯合矮茎红花植株和纯合高茎白花植株杂交,F1测交或自交 D、豌豆花是两性花,进行人工杂交试验时需对父本去雄
  • 12、下列概念与实例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自交——玉米的花粉落在同植株雌花的柱头上 B、纯合子——基因型为AABBCCDD的豌豆 C、性状分离——黄色狗和白色狗的杂交后代既有黄色狗又有白色狗 D、显性性状——高秆小麦和矮秆小麦杂交后代只有高秆小麦,高秆是显性性状
  • 13、研人员将一定量的某种动物的提取液(简称M)注射到实验小鼠体内,注射后若干天,未见小鼠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将小鼠分成甲、乙两组,甲组注射少量的M,小鼠很快发生了呼吸困难等症状;乙组注射生理盐水,小鼠未见异常。对实验小鼠在第二次注射M后的表现,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M中含有胰岛素,导致小鼠血糖浓度降低 B、M中含有乙酰胆碱,使小鼠骨骼肌活动减弱 C、M中含有过敏原,引起小鼠发生了过敏反应 D、M中含有呼吸抑制剂,可快速抑制小鼠呼吸
  • 14、幼儿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后,血清中出现特异性抗体,发挥免疫保护作用。下列细胞中,不参与此过程的是(  )
    A、B淋巴细胞 B、细胞毒性T细胞 C、树突状细胞 D、辅助性T细胞
  • 15、通常情况下,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与组织液的生理指标最接近的是(  )
    A、渗透压 B、Na+浓度 C、K+浓度 D、O2浓度
  • 16、土壤盐渍化是限制作物生长的主要非生物胁迫之一。科研人员从紫花苜蓿中提取抗盐基因的mR-NA,经逆转录获得cDNA,通过PCR扩增获得抗盐基因,转入烟草并培育成转基因抗盐烟草,培育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使用PCR技术扩增抗盐基因时,需提供分别与两条模板链结合的2种引物,添加引物的原因是。PCR的产物可通过电泳鉴定,如果待测抗盐基因片段的泳道出现杂带,原因可能是复性时温度偏(填“高”或“低”),导致
    (2)、为防止目的基因粘连及质粒的自身环化,选用限制酶切割抗盐基因、质粒后构建重组质粒。将获取的重组质粒采用法导入烟草细胞,使含抗盐基因的质粒整合到烟草的基因组序列中,可使用筛选到具有该抗生素抗性的植株。
    (3)、为验证培育出的抗盐烟草植株是否具有抗盐性状,可利用带有标记的抗盐基因片段作为 , 与从转基因烟草中提取的DNA进行杂交,观察是否有产生。另外,在个体水平上可采用的鉴定思路是 , 若转基因烟草存活率高于普通烟草,则说明转基因植株获得了耐盐特性。
  • 17、为探究我国最大的沙漠湖泊——红碱淖的水生态现状,以浮游动物(如图1)为指示生物,于2024年春、夏和秋3个季节对红碱淖及入湖河流进行生态调查与分析评价。回答下列问题:

    注:箱图上下横线分别表示最大值和最小值,方框表示50%变异区间,方框中横线表示对应指标的中位数。

    (1)、图1中入湖河流春季轮虫的物种数很多,据此(填“能”或“不能”)判断轮虫在该群落中是否占据优势,判断依据是。桡足类同化获取的能量可用于
    (2)、图2中Margalef丰富度指数在春季到夏季相对平稳,而从夏季到秋季显著降低,导致物种组成和空间结构发生变化,体现了群落的。浮游动物因浮游植物的分层分布形成了群落的结构,影响浮游植物分层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3)、随着时间的推移,红碱淖中群落可能会发生演替,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有(答出2点)。
    (4)、研究发现,入湖口附近的浮游动物数量低于红碱淖湖区的原因可能是 , 因此,可依据浮游动物数量的变化对水质进行监测。
  • 18、1型糖尿病(T1DM)目前被认为是由胰岛B细胞破坏所引起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是由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共同发挥作用导致胰岛B细胞被破坏,使体内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需终身依赖体外胰岛素治疗。如图表示胰岛素作用于肝细胞调节血糖平衡,使肝脏中葡萄糖生成减少,降低血糖水平。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丘脑通过支配自主神经系统中的 , 调控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降血糖的机制是增加血糖去向,减少血糖来源,使肝脏中葡萄糖生成减少的途径是(答出2点)。
    (2)、T1DM从免疫学角度分析属于自身免疫病,致病的原因可能是。某T1DM患者补充足量胰岛素后,血糖浓度仍较高。据图分析原因,除了胰岛素受体功能障碍外,还可能是因为(答出2点)。
    (3)、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最为常见的急性代谢紊乱并发症,快速补充胰岛素是救治病人的关键措施,而不同的胰岛素给药方式对治疗效果存在影响。研究结果如表:

