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一个有 1000 只大雁的种群,在一年内繁殖了250 只幼雁,则这个雁群在这一年的出生率为(    )
    A、200‰ B、250‰ C、500‰ D、1000‰
  • 2、下列可以称为种群密度的是    (    )
    A、某湖泊一年中鲫鱼新增加的个体数 B、一个池塘单位体积内的鲤鱼数量 C、一片森林中单位面积内的乔木数量 D、池塘中的鲫鱼和水库里的鲫鱼
  • 3、下列各组生物属于种群的是    (    )
    A、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鲫鱼 B、一片森林中的全部生物 C、一块农田中的全部绿色植物 D、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鱼类
  • 4、下列关于种群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同种生物一定属于同一种群 B、一个种群内的生物形态结构相似 C、种群的生活范围应超过1 km2 D、种群是生物分类单位
  • 5、一群形态、结构相似,并能相互交配而生育子孙后代的个体组成一个。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生物个体的总和,叫种群。
  • 6、图表示我国湿润森林区及山地植被的分布情况,据图回答问题。

    (1)、此图表示的是群落中各种生物在空间上的状况。
    (2)、图中地区单位面积内物种最丰富。该生物群落中植物由高到低依次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植物层等,这种群落的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结构,这些植被的分布主要是受非生物因素中的影响。
    (3)、图中横轴表示该群落的结构,表明由于受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的植物种类往往也有差别。
  • 7、鄂黄长江大桥下的湿地是由长江携带的泥沙长期淤积逐渐形成的,将该湿地由近水边到岸边分为光滩区、近水缓冲区、核心区等区域,如图所示。

    (1)、该湿地群落从光滩区到核心区这几个区域的不同,具体体现在空间结构的方向上。区别核心区和近水缓冲区这两个群落的重要特征是
    (2)、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调查核心区或近水缓冲区的芦苇种群数量时,若在面积为10 m2的区域有300株芦苇,则芦苇的种群密度为株/m2
  • 8、 如图中 a、b、c分别代表的是在-200~3800 m的海拔高度内,山坡、森林、海洋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据此判断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

    A、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 B、在-200~3800 m范围内,不同区域内植物的种类出现了很大的差异,温度是影响植物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 C、影响 b处植物出现明显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水分 D、b、c处的植物在垂直方向上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
  • 9、下列对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①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对环境的一种适应

    ②森林中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是受光照强度影响形成的

    ③动物的分层现象决定了植物的分层现象

    ④群落中生物的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⑤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将玉米与大豆套种,充分利用分层现象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③⑤
  • 10、关于群落的结构,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竹林中的竹子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 B、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密切相关 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 D、不同地段生物种类有差别,构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 11、图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对此现象解释及应用不正确的是(   )

    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 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 C、因植物群落存在分层现象,故种植玉米时要合理密植 D、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作物品种
  • 12、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分析,池塘中的一只青蛙、池塘中的所有生物和池塘中的所有水绵各自对应的层次是    (   )
    A、个体、种群、群落 B、个体、群落、种群 C、细胞、种群、群落 D、细胞、群落、种群
  • 13、生物群落中的不同生物种群会分别占据不同的空间。
    (1)、生活在同一森林里的各种植物种群,有的长得高些,如乔木植物;有的长得矮些,如灌木、草本植物等,这种现象体现了植物群落的 , 引起植物生长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生活在森林里的各种动物会因为因素的影响出现类似的分层现象。
    (2)、由于地形的起伏、光照的明暗、温度的大小等因素的影响,群落表现出的特征。
    (3)、群落在不同季节和不同年份内其组成和外貌会随时间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这是群落的
  • 14、据调查,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中,植被占39.9%。植被对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改善空气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里的“植被”是指  ( )
    A、一种植物 B、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总称 C、覆盖在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的总称 D、地球上被子植物的总称
  • 15、一个群落,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   )

    ①一定生活环境中 ②同种生物个体 ③有相互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 ④同一生活环境中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16、某科学课外活动小组为探究不同因素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
    (1)、实验过程及装置(图)如下所示。

    ①取三个体积、形状相同的无色透明瓶,分别标记为1、2、3号。

    ②在1、2、3号瓶内加等量的水,3号加少许河泥。

    ③在1、2、3号瓶中各加入1条大小相似的同种小金鱼,并在2、3号瓶中加入等量的金鱼藻,三个瓶都用橡胶塞塞紧,然后放在阳光下。

    实验结果

    瓶号

    1号瓶

    2号瓶

    3号瓶

    瓶中金鱼生存的时间/d

    3

    11

    25

    ①1、2、3号瓶相比,相同的非生物因素有(写出三个)。

    ②2号瓶和3号瓶相比,2号瓶中的金鱼存活的时间较短,最可能的原因是缺少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两个瓶的实验结果相比,说明生产者是生态系统成分中不可缺少的。

    (2)、请继续设计实验探究阳光(能量)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方法步骤如下:

    第一步:取同样形状、同样体积的4 号瓶,4号瓶的设计处理应该与号瓶作对照;

    第二步:

    第三步:观察记录瓶中金鱼生存的时间。

    推测最可能的实验结果:

  • 17、近年来,杭州市政府启动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将其发展成了我国首个国家5 A级景区的湿地公园。
    (1)、湿地内所有生物的总和称为 , 其结构特征包括、水平结构和时间结构。
    (2)、由于各种因素,有些外来植物(如凤眼蓝等)进入西溪湿地,湿地内所有凤眼蓝个体的总和称为。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外来绿色植物属于。为避免因某些外来植物大量繁殖对湿地的物种多样性造成危害,湿地管理部门采取了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 18、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为了保护环境,除了必须把塑料以及金属类废弃物带离南极外,还必须把人的尿液、粪便等生活垃圾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    (   )
    A、分解者很少 B、没有消费者 C、缺乏必要的治污设施 D、温度太低
  • 19、我国古代就已发展出“桑基鱼塘”生产方式,利用桑叶喂蚕,蚕沙(蚕粪)养鱼,鱼塘泥肥桑。下列关于“桑基鱼塘”说法正确的是(    )
    A、“桑基鱼塘”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B、“桑基鱼塘”里所有的鱼构成一个种群 C、“桑基鱼塘”里所有的桑树和鱼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D、“桑基鱼塘”里桑树所需的能量最终来源于鱼塘泥
  • 20、生物圈养育着万物生灵,各种生物共同生活在这个大家庭里,它们各自承担着不同的角色。下列承担分解者角色的是    (   )

    ①淡水中的衣藻    ②高山上的油松③土壤中的细菌    ④朽木上的蘑菇⑤树上的麻雀    ⑥河边的青蛙⑦土壤中的蚯蚓    ⑧树叶上的毛毛虫⑨池塘里的菌类    ⑩鲜艳的牡丹花

    A、①②③④ B、⑤⑥⑦⑧ C、③⑥⑨⑩ D、③④⑦⑨
上一页 221 222 223 224 22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