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全部 中考专区
  • 1、古代世界文明发展呈现出辉煌灿烂的成果,各国在发展过程中各有特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名称

    创立及兴起时间

    创立地点

    创始人

    教义

    公元1世纪

    巴勒斯坦地区

    耶稣

    人人平等

    佛教

    公元前6世纪

    B

    乔达摩·悉达多

    众生平等

    C

    公元7世纪

    麦加

    D

    信仰安拉

    材料二:


    资料:他征服埃及、波斯和许多其他王国,征战的足迹远达印度,使国度达到极盛。

    材料三:“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这句话形象的描述了这项制度。欧洲通过封建契约和分封仪式,如臣服礼、授职礼,领主和附庸形成依附关系。

    (1)、根据材料一归纳完成世界三大宗教的表格。

    A.B.C.D.

    (2)、材料二中的“他”指的是谁?根据描述概括他的功绩。
    (3)、根据材料三指出的这项制度与欧洲封建庄园之间有什么关系。
  • 2、下图为阿拉伯帝国示意图。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

    A、阿拉伯国家兴起于两河流域 B、阿拉伯帝国首都巴格达扼守红海交通要冲 C、8世纪中期,地中海已成为阿拉伯帝国的内湖 D、阿拉伯帝国地跨亚非欧,便于沟通东西方文化
  • 3、大和的贵族占有大量的土地,压迫剥削部民和奴隶,这使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同时中国唐朝的统治兴盛刺激了大和统治者,天皇决心改革。材料反映了大化改新的(   )
    A、背景 B、内容 C、性质 D、影响
  • 4、查士丁尼主持编纂的《罗马民法大全》明确地确定了公法和私法的概念,15、16世纪,西欧各国除英国外,普遍出现了“采用罗马法”的热潮。《拿破仑法典》的部分条款也能从《罗马民法大全》中找到原始依据或详细规定。这说明《罗马民法大全》(   )
    A、使定罪量刑有文字依据 B、符合尚法价值和法律精神 C、维护了统治阶级的利益 D、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 5、下图东罗马鎏金银盘的出土可以说明(   )

    东罗马鎏金银盘,出土于甘肃靖远县北滩黄河古渡口。考古学家推测这一文物制作于4到5世纪。

    A、甘肃靖远是丝绸之路的中心 B、东罗马帝国疆域的不断扩张 C、秦朝与东罗马出现商品交换 D、4到5世纪东西方存在交流
  • 6、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宣称:“每一民族为自身治理制定的法律,是这个国家特有的,叫做市民法。至于出于自然理性而为全人类制定的法,受到所有民族的同样尊重,叫做万民法。”由此可知,这些法律的出台(   )
    A、导致拜占庭四分五裂 B、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 C、激化了各民族的矛盾 D、维护市民阶级的利益
  • 7、在谈到中世纪留给当代的历史遗产时,有学者明确说:中世纪留给现代社会的最有价值和最丰富的遗产之一——大学,充满了现代精神。此处“现代精神”主要指大学(   )
    A、建立教师行会 B、实行精英教育 C、具有自治地位 D、获得教会支持
  • 8、11-13世纪,西欧城市兴起,西欧的城市如法兰克福、伦敦、威尼斯、热那亚、巴黎、佛罗伦萨等都是这一时期兴起的。西欧城市兴起最伟大的意义是(   )
    A、为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B、城市自治得以普遍实现 C、基督教会和等级制度日趋完善 D、彻底瓦解了西欧的封建制度
  • 9、法国北部瓦朗西安城市民合约规定:“凡往来瓦朗西安集市的商人及其货物,均不得受到侵犯……凡违此条者,应对受害商人作出相应赔偿………”。这反映出瓦朗西安城(   )
    A、城市市民高度自治 B、封君封臣等级严密 C、商人利益受到保护 D、行业组织力量壮大
  • 10、庄园法庭规定:无权享用公共牧场,但仍在牧场内放牧,判令他们从牧场牵走他们的牲畜,从此不得占用牧场,违者还要罚款。不按规定价格卖酒,也要罚款。这体现了庄园法庭(   )
    A、维护领主的利益 B、维护庄园公共秩序 C、旨在保护私有财产 D、是庄园的统治基础
  • 11、汉朝时豪强大族的庄园“有煮盐、冶铁、酿造、纺织等作坊,能满足田庄基本生活要求。”中世纪西欧庄园内“有住房、冶铁等作坊,奶酪、火腿、鞋帽、衣服等自己制作。”该材料反映出中国汉朝与中世纪西欧庄园的共同点是(   )
    A、商品经济发达 B、农业生产具有资本主义特征 C、农业生产自给自足 D、封建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 12、比较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对比右图人物,找出二者的共同点(   )

    ①二者都推动了基督教的发展

    ②二者都是法兰克王国的国王

    ③二者都实行封君封臣制

    ④二者都是日耳曼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13、某同学的历史笔记中出现了“法兰克王国”“庄园”“大学”“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等关键词。据此判断,该同学的学习主题是(   )
    A、古代希腊文明 B、罗马帝国的兴衰 C、封建时代的欧洲 D、封建时代的亚洲
  • 14、古希腊建筑最显著的特点是廊柱环绕,使用柱子装饰,这一特点在古罗马建筑上也有体现。这说明(   )
    古希腊 帕特农神庙古罗马 大竞技场
    A、罗马法律系统高度完善 B、罗马全盘移植希腊文化 C、罗马吸收希腊建筑特点 D、希腊城邦商品经济发达
  • 15、亚历山大在新征服的土地上建起来众多名为亚历山大的城市,在城内修造希腊式建筑,命令城内男性居民学希腊文。这表明亚历山大东征(   )
    A、加重了帝国的财政危机 B、推动希腊文明向外扩散 C、使得东方文明走向衰落 D、促进了亚欧的商贸往来
  • 16、某同学在学习“罗马帝国的兴衰”一课时,摘抄了如下笔记,由此可以得出罗马帝国(   )

    公元前5世纪中叶,罗马颁布了第一部成文法典《十二铜表法》。

    前27年,罗马共和国被罗马帝国取代。

    1世纪,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诞生了基督教。

    2世纪初,罗马帝国成为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拉丁文随之不断向外传播

    A、起源于地中海区域 B、给被征服地区带来了灾难 C、实行奴隶制民主政治 D、成为西方文明新的开拓者
  • 17、在古希腊这种民主自由的政治气氛下,人的潜在的“那种主观性精神的因素”得到充分的发挥……造就了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苏格拉底;产生了“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亚里士多德;创造了雕塑巨匠非迪亚斯。材料旨在说明(   )
    A、古希腊的民主是真正的民主 B、古希腊的民主调动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 C、古希腊的民主促进了社会的全面发展 D、古希腊是人们向往的圣地
  • 18、据不完全统计,古希腊的城邦总数达到300多个。这些城邦都是土地和人口十分有限的弹丸小国。这反映古希腊城邦的突出特点是(   )
    A、种姓制度森严 B、法律完备 C、城邦经济发达 D、小国寡民
  • 19、文字是人类用符号记录表达信息以传之久远的方式和工具。下表是古代多个国家或地区表示1至5的计数符号,这反映了( )

    古印度

    美索不达米亚

    拉丁语系国家

    A、世界文明的多元 B、亚非文明的交往 C、书写系统的完善

    D,阿拉伯人的贡献

  • 20、某班同学在历史学习中制作了下列思维导图,图中①处应该填写( )

    A、儒略历 B、象形文字 C、阿拉伯数字 D、《汉谟拉比法典》
上一页 604 605 606 607 60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