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根据生态系统各成分的功能可知,将“落红”化作“春泥”的是    (   )
    A、分解者 B、消费者 C、生产者 D、阳光
  • 2、一个生态系统若要长时间维持下去,除了非生物物质和能量外,不可缺少的成分是    (   )
    A、生产者和消费者 B、生产者和分解者 C、消费者和分解者 D、生产者和人
  • 3、图为一个简单的生态系统部分生物关系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为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2)、图中②和③分别为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和 
    (3)、图中④能够将图示中的(填序号)的遗体分解为无机物。
    (4)、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来看,图中还有没有表示出来。
  • 4、下列生态系统中,人起着主导作用的是 ( )
    A、森林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湖泊生态系统 D、农田生态系统
  • 5、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生物圈是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 B、生物圈的厚度大约是 20 km C、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D、生物圈是由全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构成的统一整体
  • 6、图中,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阳光 B、池塘中的水草和鱼 C、图中所有生物 D、整个池塘
  • 7、国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建设,将乡村旅游与生态农业结合起来,实现共同富裕。某地依托农田、鱼塘等自然资源打造集人工湿地、生态农业、旅游观光一体化的田园综合体(如图甲)。其中人工湿地具有收集、蓄存雨水,净化生活污水、实现循环使用,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等功能(如图乙)。

    某校学生到该生态园游学,科学老师布置了研学作业,请一起完成下列作业。

    (1)、人工湿地内的芦苇、藻类植物、浮游动物、微生 物 等 所 有 生 物 共 同 组 成 了 一 个
    (2)、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中,属于非生物物质和能量的有(写出两种)。
    (3)、图丙是科研人员对人工湿地内某条食物链中的各级生物含有的能量进行检测的结果,写出该食物链:
    结合图丙信息完成案例分析:“荒岛求生”竞赛游戏中,假如某人所剩食物除了水,就只有一袋玉米以及两只鸡(鸡除了玉米外没有其他食物)。以下提供的两个方案中,哪个方案可以使他生存更久?
    A、先吃鸡,后吃玉米
    B、先吃玉米,鸡养到最后吃
  • 8、“稻虾共作”是一种适时在稻田中养殖小龙虾的生态农业模式。该模式下的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

    (1)、该生态系统中,影响水稻生长的环境因素有(写出一个)。
    (2)、该生态系统中,小龙虾的能量最终来自水稻和杂草等(填生态系统的成分)固定的太阳能。
    (3)、稻虾共作模式可促进生产无污染、无公害的水稻,同时可收获小龙虾,并有利于环境保护。应用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解释其原因:

  • 9、鱼菜共生是一种新型的复合耕作体系,它能实现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的生态共生效应。装置原理如图所示,由养殖区、种植区、转化槽组成,转化槽中细菌能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盐。整个装置通过水泵实现系统内的水循环。下列对该复合耕作体系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动物、植物与微生物组成了完整的生态系统 B、充分利用太阳能,提高能量利用率 C、有助于能量循环利用 D、食物链可表示为:水草→草鱼→细菌
  • 10、下列关于氮循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游离态的氮不能直接被大多数生物所利用,必须形成化合物后才能被植物吸收 B、氮气被植物吸收后,经食物链流动,被动物所排泄、微生物所分解,返回到土壤 C、土壤中含氮的无机盐在某些微生物的作用下变成氮气进入大气 D、大气中的氮气因雷电、生物固氮等变为可溶性含氮物质,然后进入生物体内
  • 11、图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两个完全独立的过程 B、图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构成一条食物链 C、不需要无机环境,在生物群落中就能完成碳循环 D、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减少的
  • 12、图为某镇稻田生态系统示意图,与传统稻田管理相比,引鸭入田,实现了稻鸭共育,增加了农业生态经济效益。

