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 1.3 政治生活:自觉参与同步练习
-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 1.2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同步练习
-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1.1人民民主专政:本质就是人民当家作主同步练习
- 备考2018年高考政治二轮专题训练:专题42 实现人生的价值
- 备考2018年高考政治二轮专题训练:专题41 寻觅社会的真谛
- 备考2018年高考政治二轮基础复习:专题40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 备考2018年高考政治二轮专题训练:专题39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 备考2018年高考政治二轮专题训练:专题38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 备考2018年高考政治二轮专题训练:专题37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 备考2018年高考政治二轮专题训练:专题36 求索真理的历程
-
1、有经济学家指出:“没有公有制为主体,中国的国体必然动摇。”下列有关生产资料公有制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它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
②它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③它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
④它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起主导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2、下图是2013-2022年我国500强人围企业所有制结构变化趋势图,由该图可知( )
①民营经济在我国所有制结构中的地位在提升
②非公有制经济在平等的市场竞争中蓬勃发展
③“两个毫不动摇”的方针政策得到全面贯彻
④国有经济的部分主导作用被民营经济所承接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3、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落实鼓励民间投资政策措施,在铁路、民航、油气、电信等领域推出一批有吸引力的项目,务必使民间资本进得来、能发展。该论断的依据是( )
①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
②非公有制经济和公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平等
③民间投资有利于增强非公有制经济对我国经济的控制力
④非公有制经济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图为2018-2022年我国社会保障支出以及GDP总量图。
注:①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近五年来,我国社会保障支出金额年平均增速为28.8%,同期发达国家的平均增速为15.6%。②据世界银行2022年度报告统计:2022年中国社会保障性支出占GDP比重为3.02%,同期发达国家这一支出占比平均值为26.75%。
材料二 党的二十大提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并作出战略部署。社会保障关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对促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我们要坚持人民至上,坚持共同富裕,把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公平作为发展社会保障事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进一步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可靠更充分的保障。
中国社会保险学会副会长唐霁松指出,中国已经建成世界上覆盖人数最多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保基金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22年9月底,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三项社会保险基金累计结余7.24万亿元,基金年度收支规模超过13万亿元。基本医疗(含生育保险) 基金累计结余也达到了约4万亿元,基金年度收支规模超过5万亿元。
(1)、概述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信息。(2)、结合材料,运用社会保障的相关知识,分析社会保障对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作用。 -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二十大提出到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目标。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的时代背景下,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幸福安康,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具有强大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对于牢牢掌握创新发展主动权,充分发挥我国制度优势、市场优势和人才优势,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建设科技强国意义深远。
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分析说明如何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
-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11月9日,云南省《关于加快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新闻发布会在云南海埂会堂召开。《意见》贯彻落实了中央《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31条”的主要内容。立足国家发展大局、云南发展所需、民营企业所盼,提出了6个方面、25条有针对性的务实措施,形成了全省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指引。
在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方面,提出畅通市场准入机制、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全面提升行政审批效率、强化社会信用激励约束、完善市场化重整和退出机制等5条具体意见。在加大对民营经济政策支持力度方面,提出支持参与重大战略、支持参与重大项目建设、强化融资支持、支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推动数字化转型和技术改造、强化人才支持和用工保障、完善支持政策直达快享机制等6条具体意见。
◆云南省自2021年启动“万企兴万村”以来,截至目前,共有“兴村”企业、商会5393家,“兴村”项目7457个,“兴村”4939个, 项目投资总额760亿元(实际到位394亿元),公益类项目捐款捐物5.9亿元。
结合材料,运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知识,为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
7、小吕在一家国有企业工作,每月有工资,年终还有奖金。小吕的收入属于( )
①财产性收入
②劳动性收入
③按要素分配
④按劳分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8、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992年9月21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实施,即为“921工程”。为纪念工程立项实施三十周年,9月20日上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十周年总结纪念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系统回顾了三十年来,按照“三步走”发展战略,几代航天人接续奋斗、攻坚克难的探索历程。今年年底前,我国将建成首座先进的大型空间站,完成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任务目标。中国航天逐梦的背后,是一群牧星耕宇的追梦人,他们一路追随、永不言弃,将人生理想融入国家民族梦想。中华民族的航天梦,不仅承载了中国人民“敢上九天揽月”的豪情壮志,也必将推动人类和平利用太空资源,造福全人类。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梦”的相关知识,分析载人航天工程的探索过程是如何体现中国梦的本质及特点的。
-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党的二十大,是我们党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会,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二十大代表是全体党员中千挑万选出来的优秀分子,凝聚着全党的意志,承载着人民的期望,履行着神圣的职责。党中央对二十大代表选举突出强调以下要求: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坚持走群众路线,广泛听取基层党组织、党员和群众的意见;进一步优化代表结构,注重推荐工人、农民和专业技术人员党员中的先进模范人物作为代表人选,确保生产和工作第一线党员所占比例;严把人选政治关和廉洁关,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把牢廉洁底线;要严肃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和选举纪律。
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会上所作的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谈一谈中国共产党如何实现这一中心任务。
-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改革是全方位、深层次、根本性的,取得的成就是历史性、革命性、开创性的。
