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全部 中考专区
  • 1、 西亚处于印度洋和大西洋的重要国际航线上,沟通这两大洋的“咽喉”是(   )
    A、巴拿马运河和白令海峡 B、苏伊士运河和马六甲海峡 C、巴拿马运河和土耳其海峡 D、苏伊士运河和直布罗陀海峡
  • 2、读某大洲沿23.5°S纬线地形剖面示意图,回答问题。


    某大洲沿23.5°S纬线地形剖面示意图

    (1)、下列关于该大洲相关地理事物表述正确的有 (   )

    ①位于东半球 
    ②大部分面积位于北半球 
    ③甲和乙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 
    ④大部分面积位于南半球

    A、①② B、 C、④C.②③ D、①④
    (2)、下列描述与该大洲实际相符的是 (   )
    A、有世界上最长的山脉 B、是陆地面积最大的大洲 C、赤道穿过该大洲的南部 D、黑色人种主要集中在该大洲
  • 3、 人们因地制宜,创造着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甲、乙两区域典型城市气温、降水资料。

    1月

    7月

    年降水量(毫米)

    日均最高温(℃)

    日均最低温(℃)

    日均最高温(℃)

    日均最低温(℃)

    喀什市

    0

    -10

    32

    18

    64

    成都市

    10

    3

    30

    22

    904

    (1)、 根据材料一,判断甲、乙两区域分别所属的地形区,并说出其共同的地形特点。

    注:甲区域的绿洲农业独具特色 注:乙区域为我国最大的水稻产区甲区域地形图 乙区域地形图

    (2)、 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分析两区域形成不同农业生产特色的自然原因。
    (3)、 甲区域人们在发展绿洲农业过程中,创造了何种灌溉设施?请你为该区域农业发展再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 4、 读我国局部区域的资料图,回答问题。

    (1)、 试举一例说明M山脉是我国的重要地理分界线。
    (2)、 根据图示信息,与汉江相比,渭河突出的水文特征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该水文特征的主要原因。
    (3)、 结合以上图文资料,分析N地形区的自然条件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
  • 5、城市由乡村发展而来,城市特色凝结着文明成就。据此回答问题。
    (1)、太湖流域密布的河湖为现代城镇的发展提供了 (   )

    ①丰富的水能 
    ②充足的水源 
    ③便利的交通 
    ④有效的防卫

    A、①② B、 C、④C.②③ D、②④
    (2)、在某同学摘录的四张“我国城市”学习卡片中,内容完全正确的是 (   )
    A、北京是全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 ,也 是 世 界 著名港口城市。 B、上海依托长三 角 侨 乡 优 势 ,成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 C、拉萨是西藏首府。因地势高,空气稀薄,有“春城”之称。 D、乌鲁木齐地处 天 山 北 麓 ,是新亚欧大陆桥必经之地。
  • 6、 青藏高原地势高耸,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下列河流源头均在青藏高原的一组是 (   )

    ①长江 
    ②黄河 
    ③淮河 
    ④黑龙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7、构建知识树可以帮助我们建立知识体系。读“某区域地理知识树”,回答问题。

    (1)、图示信息反映的区域是(   )
    A、云贵高原 B、四川盆地 C、太湖流域 D、珠江三角洲
    (2)、图中箭头表示的是地理要素之间的影响关系,其中表示正确的是 (   )
    A、 B、 C、 D、
  • 8、 小兴安岭山区年降水量小于800毫米,但属于湿润区,其主要原因是 (   )
    A、三面环山,地形闭塞 B、地势低洼,常年积水 C、河流众多,水源充足 D、气温较低,蒸发较弱
  • 9、黄土高原古老的文明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独特的民风民俗。据此回答问题。
    (1)、下列景观出现在黄土高原的是 (   )
    A、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C、上山不见山,入村不见村,院落地下藏,窑洞土中生 D、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2)、下列民风民俗中均能体现“黄土风情”的一组是 (   )

    ①白羊肚头巾 
    ②信天游 
    ③泼水节 
    ④藏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0、 根据“我国某地理区域地形剖面及植被分布示意图”,推断该地理区域为(   )

    A、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 C、青藏地区 D、西北地区
  • 11、 新疆是我国最大的棉花产区,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新疆棉区最大的优势是 (   )
    A、雨热同期 B、土壤肥沃 C、光照充足 D、河湖众多
  • 1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此前的习惯法是口耳相传、含混不清的,司法官使用习惯法时任意屈伸,平民深受其苦。《十二铜表法》的出现,使刑事诉讼中的定罪量刑和民事诉讼中的裁决有了确定和公开的法律条文作为准绳,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司法专断。《十二铜表法》是平民与氏族贵族斗争的产物。它集中了过去的习惯法,并结合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编纂而成。

