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024年12月20日迎来澳门回归25周年。自回归以来,澳门始终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经济、民生等各项事业跨越式发展,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人均GDP最高的地区之一。这体现了澳门( )
①坚持落实了“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
②“一国两制”的实践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功
③贯彻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④融入了国家发展大局,与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下面四幅漫画能体现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中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3、道德与法治课后,小曲有整理易混易错点的习惯。下面是他整理的笔记,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
①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②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公民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
③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内涵
④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⑤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
4、如图是1945年雅尔塔会议后英国漫画家绘制的漫画《TAKEMEIN,MISTER》(带我进去吧,先生?)。该漫画意在揭示雅尔塔会议( )A、大国占据了主导地位 B、激化了盟国之间矛盾 C、加速了美苏利益冲突 D、违背了世界和平潮流
-
5、演讲是历史人物宣扬其政治理念的一种手段。以下片段出自丘吉尔演讲的是( )A、100年后,黑人依然没有获得自由,依然悲惨地蹒跚于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之下,依然感到自己在国土家园中流离漂泊。 B、我们希腊人是世界各民族中最热爱自由的人,正因为如此,我们的祖先才遵循神的指引勇敢地击败了强大的敌人。 C、一幅 横贯 欧洲 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的后面……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 D、同志们,我们只有一条出路,那就是胜利。还有另外一条路,那就是死亡……死亡不属于工人阶级。
-
6、大概念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下面是某同学的学习笔记,其学习主题是( )A、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 B、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C、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D、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扩张
-
7、帕尔默曾在《现代世界史》中说:“俄国革命对20世纪随后年月中的重大事件及全球冲突的影响之大,并不亚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据此,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俄国革命满足了农奴拥有土地的愿望 B、俄国通过这场革命结束了沙皇专制统治 C、俄国革命胜利直接导致了一战后国际秩序的重建 D、俄国革命鼓舞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高涨
-
8、下面是一篇历史文章的标题,其中①处应为( )
一、两种叙事:革命vs复古
二、“缩水”的权利-从《请愿条款》到①
三、古老自由的重申-“旧权利”中的新原则
四、重塑权力的边界一“新权利”条款解读
五、新与旧的背后一重新思考宪制转型的意义
A、《拿破仑法典》 B、《人权宣言》 C、《独立宣言》 D、《权利法案》 -
9、如图反映了工业革命的四个阶段,据此可知( )A、劳动者的劳动强度越来越大 B、科学技术促进思想进步 C、科技发展带来生产方式变化 D、信息化贯穿生产全过程
-
10、假如你是中世纪西欧庄园里的一名佃户,你可以( )A、到“共用地”里放牧自己的羊 B、随意无偿使用领主的磨坊 C、为领主耕地后领取一定的报酬 D、不用向教会缴纳“十一税”
-
11、公元前453年,罗马考察团前往希腊,经过近一年的考察,认为雅典民主政治是“外观的民主,实质的独裁”。得出该评论的理由是( )A、广大妇女也可以参加公民大会 B、雅典实权掌握在少数奴隶主贵族手中 C、雅典维护的是地主阶级利益 D、雅典强大时经常侵略其它弱小城邦
-
12、某同学为介绍某地区古代文明,初拟了一个提纲,其中有“美索不达米亚”“早期高度文明”“苏美尔王朝”。据此可知,该同学介绍的文明发源于( )A、南亚恒河流域 B、东亚黄河流域 C、西亚两河流域 D、南欧爱琴海地区
-
13、“北京中轴线”的遗产体现了北京是( )A、全国经济中心 B、科技创新中心 C、国际交往中心 D、全国文化中心
-
14、“北京中轴线”的延伸方向大致是( )A、东西走向 B、南北走向 C、东北——西南走向 D、西北——东南走向
-
15、如果信念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这表明做自信中国人要对国家有认同。( )
-
16、2024年12月,春节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这表明,春节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
-
17、1861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历程。( )
-
18、西方走向近代的过程:文艺复兴→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 )
-
19、苏格拉底主张人应该“认识自己”还终生探究人的灵魂、美德和幸福等问题。( )
-
20、阅读材料,完成以下任务。
【案例一】在地铁车厢里,初中生小丹注意到一名中年男子反复向她们靠近,并试图用身体紧贴她们。两人很害怕,尽量挪动位置以避开。这件事后,小丹很害怕,在学校里看到男性也很害怕。她告诉了老师……老师想以此展开一次主题教育。
【案例二】几天后在地铁上,小丹又遇到了那名男子向她靠近。她迅速冷静下来,提高音量,用坚定的语气对那名男子说:“请你保持距离,我不喜欢这样!如果再骚扰我,我会立即联系地铁工作人员并报警!”听到这番话,中年男子面露尴尬,找了个借口,在下一站下车离开了。
【相关链接】某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李教授举办关于我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报告会。会上李教授指出,中国未成年人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淡薄,是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率持续攀升的重要原因。
(1)、为了主题教育活动达到预期效果,现向同学们征集主题标语。请你写一则标语。(2)、学会保护自己,是青少年的必修课。请你评析小丹的做法。(3)、李教授的话带给我们青少年哪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