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小明同学模仿伽利略斜面实验“探究阻力1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如图甲)。让同一辆小车分别滑到铺有毛巾、棉布和未铺任何材料的木板上,观察并记录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不计空气阻力)

    (1)、在实验过程中,小明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这一操作是为了控制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相等。
    (2)、小明根据图甲实验绘制出小车的速度一时间关系图像,推测并绘制出小车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其中可表示小车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的图线是(填序号)。
    (3)、图丙是各科学家先后对“运动和力”关系的不同观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亚里士多德认为运动物体在不受力时会停止运动 B、伽利略提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C、相比牛顿的观点,笛卡尔的观点未涉及静止物体 D、“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 E、科学观点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完善、修正的过程
  • 2、某同学在妈妈的协助下,利用家中物品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实验器材】晾衣架两个、相同的矿泉水瓶若干、小卡片若干、细线、水、剪刀等。

    【设计实验】如图甲所示。

    ①将小卡片两侧各系一根细线,再把细线的另一端分别穿过晾衣架;

    ②将两个矿泉水瓶分别绑在细线两端,请妈妈用两手各提起一个晾衣架,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小卡片的受力及运动情况。

    【进行实验】

    ①如图甲所示,提起两个装有水量不等的矿泉水瓶;

    ②如图乙所示,提起两个装有水量相等的矿泉水瓶;再将其中一只手逐渐放低,使小卡片倾斜至如图丙所示;

    ③用剪刀把图丙中的小卡片从中间剪断;

    ④更换小卡片,重新组装。如图丁所示,使小卡片扭转一定的角度。

    实验步骤

    小卡片所受二力情况

    小卡片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

    是否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大小

    方向

    是否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1)

    不等

    相反

    (2)

    相等

    相反

    (3)

    /

    /

    /

    (4)

    相等

    相反

    (1)、请将表格中①的内容补充到横线上:①
    (2)、【结论】上述实验表明,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必须大小 , 方向相反,并作用在上。
    (3)、【交流与评估】本实验中的晾衣架起到了改变拉力的作用。
    (4)、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剪刀,它受到的力和力是一对平衡力。
  • 3、某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每个钩码质量均为50g。

    (1)、如图甲所示,小组同学在左边和右边各挂一个钩码,这时木块保持静止,说明相互平衡的两个力方向 , 大小。细心的小明在实验时发现,若左边挂一个钩码,右边挂两个钩码时,木块仍然保持静止状态,经过讨论,同学们发现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木块受到了摩擦力的作用,这时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力(填“平衡”或“不平衡”)。
    (2)、实验小组决定改进实验设计,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乙所示实验装置,这个装置相比甲图实验装置的优点是____。
    A、方便控制拉力在同一条直线 B、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经过讨论,又设计出了图丙所示的装置,要求卡片(填“弹性要好”或“质量要小”)。在图丙装置左边和右边各挂一个钩码后,将小卡片转动一小角度,松手后,小卡片旋转后又恢复原状,这表明相互平衡的两个力需要作用在上。
    (4)、为了探究猜想“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如果利用图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下一步的操作是(填“剪开左侧绳子”“剪开右侧绳子”或“剪开卡片”)。
  • 4、为了探究柱形物体对支持面产生的压力形变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小组同学猜想:可能与柱形物体的重力、形状、底面积大小有关。他们将底面积相同、重力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放在同一水平细沙面上进行实验(如图甲所示),接着他们再把若干个相同的长方体放在同一水平细沙面上进行实验(如图乙所示),实验时他们测量了沙面的下陷程度,并将有关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实验序号

    形状

    压力(N)

    受力面积(cm2)

    下陷程度(mm)

    1

    长方体

    2

    10

    2

    2

    正方体

    3

    10

    3

    3

    圆柱体

    6

    10

    5

    4

    长方体

    2

    5

    4

    5

    长方体

    4

    10

    4

    6

    长方体

    6

    15

    4

    7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和3 的数据及观察的现象,(填“能”或“不能”)得到初步结论:受力面积相同,柱形物体对支持面压力越大,压力产生的形变效果越显著。理由:
    (2)、进一步分析比较实验序号4、5和6的数据及观察的现象,可得到结论: , 柱形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形变效果相同。
    (3)、小明同学发现以上6次实验还不能探究柱形物体对支持面压力的形变效果与形状有无关系,他应该选择其他物体再次进行实验,请把该物体符合要求的各项数据写在表中序号7中。
    (4)、根据表格中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小组同学总结归纳得出:若要比较柱形物体对支持面压力产生的形变效果显著程度,可以观察比较及计算所受的压力大小进行判断。
  • 5、“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准备的器材如下:电源(4.5 V)、电流表、电压表、标有“30 Ω 1 A”字样的滑动变阻器 R、定值电阻(5 Ω、10 Ω、20 Ω)、开关、导线若干,电路图如图所示。