    处理

    血糖达标时间(h)

    血酮体转阴时间(h)

    低血糖发生率

    静脉输注

    8.47

    31.92

    19.05%

    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

    6.73

    14.92

    7.14%

    注:酮体是脂肪(脂肪酸)分解代谢的中间产物,其酸性较强,易引发酮症酸中毒。

    ①注射胰岛素的量属于(填“自变量”“因变量”或“无关变量”),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使低血糖发生率较低,明显优于静脉注射,据表分析理由是

    ②当下流行的减肥方式——生酮饮食,是一种以高脂肪、适量蛋白质、低碳水化合物的饮食方案,不适合用于治疗T1DM,原因是 , 从而引发酮症酸中毒。

  • 19、抗稻瘟病与易感稻瘟病由基因A/a、B/b、D/d控制,为研究抗稻瘟病水稻的遗传规律,某团队用纯合抗稻瘟病水稻品种甲、乙分别与易感稻瘟病品种丁杂交得到F1 , F1自交得到F2 , 结果如下表。不考虑染色体互换、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等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

    杂交组合

    F1表型及比例

    F2表型及比例

    甲×丁

    全部抗稻瘟病

    抗稻瘟病:易感稻瘟病=15:1

    乙×丁

    全部抗稻瘟病抗

    稻瘟病:易感稻瘟病=63:1

    (1)、水稻与豌豆相比,人工去雄操作困难,原因是
    (2)、实验②中水稻抗稻瘟病与易感稻瘟病基因的遗传(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判断理由是
    (3)、实验①甲的基因型为 , 实验②中,F2抗稻瘟病植株的基因型有种,其中与实验②F1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
    (4)、为探究水稻粒形的调控机制,对野生型(正常粒,EE)与突变体(长粒,ee)中某些基因的表达量进行分析,结果如图所示。已知GS2基因通过调控细胞分裂影响籽粒长度,TGW6基因通过影响胚乳的发育影响籽粒长度,实验结果表明,在野生型个体中,E基因通过影响水稻籽粒长度。

  • 20、钒(V)是人类和动物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及植物生长的有益元素,低含量的V促进植物生长.高含量的V对植物、动物及人类都有毒害作用。近年来,人们对V的需求量和开采量的增加,导致大量的含V废物进入土壤,造成不同程度的V污染。科研人员研究聚乙烯微塑料(PE)在钒(V)胁迫下对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选用玉米作为试验材料,本试验共计5个处理.分别为CK0、CK、0.1%PE、1%PE和2%PE,探究了外源PE对V胁迫下玉米幼苗的生长表现,测定玉米叶片的光合指标如表,已知玉米细胞吸水可缓解V胁迫带来的影响。回答下列问题:

    处理

    净光合速率μmol·(m2·s-1

    气孔导度/mol·(m2·s)-1

    胞间CO2含量/μmol·mol-1

    叶绿素a/mg·g-1

    叶绿素b/mg·g-1

    CK0

    29.84

    0.63

    381.42

    0.73

    0.82

    CK

    7.18

    0.22

    111.78

    0.26

    0.28

    0.1%PE

    14.30

    0.45

    278.41

    0.59

    0.62

    1%PE

    8.79

    0.34

    138.27

    0.52

    0.52

    2%PE

    5.20

    0.22

    122.54

    0.49

    0.50

    注:CK0:空白对照,无PE和V添加;CK:V为150mg·kg-¹;0.1%PE:PE为1.0g·kg-1+V为150mg·kg-¹:1%PE:PE为1.0g·kg-1+V为150mg·kg-1;2.%PE:PE为2.0g·kg-1+V为150mg·kg-1

    (1)、叶绿体中色素吸收的光能有两个用途,分别是
    (2)、净光合速率可以反映玉米光合作用的强度,V单一胁迫下玉米幼苗的净光合速率下降,据表分析原因是 , 除上述原因外,影响其光合作用强度的内因还有(答出1点即可)。结果表明,外源PE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V胁迫对玉米幼苗的光合抑制,但其缓解作用取决于PE的添加量,处理下其缓解效果显著优于其他处理。
    (3)、丙二醛(MDA)是衡量氧化胁迫程度的常用指标之一,它是细胞膜脂质在受到自由基攻击时生成的过氧化物。该胁迫条件还导致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升高,造成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并导致丙二醛(MDA)的积累(如图)。

       

    注:1.CK0;2.CK;3.0.1%PE;4.1%PE;5.2%PE。

    ①V胁迫下会造成玉米地上部生物膜损伤,判断依据是

    ②外源PE添加可造成幼苗茎叶和根部可溶性蛋白含量较CK处理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增幅均随着PE添加量的增大而降低,表明PE可通过来缓解V胁迫的毒害作用,且少量PE添加时效果更佳。

上一页 114 115 116 117 11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