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全部 中考专区
  • 1、诗歌和图片可以生动形象地反映历史。下列图片与对应诗歌描述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④③② B、②④③① C、④③①② D、④②③①
  • 2、中国是全世界流失文物最多、持续时间最长、情况最为复杂的国家。从右图中可以看出近代我国文物流失海外的演变过程。③处文物流失高潮时期的社会特点是·(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D、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 3、农村稳则天下安,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民富则国家盛,而农业的根本出路则在科技。唐朝时创制的农业生产工具有·(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4、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制度创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西周实行分封制,建立大一统王朝 B、秦朝推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C、唐朝开创科举制,有利于人才选拔 D、元朝确立行省制,君主专制到顶峰
  • 5、下表中战争形势相继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时间

    战役

    主要交战国

    结果

    1942年

    中途岛战役

    美国和日本

    太平洋战争出现转机

    1942年

    阿拉曼战役

    英国和德国、意大利

    北非战场形势发生了转折

    1942—1943年

    斯大林格勒战役

    苏联和德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A、《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B、欧洲第二战场开辟 C、法西斯“轴心国”形成 D、雅尔塔会议的召开
  • 6、有人说:美国通过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分别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外部障碍和内部障碍。材料中“外部障碍和内部障碍”分别指(   )
    A、英国殖民统治和农奴制度 B、英国殖民统治和黑人奴隶制度 C、封建专制统治和农奴制度 D、封建专制统治和黑人奴隶制度
  • 7、下列是三个文明古国的文物,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金字塔是古埃及种姓制度的典型产物 B、《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刻满象形文字 C、三者是古代亚非文明多元发展的代表 D、三者都能够体现众生平等的佛教思想
  • 8、2025年2月7—14日,第九届亚冬会在冰城哈尔滨举行。读图完成问题。

    (1)、按照四大地理区域划分,哈尔滨属于我国(   )·
    A、东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北方地区 D、东部地区
    (2)、由图中可知,哈尔滨最大积雪厚度和河流结冰期大致是(   )
    A、41厘米、3个月 B、58厘米、3个月 C、41厘米、5个月 D、58厘米、5个月
  • 9、初中学业即将结束,小阳同学计划1月份和同学们一起去外国研学旅行,据此回答问题。
    (1)、右图是当地7月常见的街头场景,据此判断同学们研学旅行的国家最大可能是(   )

    A、 B、 C、 D、
    (2)、同学们查阅了当地的天气预报,你认为最适合外出的天气是(   )
    A、 B、 C、 D、
  • 10、某市新任职国家工作人员进行宪法宣誓活动反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 11、到风景秀丽的野外去散步,这是运用改变认知评价的方法来调节情绪。
  • 12、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掀起了一场旨在“民主”“共和”的洋务运动。
  • 13、中国历史上结束分裂,完成统一的朝代有秦朝、西晋、隋朝和元朝。
  • 14、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进入封建社会。
  • 15、马六甲海峡沟通了印度洋和太平洋,是亚洲和大洋洲的分界线。
  • 16、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但是气候寒冷,这主要是受到海拔高度的影响。
  • 17、“古今相映鉴文明,创新融合谋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古韵今辉,映古代创新之辉煌】

    “蔡伦口口之功,使知识传播冲破竹帛之限,其文化意义可比大禹治水。”——摘编自冯天瑜《中华文化史》(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摘编自王定保《唐摭言》

    唐代发明的农具,设计精妙,轻便灵巧,操作自如。

    【近代新变,探创新变革之历程】

    1785年,瓦特改进的____投入使用,工业革命在英国开展。

    英国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

    英国在大西洋进行的“三角贸易”示意图

    【现代新篇,展中国创新之风采】

    近来,国产人工智能系统DeepSeek引发全球关注。DeepSeek通过技术创新,打破芯片依赖,使中国在AI领域实现突破和发展。DeepSeek的成功是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典型表现。

    (1)、根据材料,列举中国古代在科技文化领域的创新成果,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2)、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内容。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分析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爆发的原因。
    (3)、结合材料,分析DeepSeek的成功对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借鉴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创新的认识。
  • 18、浙江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浙江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该条例于2025年1月1日正式施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条例链接

    第十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对未成年人开展健康上网、防诈骗等方面的安全知识教育,帮助其掌握安全知识和技能,增强其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第四十一条(三)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设置防沉迷技术措施,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诱导沉迷的产品和服务;

    (1)、漫画①中未成年人的哪一基本权利受到侵害。
    (2)、运用权利与义务关系的知识,评析漫画②中未成年人的言行。
    (3)、综合上述资料,说说不同主体应如何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 19、某校九年级学生开展了“解码我国近现代史上留学生与国家发展的关系”主题探究活动,请你一起参与完成。

    探究一:【杰出学子经纬志】

    孙中山

    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他青年时期先后留学美国、日本,系统学|习西方政治制度与思│想,提出“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他曾│说:“革命知识皆欧美先进国家学来。”

    他16岁赴法国勤工俭学,后赴苏联学习马克思主义。他结合中国实际,推动改革开放,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他认为:“留学生要学成归国,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国家建设。”

    探究二:【百年留学史聚焦】

    1872年

    清政府派出包括詹天佑在内的第一批官费留美学生,以图自强。

    1937 年

    为保卫祖国,出现了中国近代留学史上规模最大、情景最为壮观的一次回国潮。

    1953年

    约有2000名欧美留学生陆续回国支援国家工业建设。

    1978年

    迎来了历史上规模最大、领域最多、范围最广的出国留学热潮。

    2024年

    在急剧变革的关键时期,掀起了留学生回国的新高潮。

    (1)、请补全展板二的人物信息,并根据材料归纳两位留学生的共同点。
    (2)、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围绕“留学生”与“国家发展”提炼一个观点并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 20、河南省是中国冬小麦核心产区,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至关重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1为我国小麦水稻产区分布示意图,图2为河南省简图,图3为郑州气候图。

    冬小麦:喜光,需阶段性温度(播种期适温15-18C,越冬耐寒),10月播种,次年5-6月收获,春季返青和拔节期需水量大。

    材料二:河南省农村人口超4500万,家庭承包耕地连片经营比例超65%。近年来,省政府统筹推进水、电、路等田间生产设施建设。同时,化肥农药减量使用与”农业+”多业态融合并行,形成"种植一加工一文旅”协同发展模式。

    (1)、根据图1,对比分析我国水稻集中产区、小麦集中产区分布的异同点。
    (2)、分析河南省成为我国冬小麦核心产区的有利和不利自然条件。
    (3)、简述河南省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
上一页 82 83 84 85 8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