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科学开学考试模拟卷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三章第6节 健康生活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一章第5节 遗传与进化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二章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三章第5节 人的运动系统和保健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 第四章第4节 实现可持续发展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一章第4节 生物的进化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二章第4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 第三章第4节 非传染性疾病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二章第3节 生物群落 同步练习
-
1、如图所示为某电热饮水机的电路简图,其额定电压为 220 V,具有“加热”和“保温”两种功能,对应功 率 分别为400 W 和40 W。当开关 S1、S2 均闭合时,饮水机处于(填“保温”或“加热”)状态,R1 的阻值为Ω。用饮水机给2k g的水加热,当水温升高50℃时,水吸收的热量为J。【提示】电热器具通常设计有“高温挡”和“低温挡”,根据 可知:当U一定时,电阻越大,电功率越小;电阻越小,电功率越大。所以高温挡时总电阻最小,低温挡时总电阻最大。

-
2、某兴趣小组在研究“电阻丝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电流及通电时间的定量关系”时,制作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有机玻璃盒内装有电阻丝、水和电子温度计,盒外采用优质保温材料包裹。
(1)、采用优质保温材料的目的是减少实验过程中的散失。(2)、保持水的质量和电流不变,换用不同阻值的电阻丝R,记录水温变化△T 和通电时间t的数据,整理部分数据并绘制图像,如图乙所示。根据上述实验,可以得出结论:。(3)、保持水的质量、电阻和通电时间不变,改变电流大小,相关数据整理如下表所示。电流I/A
0.2
0.3
0.4
0.5
0.6
升高的温度△T/℃
0.4
0.9
2.5
3.6
请分析表中数据,并将表中所缺的数据补上。
-
3、小科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多少与电阻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玻璃管越粗,实验现象越明显 B、两烧瓶中分别装等质量的水和煤油 C、需控制两烧瓶中电阻丝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均相同 D、该装置还可研究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大小的关系 -
4、取口香糖锡纸,剪成如图甲所示形状,其中AB 和CD 段等长。戴好防护手套,将锡纸条(带锡的一面)两端连接电池正、负极,如图乙所示,发现锡纸条很快开始冒烟、着火。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通过AB 和CD 段的电流不相等 B、正常情况下,AB 段会先着火 C、AB 和CD 段两端的电压相等 D、AB 和CD 段的电阻相等 -
5、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如图甲所示是一款煮茶器,有“加热”和“保温”两个挡位,其简化电路图如图乙所示, 2376 Ω,R1、R2均为发热电阻丝。求:
(1)、闭合开关S1、S2 , 煮茶器处于(填“加热”或“保温”)挡。请分析推理说明。(2)、当该煮茶器处于保温状态时,正常工作20 min 产生的热量。 -
6、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成正比,与成正比,与成正比,这个规律叫焦耳定律。数学表达式: , 是焦耳通过多次定量实验总结出来的。任何导体有电流通过时,产生的热量都可由此公式计算。
-
7、 如图所示是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多少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电路(烧瓶、煤油质量和玻璃管均相同)。瓶内各装一根阻值不同的电阻丝和
(1)、完成电路的连接,要求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左移动时,电流表示数变大。(2)、两电阻采用串联的连接方式,是为了控制通电时间、相等。(3)、为了升温较快,实验液体选用煤油而不选用水,主要是由于水的比热容比煤油的。(4)、装置中相当于液体温度计。本实验蕴含着一种科学方法——转换法,即将电阻丝放出的热量转换成。(5)、实验中,同学们验证了“电热跟电阻有关”的猜想,则同学们应观察到的现象是。(6)、若继续利用图中装置研究电热跟电流的关系,需调节 , 通电时间相同,比较 , 来得出电热跟电流的关系。 -
8、 规格都是“220 V 100 W”的一台电风扇、一台电视机和一只电饭煲正常工作相同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个用电器产生的热量一样多 B、电风扇产生的热量最多 C、电视机产生的热量最多 D、三者消耗的电能相等