    实验序号

    1

    2

    3

    电阻/Ω

    5

    10

    20

    电流/A

    0.4

    0.2

    0.1

    (1)、开关闭合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应置于最(填“左”或“右”)端。
    (2)、实验时,将5 Ω的定值电阻接入A、B两点间,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使电压表示数为2 V,将定值电阻的阻值和电流表的示数记录在表格中。

    接下来用10Ω的电阻进行实验,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当时,读出电流表示数,用20Ω的电阻重复实验。实验结束后经分析得出结论:

    (3)、乐于探究的小刚同学又拿来1Ω和4Ω的两个电阻,想要再测出一组数据,阻值为(填“1Ω”或“4Ω”)的电阻不能进行此次实验。
    (4)、实验中如果不小心将电压表并联在了滑动变阻器的两端,多次实验(填“能”或“不能”)得到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 6、小明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时,连接的部分实验电路如图甲所示。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中的电路连接完整,要求滑片向 A 端移动时,电流表示数变大。
    (2)、电路连接完整后,闭合开关S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移到(填“A”或“B”)端。
    (3)、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电压表均无示数,将电压表改接在滑动变阻器两端,发现电压表的示数为3 V,由此判断电路的故障是____。(填字母)
    A、定值电阻R 断路 B、滑动变阻器短路 C、定值电阻R 短路 D、滑动变阻器断路
    (4)、排除故障后,多次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 P的位置,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一,测第5组数据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读数是A。
    (5)、分析表一可得出结论:

    表一

    实验序号

    1

    2

    3

    4

    5

    电压U/V

    0.5

    1.0

    1.5

    2.0

    2.5

    电流I/A

    0.1

    0.20

    0.30

    0.40

     

    表二

    实验序号

    1

    2

    3

    4

    5

    电压U/V

    0.5

    1.0

    1.5

    2.0

    2.5

    电流I/A

    0.05

    0.10

    0.15

    0.2

    0.25

    (6)、表二是小丽同学得到的实验数据。小明和小丽对比两组数据有了新发现,在相同电压下,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是不同的。他们联想到之前学到的电学知识,猜想出电流不同的原因可能是。小明若要通过实验检验他们的猜想,除了现有的实验器材外,还需增加
  • 7、如图所示,台秤(未画出)上放置一个装有适量水的烧杯,已知烧杯和水的总重为2 N,将一个重力为1.2N、体积为 2×104m3的长方体实心物体A 用细线吊着,然后将其一半浸入烧杯的水中。(g取10 N/ kg)

    (1)、物体A 的密度和所受浮力分别是多少?
    (2)、细线对物体A的拉力为多少?
    (3)、当把细线剪断后,物体A 受到的浮力为多少(水未溢出烧杯),此时台秤的示数为多少?
  • 8、如图甲所示,潜水艇模型相邻两舱之间密封不连通,水舱与注射器通过塑料软管相连,推拉注射器活塞可以实现潜水艇的浮沉。此潜水艇的总体积是650 cm3 , 所用材料的总质量是0.5kg 。如图乙所示,当水舱内没水时,该潜水艇漂浮在水槽的水面上;在水舱内注入适量的水,该潜水艇会在水面下悬停。g取10 N/kg。当潜水艇在水面下12 cm处悬停时,通过计算回答:

    (1)、水槽内的水对潜水艇舱底的压强是多少?
    (2)、该潜水艇受到的浮力是多少?
    (3)、该潜水艇水舱内水的质量是多少?
  • 9、某兴趣小组为了验证阿基米德原理,设计并开展了如下的实验:

    步骤一:取一个如图甲所示的塑料圆筒(薄壁)和金属圆柱体(塑料圆筒和金属圆柱体直径、高度均相同),按图乙进行操作,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为 F1

    步骤二:如图丙所示,向烧杯中逐渐加水,直到液面与金属圆柱体上表面相平,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为F2

    步骤三:如图丁所示,用滴管向塑料圆筒中加满水,调节铁夹的高度,使烧杯中液面与金属圆柱体上表面相平,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为 F3

    (1)、如图丙所示,此时金属圆柱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为(用F1、F2、F3列式表示)。
    (2)、若实验中的测量结果满足的关系,则可以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3)、实验中小组成员发现金属圆柱体受到的浮力大于它排开水的重力。下列操作会引起该结果的有____(填字母)。
    A、各步骤中弹簧测力计均未调零就使用 B、步骤二中液面低于金属圆柱体上表面 C、步骤三中塑料圆筒中的水没有加满
  • 10、某化学活动小组合作学习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相关知识。如表是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溶解度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氢氧化钙

