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科学开学考试模拟卷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三章第6节 健康生活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一章第5节 遗传与进化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二章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三章第5节 人的运动系统和保健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 第四章第4节 实现可持续发展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一章第4节 生物的进化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二章第4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 第三章第4节 非传染性疾病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二章第3节 生物群落 同步练习
-
1、吐鲁番常年高温少雨,当地使用坎儿井,大大减少了输水过程中水的蒸发。如图所示,坎儿井由明渠、暗渠、竖井组成。下列关于坎儿井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暗渠中风速较慢,可减慢水的蒸发 B、暗渠中温度比外界低,可减慢水的蒸发 C、竖井口的温度较周围要低是因为井中水蒸发吸热 D、明渠比暗渠更宽,与空气接触表面积大,使得水蒸发较慢 -
2、几百年前,我国古代学者墨子和他的学生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像实验。墨子站在暗室外,其学生在带有小孔的暗室内观察。这个实验的原理是(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色散 D、光的折射 -
3、关于维生素C(化学式为C6H8O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76g B、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D、分子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1∶2∶1
-
4、规范的实验操作有助于达成实验目的,保证实验安全。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过滤
B、铁丝燃烧
C、收集氧气
D、溶解固体
-
5、Deepseek引发AI热潮。当我们在 deekseek软件中输入关键词后,它会分析数据并做出回复。人体反射弧中具有类似“分析数据”功能的结构是( )A、神经中枢 B、传入神经 C、效应器 D、感受器
-
6、小科欲探究溶解过程中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种方案。在如图乙所示的方案中,每次加入物质b之前均使用温度计控制热水的温度,使之保持在99 ℃。
(1)、在图甲的实验中,加入物质a后发现玻璃片与烧杯底部之间的水结冰,说明溶液的温度(填“升高”“降低”或“不变”)。(2)、在图乙的实验中,加入物质 b后热水沸腾,说明溶液的温度(填“升高”“降低”或“不变”)。(3)、已知溶解于水的过程包括吸收热量(Q吸)的扩散过程和放出热量(Q放)的水合过程,根据实验现象可得出:若Q吸(填“>”“<”或“=”)Q放,则溶液的温度下降;若Q吸与Q放的相对大小与之相反,则溶液的温度上升。(4)、在如图乙所示的方案中,小科继续向热水中加入相同质量的物质 b,又看到了热水沸腾的现象,等到烧杯中出现固体物质后,再加入相同质量的物质b,就看不到沸腾现象了。请解释不再产生沸腾现象的原因:。 -
7、小新为了验证物质的溶解性与溶质、溶剂的性质有关,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他分别在等质量的水和酒精中逐渐加入蔗糖和松香,直到不能继续溶解为止,然后比较所溶解的蔗糖和松香的质量。
(1)、同学们讨论后一致认为,上述实验方案还不能达到目的,请你将实验方案补充完整(在图乙的虚线框内画图表示)。(2)、将实验方案补充完整后,开展本实验时还应控制相同。(3)、若看到的现象,则可验证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的性质有关。 -
8、向 5 mL 碘的水溶液(黄色)中加入 2 mL 汽油(无色),振荡静置,实验现象如图所示。由该实验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
A、汽油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且不溶于水 B、汽油易挥发,沸点比水低 C、碘在汽油中的溶解性比在水中强 D、碘在不同溶剂中形成的溶液颜色可能不同 -
9、下列生活现象中,与物质的溶解性无关的是( )A、打开啤酒瓶盖,有大量气泡逸出 B、冬天窗户玻璃上结“冰花” C、烧开水时,沸腾前有大量气泡逸出 D、夏天池塘的鱼游到水面上