    (1)、写出图中含鸭的一条食物链: 
    (2)、稻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自水稻和杂草固定的
  • 13、图为一个农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该生态系统中,图中所示的食物网中共有条食物链。
    (2)、青蛙与植食性昆虫的关系是
  • 14、某科学兴趣小组在学习了“生态系统”知识之后,计划制作一个微型生态系统,其中甲、乙、丙三名同学分别设计了一个“恒温鱼缸”装置,展示如下。

    表1:“恒温鱼缸”制作材料表

     

    准备材料

    白沙、朽木、藻类植物、青苔、三种热带鱼类(红绿灯、彩旗、金苔鼠)、草龟、水母、光源、恒温 加热器

    白沙、朽木、藻类植物、一种热带鱼(彩旗)、草龟、光源、恒温加热器

    白沙、一种热带鱼(彩旗)、水母、草龟、光源、恒温加热器

    表2:项目成果评价表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指标一

    成分完整,物种多

    成分完整,物种少

    成分不完整

    指标二

    有多条食物链

    只有一条食物链

    没有食物链

    指标三

    生态系统稳定时间长

    生态系统稳定时间较长

    生态系统稳定时间短

    请根据以上描述,回答下列问题。

    (1)、鱼缸内所有的生物构成了一个(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
    (2)、从生态系统的成分来看,藻类植物属于
    (3)、该兴趣小组的评价结果为:甲同学优秀,乙同学合格,丙同学待改进。若使丙同学的“指标一”达到优秀水平,请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
  • 15、某科幻影片讲述了太阳即将毁灭,人类寻找新家园的故事。有观点质疑影片中的内容,用飞船运载人类进行几千年的流浪过程中,无法长期维持生态平衡。其实早在 1991 年,科学家就利用封闭建筑进行了“生物圈 2 号”(图)实验,在占 地 面 积12700 m2 的该建筑中,科学家很快就遇到了农作物产量不足、氧气浓度下降、二氧化碳浓度上升等问题,导致这一实验失败。请回答:

    (1)、地球上各种生物所需的能量都直接或间接来自
    (2)、“生物圈2号”这个密闭生态系统中,所有生物可看成一个 , 该系统中氧气浓度下降的原因是
    (3)、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角度分析,“生物圈2号”实验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该系统成分单纯,生物种类少,自动调节能力
  • 16、如图所示为人工改造后的某地溪流,原来湍急的流水变得平缓,蜿蜒不平的河道变得平坦,自然河岸被垂直的混凝土堤坝所替代。结果飞溅的水花大大减少,石缝和泥洞大量消失,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明显减少。

    (1)、从溪流生态系统的成分看,水中的溶解氧属于
    (2)、人工改造后的溪流,水体自净能力大大下降,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及生态平衡方面分析,其本质原因是
  • 17、图是草原生态系统中兔数量与植物数量变化的模式图。该图无法说明的是( )

    A、生产者的数量决定消费者的数量 B、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C、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 D、在食物链中能量是逐级减少的
  • 18、下表为某科研人员对 A、B、C、D四个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和数量的调查统计结果,根据表中数据分析推断,调节能力最强的生态系统是(    )

    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和数量(单位:个)

    选项

    物种1

    物种2

    物种3

    物种4

    物种5

    物种6

    物种7

    A

    0

    90

    0

    0

    30

    30

    40

    B

    200

    350

    0

    0

    30

    0

    40

    C

    150

    250

    100

    800

    40

    30

    1

    D

    300

    200

    0

    0

    0

    0

    50

    A、A B、B C、C D、D
  • 19、现在有人为了祈福,经常到河边放生一些鱼类以及其他宠物,如巴西龟等。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你觉得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
    A、放生一定会增加当地生态系统稳定性 B、经常放生必能增加河里生物多样性 C、放生定会增加生态系统食物链条数 D、这样的放生会给当地生物多样性带来隐患
  • 20、下列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中均属于人为因素的是    (   )
    A、地震、火山喷发 B、台风、水灾 C、泥石流、草原过度放牧 D、乱砍滥伐森林、过度捕捞海洋鱼类
上一页 222 223 224 225 22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