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乳酸菌是酸奶制作过程中重要的微生物,乳酸菌发酵能产生有机酸、酸菌素(多肽类物质)和多种酶系,进而抑制肠道内腐败菌和其他病原体的生长,改善肠道功能。下列有关乳酸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乳酸菌属于原核生物,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B、用电子显微镜可观察到乳酸菌具有明显的核仁 C、酸菌素的合成需要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参与 D、乳酸菌合成酸菌素和多种酶系的过程中有氢键的断裂与形成
  • 2、取鸡蛋清,加入蒸馏水,混匀并加热一段时间后,过滤得到浑浊的滤液。以该滤液为反应物,探究不同温度对某种蛋白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组别

    1

    2

    3

    4

    5

    温度(℃)

    27

    37

    47

    57

    67

    滤液变澄清时间(min)

    16

    9

    4

    6

    50min未澄清

    据表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滤液变澄清的时间与该蛋白酶活性呈正相关 B、组3滤液变澄清时间最短,酶促反应速率最快 C、若实验温度为52℃,则滤液变澄清时间为4~6min D、若实验后再将组5放置在57℃,则滤液变澄清时间为6min
  • 3、由稻黄单胞菌引起的水稻白叶枯病是水稻生产上的三大病害之一。
    (1)、稻黄单胞菌能合成AvrXa7(是一类普遍存在于细菌中的分泌蛋白)并将其注射进水稻叶肉细胞,最终通过(结构)潜入水稻细胞核,识别并激活水稻糖转运蛋白(SWEET14)基因表达,挟持糖转运蛋白源源不断地将糖类物质通过方式从水稻细胞泵出胞外,供给病原菌生长和增殖。稻黄单胞菌与水稻的种间关系为
    (2)、水稻的Xa7基因的启动子区携带一个调控元件,能够“诱捕”并结合AvrXa7,从而调动水稻细胞的免疫反应,将病原菌迅速隔离杀灭,因此Xa7基因(选用“可以/不可以”作答)看作是水稻的一种抗白叶枯病基因。此外如果水稻的[选用“糖转运蛋白(SWEET14)/Xa7”作答]基因发生突变,也会导致稻黄单胞菌的侵染失败。
    (3)、广东某研究团队欲对此基因进行深度研究,提取抗病水稻的DNA,利用特定的双引物对Xa7基因进行PCR扩增。引物长度不能过短原因是:;PCR扩增中有一个低温(55℃/58℃、1min)过程,该过程称之为 , 目的是。PCR产物一般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来鉴定,在凝胶中DNA分子的迁移速率与等有关。
  • 4、从常见中草药黄芪中分离的黄芪多糖已被证明具有良好的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作用。我国某科研团队也证实半枝莲多糖(SBP-2A)对体外培养的肝癌细胞有抑制作用,为继续研究半枝莲多糖对小鼠体内肝癌的抑制作用及机制,进行如下实验:建立肝癌小鼠模型后,进行相关实验,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各组肝癌小鼠的瘤重、免疫学功能的检测结果比较

    组别

    腹腔注射的剂量

    [mg/(kg·d)]

    抑瘤作用比较

    免疫学功能的比较

    瘤重

    (g)

    抑瘤率

    (%)

    脾脏指数

    (mg/g)

    胸腺指数

    (mg/g)

    γ-干扰素

    (pg/mL)

    模型组

    1.29

    6.14

    1.64

    51.59

    SBP-2A低剂量组

    25

    1.09

    15.42

    11.85

    2.07

    56.24

    SBP-2A中剂量组

    50

    0.79

    38.67

    11.29

    2.54

    57.17

    SBP-2A高剂量组

    100

    0.91

    29.95

    13.27

    1.75

    60.54

    黄芪多糖组

    100

    0.75

    43.32

    7.08

    2.72

    70.50

    注:①抑瘤率(%)=(1-实验组瘤质量/模型组瘤质量)×100%

    ②免疫器官指数=免疫器官质量(mg)/体质量(g)

