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科学开学考试模拟卷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三章第6节 健康生活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一章第5节 遗传与进化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二章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三章第5节 人的运动系统和保健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 第四章第4节 实现可持续发展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一章第4节 生物的进化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二章第4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 第三章第4节 非传染性疾病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二章第3节 生物群落 同步练习
-
1、有的人患感冒时,身体虚弱,不想吃东西,连平时最爱吃的食物也觉得没有味道。这是因为 ( )A、患感冒时,味觉不灵敏 B、鼻塞症状造成嗅觉失灵 C、多种感受器都受到影响 D、感冒药的味道影响了味蕾的敏感度
-
2、下表中,现象和解释不符合实际的是( )
选项
现象
解释
A.
喝酒后反应迟缓
酒精会影响人的神经系统
B.
人可以闻到蛋糕的香味
蛋糕中的化学物质扩散,一部分刺激嗅觉神经末梢,在鼻腔内形成嗅觉
C.
舌头上有许多味蕾
味蕾中有味觉细胞,通过神经将信息传递给大脑
D.
盲人利用盲文试卷考试
盲人用触觉“阅读”盲文
A、A B、B C、C D、D -
3、“探究味觉与嗅觉在辨别食物味道时是否相互影响”的实验如下:
所需材料:A品牌零食(味道较淡)8~10片,B品牌零食(味道较浓)4~5片。
(1)、小明先闭上眼睛,慢慢品味A 品牌零食,他能尝到A品牌零食的味道吗?。(2)、小明继续闭上眼睛。请一位同学把几片 B品牌零食靠近他的鼻孔,呼吸几次,再尝另一片A品牌零食,这次A品牌零食的味道与第一次所尝到的不一样,带有一些B品牌零食的味道。在这次实验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
4、周末,小明和同学们走进草莓园,看到了一颗颗红色的草莓“躺”在绿叶中间。他摘下一颗,闻到了一种独特的香味;放到嘴里尝了下,又酸又甜……(1)、小明利用了哪些感觉器官?(写出一个)。(2)、小明尝到草莓后形成味觉 的部位是在。(3)、小明在草莓园里待了一会儿后,再也感觉不到最初那种香味了,这是因为。
-
5、感觉味道的感受器是 , 它位于人体舌的表面。当食物进入口腔时,食物中的一些化学物质溶于中,刺激 , 使其产生信息,再通过传到脑部,经过脑部分析,我们就感知到了食物的味道。
-
6、小张在火锅店大吃了一顿,觉得味道很好,可接下来的几天中,他吃其他饭菜都觉得没有味道,其原因可能是 ( )A、其他饭菜的味道没有火锅辣 B、吃火锅后的余味还没有散去 C、吃火锅时烫伤了味蕾 D、其他饭菜的味道没有火锅浓
-
7、搜救犬在地震后的救援行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能利用其特长搜救被埋在倒塌建筑物下的幸存者。搜救犬能用于搜救是因为其有灵敏的 ( )A、触觉 B、嗅觉 C、视觉 D、味觉
-
8、学习了项目化课程后,小滨自制了一支能测液体密度的仪器。如图甲所示,取一根两端开口、粗细厚薄均匀的均质塑料管MN,N端用合金块封口,再通过计算在塑料管外壁标上刻度线和刻度值,仪器就制作完成了。如图乙所示,当仪器竖直漂浮在待测液体中时,液面所对应的刻度值就是待测液体的密度大小。已知塑料管长l1为30 cm,质量m1为3g,塑料管横截面的外圆面积S为1.2cm2;合金块高l2为2cm ,质量m2为18 g。(g 取 10 N/ kg)
(1)、求该仪器的重力。(2)、将该仪器竖直漂浮在某液体中,浸没深度为14 cm,求该液体的密度。 -
9、学习了浮力的相关知识后,小明又学到了一种测量密度的方法。他想要测一测奶奶买的“黄金雕像”是不是纯金打造的,于是从学校借来了弹簧测力计,利用家中的材料配合进行实验:他先将雕像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在空气中测量,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8N,然后把雕像浸没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1.6N。请回答下列问题:(g取(1)、雕像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多大?(2)、雕像的体积是多大?(3)、通过计算判断,该雕像是否为纯金制成的。
-
10、如图甲所示为公共厕所的自动冲水装置原理图。浮筒 A 是棱长为0.2m的正方体,质量为4kg,连接AB的是一根体积和质量都不计的硬杆,当从供水管流进水箱的水刚好浸没浮筒 A 时,盖片 B 被拉开,水通过排水管流出,冲洗厕所。(ρ水=1.0×103kg/m3 , g 取10 N/ kg)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浮筒A 浸没时受到的浮力是多大?(2)、当水箱的水刚好浸没浮筒A 时,硬杆对浮筒A 的拉力是多大?(3)、请在图乙中作出水位上升时浮筒 A 所受浮力F浮的大小随水的深度 h 变化的大致图像。 -
11、竹筏漂流是许多人喜爱的水中游乐项目之一。若某竹筏用8 根完全相同的竹子制作而成,每根竹子的质量为10 kg、体积为0.15m3 , 忽略制作竹筏所使用的绳子的质量。(g 取(1)、不载人时,竹筏漂浮在水面上时受到的浮力及排开水的体积各为多少?(2)、为安全起见,竹筏最多只能有二分之一的体积浸入水中,若每名乘客的质量均为50kg,则该竹筏最多能载多少人?