    0.173

    0.165

    0.121

    0.116

    0.095

    0.076

    氢氧化钠

    31

    90

    111

    129

    313

    336

    (1)、依据表中数据,绘制了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图中能表示氢氧化钠溶解度曲线的是(填“A”或“B”)。
    (2)、将一瓶接近饱和的氢氧化钙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以下措施:①加入氢氧化钙;②升高温度;③降低温度;④加入水;⑤蒸发一部分水后再恢复到原来温度中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
    A、②④ B、③④ C、①③⑤ D、①②⑤
    (3)、20℃时,190g饱和氢氧化钠溶液,蒸发10g水后,再恢复到20℃,可析出氢氧化钠固体。这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 11、如图是小瑞同学自制的用来探究“影响物体浮力大小因素”的装置,将弹簧和标尺固定在支架上,用细线将一个金属块悬挂在弹簧下端,弹簧静止时指针正对标尺上的A 位置(本装置使用时,弹簧未超过弹性限度,弹簧伸长量与所受拉力成正比)。

    (1)、向杯中缓慢注水,从金属块底部接触水面开始,到金属块刚好浸没的过程中,指针由标尺上的A位置慢慢上移至 C位置。继续向杯中注水,指针(填“上移”“不动”或“下移”)。
    (2)、若换用另一种液体重复上述实验(ρ液≠ρ水),指针由标尺上的 A 位置慢慢上移至 B 位置,说明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跟有关。
    (3)、若AB=2AC,可以得出该液体的密度为kg/m3
  • 12、水是生命之源,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1)、图甲为水循环示意图,图中各序号表示水循环中相应的环节,其中③表示
    (2)、我国正在加快海绵城市建设,“海绵城市”是指在城市中布置若干地块,用吸水材料(图乙所示)作为海绵体,雨水能够被收集和过滤,汇入蓄水池,雨水可被再次利用。下列具体做法属于“海绵城市”建设的是

    ①建立风力发电场

    ②公路两侧设置植草沟和雨水沟

    ③采用透水材料铺装城市绿道

    ④建设“生态湿地”公园

    (3)、想要了解工厂排放的废水对河流水质的影响,需要进行对照比较,图丙所示的7个可能的水样采集点(箭头表示水流方向)中,最重要的采集点是____(填字母)。
    A、②⑤⑥⑦ B、①②⑤⑦ C、②③④⑥ D、①③④⑦
  • 13、如图所示为蒸发氯化钠溶液的过程,其中①→②→③为恒温蒸发过程,③→④为升温蒸发过程,溶液②恰好为饱和状态,分析实验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溶液①肯定是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B、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关系为①=②>③>④ C、①→②过程中,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D、将溶液④过滤后所得的滤液为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 14、某同学把几个鸭蛋放入配制好的盐水中,其中一个鸭蛋进入盐水中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则该鸭蛋在此过程中所受浮力变化的大致曲线为    (   )

    A、 B、 C、 D、
  • 15、 将质量相等的土豆和苹果 (V<V)分别放入装满甲、乙液体的烧杯中(ρ),静止时如图所示,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若将土豆放入乙溶液,则土豆会处于漂浮状态 B、若将苹果放入甲溶液,则苹果会处于悬浮状态 C、土豆排开液体的质量大于苹果排开液体的质量 D、土豆排开液体的体积小于苹果排开液体的体积
  • 16、20℃时,小科进行了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去除的实验,图甲为氯化钠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曲线,图乙为实验过程(水的密度取 1gmL1)下列有关实验的分析和描述,错误的是(   )

    A、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B、②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快溶解 C、③中下方烧杯内得到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D、④中待蒸发皿内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
  • 17、如图所示的生命吸管是一种将污水净化为饮用水的吸管装置。其中加碘树脂主要起杀菌消毒的作用,可以除去99.3%的细菌和病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命吸管中的活性炭能够除尽可溶性杂质 B、经过生命吸管净化后的水属于纯净物 C、经过生命吸管净化后的水不含病毒和细菌 D、生命吸管净水过程中发生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 18、海水中含有氯化钠、氯化镁等可溶性物质和少量细小泥沙颗粒。海水晒盐是获取食盐的途径之一,某同学模拟海水晒盐的部分实验流程如图所示。

    (1)、按照物质的组成分类,海水属于
    (2)、滤液中氯化镁的质量分数(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其在海水中的质量分数。
    (3)、粗盐还需进一步提纯,将下列操作合理排序:(填序号)。

    ①溶解        ②蒸发结晶        ③过滤

  • 19、实验室中对某河水的水样进行净化处理,设计流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明矾的作用是
    (2)、操作1的名称是 , 用到的玻璃仪器有(填一种即可)。
    (3)、加活性炭是利用其性除去水样中的异味等。
  • 20、在配制硝酸钾营养液时,小敏操作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20

    30

    40

    50

    溶解度/g

    31.6

    45.8

    63.9

    85.5

    (1)、上述溶液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填序号)。
    (2)、现要配制20%的硝酸钾营养液,需向烧杯③溶液中加水g。
上一页 364 365 366 367 36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