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科学开学考试模拟卷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三章第6节 健康生活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一章第5节 遗传与进化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二章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三章第5节 人的运动系统和保健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 第四章第4节 实现可持续发展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一章第4节 生物的进化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二章第4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 第三章第4节 非传染性疾病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二章第3节 生物群落 同步练习
-
1、某同学用自制的水透镜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如图所示,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像未画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继续向水透镜内注水,水透镜的焦距会变大,像会变小 C、用注射器从水透镜内向外抽水,水透镜的焦距会变小,像会变大 D、向水透镜内注水后,将光屏向左移动,可以看到比注水前小的像 -
2、如图所示,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 10 cm处时,在另一侧距凸透镜10cm处的光屏上出现了一个与烛焰等大的清晰像(像未画出),若保持物距不变,更换一个焦距为8cm 的凸透镜后,要想在光屏上呈现清晰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
A、使光屏远离透镜 B、使光屏靠近透镜 C、蜡烛和光屏位置对调 D、光屏与蜡烛在透镜左侧 -
3、甲、乙、丙三个凸透镜的焦距:如图所示,用乙透镜进行实验,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等于它的二倍焦距时,光屏上成清晰的等大、倒立的像;用甲、丙透镜进行实验时,只把透镜放在乙透镜原来的位置,不改变物距,前后移动光屏,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用甲透镜实验,光屏上能成倒立、缩小的像 B、用甲透镜实验,光屏上能成正立、放大的像 C、用丙透镜实验,光屏上能成倒立、缩小的像 D、用丙透镜实验,光屏上能成倒立、放大的像 -
4、用镜头焦距不变的照相机拍出了蝈蝈的照片如图甲所示,现要拍出如图乙所示的照片。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照相机远离蝈蝈,增大镜头和像间距离 B、照相机靠近蝈蝈,增大镜头和像间距离 C、照相机远离蝈蝈,减小镜头和像间距离 D、照相机靠近蝈蝈,减小镜头和像间距离 -
5、图a是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刻度尺的一部分,图b中的甲、乙、丙、丁是通过凸透镜所看到的刻度尺的像。若凸透镜先贴着刻度尺然后逐渐远离,则看到刻度尺的像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
A、甲→乙→丙→丁 B、乙→丙→甲→丁 C、乙→丁→甲→丙 D、丙→甲→乙→丁 -
6、梓妍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凸透镜、蜡烛和光屏移至如图所示的位置,光屏上出现了烛焰清晰的像(像未画出),但实验过程中蜡烛由于燃烧而变短,为了使烛焰的像再次成在光屏的中心,应向下移动(填“光屏”或“凸透镜”)。梓妍接着将蜡烛移到35 cm刻度线处,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变,应将光屏移至cm刻度线处,才能再次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

-
7、王瑞用焦距为15 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当物体从距透镜30cm处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时,所成的像逐渐变大
②当物体从距透镜30cm处向距透镜20cm 处移动时,要得到清晰的像应使光屏远离透镜
③当物体距透镜10cm时,成倒立、放大的虚像
④当物体距透镜25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A、只有①③正确 B、只有②④正确 C、只有①②④正确 D、①②③④都正确 -
8、如图所示,重叠在一起的A、B、C三个重物,当B 物体受到 10 N 的水平拉力后,三个物体一起在水平地面上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请作出C 的受力图示。

-
9、载有火星探测器的登陆舱与火星表面成45 度角匀速靠近火星,如图所示,关于其所受阻力(用F 表示)的方向,选项中的四幅图中正确的是 ( )
A、
B、
C、
D、
-
10、如图所示,一木块立在光滑的水平平板车上并随小车一起在粗糙水平地面上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请你画出木块所受的力。

-
11、如图所示是沿索道匀速上升的缆车,画出缆车轿厢的受力。

-
12、如图是小洛起跑时的情景,请画出他所受重力(O点为重心)和地面对右脚的摩擦力(A点为作用点)。

-
13、重为5 N的物体M在20 N的水平推力 F 的作用下静止在竖直墙面上,请在图中画出物体M受到摩擦力的图示。

-
14、一根绳子系着一个小球在竖直平面内摆动。请你作出小球摆动到右边最高点时,小球所受绳子拉力F与重力 G。

-
15、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絮凝剂常用于水的净化,实验小组探究用絮凝剂净水时影响净化效果的因素。
【进行实验】Ⅰ.配制水样和絮凝剂溶液
配制水样:向10L水中加入25g高岭土,搅拌、静置,取上层液作为水样。
配制絮凝剂溶液:用100 mL水和5g 絮凝剂进行配制。
Ⅱ.探究影响水样净化效果的因素
取水样,向其中加入絮凝剂溶液,搅拌,静置,计算浊度去除率(浊度去除率越高代表净化效果越好)。实验记录如表:
实验序号
水样的体积/mL
加入絮凝剂溶液的体积/mL
静置时间/ min
浊度去除率/%
①
200
0
20
12.48
②
200
0.2
20
76.54
③
200
0.3
20
84.60
④
200
0.4
5
64.45
⑤
200
0.4
10
70.85
⑥
200
0.4
15
81.04
⑦
200
0.4
20
86.02
⑧
200
0.5
20
88.15
⑨
200
0.6
20
86.49
【解释与结论】
(1)、实验②中浊度去除率比实验①高的原因是。
(2)、依据实验④~⑦得出的结论是。(3)、探究等量水样中加入絮凝剂溶液的体积对净化效果影响的实验是(填序号)。(4)、【反思与评价】依据实验数据,不能得出“静置时间相同时,等量水样中加入絮凝剂溶液的体积越大,净化效果越好”的结论,其证据是 -
16、 工业上含铜离子的废水可用吸附法处理。现采用农林废弃物棉籽壳为生物质材料,通过水热炭化处理,制得AC-CH吸附剂,吸附废水中的铜离子。以铜离子质量浓度为18g·L-¹的含铜废水为待测液进行实验。
(1)、分别取75 mL待测液,加入5g AC-CH 吸附剂,在不同温度下浸泡120 min,测得AC-CH对铜离子的吸附量如图所示。可推测反应的最佳温度大约为℃。(2)、请你设计实验方案,探究浸泡时间对AC-CH 吸附剂处理含铜废水的影响:。 -
17、同学们用自制净水器对当地河流中的水样进行了净化,并用数字传感器对水样进行了检测,实验装置和检测数据如下,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检测样本
浑浊度/NTU
钙离子浓度/(mg·L-¹)
净化前的水
399.0
19.3
净化后的水
43.7
19.0
A、小卵石、石英砂、活性炭的作用相同 B、净水器中的活性炭和小卵石可交换位置 C、自制净水器能大幅度减少水中的钙离子浓度 D、自制净水器能降低水的浑浊度 -
18、如图为自来水生产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清水池中的清水是纯净物 B、供水系统流出的水可直接饮用 C、消毒过程中主要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D、水经过过滤池后可溶性杂质明显减少 -
19、漫画《节水曲》反映了 ( )
A、工业节水 B、农业节水 C、家庭节水 D、浪费水资源 -
20、水是生命之源,我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下列图标是我国“国家节水标志”的是 ( )A、
B、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