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科学开学考试模拟卷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三章第6节 健康生活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一章第5节 遗传与进化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二章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三章第5节 人的运动系统和保健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 第四章第4节 实现可持续发展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一章第4节 生物的进化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二章第4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 第三章第4节 非传染性疾病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二章第3节 生物群落 同步练习
-
1、小明学习了浮力知识后,想利用一个弹簧测力计和一个铁块制作一个测定液体密度的仪器,如图甲所示。g 取 10 N/kg,铁的密度
(1)、首先,他测得此铁块重为G=7.9 N,铁块的体积 然后,将铁块浸没在待测液体中,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F,则待测液体的密度表达式为ρ=(相关物理量用题目中的字母符号表示)。小明依据此规律,制作了一支密度计。(2)、当利用该密度计测某液体密度时,指针指在6.9 N的位置,则该液体的密度为 kg/m3。(3)、图乙中能正确反映液体的密度ρ与测力计示数F之间的关系的是。
-
2、如图,小华利用弹簧测力计、石块、适量水测量石块的密度。(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

①用细线系住石块,用弹簧测力计测得石块的重力为 G0(如图甲)。
②向烧杯中装入足够多的水,用弹簧测力计悬挂着石块,将石块浸没在水中,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1(如图乙)。
③小石块受到的浮力为 , 小石块的体积为 , 小石块的密度ρ=。(用已知字母表示)
-
3、如图,A为水中的鹅卵石,A'为观察者在B 处看到的鹅卵石的虚像,画出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
4、如图甲所示,潜水员在潜水时,抬头看到水面上有一只飞翔的小鸟。A 点为小鸟实际的位置,B点为潜水员眼睛的位置,请在图乙中画出反映这一过程的光路图,并画出潜水员所看到的“小鸟”的大致位置。

-
5、图甲是夜间驾驶小轿车的情景,司机需要通过两侧的车窗观察后视镜,若此时副驾驶乘客使用手机,会影响司机。图乙是上述情景的简化图,图中司机的眼睛、副驾驶的手机均用黑点代表。请在图乙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司机眼睛通过右侧车窗观察到副驾驶手机的像的光路图。

-
6、如图所示,平面镜后面有一木板,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物体AB 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

-
7、小明妈妈的手机掉到了沙发下,家里没有手电筒,小明借助平面镜反射灯光找到了手机。图中已标出了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

-
8、如图,两平面镜 MP、PN 的夹角为60°,一束入射光线 AO 斜射到 MP上,经两平面镜反射后,最后的射出光线与入射光线AO重合,请画出光路图。

-
9、如图甲所示,在小宁与平面镜之间有一个杯子,为何杯子和杯子的像在小宁眼球视网膜上成的像大小不同?根据“平面镜成像”“视觉的形成”等有关知识,我们可以用作图的方法来解释上述现象。图乙为杯子的像CD 在视网膜上成像的示意图,请你在图丙中画出杯子AB 在视网膜上成的像A'B'(要求:先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画出AB,再用图乙的方法画出A'B')。


-
10、图中的光线经过平面镜反射后水平射向竖直放置的凸透镜,请画出平面镜的入射光线和凸透镜的折射光线。

-
11、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要有保护视力的意识。如图是李老师戴眼镜矫正视力的部分光路,此时像成在视网膜上,请在方框内画出矫正视力的透镜,并画出两条光线经晶状体折射后的光线。