-
12、在科学实践活动中,某活动小组的同学想要用橡皮泥做“船”浮在水面上,并探究橡皮泥“船”的装载能力。他们将一块体积为20 cm3的橡皮泥做成一条“船”,放入水中漂浮,试着向其中添加物体,发现最多只能装载25 g物体,如图所示。查阅资料得知,该橡皮泥的密度为 已知水的密度为 g 取10 N/ kg。
(1)、将这块橡皮泥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多少?(2)、当这条橡皮泥“船”装载的物体最多时,受到的浮力为多少?(3)、该小组的同学想提高橡皮泥“船”的装载能力,请你帮助他们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 -
13、小明想探究能否利用鸡蛋的浮沉状态来判断鸡蛋的新鲜程度,他查阅资料发现:鸡蛋表面有很多微小的气孔,可用于蛋内外的气体交换,同时蛋内水分可通过气孔排出,在鸡蛋大头一端形成被气体占据的“气室”。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水分不断蒸发,气室就会变得越来越大,从而改变鸡蛋的密度。由此,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选取一枚新鲜的鸡蛋,用记号笔在鸡蛋外壳中轴线距小头端3.5cm处做标记,记为O点(如图所示)。

②将鸡蛋浸没在盛有一定量清水的烧杯中,记录O点距离烧杯底部的高度 H。
③在16天内,每隔2 天观察高度 H 的数值,并记录数据如表所示。
④选取形态相似、新鲜程度相同的若干鸡蛋,进行重复实验。
鸡蛋
储存
时间/天
0
2
4
6
8
10
12
14
16
H/ cm
1.0
1.1
1.3
1.5
1.8
2.2
2.7
3.5
10.5
(1)、本实验通过记录O 点距离烧杯底部的高度 H 来反映鸡蛋的新鲜程度,小明分析表中数据,发现第14~16天,高度 H 发生较大改变,其原因是。(2)、小明查阅资料后发现,鸡蛋经过蜂胶液浸泡10s后,其保鲜效果加强。为了探究不同浓度的蜂胶液对鸡蛋的保鲜效果,请你设计实验方案并写出实验步骤。实验器材: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1.5%、3%、4.5%和6%的蜂胶液,新鲜鸡蛋若干,记号笔,清水,烧杯若干。 -
14、小明在探究物体的浮沉时,发现铁块放入水中后下沉,塑料块浸没在水中后上浮。为进一步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他找来了下列器材:弹簧测力计、甲一杯水、细线、铁块 A、塑料块 B和塑料块C(B与A 体积相同,C与A 质量相同)。
(1)、他按图甲和图乙进行了实验,测出铁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为(填表达式),并与重力比较,由此得出了物体下沉的条件。(2)、实验时,他无意中发现增大铁块浸没在水中的深度的过程中,某一时刻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突然变小,示数变小的原因是。(3)、为探究物体上浮的条件,他选择了合适的塑料块,利用现有器材在题(1)中实验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实验步骤就完成了探究。①选择的塑料块是(填字母)。
②增加的步骤是。
③当满足(用测得的物理量表示)时,物体上浮。
-
15、两支底端封闭的相同吸管,装入不同质量的细沙后制成了甲、乙两支密度计,放入同一个盛有水的烧杯中,静止后如图所示,则甲、乙两支密度计中可能可以测量酒精密度的是 ( )
A、只有甲 B、只有乙 C、甲、乙都可以 D、甲、乙都不可以 -
16、小明在厨房帮妈妈煮饺子,发现饺子刚入锅时沉在水底,一段时间后会鼓起来,煮熟后漂浮在水面上。小明猜想,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可能与它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于是设计实验进行探究。他把适量沙子装入气球,并充入少量空气,制成一个“饺子”,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实验中充入“饺子”的空气的质量忽略不计。
(1)、如图甲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饺子”的重力G=N。(2)、如图乙所示,将“饺子”浸入水中,“饺子”沉底,它受到的浮力 F乙与其重力 G 的大小关系为 F乙 (填“>”“<”或“=”)G。(3)、用弹簧测力计把“饺子”竖直拉离水底,在水中静止,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饺子”受到的浮力(4)、向“饺子”中充入适量空气,使它体积变大,再次浸入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丁所示,此时它受到的浮力为 F丁 , 则F丁与F丙的大小关系为F丁F丙。(5)、向“饺子”中充入更多的空气,再次浸入水中,“饺子”排开水的体积更大,最终漂浮在水面上,如图戊所示。至此,小明验证了自己的猜想,即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它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且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浮力越。 -
