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科学开学考试模拟卷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三章第6节 健康生活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一章第5节 遗传与进化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二章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三章第5节 人的运动系统和保健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 第四章第4节 实现可持续发展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一章第4节 生物的进化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二章第4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 第三章第4节 非传染性疾病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二章第3节 生物群落 同步练习
-
1、现有下列仪器,根据要求用相应的名称填空:
(1)、可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有;(2)、可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3)、既能用来配制溶液又能作较大量试剂反应容器的是 ;(4)、配制食盐溶液时,将食盐加入水中后,可用进行搅拌,加快溶解速度。 -
2、 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如图为“观察人体细胞”实验的部分图示。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
A、调焦成功,可随意移动显微镜位置继续观察 B、将物镜③转换成②观察细胞,发现视野变暗 C、粗准焦螺旋①可以调节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D、想用高倍镜观察细胞④,马上转动物镜转换器 -
3、 水稻生长喜高温、多湿环境,幼苗发芽最低温度为12℃,最适温度为28∼32℃,有些地区发生了水稻秧苗白化的现象(叶呈现黄白色)。下列各项中能更好地探究水稻白化病与光照关系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4、 体温计水银面指在37.5℃上,某同学在未甩的情况下,分别依次测量三位同学的体温,测得的结果第一次为37.5℃,第二次为38.5℃,第三次为38.5℃。则( )
组别
水稻苗/株
光照
温度/℃
①
100
有
10
②
100
无
10
③
200
有
30
④
200
无
30
A、第一、二次正确,第三次错误 B、第二次正确,第一、三次错误 C、第一、三次正确 ,第二次错误 D、第二次正确,第一、三次也可能正确 -
5、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就“不同水质对蛙卵孵化的影响”进行了探究,其实验记录如下表,该实验设计的不妥之处是( )
项目
组别
水质
水量
水温
蛙卵数
孵出的蝌蚪数
A组
河水
22℃
30个
28只
B组
蒸馏水
10℃
30个
9只
A、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 B、水量过多 C、水温太高 D、水中没有水草 -
6、 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读体积
B、加试剂
C、测直径
D、测温度
-
7、 温州南麂岛出现罕见“蓝眼泪”现象。蓝眼泪是海水中的夜光藻细胞在夜晚受到扰动等刺激而发出蓝色荧光所形成的。上述现象反映的生物基本特征( )A、会进行繁殖 B、会进行生长发育 C、会进行新陈代谢 D、会对外界刺激有反应
-
8、小滨利用如图所示器材(气密性良好)和试剂搭建了一套“模拟炼铁”的冶炼装置(铁矿石的主要成分为Fe2O3)。
(1)、装置调整好以后,按照规范步骤进行实验,当观察到D装置出现:铁矿石颜色发生变化或 时,证明铁矿石一定有部分被还原了。(2)、从环保角度考虑,以上实验装置有一明显缺陷,请写出一种改进方法 。(3)、若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80%(其他成分不含铁),600吨这样的铁矿石可以炼出含杂质为4%的生铁多少吨?(写出计算过程) -
9、烧杯中盛有MgCl2和HCl的混合溶液100.0g,向其中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的10.0%NaOH溶液,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与滴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图中bc段所对应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图中d点对应溶液中的溶质是 。(3)、计算图中bc段溶液增加的质量为多少克? -
10、黄铜是铜和锌的合金,可以用来制造机器和电器的零件等。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欲测定某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不考虑黄铜中的其他杂质),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过程。
称量10g粉末状的黄铜样品放入烧杯中,量取45mL稀盐酸分三次加入烧杯中,每次充分反应后,测定生成氢气的质量,实验数据如下表:
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加入稀盐酸的体积/mL
15
15
15
生成氢气的质量/g
0.04
m
0.02
(1)、m的数值为 。(2)、完全反应后,总共产生氢气的质量是 克。(3)、此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
11、实验室欲测定一瓶标签破损的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现取10g稀盐酸样品,将5%的氢氧化钠溶液逐滴加入样品中,边加边搅拌,随着氢氧化钠溶液加入,溶液的pH的变化如图所示。试回答:
(1)、a点溶液中的溶质有 (填化学式)。(2)、当pH=7时,消耗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NaOH的质量为 。(3)、计算该盐酸样品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
12、化肥能促进粮食丰产,常用化肥有:①尿素[CO(NH2)2]、②氯化钾[KCl]、③氯化铵[NH4Cl]、④磷矿粉[Ca3(PO4)2]。(1)、以上化肥中属于钾肥的是 (填序号)。(2)、硝酸铵能与强碱反应,其中与烧碱反应的方程式为:NH4NO3+NaOH=NaNO3+NH3↑+H2O,则施用该类肥料时,要避免与 (填“酸”或“碱”)性物质混用,否则会减低肥效。(3)、现有NH4NO38.0克与足量的NaOH反应能产生NH3多少克?
-
13、春节时有孩子将点燃的鞭炮塞入窨井盖小孔,投入下水道内,发生爆炸。下水道气体中含有什么成分呢?
【查阅资料】下水道内的有机物在一定的条件下发酵产生了气体,可能含有H2、CO、CO2、CH4四种气体中的一种或几种。
(1)、【收集气体】将一个大矿泉水瓶装满水,打开瓶盖,用绳子吊入下水道中。用铁钩将矿泉水瓶倒转,使水倒出,再将瓶提到井口迅速盖好瓶盖。该操作是用 法收集气体。(2)、【进行实验】将瓶中的气体依次通过如图所示的装置(假设每步都充分反应或吸收),并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及结果】
装置①中无明显变化,证明该下水道气体成分中一定没有 。
(3)、装置③增重1.8g,装置④增重2.2g,则该下水道气体的成分可能是 ____ (可多选)。A、CH4 B、CH4、H2 C、CH4、H2、CO D、H2、CO E、CH4、ACDCO(4)、可以利用CO还原氧化铜的方法验证该下水道气体中是否含有CO,请写出化学方程式。 -
14、同学们在学习酸、碱的通性时,进行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实验结束后,将A、B、C三个实验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烧杯D中,发现烧杯底部有沉淀,上层清液呈红色。