-
12、剧烈运动时,脚掌会在鞋内滑动,易造成损伤。为选择一款防滑性能良好的鞋垫,小明用不同的鞋垫织物面料进行实验,鞋垫织物面料编织疏密度如图甲所示。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水平木板上平铺固定鞋垫织物面料,并取一只鞋模,套上运动袜;
②按图乙连接装置,水平拉动木板,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④换用不同的织物面料,重复上述实验,记录并整理数据如下表。
组别
织物面料
编织疏密度
弹簧测力计示数/N
1
锦纶
密
4.4
2
锦纶
疏
3.6
3
腈纶
密
3.5
4
腈纶
疏
3.2
(1)、该实验要探究的科学问题为。(2)、图乙中水平向右拉动木板的过程中,鞋模所受摩擦力的方向为。(3)、图丙中,利用弹簧测力计拉动鞋模,也能测量摩擦力的大小。请对比图乙分析,你认为(填“图乙”或“图丙”)方法更好,理由是。
(4)、市面上鞋垫面料有很多种,本实验只选取了其中两种。结合本实验结果,若要去超市选购一款防滑性能良好的鞋垫,你的建议是。 -
13、习小组的同学们开展项目化活动,利用废旧材料制作出一个固体压强计(如图),探头盒为无盖塑料饭盒改造而成,顶部覆盖弹性硅胶膜,侧面掏孔后与橡胶管相连,橡胶管另一头连接U形管。
(1)、此固体压强计与实验室用的金属盒压强计的工作原理相同,探头盒的顶部受到的压强越大,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越。(2)、利用该自制的固体压强计、斜面和重物等进行实验:将探头盒放置在水平桌面或斜面上,以长方体形状的盒装牛奶作为重物,改变放在探头盒上的牛奶的数量、放置方式,记录U 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实验序号
放置方式
牛奶数量/盒
U 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格
探头盒
牛奶盒
1
放在水平桌面上
平放
1
6
2
放在水平桌面上
平放
2(叠加)
12
3
放在水平桌面上
侧放
1
8
4
放在水平桌面上
竖放
1
10
5
放在斜面上
1
8
①实验组(填序号)的现象说明:固体压强的大小与受力面积有关,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
②小科完成的第5 组实验,证明了固体压强的大小与固体受到的重力无关,与其产生的压力有关。请将表中的第5组牛奶盒的放置方式补充完整:。
(3)、该实验通过观察 U 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来比较压强大小,下列实验也运用了这种科学方法的是____(填字母)。A、通过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 B、通过观察被撞击后木块移动的距离,来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C、通过观察水波的传播,认识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 D、在大量实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归纳和推理概括出牛顿第一定律 -
14、汽车在坡陡路险的山区公路上坡时,因车轮打滑(车轮原地转动,不能为车辆前进提供足够的驱动力)引起的事故偶有发生。小宁学习了“摩擦力”后,对汽车上坡时车轮打滑这一现象产生了兴趣,于是他利用一辆车轮可拆装的四轮电动小车进行了探究。
【实验方案】
拆下小车的4个车轮,按要求装上实验用车轮(除了有无花纹外,其他均相同),置于斜坡,如图所示。启动小车,记录爬坡情况。
【实验现象】
序号
车轮的花纹情况
爬坡情况
1
四个车轮均没有花纹
前轮打滑,无法上坡
2
仅两个后轮有花纹
前轮打滑,无法上坡
3
仅两个前轮有花纹
能正常上坡
4
仅左前轮、左后轮有花纹
向右偏转
5
仅左前轮、右后轮有花纹
向右偏转

【实验分析】
(1)、第1、2次实验现象说明:该小车的前轮是为小车运动提供驱动力的(这样的车轮称为驱动轮)。由第1、3次实验现象可知:驱动轮的轮胎表面粗糙些更(填“有利于”或“不利于”)提升该小车的爬坡能力。结合学过的知识,本实验能初步说明车轮打滑的原因。(2)、由第3~6次实验可知:前轮驱动的小车若前轮粗糙程度差异过大,易造成小车偏转。如果继续实验,当该小车仅右前轮、左后轮有花纹,可推测小车爬坡情况为。 -
15、某项目化学习小组从课堂中了解到盐溶液也能导电。小组成员拿了一根弹性很好的乳胶管,里面灌满一定浓度的盐水,两端用金属圆片电极密封,形成一段封闭的盐水柱,长度20cm。在老师的指导下,选用了下列器材,对盐水柱的电阻进行探究(过程中盐水柱温度变化和化学变化不计):
【器材选择】学生电源12 V,电流表(0~5 mA),电压表(0~3 V,0~15 V),滑动变阻器(0~10kΩ)。
【电路连接】小组设计了电路图,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
(1)、根据实验要求,用笔画线作为导线完成实物图的连接。(2)、【实验数据】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测得多组数据如下表:实验记录表
实验次数
1
2
3
电压表示数(V)
3.6
7.2
10.2
电流表示数(mA)
1.25
2.40
3.48
盐水柱电阻(kΩ)
?
3.00
2.93
分析表中三组数据,该盐水柱的电阻为kΩ。(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3)、有小组成员提出,金属丝的电阻与金属丝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有关,盐水柱的电阻是否也与这些因素有关呢?【实验方案设计】
①探究盐水柱的电阻与长度的关系。小组成员利用乳胶管弹性好的特性,通过拉长来改变盐水柱长度,进行探究。你觉得此设计是否合理: , 请说明理由。
②探究盐水柱的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
③探究盐水柱的电阻与盐水浓度的关系…
-
16、为清理学校池塘水面上的落叶、浮萍等垃圾,学校项目化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水上垃圾收集器”:将塑料瓶去掉底部倒置过来,在瓶身上部外壁装上若干泡沫柱,再在下方瓶口安装上水泵。启动装置,装在瓶口的水泵将水从塑料瓶中往外泵出,同时瓶外的水会带动水面上的垃圾不断地从收集口流入瓶内。为践行节能减排思想,小组同学为“收集器”设计了两种供电方式:阳光充足时,利用太阳能蓄电池为水泵供电;当蓄电池电量不足时,可利用外接电源驱动水泵工作,这两种方式均能单独供电。则下列电路设计符合要求的是( )
A、
B、
C、
D、
-
17、某校开展自制潜水器比赛。图甲为某项目小组设计的潜水器模型,其材质为硬质塑料瓶,塑料瓶厚度不计。内部由工作舱和水舱构成,两个舱之间密封不连通,注射器与水舱通过塑料软管相连(软管体积不计),移动注射器活塞改变水舱中的空气体积从而改变水舱内水量,实现潜水器的沉浮(g取
设计要求:潜水器可以在水中实现上浮、悬浮、下沉三个模式相互切换;为保证潜水器正常工作,应尽可能提高工作舱的体积。
左视图
(1)、如图甲所示,要使潜水器下潜,应进行的操作是:。(2)、已知该小组同学采用的材料总质量为0.5kg (潜水器质量),体积为 800 cm3。他们设计了四种方案的工作舱和水舱的体积比,如下表所示。根据设计要求,最合适的是方案(填数字)。方案
工作舱体积/cm3
水舱体积/cm3
1
450
350
2
480
320
3
500
300
4
520
280
(3)、图乙为潜水器的横截面示意图(左视图)。某次潜水器沉浮测试过程中,潜水器经过的几个位置如图丙。O点开始向水舱内注水,潜水器开始下沉;A点向外排水;B点潜水器顶端恰好到达水面;C点潜水器弧形部分恰好完全露出水面;D点为潜水器最后停在水面的位置(忽略潜水器在 D 点的上下振动)。请在图丁中画出潜水器上浮过程中浮力随上升位置变化的曲线(假设全程潜水器匀速上升) -
18、科学项目化研究小组发现很多物质都能在水中溶解,但溶解的速度有快有慢,那影响一种物质溶解速度的因素有哪些呢?研究小组根据生活经验以冰糖为例,提出了一些猜想:A.与水的温度有关;B.与冰糖颗粒的大小有关;C.与是否搅拌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是否正确,研究小组设计了实验方案(实验中的烧杯完全相同),并进行了探究。如表是小组探究过程中记录的实验数据。
实验序号
冰糖
水
是否搅拌
溶解快慢
①
5g块状冰糖
100 mL、10℃的水
是
缓慢
②
5g块状冰糖
100 mL、80℃的水
是
较快
③
5g粉末状冰糖
100 mL、80℃的水
是
快
(1)、本实验涉及多个自变量,研究时采用的科学方法是。(2)、为了验证猜想A,应选择实验(填序号)进行比较。(3)、通过对比实验②和实验③的现象,得到的结论是当水的温度等其他条件相同时,。(4)、为了验证猜想 C,小科设计如下实验:在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中,都加入5g 粉末状冰糖, , 观察两烧杯中冰糖溶解的速度。 -
19、“漏刻”是古代一种滴水计时的工具。项目式学习小组制作了一个漏刻,装置如图甲,播水壶不断滴水,受水壶内由标尺与浮块组成的浮箭上升后,通过指针指向浮箭上标尺的刻度即可读取时间。(g取10 N/ kg)