17、小明用六个重力均为 10 N、体积不同的小球,探究放入小球前后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力增加量△F 的情况。他分别将小球放入盛有等量水的相同容器中,待小球静止,得到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力增加量△F。实验数据和实验现象如表所示。
实验次序
1
2
3
4
5
6
放入的小球
A
B
C
D
E
F
ΔF/N
5
6
8
10
10
10
实验现象
(1)、观察实验1、2、3中的现象并比较△F 和G的大小关系,可得出初步结论:当放入的小球在水中沉底时,。观察实验4、5、6中的实验现象并比较△F 和G 的大小关系,可得出初步结论:;△F 与小球的体积大小(填“有关”或“无关”)。(2)、小明得出“在盛有等质量水的相同容器中,当放入小球的重力相同时,小球的体积越大,△F 越大”的结论。由表中实验(填序号)的现象、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判断小明得出的结论不正确。(3)、分析表中实验1~6的现象、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在盛有等质量水的相同容器中,当放入小球的重力相同时,越大,△F 越大。 -
18、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中,小科在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圆柱体,当圆柱体下表面与水面相平时开始缓慢下降,直到圆柱体下表面刚好与溢水杯底接触为止,如图甲所示。
(1)、分析图甲中的 a、b、c,说明浮力的大小与有关。(2)、分析图甲中(填字母)两图,可验证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有无关系。(3)、小科完成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后,把水换成另一种未知液体,重复上述实验,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弹簧测力计示数 F 与物体下降高度h 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则该未知液体的密度为kg/m3;分析相关数据,可知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还与有关。(4)、为了得到更普遍的结论,下列继续进行的操作中,合理的是____(填字母)。A、用原来的方案和器材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B、用原来的方案,将圆柱体更换成与其体积不同、材料也不同的物体进行实验 -
19、为了能直观地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小明改进了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把弹簧测力计上端固定在铁架台上,用粗铁丝做一个框,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在粗铁丝框上端悬吊一个金属块,下面放一个小桶。铁架台的支架上放置一个溢水杯,溢水杯跟金属块、粗铁丝框和小桶都不接触(水的蒸发可忽略)。
(1)、首先平稳缓慢地抬高放有溢水杯的支架,使金属块浸没在水中,但不与溢水杯底部接触(如图甲、乙、丙所示),在此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甲(填“>”“<”或“=”)F丙。(2)、然后再平稳缓慢地降低放有溢水杯的支架,使金属块完全离开水面(如图丁所示),可以计算出图丙中金属块所受的浮力约为N,此时浮力的测量数值将比真实数值(填“大”或“小”),原因是。 -
20、如图所示为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1)、用图中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2)、图中用来取用氯化钠的仪器是。(3)、称量氯化钠质量,放回砝码时发现有一个砝码缺损了一个小角,若其他操作步骤正确,则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4)、某同学从配制好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中取出 50 g,欲将其溶质质量分数增加到20%,可以采用的方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