    (1)、机体能够裂解肿瘤细胞,主要依靠的是细胞,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功能。
    (2)、获得肝癌小鼠24h后,SBP-2A低、中、高剂量组分别腹腔注射25、50、100mg/kgSBP-2A,黄芪多糖组注射100mg/kg黄芪多糖,模型组腹腔注射 , 本实验中,黄芪多糖组的作用是
    (3)、由实验结果分析,黄芪多糖能够抑制肿瘤的原因是。结果显示,SBP-2A中剂量组小鼠抑瘤率高于低剂量组、高剂量组,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最可能的原因是 , 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效果。
    (4)、激活的STAT1蛋白参与细胞凋亡、肿瘤血管生成等多种生物学过程。该团队提取0.025g肿瘤组织中的总蛋白进行电泳(结果如下图),分析其中的STAT1蛋白表达量,并得出结论:高剂量SBP-2A可能是通过提高STAT1蛋白水平来抑制小鼠肝癌肿瘤生长,其依据是

  • 5、果蝇(2n=8)是一种常见的遗传学材料,对研究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等有重要价值。将正常复眼果蝇杂交,子代偶然出现一只无眼突变体(eyeless,记为e)。为确定该个体出现的原因,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将该无眼突变体果蝇与正常复眼果蝇杂交,F1全是正常复眼,由此可初步判断该无眼突变是突变。正常复眼基因和无眼基因的本质区别是的不同。
    (2)、将纯合正常复眼(野生型)单体(二倍体生物体细胞中某对同源染色体少一条的个体称为单体,记为2n-1,可以存活并正常繁殖)品系分别与无眼突变型果蝇杂交即可定位无眼基因所在的染色体。比如用无眼突变体与纯合正常复眼Ⅳ-单体果蝇杂交,若子代果蝇的表型为 , 推测无眼基因不位于Ⅳ号染色体上;若子代果蝇的表型为 , 推测无眼基因位于Ⅳ号染色体上。因此,为完成果蝇无眼基因的染色体定位,理论上至少需要构建种纯合野生型单体品系。
    (3)、若已确定无眼基因位于Ⅳ染色体上,将无眼Ⅳ-单体果蝇和纯合正常复眼Ⅳ-三体(二倍体生物体细胞中某对同源染色体多一条的个体称为三体,记为2n+1,可以存活并正常繁殖)果蝇杂交,在细胞水平上可用法选出子代中的三体个体,将其相互杂交,所得F2代正常复眼果蝇中染色体数量正常的占[染色体多两条(四体)时不能存活]。
  • 6、文献资料表明:水杨酸(SA)和硫化氢(H2S)作为信号分子在调控不良环境胁迫下植物的生长发育中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研究人员以黄瓜幼苗为材料,用SA、硫氢化钠(NaHS,H2S外源供体)、PAC(SA抑制剂)、HT(NaHS和H2S清除剂)等试剂开展相关实验,探究低温弱光胁迫下,SA和H2S两者之间的互作关系及对黄瓜幼苗光合作用影响。

    注:CK组为喷洒H2O进行预处理后转入适宜温、光条件培养48小时;其它组均为喷洒对应的试剂(见图)预处理后转入低温、弱光条件培养48小时。

    (1)、植物内源性H2S是一种脂溶性的小分子化合物,主要由半胱氨酸经酶催化产生。H2S进入植物细胞的方式为 , 从氨基酸结构通式推测,H2S中的S来源于
    (2)、由实验1可以得出结论:低温弱光(选用“可以/不可以”作答)诱导内源性H2S的产生、SA(选用“可以/不可以”作答)促进内源性H2S的产生。
    (3)、由实验2可以得出结论:低温弱光(选用“可以/不可以”作答)诱导内源性SA的产生、外源性硫氢化钠对内源性SA产生的影响(选用“不明显/明显”作答)。综合实验1和实验2推测:H2S可能作为SA的(选用“上游/下游”作答)信号参与低温弱光胁迫下黄瓜幼苗的生理活动调控。
    (4)、如果上述推测正确,请补充完整实验3中HT+SA组和PAC+NaHS组的光合速率柱状图