(1)、测滴水量:播水壶装满水后,计划用烧杯接取滴水。为了减小误差,测量滴水的质量应选择以下方案中的(填序号)。①先测空烧杯质量,接水后再测滴水和烧杯的总质量。
②先测滴水和烧杯的总质量,倒去水后再测烧杯质量。
测得 1 min 滴水的质量为 80 g,则 1 刻钟(15 min)滴水的体积为cm3。
(2)、分析测算:圆筒形受水壶内部底面积600 cm2 , 浮箭总重6 N,长方体浮块的底面积300 cm2、高3c m。受水壶内无水时,指针对应标尺的位置标记为“←开始滴水”。滴水后,当浮箭刚浮起时,受到的浮力为N,此时受水壶内的水面高度为cm。(3)、标尺定标:图乙的标尺上每一格表示1 cm,请你在标尺上对应位置标出“←3刻钟”。(4)、成品试测:经检测,漏刻每1刻钟的实际时间均超出15 min,发现随着播水壶内水量减少,滴水间隔时间越来越长。为使滴水间隔时间相同,小组讨论后,将滴水壶装置改进成如图丙所示,依据的物理知识是。 -
20、学校科技节开展水火箭比赛,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水火箭射程与瓶内液体占总体积比例、瓶内气压和发射角度等因素有关。除上述因素外,为研究水火箭射程与瓶内液体质量的关系,某兴趣小组通过只改变液体的密度来改变其质量,并用图甲装置和有关测量工具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一可乐瓶作为水火箭内胆,瓶内装入体积为V的水,将其放置在已固定好的发射架上。
②用打气筒给水火箭打气,当瓶内气压为p时,打开开关发射。
③测出水火箭的射程,多次实验取平均值。
④用食盐和水配制A、B、C三种密度不同的溶液,均量取体积为 V的溶液替换水,重复上述步骤①②③。
实验结果如图乙所示。请回答。
(1)、实验中用于测量水火箭射程的工具是。(2)、一定温度下,用足量的食盐和水配制溶液,若观察到 , 则溶液密度达到最大。(3)、本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4)、某同学认为本实验用相同装置,只用水进行实验,通过改变水的体积来改变质量更方便。从控制变量的角度判断该同学的观点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