-
9、图中的用电器,主要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是( )A、电饭锅
B、电视机
C、洗衣机
D、抽油烟机
-
10、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是许多科学家经过长期探索才建立起来的,是科学史上重大发现之一。
材料一 十七至十八世纪,多位科学家对能量的量度提出了不同的观点。1644年,笛卡儿用物体的质量(单位为 kg)和其速度(单位为 m/s)的乘积来表示“能量”;1686年,莱布尼兹用物体的质量和其速度平方的乘积来表示“能量”;1743年,达朗贝尔用“活力”(即物体受力作用通过一定距离)来表示“能量”。
材料二 温度计的不断改进给热与功研究的精确化提供了必要条件。
材料三 焦耳通过 400 多次的实验,为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的确立奠定了定量的实验基础。
(1)、材料一中,笛卡儿所表示的“能量”的单位是。(2)、如图所示是焦耳实验的装置,通过重物的上下运动,带动叶片转动,这个过程中(填能的一种形式)转化为水的内能。
(3)、结合材料分析,以下观点正确的是____。(可多选)A、伟大科学家的观点都是正确的 B、测量工具的发展有助于科学理论的研究 C、对科学的认识是一个不断修正完善的过程 -
11、如图所示是小嘉制作的“能的转化与守恒”概念图(部分),请完成以下问题。
(1)、请你将图中①②处填入合适的内容:①;②。(2)、当人沿竹竿下滑时,人的重力势能有一部分转化为手和竹竿的内能,使手和竹竿的温度升高,但相反的过程不会自发地发生。这是因为能量的转化具有。 -
12、某同学通过斜面实验认识能量、运动和力的关系(如图所示,A、B两点等高)。忽略摩擦及空气阻力,小滑块由静止滑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小滑块下滑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B、小滑块上升过程中内能不断增加 C、小滑块从 A 点由静止滑下,能到达 B 点 D、小滑块起始位置越高,到达斜面底端时速度越大 -
13、“嫦娥五号”探测器从月球上采样并顺利返回地球,如图所示为两种返回技术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采用“跳跃式返回”可使返回器着陆前的机械能更多地转化为内能 B、采用“跳跃式返回”可使返回器与大气摩擦通过的距离更短 C、采用“直接进入返回”可使返回器着陆前的速度更小 D、采用“直接进入返回”可使返回器着陆前具有的机械能更小 -
14、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只会由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能源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能量的转移和转化遵循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定律 B、人们在能量的转化或转移中利用能量 C、经转移或转化过程可利用的能量增加 D、能量的转移和转化有方向性
-
15、各种形式的能量都不是孤立的,它们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转化,且能量的转化是有方向的,图中按能量转化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②①③④ D、①③④② -
16、常用打火机的打火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用一个粗糙的小轮摩擦“火石”打火,一种是用能产生高压电的装置打火。从能量转化角度看,前者是把能转化为内能,后者是把能转化为内能。在能量转化过程中,能量的总量。有人设想了如图所示的“永动机”,事实证明,在能量转化过程中只要有运动,就不可避免,就会使机械能(填“增加”或“减少”),若不补充能量,则运动会停止,所以“永动机”(填“能”或“不能”)成功。

-
17、现代电动汽车为了节能,都安装了能量回收装置,在汽车刹车时带动发电机,将汽车的能转化为电能,为汽车提供后续运动的能量。有人认为,只要不断改进,这种汽车就可以一边行驶,一边发电,永远运动下去,这种观念违背了。
-
18、如图所示四幅图中,仅发生能量转移的是 (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
19、每年的5 月 20 日是“中国学生营养日”。有关数据表明,我国学生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的状况令人担忧。无机盐、维生素等摄入量不足,缺铁性贫血现象普遍存在;多糖分、高脂肪的饮食习惯使肥胖儿逐年增多。早餐“马虎”、中餐“凑合”、晚餐“丰富”等错误的营养消费观念,是导致学生营养状况问题的主要原因。如图所示,不同人群每天摄入的食物比例是不同的,请仔细观察后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肥胖患者的饮食中粮谷类和的摄入量较正常人偏多。(2)、营养不良会影响健康,如儿童缺含的无机盐和维生素D易患佝偻病。(3)、食物中的各种营养成分,能作为人体能量主要来源的是。(4)、下列饮食习惯合理的是____。A、经常吃“洋快餐” B、睡觉前多吃一些食物,早餐可以不进食 C、用喝果汁、可乐等饮料来代替饮水 D、不挑食、不偏食,按时进餐 -
20、图是四种食物中营养成分相对含量示意图。某同学患贫血症,则该同学饮食中最好应多摄取哪一种食物 ( )
A、食物甲 B、食物乙 C、食物丙 D、食物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