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人说辛亥革命所完成的是排满和排皇。这里的“排皇”对应三民主义中的(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
-
2、在洋务运动第二阶段,虽然国防工业仍然是主要的着眼点,但也有更多的关注投向了发展一些追求利润的企业。下列各项中属于“追求利润的企业”的是( )A、湖北织布局 B、福州船政局 C、京师同文馆 D、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
3、洋务派与顽固派,维新派与顽固派的思想争论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国近代史,这些争论所涉及的共同话题可能是( )A、政治的民主化 B、救亡图存 C、经济的工业化 D、思想的自由化
-
4、柳亚子在《题<太平天国战史〉》中写道:“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他用“煮豆燃萁”形容太平天国内部的互相残杀,与此对应的事件是( )A、北伐失利 B、永安建制 C、安庆陷落 D、天京事变
-
5、近代中国内忧外患,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下列条款所属不平等条约按签订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
②中国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③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④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④②① D、①③②④ -
6、1905年,北京城一茶馆有四位当地居民在聊天,你认为他们中哪些人说的话属实( )
①张三:“我3年前看见洋鬼子在洗劫圆明园。”
②李四:“我最近看见洋鬼子已经荷枪实弹地驻扎在北京城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③王五:“我这几年在天津的洋鬼子厂子里干活就没少受气。
④赵六:“我在东交民巷使馆区买了一套大房子。”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
7、19世纪40年代下半期,广州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3100万元下降到1600万元,来广州的美国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五口通商改变了外贸布局 B、广州对英美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C、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D、列强忙于其他地区的殖民侵略
-
8、关于鸦片战争时期的清军军备情况,曾国藩曾说:“兵伍之情状,各省不一。漳、泉悍卒,以千百械斗为常;黔、蜀冗兵,以勾结盗贼为业;其他吸食鸦片,聚开赌场,各省皆然。”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中英两国的军事实力相差悬殊 B、清朝的军队管理混乱,军纪荡然无存 C、鸦片盛行使清朝军队战斗力低下 D、解释了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必然性
-
9、一份刊物、一则宣言、一处旧址都记录着历史的变迁,是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一份刊物】“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陈独秀《敬告青年》【一则宣言】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要求并吞青岛……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国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1919.5《北京学界全体宣言》【一处旧址】浙江嘉兴南湖红船(1)、陈独秀认定的“两位先生”指什么?(2)、写出该宣言发表的背景,及“外争国权,内除国贼”所反映的事件性质。(3)、阐明三则史料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
-
10、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列强侵华史,也是中国人民抗争史,还是一部学习西方的探索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表”述历史 列强的侵略】
条约名称
条约内容
社会性质变化
①
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和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
②
《天津条约》
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③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辛丑条约》
赔款白银 4.5亿两;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④
【“书”写历史 人民的抗争】
书籍部分节选: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赛则分寡,……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图”说历史 艰难的探索】
(1)、在表格①②③④处填写合适的内容。(2)、该书籍是哪一历史事件的纲领性文件?对该书籍节选内容做简要评价。(3)、依据图片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认识。 -
11、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再现了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下列浮雕描述的历史事件,按其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武昌起义 ②五四运动 ③金田起义 ④虎门销烟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②①④ D、④③①② -
12、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主张向俄国学习。《共产党宣言》翻译出版,李大钊等人发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这说明当时(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 C、新文化运动揭开了序幕 D、出现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热潮
-
13、下列是小明同学进行历史探究学习时设计的年代尺。他探究的主题是( )A、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B、新时代的曙光 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民族危机的加剧
-
14、孙中山在1904年写道:“(清政府)整个结构已从根本上彻底地腐朽了……必须以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来代替旧政府。”这体现了孙中山正在形成的革命思想是( )A、实业救国 B、联俄联共 C、平均地权 D、创立民国
-
15、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败给日本,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清政府派李鸿章为议和全权大臣,前往日本马关议和。这一重大变局导致了( )
①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宣告失败
②谋求制度变革的维新运动兴起
③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④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
16、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评价百日维新时指出:“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灭干净的。”与材料中“解放作用”相对应的举措是( )A、成立兴中会,创办民报 B、开办新式学堂,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C、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D、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革命军》
-
17、圆明园是清代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集当时古今中外造园艺术之大成,堪称人类文化的宝库之一。1860年,英法联军对圆明园进行大肆抢劫,并纵火烧毁。这一暴行发生于(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
18、中国近代随若西方殖民侵略的不断加剧,民族危机日益加深,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粤东烧烟之役,虽论者谓之过当,而西人倾国之资,虽缴至二万余箱,终公任番舶不能逞志于粤。二十年来洋人记载,于中国大臣皆直斥其名,惟公则尊之曰林文忠,无敢慢之者。
——晚清学者金安清《林文忠公传》
材料二:“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因义生愤愤生勇,乡民合力强徒摧。”
——张维屏《三元里》
材料三: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案,人多则分多,人则分赛,杂以九等……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材料四:中国当时的一些有识之士受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圆明园被焚的极大刺激与震撼,感到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势在必行,终于启动了一场持续30多年(19世纪60-90年代)的运动。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材料一中的“林文忠公”被洋人尊敬是因为他做出了哪项壮举?材料二中“三元里前声若雷”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2)、依据材料三,指出颁布这一纲领性文件的历史人物和文件名称;文件中的内容体现了农民阶级怎样的愿望?(3)、材料四中的运动先后围绕什么口号进行近代化早期探索?筹办这一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什么?(4)、列举这场运动中的两例主要实践活动,并说明该运动的开展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
19、从19世纪中期开始,古老的中国遭受了列强的一系列侵略,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以文观史--炮口逼迫开放】
材料一:西方资本主义东来使中国历史改变了轨道,西方列强入侵的炮声摧毁了大清王朝的沉梦,一个个不平等的条约撕碎了中国美丽的山河。
【以尺理史--领土主权丧失】
材料二:中国近代史上,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领土主权不断被破坏。
【以图鉴史--天朝大梦方醒】
材料三:
(1)、依据材料一,分析最早“入侵”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场战争对此后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2)、请根据年代尺,补全填空:①:②③ , 并指出这个历史时期中国领土主权不断被破坏的根本原因。(3)、材料三中图1的战舰可以让我们追溯哪一位英勇抗战将领?图2的时局图揭示了战后不久中国怎样的历史局面?“读史使人明智”,综合上述材料,通过学习中国近代一系列略史实,说说你的感受。
【拯国危难,惜义举】
-
20、分析图中的数据,可得出的关于战后中国社会状况正确结论是( )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赔款数额与中、日年财政收入的对比(1895年)
A、清朝经济比日本发达 B、中国的经济负担沉重 C、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D、中国新开放通商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