    ——摘编自刘全德《西方法律思想史》

    材料二:《查士丁尼法典》在11世纪中叶,随着罗马法的复苏,逐渐发展成为除英国以外的大部分欧洲国家的法律基础,其影响及于今日……法典在许多方面仍有所革新,表现出一种反对奴隶制度的倾向;在关于嫁妆和妇女的婚前财产方面,规定丈夫返还给妻子的婚前财产应该与嫁妆的价值一样。

    ——摘编自陈勇《查士丁尼法典评析》

    材料三:拜占庭以希腊语为其大众语言,这便利了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留存……西方能够发生文艺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能在西南欧重新生根发芽,正是依托于拜占庭这座希腊文化漫长流变征途中的金桥。拜占庭文化是指在拜占庭帝国内融合西方古典的(即希腊罗马的)、基督教的及古代东方各民族的文化而形成的高度发达的文化。

    (1)、 根据材料一,归纳《十二铜表法》产生的影响。
    (2)、 根据材料二,概述《查士丁尼法典》的历史地位及进步意义。
    (3)、 根据材料三,概括拜占庭帝国在文化传承与交流方面的历史贡献。
  • 1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9世纪,由于商业消失,城市生活的最后痕迹随之消失,那些残存下来的属于城市居民的东西不复存在……随着商业的发展,所有古罗马的“城镇”,所有古罗马的“自治市”,重新出现了新的生机,比它们在古典时代曾具有的生机更加蓬勃得多。

    ——[比利时]亨利·皮雷纳《中世纪的城市》

    材料二:特许状授予城市居民各种特权,主要包括:市民可以在城市里自由流动,这是市民享有的个人自由;市民可以随时向城市法庭提出诉讼请求和控告,这是司法自由;市民可以控制自己的财产,并随便处置它们,这是承认城市市民财产私有制。

    ——摘编自冯正好《中世纪西欧的城市特许状》

    材料三:城市商业发展,促使新的极具先进性的市民阶层出现……市民阶层要求结束割据分裂局面,以更大范围参加商业活动。例如,产生王权和市民的联盟——英国国会和法国的三级会议。新生市民阶层发展经济,关心政治,充满活力,成为一支富有朝气的政治力量,不仅成为监督统治者和政府行为的一支重要社会力量,也为日后资产阶级革命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摘编自刘浩《中世纪城市的兴起及意义分析》

    (1)、 根据材料一,写出西欧城市复兴的主要原因。
    (2)、 根据材料二,写出中世纪城市居民拥有的特权。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城市兴起产生的影响。
  • 14、 西欧封建主因垂涎东方土地和财富而发动对拜占庭帝国的战争,使拜占庭帝国国势日渐衰弱。造成这一局面的事件是 (   )
    A、罗马帝国分裂 B、亚历山大东征 C、占领麦加城 D、十字军东征
  • 15、 中世纪西欧城市向封建领主纳税,封建领主放弃对城市的统治权和司法权……城市管理人员由市民选举产生。由此可见城市取得自治的方式是 (   )
    A、武装斗争 B、金钱赎买 C、形成资产阶级 D、进行思想解放
  • 16、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西欧大学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   )
    A、西欧商品经济的复苏和发展 B、希腊文化、罗马文化在西欧传播 C、得到罗马教皇和国王的支持 D、阿拉伯文化在西欧不断传播
  • 17、 制作知识结构图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图中“?”处应填(   )

    A、农业的发展 B、城市的兴起 C、科学的进步 D、教育的普及
  • 18、 有学者在描述中世纪欧洲时说:“城市兴起的过程中,我们第一次在欧洲历史上书写‘平民的传记’,一个新社会集团出现了。”这个“新社会集团”指的是 (   )
    A、农民阶级 B、工业无产阶级 C、封建贵族阶层 D、市民阶层
  • 19、“特许状”一般由国王或者城市原本的封建领主颁发,主要内容是承认城市的自治权和其他特权,明确市民的权利和义务。中世纪城市获得“特许状”意味着 (   )
    A、取得自由和自治权 B、完全摆脱国王和领主的控制 C、欧洲封建庄园破产 D、赢得政治和经济权利的独立
  • 20、 依据中世纪西欧乡村的惯例,侵犯他人权利的人,会在庄园法庭上被起诉。1280年,某庄园法庭提出指控:“领主开垦了一块赤杨林地,并且在那本属于村民的土地上隔离出一块地方,本来是村民在那里进行公共放牧的。”从中可以看出 (   )
    A、庄园法庭有助于限制领主特权 B、领主可凭借庄园法庭奴役佃户 C、庄园法庭只是维护领主的利益 D、庄园法庭的判决引发暴力冲突
上一页 23 24 25 26 2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