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全部 中考专区
  • 1、1875年,中国近代第一批海军留学生出国时曾宣言:“此去西洋,应深知中国自强之计,舍此无所他求。背负国家之未来,取尽洋人之科学。赴七万里长途,别祖国父母之邦,奋然无悔。”可见,他们当时出国留学的最终目的是(   )
    A、开始探索求富途径 B、寻求强国御侮之路 C、形成思想解放潮流 D、推动文学革命精神
  • 2、 随着洋务运动的推进,需要解决资金、原料和运输问题,洋务派认识到,国家“必先求富而后能强”。下列属于洋务派将这一认识付诸实践的是 (   )
    A、开设江南制造总局 B、创建福州船政局 C、成立了轮船招商局 D、修筑了京张铁路
  • 3、“我之廉价工人,彼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上述现象与下列《马关条约》的内容直接相关的是 (   )
    A、赔偿日本的兵费约白银二亿两 B、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C、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 4、 如图所示为某小组制作的中国近代史知识卡片,其内容出自 (   )

    1. 割让……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

    2. 开放……杭州为通商口岸……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 5、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适应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和仁人志士进行了一系列挽救国家危亡的斗争……19世纪末 20世纪初,改良派和革命派发起的政治运动都归于失败,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有改变,救国的任务历史性地落到了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中国工人阶级的身上。

    ——曲青山《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

    材料二: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自 6 月 5日起的几天内,上海就有六七万工人举行声援学生的罢工。随后,北京、汉口、南京等地工人相继罢工,工人阶级成为斗争的主力。面对工人声援带来的强大压力,北洋政府不得不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工人阶级在五四运动中表现出的伟大力量,使一些革命知识分子开始同工人建立联系。这一联系,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三: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第一个党钢,写明:(1) 本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2) 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支援工人阶级,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为止;(3) 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4) 消灭资本家私有制……归社会公有。

    ——《中共中央文件选编》

    (1)、 材料一中“归于失败”的政治运动有哪些?作者认为它们“归于失败”的依据是什么?
    (2)、 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在五四运动中表现出的伟大力量。
    (3)、 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共产党党纲所确定的奋斗目标。
    (4)、 综合上述材料,写出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必然性。
  • 6、 新文化运动时期,观点层出,思想汇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她”字存废的论战】

    “她”诞生于五四运动时期,最先孕育于《新青年》内部。

    壮甫:现在一般提倡新文化的人……想将男女的阶级拆掉……一统走到“人”的地位上去。标出这样一个新式的“她”,把男女界限,分得这样清楚,未免太不觉悟了。

    邵力子:第三声单数代词,女性和男性不同,不过为文字上容易辨别,和男女不分界限的主张没有妨碍。

    ——摘编自杨念群《新史学》

    材料二:【是否“打倒孔家店”的论战】

    1921年6月,胡适第一次提出“打孔家店”,后被演绎为“打倒孔家店”。钱玄同说:“它(孔家店)若不被打倒,则中国人的思想永无清明之一日……赛先生(Science)无法来给我们兴学理财,台先生(Democracy)无法来给我们经国惠民。”

    柳诒徵认为:“孔子者,中国文化之中心也。自孔子以前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传;自孔子以后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开。”

    ——摘编自马克锋《“打孔家店”与“打倒孔家店”辨析》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壮甫与邵力子的观点。
    (2)、 写出材料二中“赛先生”“台先生”的含义,并用史实支撑材料二画线部分的观点。
    (3)、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两次论战的共同影响。
  • 7、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遭到北洋军阀的残酷镇压,全国工人运动转入低潮。对此,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发表文告称:“劳动者能有武器,岂能任他们如此杀戮?”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 (   )
    A、建立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B、打击封建军阀的紧迫性 C、实行战略转移的可能性 D、发起武装斗争的必要性
  • 8、 陈独秀曾说:“中共一大时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下列对“脚踏实地”理解正确的是 (   )
    A、确立了实现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 B、成立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 C、制定了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 D、正式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 9、 口号是一个时代的鲜明印记,下列口号能反映五四运动的是 (   )
    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打倒列强,除军阀” C、“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D、“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 10、 时任美国驻华公使的芮恩施这样评价五四运动:从巴黎和会决议的祸害中,产生了一种令人鼓舞的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使他们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芮恩施的观点表明五四运动 (   )
    A、拥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B、改变了巴黎和会的决议 C、壮大了无产阶级的力量 D、完成了中国的救亡使命
  • 11、 金冲及说:“这场运动与以往不同,它所牵动的社会面如此之广,不仅有学生、工人,还有商人、市民等。斗争于北京发生,蔓延到全国各地,形成声势浩大的规模抗争。”这场运动是 (   )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一二•九运动 D、北伐战争
  • 12、《新青年》索引:《文学改良刍议》(胡适)……第二卷 5 号:《白话诗八首》(胡适)……第二卷6号:《文学革命论》(陈独秀)……第二卷6号。据此可知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之一是 (   )
    A、推倒旧文学 建设新文学 B、提倡民主 反对专制 C、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 D、提倡科学 反对愚昧
  • 13、 李大钊曾在《民彝与政治》一文中疾呼:“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是故君主生则国民死,专制活则自由亡。”李大钊这一主张可能出现在(   )
    A、洋务运动期间 B、戊戌变法期间 C、辛亥革命期间 D、新文化运动时期
  • 14、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之一,陈独秀曾被人们称为“中国思想界的清道夫”。他把“启蒙之水”洒到“孔孟弥漫的大道上”。材料中的“启蒙之水”是指(   )
    A、师夷长技 B、实业救国 C、民主科学 D、救亡图存
  • 15、 一位历史人物因创办《新青年》被誉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后又成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此人 (   )
    A、在中共一大上当选为中央局书记 B、指挥南昌起义 C、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 D、参加井冈山会师
  • 16、从秦代律令到今日法治,中国在传承与革新中探寻适合国情的治理之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古律溯源】