-
10、为了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小明和小刚分别做了几个家庭实验。(1)、小明用蔗糖、碳酸钙、植物油和水进行实验:观察到在相同条件下,蔗糖易溶于水,难溶于植物油;碳酸钙难溶于水,也难溶于植物油。从这一实验可以得到结论:物质的溶解性与有关。(2)、在小明实验的基础上,你认为小刚在选择的溶剂、溶质种类与小明相同的前提下,还需要控制的实验条件是(写出一种)。(3)、小明在记录实验现象时,不小心使衣服沾上了圆珠笔油。小明立即用水去洗,但怎么也洗不掉这些痕迹。你认为小明应该采用的方法是。
-
11、如图所示,将少量蔗糖和松香粉末分别放入水中和酒精中并振荡,结果发现 a、d两支试管内的粉末消失了,b、c试管内的粉末没有减少。这个实验不能说明 ( )
A、溶解性与溶质和溶剂都有关系 B、作为溶剂,酒精的溶解性更强 C、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D、不同物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
12、小明设计了一个比较物质溶解性强弱的实验方案,实验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分析该实验结果得到的推论中,错误的是 ( )
温度
溶质
溶剂
实验结果
20℃
碘2g
酒精10g
全部溶解
碘2g
水10g
部分溶解
A、该实验探究了溶剂的种类对物质溶解性强弱的影响 B、将1g 碘放入10g酒精中,当外界条件不发生变化,久置以后不会分层 C、将3g 碘放入10g水中,搅拌后,可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D、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
13、若要探究温度对蔗糖溶解快慢的影响,则应对比下列图中的 ( )
A、甲和乙 B、乙和丙 C、甲和丙 D、丙和丁 -
14、进行“硝酸钾与氯化钠溶解性比较”的实验时,下列条件中,需要控制相同的是 ( )
①温度 ②溶质颗粒大小 ③溶质质量 ④溶剂质量 ⑤溶剂种类⑥是否搅拌
A、①② B、①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⑤⑥ -
15、下列选项中,不会影响物质溶解性的是( )A、温度 B、溶质的性质 C、溶剂的种类 D、溶剂的量
-
16、某科学兴趣小组根据美国天文学家哈勃的发现,采用橡皮筋建立星系运动模型探究星系运动的特点。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一:用红墨水在浅色橡皮筋上依次点上等距离的三点 A、B、C,如图中甲所示,使
步骤二:拉住橡皮筋的两头向两边拉长,如图乙所示,使
(1)、以A 点为参照物,B点和C 点的移动速度可以用移动距离与移动时间(t)之比进行计算,若B 点的移动速度表示为 则 C点的移动速度可以表示为。(2)、该实验可以模拟星系移动的特点,即距离越远的星系,远离的速度越。(3)、哈勃通过研究,发现星系的退行速度与它们到地球的距离成正比,这一现象说明宇宙正在。 -
17、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又有了新的进展。(1)、“一个星系与地球的距离每增加 326 万光年,其远离地球的速度就增加73.5k m/s。”这是2018年7月发表在美国《天体物理学》杂志上的研究成果。该成果的理论基础是:在每一个星系上都能观测到其他星系离它远去,宇宙膨胀是的膨胀,而且在加速膨胀。(2)、“帕克”太阳探测器于 2018年8月 12 日升空,正式开启人类历史上首次穿越日冕、“触摸”太阳的逐日之旅。如图所示,若“帕克”太阳探测器发射后,不是直飞太阳而是驶向行星 A,以便通过该行星的引力作用改变探测器的速度和轨道。

①行星 A 的名称是。
②“帕克”太阳探测器可以对太阳进行全方位探测,从而更深入地了解太阳活动对人类的影响。请列举一个对人类有影响的太阳活动:。
-
18、图为大爆炸宇宙模型中宇宙半径、温度与时间之间的关系,从图中可以看出 ( )

①随着宇宙半径的增大,宇宙温度在降低
②随着宇宙半径的增大,宇宙温度在升高
③宇宙在不断膨胀
④宇宙在不断收缩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
19、下列有关大爆炸宇宙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大爆炸宇宙论是科学家通过科学观察和研究得出的一个科学结论 B、大爆炸宇宙论是科学家通过科学观察发现的一些自然现象所建立的假说 C、因为宇宙在不断膨胀的事实为大爆炸宇宙论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所以大爆炸宇宙论已经说明了宇宙起源的事实 D、大爆炸宇宙论和牛顿第一定律一样是科学定律
-
20、大爆炸宇宙论认为宇宙处于不断地膨胀中,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离我们越远的星系,退行速度越快。若在我们所在的星系 1 观测,图中能类比宇宙膨胀的是(箭头方向和长短分别表示运动方向和快慢)( )A、
B、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