看深度,财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农村改革等关键领域改革向更深层次推进,我们啃下了不少硬骨头,闯过了不少急流险滩。看广度,避免“碎片化”,善打“组合拳”,注重理清重大改革的逻辑关系,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明显提升。看民生温度,医疗保障、教育均衡、食品安全……一桩桩“百姓事”,融入国家发展的顶层设计,成为改革的关注点、发力点。
实践深刻表明,这不仅是一场思想理论的深刻变革、一场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深刻变革,也是一场人民广泛参与的深刻变革。
展望中国改革发展前景,我们仍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坚持党对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全面领导,让党的领导更加适应实践、时代、人民的要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加强理论创新、文化创新、制度创新,以改革为先导、向改革要动力,推动改革在新发展阶段打开新局面,我们就一定能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创造新的更大奇迹!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围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就的根本原因”谈谈你的认识。
-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百年历程,社会主义指引中华民族,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并走向强起来。
俄国十月革命后,社会主义的火种在东方点燃,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党领导人民推翻了压在中国人头上的“三座大山”,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反动派,建立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再往后,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白手起家建设社会主义巍巍大厦。1956~1966年社会主义建设期间,我国基本结束了工业体系残缺不全、互不配套的落后状况;积极开展农业技术改造,粮食,棉花产量较大幅度增长;导弹和人造卫星的研制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国城乡卫生医疗网基本形成,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天花、霍乱等疾病,得到有效防治。历史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
结合材料,运用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知识,论证“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的合理性。
-
12、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辛亥革命110年来的历史启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是最根本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这条道路符合中国实际、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不仅走得对、走得通,而且也一定能够走得稳、走得好。”这说明(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具体方案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是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集中体现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物质力量
-
1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我们坚定信心、迎难而上,一仗接着一仗打。我们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党和人民一道奋斗出来的。讲话意在说明( )
①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
②新时代是中华儿女戮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国梦的时代
③中国梦把国家追求、民族向往和人民期盼相融合
④实现民族复兴必须深入推进党的建设伟大事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4、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关于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二个阶段,说法正确的是( )
①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
②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
③实现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
④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人民享有更幸福安康的生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实践中得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近70年的持续探索中得来的,是在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97年的实践中得来的,是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衰到盛17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得来的,是对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传承发展中得来的,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宝贵成果。得到这个成果极不容易,对待这个成果,我们应该( )
①一以贯之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②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③一以贯之地推进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
④一以贯之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6、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近代以后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14亿多中国人民正意气风发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壮丽征程上。下列历史事件与其意义对应正确的是( )
①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人民在革命斗争中有了主心骨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我国正式步入社会主义社会
③改革开放——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发展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7、1953年6月,中共中央公布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二是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底,我国完成了三大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这意味着当时的中国( )
①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②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③成功开创并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④实现了中华民族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8、《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提到,经过1949-1952年的奋斗,国营经济已掌握了工矿企业、铁路、银行等国民经济命脉。从1953年开始执行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设任务,尤其是兴建新的大型工业企业的任务,主要是由国营经济来承担。国营经济相对于私营工商业等其他经济成分表现出巨大的优越性。材料表明( )
①国营经济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性因素
②我国已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③国营经济的发展为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物质基础
④私营工商业与国营经济联系加深,并实现社会主义初步改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9、新中国的诞生,是20世纪的伟大历史事件,它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
①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②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③实现了中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顺利过渡
④实现了中国从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20、一叶红船,在北京孕育,在上海制造,在嘉兴南湖启航。发生在下图地点的重大历史事件给当代中国带来的影响有( )
①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②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③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有了主心骨
④为正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指明发展方向,带来光明和希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