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市8所乡镇学校联考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科学试题
-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1物质及其变化——项目化学习 专练
-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八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科学试题
- 浙江省嵊州市三界片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
-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立人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科学卷
- 浙江宁波镇海区镇海区立人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青藤书院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
-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仁爱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
- 浙江省杭州启正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
- 浙江省杭州市杭州启正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
-
1、现有甲、乙两位糖尿病人,其中一位体内植入了一款新装置,其具有贮存器、可主动进行药物干预的功能。在他们正常进餐4小时后,测定血糖浓度。然后让他们喝下等量相同的葡萄糖溶液,并定时测定血糖浓度,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
(1)二人在饮用葡萄糖溶液后1小时内血糖浓度显著增高的原因是。
(2)我们可以推测被植入装置的患者是(选填“甲”或“乙”),其装置的贮存器中所含药物是 , 健康人中该激素由分泌。
-
2、意大利人伏打于1791年发明了最早的电池---伏打电堆,小嘉仿造了一个伏打电堆,并用电压表测量其电压,如图所示。此电池的正极是(选填“锌板”或“银板”);要使其电压达到 , 需要串联个这样的电堆。
-
3、如图是市场上出售的一款迷你暖风机,为了安全装有跌倒开关 , 暖风机正立放置,闭合,暖风机翻倒,断开,切断整个电路。正常使用时,暖风机正立放置,手动闭合开关后,吹出热风。下列电路符合要求的是( )A、
B、
C、
D、
-
4、2024年8月,我国自主研制的载人飞艇AS700(图1)成功实现跨省区长途飞行。图2是它的内部结构简化图,飞艇的主气囊中填充的是氦气,这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为飞艇提供了浮力。通过风机控制副气囊中的空气进出(整个过程中气艇的总体积保持不变),来改变内部气体的密度,从而实现浮沉的控制。要使飞艇下降,风机的工作状态和此时飞艇在竖直方向上的受力情况是( )A、充入空气,F浮总小于G总 B、充入空气,F浮总大于G总 C、释放空气,F浮总小于G总 D、释放空气,F浮总大于G总
-
5、冬季甲流爆发,甲流患者的主要症状是发烧、乏力、肌肉酸痛。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患者感到的肌肉酸痛的痛觉是在肌肉处形成的 B、患者在发烧升温过程中,其体内的散热等于产热 C、患者身体恢复正常后,其体内的散热大于产热 D、患者在寒颤的过程中,主要的产热器官是骨骼肌
-
6、小科利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测的电阻,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后,无论怎样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电流表指针均几乎无偏转、电压表示数接近电源电压,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A、断路 B、短路 C、电流表断路 D、滑动变阻器断路
-
7、人有生物钟,植物也有生物钟。图中表示的是某热带植物体内影响叶片张开或闭合的物质每天不同时刻呈现的周期性变化情况。据此可以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该植物的“生物钟”属于向性运动 B、该植物的感应性是对温度刺激做出的反应 C、该植物的叶片是白天闭合,夜晚张开 D、推测使叶张开和闭合的物质可能是一种激素
-
8、学习大气的压强时,我们将一只薄塑料袋放入广口瓶内,使塑料袋尽可能贴近玻璃瓶内壁。将袋口沿瓶翻过来,用橡皮筋紧紧扎在瓶口上(如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塑料袋贴近瓶内壁是为了尽量排出塑料袋与瓶内壁的空气 B、塑料袋与瓶内壁的空气排出后塑料袋与瓶内壁气压变小 C、橡皮筋紧紧扎在瓶口是为了保持塑料袋与瓶内壁保持密闭 D、塑料袋从瓶口往外拉时塑料袋与瓶内壁气压变小
-
9、2024年4月25日,航天员叶光富、李聪、李广苏搭乘神舟十八号前往天宫一号空间站,期间会高速穿过大气层。以下关于地球大气层的说法,错误的是( )A、对流层集中了全部的大气 B、雷电风雨等主要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 C、大气层分层的主要依据是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D、飞船离开地球时依次经过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
-
10、实验课上,小华同学拿起一只滑动变阻器,看到铭牌上标有“20Ω 2A”的字样,如图所示。几位同学讨论时说出了以下几种对铭牌意义的理解,你认为正确的是( )A、电阻的最小值是2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2A B、电阻的最小值是20Ω,允许通过的最小电流是2A C、电阻的最大值是2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2A D、电阻的最大值是20Ω,允许通过的最小电流是2A
-
11、如图中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点燃酒精灯 B、
倾倒液体 C、
取用固体 D、
过滤粗盐
-
12、如图甲所示,水平放置的方形容器里有一个重为8N、边长为10cm的立方体物块M,M与容器底部不密合。以5mL/s恒定水流向容器内注水,容器中水的深度h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请解答下列问题:
(1)当t=140s时,物块M在水中处于(填“沉底”、“悬浮”或“漂浮”)状态;
(2)当t=140s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大小N;
(3)图乙中a的值是。
-
13、如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1)、当温度为时:甲物质的溶解度等于丙物质的溶解度;若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以采用(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甲;(2)、计算在时,向盛有甲物质的烧杯中加入的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分别是多少?
