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全部 中考专区
  • 1、北宋中期为摆脱统治危机,宋神宗任用王安石进行变法。这次变法在经济方面的主要措施有(   )

    ①青苗法

    ②保甲法

    ③方田均税法

    ④募役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2、从传世的《清明上河图》可以看到,汴梁城郊外到城内街面,有行商、坐贾与摊贩,店铺与宅院交相毗邻。宋人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记载:“···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据此可知,宋代当时(   )
    A、很多城市出现商品交换市场 B、连通全国的商业网已经形成 C、陆路和水路的商旅往来频繁 D、商业活动突破时间和地点限制
  • 3、秦汉时期丞相一职多由一人担任,隋唐时期三省长官都是丞相,到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员就更多。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民主政治逐渐完善 B、丞相权力不断被削弱 C、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D、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日益加强
  • 4、小钱币,大历史。以下关于北宋时期货币使用情况的材料可以用于说明当时(   )

    市罗一匹,为钱二万。——《宋史·食货志》

    注:

    1. 钱:铁钱

    2. 二万:约130斤

    A、纺织业发展迅速且种类齐全 B、纸币产生适应经济发展需求 C、政府鼓励发展海外贸易 D、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
  • 5、“前后6次,用时12年,困难重重,但他百折不挠,矢志不渝,终于在754年抵达日本;他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贡献。”材料中“他”的贡献(   )
    A、加强了边疆管辖 B、扩大了唐朝疆域 C、加强了文化交流 D、开凿了丝绸之路
  • 6、《旧唐书》记载:在这次战乱中,“宫室焚烧,十不存一…人烟断绝,千里萧条。”从此之后,国势由盛转衰。材料中描述的事件是(   )
    A、八王之乱 B、安史之乱 C、黄巢起义 D、陈桥兵变
  • 7、唐朝开国重臣之一的温大雅在《大唐创业起居注》中记述的李渊勇敢、刚烈且足智多谋,在后世的《旧唐书》《新唐书》中,记述的李渊却是碌碌无能、暮气沉沉且胸无大志之辈。这说明(   )
    A、历史人物复杂多变 B、历史认识受时代变迁影响 C、历史真相无从考证 D、历史目击者的记录不可信
  • 8、唐代地理书《元和郡县图志》曾描述某水利工程,“公家运漕,私行商旅·…·隋氏作之虽劳,后代实受其利焉”。该工程的修建有利于(   )
    A、珠江水患的治理 B、巴蜀地区的开发 C、郡县制度的推广 D、国家统一的巩固
  • 9、有学者指出,581年隋朝户数约为650万,589年灭陈后得50万户,约为710万户。该学者认为,隋朝户数增加直接得益于(   )
    A、南北统一 B、北人南迁 C、社会稳定 D、政治清明
  • 10、政治制度与民族关系影响国家的稳定与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若论制度,宋代大体沿袭唐朝旧制。只因宋太祖……不知大体,立意(决心)把相权拿归自己。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持节送公主于吐蕃。(吐蕃)又请中国识文之人典其表疏,于是奏请学习《诗》《书》。永徽元年,吐蕃请蚕种及造酒、碾、硙、纸、墨之匠,高宗并许焉。

    ——《旧唐书·吐蕃传》

    材料三 自契丹侵取燕、蓟以北,拓跋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豪英,皆为其用。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藩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

    (1)、材料一中图片所示的是什么政治制度? 宋太祖是如何把“相权拿归自己”的? 并据此概括唐宋政治制度演变趋势。
    (2)、上述材料描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根据材料分析其意义。
    (3)、将上面的结构图补充完整,并概括出辽宋夏时期政治局势、民族关系的特点。
  • 11、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的繁荣时期,在当时世界范围内具有标杆意义。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其风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盛世之“盛”】

    至(贞观)八年、九年,频至丰稔,米斗四五钱……至十五年,米每斗值两钱。

    ——杜佑《通典》

    且如天下诸津,舟航所聚……弘舸巨舰,千轴万艘,交贸往还,昧旦永日。

    ——《旧唐书·崔融传》

    【盛世之“因”】

    *唐太宗时期,完善三省六部制

    *武则天时期,创立殿试制度

    *唐玄宗时期,改革税制和兵制

    太宗曰:“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此则富矣”。

    【盛世之“交”】

                   《客使图》(局部)