  • 7、红树植物根细胞能将细胞质中的Na+排除胞外以及转运至液泡中形成“液泡隔离”从而适应在高盐环境生活,这一机制(如下图)与H+-ATP泵及膜转运蛋白SOSI、NHX(Na+/H+逆向转运蛋白)的功能密切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质(溶胶)中的Na+转运到根细胞外和液泡中的直接“动力”是ATP B、细胞质(溶胶)中的H+转运到根细胞外和液泡中的直接“动力”是ATP C、海水中的水分子通过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方式进入根细胞 D、H+-ATP泵有转运H+的作用,同时具有ATP水解酶活性
  • 8、研究人员将C6(能提高光反应中电子传递效率)和SBP(可促进卡尔文循环中C5的再生)两个基因分别导入烟草中获得C6和SB株系。利用C6和SB株系获得纯合双转基因C6SB株系,在温室提供一定浓度CO2的条件下,检测四种株系的相关指标,结果如下表。说法错误的是(  )

    组别

    电子传递速率

    (相对值)

    C5再生速率

    (μmol·m-2·s-l

    光合速率

    (μmol·m-2·s-l

    野生型

    0.118

    121.5

    24.6

    C6株系

    0.123

    124.8

    25.6

    SB株系

    0.130

    128.7

    27.0

    C6SB株系

    0.140

    132.0

    27.4

    A、C6基因的产物可能与ATP、NADPH生成有关 B、SBP基因的产物在叶绿体基质中发挥作用 C、与野生型相比,C6株系光合速率的增加体现暗反应能促进光反应 D、与SB株系相比,C6SB株系光合速率的增加体现光反应能促进暗反应
  • 9、如图是我国科学家培育克隆猴“中中”“华华”的过程,Kdm4d为组蛋白去甲基化酶基因、TSA为组蛋白脱乙酰酶抑制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各种动物胚胎移植的最佳时期不尽相同,一般是在原肠胚期前 B、灭活的仙台病毒可诱导体细胞和去核卵母细胞融合 C、Kdm4d的mRNA和TSA的作用是对组蛋白进行表观遗传修饰来调控相关基因表达 D、克隆猴和核供体所具有的微小差异来自基因突变或者染色体变异
  • 10、某种含氮有机物的除草剂,在水中溶解度低,含一定量该除草剂的培养基不透明。其在土壤中不易降解,长期使用会污染土壤破坏生态环境。为修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按下图选育能降解该除草剂的细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有透明圈的菌落能够利用除草剂中的氮源,应扩大培养 B、图中培养基在各种成分都溶化后且分装前进行灭菌 C、实验过程中需要将培养基调至中性或弱酸性 D、图中接种方法为平板划线法,可对细菌进行计数
  • 11、“中度干扰假说”认为,在中等强度干扰下,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最大。某研究团队拟根据此原理对人工马尾松林进行改造,即在此林中开造一些人工林窗(指森林群落中老龄树死亡或因干旱、台风、火灾等偶然性因素导致成熟阶段优势树种死亡,从而在林冠层造成空隙的现象)。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人工马尾松林因成分单一、结构简单,极易导致松毛虫爆发等生态灾害 B、根据此假说,开造人工林窗时,林窗的面积大小是一个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C、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工林窗也会逐渐郁闭,这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 D、对于环境条件较严酷的干旱草原、沙漠等生态系统来说该假说同样成立
  • 12、科研人员研究核质互作的实验过程中,发现细胞质雄性不育玉米可被显性核恢复基因(R基因)恢复育性,T基因表示雄性不育基因,作用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注:通常在括号外表示质基因,括号内表示核基因,如T(RR)]