-
14、如图是水电解实验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做该实验往往在水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或稀硫酸的目的是。(2)、由这个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任写1条)(3)、试分析实验中得到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的可能原因是。
-
15、印度曾经有过关于“狼孩”的报道:一只失去幼仔的母狼疯狂闯进了主人不在家的一户农舍,对园里的鸡群大肆捕咬。此时,留存家里的婴儿受到惊吓而大声啼哭起来,于是母狼跟着哭声便跃窗进入了房内……闻讯赶回家来的主人看到衔着婴儿的母狼逃进了山林。十余年后,人们终于在山林里发现了被母狼哺育长大的孩子。一个赤身棵体,不懂人言,只会嚎叫,追随着母狼用四肢爬行且用牙撕咬生肉为食的“狼孩”。请根据这一报道分析:(1)、母狼哺育婴儿长大的行为,从获得的途径来看是行为,这种行为的发生是由母狼体内的所决定的。(2)、某同学看到报道后,提出了下列四个猜想,你认为符合事实的是( )A、母狼可能刚失去幼崽 B、这是母狼对人的报复行为 C、母狼是想将小孩养大了再吃 D、母狼有哺育幼体的本能
-
16、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探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已知电源电压为6V且保持不变,实验用到的电阻阻值分别为5Ω、10Ω、15Ω、20Ω、25Ω。
(1)请根据图甲将图乙所示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导线不允许交叉)。;
(2)实验中多次改变R的阻值,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保持不变,记下电流表的示数,得到如图丙所示的电流I随电阻R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以得出结论:;
(3)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电压表示数不变,其可能原因是。
A. R短路 B. R断路
C. 滑动变阻器短路 D. 滑动变阻器断路
(4)为完成整个实验,应该选取最大阻值不小于Ω的滑动变阻器。
-
17、为了探究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规律,小明在一次登山过程中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不同高度下的大气压,并在坐标纸上描出大气压强p与对应海拔高度h的六个点,如图所示。
(1)测量前,小明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针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其目的是。
(2)分析图像时,小明发现1km高度处的测量数据可能有误,重新正确实验后,测得弹簧测力计示数为4.5N,2mL注射器的全部刻度的总长度为4cm,则实际大气压约为Pa。小明第一次实验出错的原因不可能是(选填“活塞和针筒的摩擦太大”或“橡皮帽的密封性不好”)
(3)修正数据后,可看出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数量关系大致为:在2km高度内,高度每升高100m,大气压降低Pa。
(4)根据这一规律,小明认为可将图甲中的弹簧测力计改装成一个高度测量仪。那么弹簧测力计4.2N刻度线处应标刻的海拔高度为km。
-
18、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常发生地震造成一定伤亡及财产损失。某次地震后,王某在废墟中被发现,一根木梁压在他的腰部,动弹不得,下肢有创伤,头部、面部未见明显外伤,神志清醒。救援人员搬走他身上的木梁,然后对其进行诊断、救治和护理。请结合回答问题。(1)、医生用棉棒刺激王某的足底皮肤,王某的足立即缩回,说明他的脊髓反射功能正常,根据下图所示,写出缩足反射的途径:(用数字和箭头表示)。(2)、医生在检查其脑部是否受伤时,要求其在闭眼状态下用食指触摸自己的鼻尖,他始终不能准确触摸,由此判断其受伤部位是。(3)、当医生对其进行心理疏导谈及地震情景时,王某表现出恐惧、四肢颤抖和语无伦次等紧张现象,上述反射属于反射(填“条件”或者“非条件”)。参与上述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
-
19、用溶解硫酸铜粉末的方法配制100g20%的硫酸铜溶液,部分步骤如下:
(1)①称量硫酸铜粉末时,若发现天平指针偏左,应 , 直至指针指向分度盘中央刻度线。
(2)②量取所需水时,选择的量筒的量程是(选填“20”“50”或“100”)mL。
(3)通过③溶解和④装瓶后,得到了一瓶20%的硫酸铜溶液,若测得此硫酸铜溶液的密度为1.16g/cm3。取出50mL此硫酸铜溶液,可稀释得到8%的硫酸铜溶液g。
-
20、“底部很平滑的圆柱体铁块沉到装水的烧杯底部时,还受到浮力吗?”小乐认为铁块下表面一定还有水,所以受到浮力;小欢认为铁的密度很大,其下沉后会与烧杯底部紧密接触,所以不受到浮力。于是她们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进行验证:
【实验步骤】①用细线将铁块挂在弹簧秤上,测出铁块静止时弹簧秤的示数F1 , 如图甲所示。②将铁块沉到烧杯底部后,再向上缓慢提拉弹簧秤,测出恰好拉起铁块时弹簧秤的示数F2 , 如图乙所示。
【实验预测】支持铁块受到浮力的证据是F1F2(选填“=”“>”或“<”);支持铁块不受浮力的证据是F1F2(选填“=”“>”或“<”)。
【实验结果】若实验测得F1=7.9N,F2=6.9N。可知:此时,铁块受到浮力,且铁块浸没水中后,烧杯底部受到的水的压力会比铁块浸入前增加N。
【交流评价】小乐提出,可以不做步骤①,而是测量出时弹簧秤的示数F3。再与步骤②中F2进行比较,也可得出相应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