    材料一 秦代法律体系以法家思想为根基,通过《田律》《徭律》等精细规定,将农业生产、徭役征发、军功激励等资源全面纳入中央管控,既是战国至秦代“富国强兵”逻辑的必然产物,也以“事皆决于法”的理念结束了春秋战国“礼崩乐坏”的无序状态,为郡县制推行提供了支撑。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近代法制】

    材料二 这部法律诞生于辛亥革命后,它以法律形式宣告封建君主专制的灭亡,推动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一定障碍、然而,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以及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复杂环境,导致该法在实际推行中困难重重,未能充分实现其目标。

    ——摘编自邱远猷、张希坡《中华民国开国法制史》

    【法治新程】

    材料三 某同学制作的法治中国手抄报

    法治中国
    摘录一
       21世纪以来,我国系统性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深化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侦查机关规范证据收集;公诉机关严格审查证据;审判机关严守法定程序公正独立审判。此外,国家还建立冤假错案纠正机制,重申存疑案件。
    摘录二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制定第一部婚姻法,到20世纪90年代初构建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框架,再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国家在民事、刑事、经济等各个领域都制定了大量法律法规。
    摘录三
       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逐步建立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制疫。当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败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害自身权益,可在规定时间内,向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复议,也可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我们的行动
       在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当下,作为青少年,我们应该,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律的特点,并分析其编纂的目的。
    (2)、说出材料二中法律的名称,并列举相关史实说明其未能充分实现目标的原因。
    (3)、任选材料三中的两则摘录,结合依法治国的知识分析其合理性。
    (4)、综合材料和生活实际,将“我们的行动”部分内容补充完整。
  • 17、铁路梦,是中国梦的有力支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代跨越】

    材料一 中国铁路发展大事记(部分)

    【慢车坚守】

    材料二 在高铁飞速驰骋的时代,四川凉山的5633/5634次列车却依旧保持着慢悠悠的节奏。它全程353公里,停靠26个站,最低票价仅2元。沿线的居民们带着自家的农产品踏上列车,开启一天的生活。漫火车串联起不同地域的文化,是名副其实的民俗文化传播者。截至目前,中国每天仍保留开行81对公益性慢火车。它们在偏远地区的交通网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劳动筑梦】

    材料三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单香花,30年专注快速客票系统研发。…她主持的5.0版本客票系统,日均统,已服务超10亿人次,并设的学生、务工人员购票专常化。

    间检车员,投身检车工作30多年。2021年,他主动支援进生产者”荣誉称号。

    (1)、结合材料,说明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保留慢火车的意义。
    (3)、铁路梦的践行为实现中国梦带来怎样的启示?综合上述材料加以阐释。
  • 18、军事科技的进步,是国家实力跃升的关键引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英国凭借复仇女神号蒸汽战舰在鸦片战争中展现的强大机动性,轻松去溃清朝水师。其海军舰艇普遍装备瓦特改良蒸汽机、熟铁锻造装甲和后装线膛炮。1860年,英国海军总吨位相当于法、俄、美、德四国总和,支撑其建立遍布全球的殖民体系,成就“日不落帝国”。

    ——摘编自吴昊《荣耀之海》与[英]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材料二 北洋舰队是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开端,下图为其发展的年代尺。

    ——整理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等

    材料三 2024年6月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强调,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下表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军事科技领域的部分成就。

    单份

    成就及影响

    1964年

    我国第一颗原子详爆炸成功,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

    1970年

    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下水,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2012年

    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付海军,增强海军远洋作战能力

    (续表)

    年份

    成就及影响

    2020年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打破美国GPS垄断,为海军舰艇提供了自主可控的全球导航系统

     
    (1)、材料一中英国海军的崛起得益于哪一次技术革命?
    (2)、结合年代尺和所学知识,说明北洋舰队“成军”和“覆没”的历史背景。
    (3)、综合上述材料,以“科技强则国家强”为主题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 19、“小辣椒”撬动“大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a为四川盆地地形简图,图b为该盆地某地气候统计图,图c为遵义市交通线路示意图。

    辣椒习性:

    在低于 15°C,、高于 35°C时种子不发芽

    对水分条件要求严格,不耐旱

    不耐涝,适宜生长在排水条件好的地区

    材料二 遵义市依托独特地理优势,培育高产抗病辣椒品种。种植环节推广生态农业技术,降低农药化肥使用量;加工环节引入智能化生产线,采用可降解包装材料,有效降低碳排放;借助跨境电商与海外直播,将产品出口至30余国,同时带动仓储、物流、电商等产业协同发展,形成年产值超80亿元的全产业链生态。

    (1)、据图可知,乌江发源于 , 流向大致是
    (2)、分析遵义市大面积种植辣椒的有利条件
    (3)、从新发展理念的角度简析遵义市推进辣椒产业发展的举措。
  • 20、2024年12月20日,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隆重举行。当地群众通过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展现了70年来的发展变迁和幸福生活。当地的发展得益于(   )
    A、我国大力推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贯彻与落实 C、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 D、我国始终坚持“一国两制”制度
上一页 40 41 42 43 4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