    A、T(Rr)的玉米自交,后代约有1/4为雄性不育个体 B、在玉米体细胞中R基因和T基因均成对存在 C、R与T互为等位基因,其中R为显性、T为隐性 D、T基因所在DNA中含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 13、小儿麻痹症是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脊髓灰质前角的运动神经元引起的一种疾病。我国科学家研制出的脊髓灰质炎口服活疫苗,为消灭脊髓灰质炎作出了重要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儿麻痹症患者的患肢的随意运动和感觉功能均丧失 B、“活疫苗”是经过减毒处理后的病原体,相当于抗体 C、该疫苗可以识别人体细胞表面的组织相容性抗原 D、接种该疫苗后可能会有轻微发烧的症状,属于正常的免疫反应
  • 14、科研人员研究了激素类似物甲和激素类似物乙对微型月季插条生根的影响,其结果如图1,并进一步研究了激素类似物甲对月季茎段侧芽生长的影响,其结果如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图1可知激素类似物甲和乙对微型月季插条生根起着协同作用 B、由图1可知激素类似物甲对微型月季插条生根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C、由图2可知激素类似物甲对微型月季茎段侧芽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D、由图2可知激素类似物甲的浓度大小关系是X>Y>Z
  • 15、某小岛上生活着两种棕榈科植物。研究发现:在200万年前,它们的共同祖先迁移到该岛时,由于生活的土壤酸碱性不同导致花期不同,不能相互授粉,经过长期进化,最终形成两个物种。在此过程中,土壤差异在两个物种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是(  )
    A、改变了基因突变的频率 B、改变了基因突变的方向 C、使两个物种形成地理隔离 D、阻断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 16、实施建设海洋牧场,开展增殖放流,加强水产种质资源、海洋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等措施,是缓解渔业资源衰竭、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以下措施不利于渔业资源养护的是(  )
    A、禁止使用大于最小网目尺寸的网具捕捞 B、通过人为向海域定期投放本土鱼苗虾苗 C、利用沉放废旧渔船、投石等建设人工鱼礁 D、濒危鱼种可先易地保种再向海洋增殖放流
  • 17、光敏色素是一类蛋白质(色素-蛋白复合体),其被光激活后结构发生变化,信号经过转导,传递到细胞核内,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从而表现出生物学效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光敏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为水的光解提供能量 B、光敏色素的调控过程体现了DNA与蛋白质可以双向调控 C、光敏色素能够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属于表观遗传 D、光敏色素被激活后的结构变化属于一种不可逆变化
  • 18、2024年4月,科研人员在惠州市惠东县西枝江流域发现一种马口鱼新种——“广东马口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鱼不能在海水中养殖,否则其细胞会因渗透失水而导致死亡 B、该新物种的形成是微小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积累的结果 C、该鱼细胞中通过折叠扩大膜面积的结构有核糖体、内质网等 D、与其它马口鱼存在生殖隔离是确定其为新物种的重要依据
  • 19、2024年1月21日,2024湛江半程马拉松赛鸣枪起跑。经过角逐,王佩林和朱卿分别获得该项比赛男子组和女子组冠军。马拉松是一项高负荷、大强度的竞技运动,改善运动肌利用氧的能力是马拉松项目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请结合甲、乙两名运动员在不同运动强度下,摄氧量与血液中乳酸含量的变化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马拉松运动中,葡萄糖储存的能量经呼吸作用后的去向有
    (2)、据图分析乙运动员更适合从事马拉松运动,依据是:
    (3)、比赛中沿途设有为运动员提供饮用水、饮料及其他用品的区域,运动员根据自己情况选择使用。为减少马拉松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产生乳酸,一般选用(填“葡萄糖”或“脂肪”)作为补充能量的物质,理由是
    (4)、为判断不同运动强度(高运动强度、中运动强度、低运动强度)下细胞呼吸的方式,设计了相关实验,大体实验思路如下:让同一个体分别在三种不同运动强度(高、中、低)下运动相同一段时间后,测定相关指标数据。测定的指标为
  • 20、2017年11月27日,世界上首个体细胞克隆猴在我国诞生,这是科学家首次成功地克隆出非人灵长类动物。下图为细胞A可能发生如图所示的过程。

    (1)、假设细胞A内的染色体数为54条,则动物个体D的正常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条,在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之比为
    (2)、经过③过程产生了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不同的细胞,原因是不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不同。若细胞A发生过程②,细胞分裂加快,细胞周期(选填“延长”或“缩短”或“不变”)。
    (3)、通过④⑤⑥⑦过程可以说明
    (4)、①过程形成的细胞,细胞核发生的变化有
    (5)、以前用于实验的动物主要是老鼠,猴子比老鼠更合适用作研究人类疾病和进行药物实验的模型动物的原因是:与普通猴相比,克隆猴做实验动物模型的优点是 , 减少了对实验的干扰,实验结果更可信。
上一页 111 112 113 114 11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