    该画描绘的是唐朝的外交机构——鸿胪寺官员接待使节的场景。左侧三位为唐朝鸿胪寺官员,右侧三位为使节。根据推断,为首者应为来自东罗马的使节,中间者可能是“日本使者”“新罗国使者”“高句丽使者”或“渤海国使者”,最后一位,普遍认为是我国东北少数民族地区的室韦族或靺鞨族的使者。

    (1)、说说上述史料反映了唐朝哪些经济领域的盛况,并分析它们之间的联系。
    (2)、写出上图中生产工具的名称,并根据上述材料指出盛世现象出现的原因。
    (3)、从上述图文资料中获取唐朝对外交往的信息。
  • 12、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及竹子分布图和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竹子喜温暖湿润,对水热条件要求高。与塑料产品 (80%来自石油)相比,竹制品用后可自然降解。
        中国通过国际竹藤组织、中非合作论坛、“一带一路”等平台,与非洲、拉美、欧盟及东南亚国家在政策协调、技术研发、产业示范等方面展开合作,共同推动 “以竹代塑”。“以竹代塑”成为全球减塑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实践。

    (1)、根据竹子的分布,推测世界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2)、说说图中画圈处的年平均气温与同纬度相比有何特点,并判断其影响因素。
    (3)、中国围绕“以竹代塑”项目同上述国家之间的洽谈合作被称为 、。综合以上内容,概括人类活动与气候的关系
  • 13、一个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我校以“英雄”为主题,举办了“英雄故事汇”的活动。右表是某班同学为历史故事会收集的材料,由此判断他要讲述的是 (   )

    ◆率军北伐

    ◆取得郾城大捷,迫使敌军后撤

    ◆“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A、唐太宗击败东突厥汗国 B、岳飞大败金军主力 C、赵匡胤北上抵抗辽军 D、郭子仪收复长安
  • 14、下表反映了907一960年的政权更迭,这种局面的实质是(   )

    朝代

    后梁

    后唐

    后晋

    后汉 

    后周

    建立者

    朱温

    李存勖

    石敬瑭

    刘知远 

    郭威

    称帝前身份

    唐朝节度使

    唐朝晋王 

    后唐节度使 

    后晋节度使 

    后汉节度使

    A、阶级矛盾尖锐 B、藩镇割据的延续 C、民族政权并立 D、宦官专权的结果
  • 15、下图两位历史人物的相同之处是(   )

    A、都通过海路到达了日本 B、都带回了大量佛教经典 C、都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 D、都促进了民族交流交融
  • 16、《新唐书·兵志》记载:“一些骄兵悍将因战功从军队中崛起,被授予节度使(地方军政长官),权势不断扩大,规模大的占有十多州,小的也有三四州,一些强势藩镇常与中央对抗”。材料评述的是(   )
    A、安史之乱的影响 B、黄巢起义的过程 C、五代十国的分立 D、北宋建立的背景
  • 17、下图反映了东晋到唐朝寒门子弟人朝为官比例的变化。这一变化主要体现了(   )

    A、社会涌现的人才逐年增多 B、“世袭为官”的特权终结 C、平民入仕愿望日益强烈 D、社会阶层流动性增强
  • 18、“输送物资最方便的乃是水运,然而无论黄河、淮水还是长江,中国主要的江河都是自西向东,没有连接南北的河流。于是,隋炀帝决定以人工之力来完成此事。”据此可推断,隋朝大运河的直接作用是(   )
    A、加强了边疆治理 B、巩固了国家统一 C、加强了中央集权 D、沟通了南北交通
  • 19、唐朝一名商人要走水路(见上图)从余杭去洛阳经商,他依次需要经过的河段是(   )

    A、江南河一邗沟一通济渠 B、江南河—通济渠—永济渠 C、江南河—邗沟—永济渠 D、邗沟—通济渠—永济渠
  • 20、下图是世界主要语言的使用人数和使用国家(地区)统计图,读图可知(   )

    A、英语使用人数最多 B、汉语使用范围最广 C、阿拉伯语使用范围比汉语广 D、使用俄语的仅俄国
上一页 81 82 83 84 8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