【提出问题】烧杯D中上层清液含有哪些溶质(除指示剂外)?
【分析讨论】小组讨论后,得出了确定反应后物质成分的思维路径(如图2):
(1)、图3是小金在草稿纸上的部分痕迹,它属于上述思维路径中的第 步。(2)、小金同学根据溶液最终呈红色,得出上层清液中一定存在OH﹣。你认为此结论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3)、【实验探究】小华同学对溶液中可能存在的离子展开以下探究:实验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Ⅰ
取D中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氯化钡
无沉淀生成,溶液仍为红色
做完实验Ⅰ后,小金继续探究可能存在的离子,另取少量D中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试剂后出现了明显的现象。小金选择的试剂可能是 ____ (填字母)。
A、氯化钙 B、硫酸钠 C、二氧化碳 D、碳酸钙(4)、根据以上探究可知烧杯D的上层清液中存在的离子有 。 -
15、小明对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硫酸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了探究(如图)。
(1)、探究过程如下:【建立猜想】猜想一:只有K2SO4;猜想二:有K2SO4和H2SO4;猜想三:有K2SO4和KOH
【进行实验】为了验证猜想二,小明选用Fe2O3粉末、BaCl2溶液,进行如下探究:
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Fe2O3粉末
溶液中有H2SO4 , 猜想二正确
方案二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中有H2SO4 , 猜想二正确
①填写表格空白处的实验现象。
②对方案二的结论进行评价:。
(2)、【表达交流】方案一中的Fe2O3粉末可以用下列某些物质代替,也能得到同样实验结论。还可选择的试剂有____。
A、Mg B、CuO C、NaCl D、Na2CO3 -
16、《天工开物》记载古法造纸术的流程是原料浸泡、蒸煮、抄纸、烘干。西西化学兴趣小组根据记载,利用回收的废纸进行“制造再生纸”跨学科实践活动,在蒸煮时加入了氢氧化钠。造纸后,为处理剩余的废液进行如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①BaCl2溶液呈中性;②碱石灰是氢氧化钠与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能吸收水和二氧化碳。
任务一:废液成分分析
【提出猜想】推测废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中的一种或两种
(1)、【实验设计与实施】填写下列表格。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滴加
产生白色沉淀
废液中有Na2CO3
②取步骤①的上层清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
产生蓝色沉淀
废液中有NaOH
(2)、任务二:废液中碳酸钠含量的测定西西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取100g废液样品放入装置A的锥形瓶中、先通入一会儿N2 , 然后称量装置C、D的质量,再向锥形瓶中滴加足量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体,继续通一会儿N2后,测得装置C、D分别增重2.1g和0.1g的质量。

实验中先后两次通入N2 , 事先通入一会儿N2目的是 。
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合作,测定出了废液中碳酸钠的含量为。
(3)、任务三:废液的处理为使废液中的碳酸钠转化为氢氧化钠循环利用,需根据废液中碳酸钠的含量,加入一定量的某种物质,该物质与碳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
17、铜是人类使用最早、应用广泛的金属材料。某小组以“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
活动一:探究铜、铁、镍(Ni)的金属活动性。
【实验1】将相同的铁片和铜片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NiSO4溶液中,观察到铁片表面有固体析出,铜片表面无明显现象。
(1)、写出铁片表面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用镍片、硫酸铜溶液和 进行实验也能判断铜、铁、镍的金属活动性顺序。(3)、活动二:探究铜锈的组成。【实验2】小组同学从铜器上取下适量的干燥铜锈,按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实验开始先通入一段时间氮气,然后关闭弹簧夹,点燃酒精灯给铜锈加热。实验中观察到A中绿色固体变为黑色,B中白色粉末变为蓝色,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已知白色无水硫酸铜遇水会变为蓝色)

【分析讨论】
由实验推测,铜锈中含有 种元素。
(4)、活动三:探究铜生锈的条件。【实验3】小组同学利用下表中的装置和表中的物质分别进行实验,放置相同的时间,实验现象如表。
装置
编号
Ⅰ
Ⅱ
Ⅲ
Ⅳ

瓶中的物质
O2、CO2和H2O
O2、CO2
O2和H2O
CO2和H2O
固体颜色
固体变成绿色
无明显变化
无明显变化
无明显变化
【得出结论】
得出“铜生锈与CO2有关”的结论,依据的两个实验是 (填编号)。
-
18、有一包白色粉末,由硫酸铜、碳酸钙、氯化钡、硫酸钠、氢氧化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为探究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1)、沉淀A的化学式是 。(2)、通过上述实验可推断,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 。(填写化学式) -
19、某科学兴趣小组将一定质量的Fe和Zn的混合粉末加入AgNO3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1)、如果滤液呈无色,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2)、如果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有白色沉淀,则滤液中的金属阳离子有(3)、如果滤液呈浅绿色,则关于该滤渣和滤液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____A、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 B、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白色沉淀产生 C、滤渣中一定含有Ag D、滤液中一定含有Fe(NO3)2 , 一定不含AgNO3 , 可能含有Zn(NO3)2
-
20、对知识的归纳和总结是学好科学的重要方法。在学习了碱的性质后,如图是小金同学总结了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
(1)、反应③属于的基本反应类型是(2)、请补全“☆”处的内容:(3)、列举熟石灰[Ca(OH)2]在工农业上的一种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