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全部 中考专区
  • 1、阅读下面的大事年表,回答问题。

    时间

    事件(史事)

    610年

    隋炀帝第三次派人前往流求

    唐太宗统治时期

    A:____(提示:出现的繁荣局面)

    629年-646年

    玄奘西行

    641年

    文成公主入藏

    唐玄宗统治时期

    B:____(提示:出现的盛世局面)

    742年-754年

    鉴真东渡

    755年-763年

    安史之乱

    821年-824年

    唐蕃订立友好盟约,立“唐蕃会盟碑”

    (1)、根据所学知识,完成表格A、B处的填写。隋炀帝曾先后三次派人前往流求,对当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从以上材料中提取若干个历史事件,拟定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 2、在地球内力驱动下,印度古陆漂洋过海,经历了地质历史上漫长的漂泊,终于到达现今的位置。下图是2亿年以来印度古陆不同时期的经纬度位置。据此完成小题。

    (1)、印度古陆在漂移过程中,其主体(   )
    A、最初位于南半球的热带 B、从南温带漂移至北寒带 C、漂移的速度一直在加快 D、现今已与亚欧大陆相连
    (2)、2亿年以来,印度古陆(   )
    A、呈逆时针旋转并向东北方向运动 B、呈逆时针旋转并向西南方向运动 C、呈顺时针旋转并向东北方向运动 D、呈顺时针旋转并向西南方向运动
  • 3、下列关于语言和宗教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汉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B、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 C、佛教创始于中国 D、英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 4、下列关于人口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各大洲中,非洲人口最多 B、北美洲是目前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 C、除南极洲外,欧洲是世界人口最少的大洲 D、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大多数在亚洲
  • 5、野外实践活动是学习地理的重要方式之一。某校地理社团的同学们利用周末时间去某民俗村进行研学考察。读下边民俗村及周边区域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小题。

    (1)、同学们准备从甲村出发,设计了①②③④四条考察线路,其中最省力的线路是(   )
    A、①线路 B、②线路 C、③线路 D、④线路
    (2)、图中河流MN段的流向是(   )
    A、自西南向东北流 B、自北向南流 C、自东北向西南流 D、自西向东流
    (3)、图中K处地形最适宜开展的运动项目是(   )
    A、跳水运动 B、飞行运动 C、滑雪运动 D、攀岩运动
  • 6、小温在北京饭店大堂看见了四个城市的地方时时钟(如图)。它们在同一时刻时间不同的原因是(   )

    A、地球自转,各地经度位置不同 B、地球自转,各地纬度位置不同 C、地球公转,各地纬度位置不同 D、地球公转,各地经度位置不同
  • 7、下图所示是某同学摘录的研究笔记。据此可知,其研究的主题是(   )

    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江南地区开发

    杨坚建国

    隋朝的强大

    A、民族交融共同发展 B、南方经济发展原因 C、隋统一全国的背景 D、大运河修筑的影响
  • 8、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各大菜系的形成,比如在扬州菜中,千层油糕是从河南的千层馒头演变而来的;大汤包与饺面是从江苏淮安传来的;水晶肴肉与拆烩鲢鱼头是从镇江学来的。而另一方面,明清时期安徽的戏曲沿着大运河向北传播,与昆曲、秦腔和北方的民间曲调融合,催生了国剧京剧。上述材料旨在强调大运河(   )
    A、维护了国家统一与稳定 B、丰富了南方地区市民日常生活 C、消除了南北方的差异 D、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文化交流
  • 9、中国民间自古有给小孩佩戴“长命锁”的风俗,这寄托了家族对子孙后代的期盼。下图所示是一枚银质的“长命锁”,它反映了(   )

    A、书法艺术上的杰出成就 B、白银逐渐成为主要货币 C、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世界领先 D、科举制对百姓生活的影响
  • 10、下列填入图中“?”处的朝代,正确的一项是(   )

    A、东汉 B、隋朝 C、唐朝 D、宋朝
  • 11、小林想了解成都的景点:应选择比例尺较大的成都市旅游图。(   )
  • 12、亚洲的青藏高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号称“世界屋脊”。(   )
  • 13、某点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该点的经纬度是20°E,0°。(   )
  • 14、唐朝黄巢起义后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   )
  • 15、唐朝长安城外郭城实行坊市制度,坊是居民住宅区,市为繁华的商业区。(   )
  • 16、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主要河流自西向东流,所以京杭大运河也是自西向东。(   )
  • 17、千年大运河,流动新生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宋南方各路户数和转运粮食在全国的比重

     

    数量

    占比

    备注

    户数(户)

    4,163,703

    63.8%

    988-989年统计

    转运到开封的粮食(万石)

    400(包括米和菽)

    72.7%

    981年统计

    ——据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编制

    材料二:元代运河作为便利的水运连接南北,在以杭州为中心的江南段运河城市群经济和文化的繁荣发展等原因的推动下,以元杂剧为代表的元曲不仅发生了戏曲中心的转移,还在戏曲语言中出现了“南北交融”的现象,原本只存在于北方或南方地区的方言词开始在南北戏曲中混用。

    ——鲍晓君等《大运河影响下的元代戏曲语言“南北交融”现象》

    材料三:浙江高水平打造“千年古韵、江南丝路、通江达海、运济天下”的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浙江样本,不断植入文创、科技、休闲、旅游等元素,实现运河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如绍兴浙东运河文化园运用5G、AR、等新媒体技术展示运河宏伟史诗,打造文旅融合发展的新地标。嘉兴在运河旧粮仓基础上打造陶仓艺术中心、民宿、咖啡轻食空间等。

    (1)、北宋政府非常重视将粮食从南方转运到北方的运河漕运。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2)、列举两位元代优秀杂剧作家,根据材料二指出大运河为元朝文化带来的新现象。
    (3)、借鉴材料三中对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思路,结合相关知识,设计一款有关运河文化的文创产品,并说明设计意图。

    温馨提示:文创产品,即“文化创意产品”,是运用一定文化主题,经过创意转化,具备市场价值的产品。可以是相关旅游纪念品及周边文化产品。

    要求:产品设计可以用文字或图案呈现,意图说明清晰。

  • 18、诗词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它凝结了中国之魂。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在诗词中学评价】

    材料一: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唐 皮日休

    【在诗词中学历史】

    材料二: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唐杜甫《忆昔》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南宋岳飞《满江红》

    【在诗词中品社会变革】

    材料三: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宋汪洙

    【在诗词中悟人生价值】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唐李白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宋苏轼

    (1)、依据材料一,指出该河的名称,作者对该河的评价启发我们应如何正确认识史事?
    (2)、结合所学知识,选择任选材料二中一首诗词,探寻其蕴含的历史信息。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种社会制度,简述该制度确立的标志及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诗词中所蕴含的治国之道与人生感悟。
  •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物篇】

    图1唐朝开元通宝

    图2契丹货币

    图3金瓶掣签

    【人物篇】

    图4日本奈良唐招提寺内的鉴真像

    注:鉴真历经12年,终于成功东渡日本。鉴真师徒用汉语讲读经书,使汉语广泛地渗入日本的社会生活。

    图5玄奘西行求法(邮票)

    注:贞观初年,玄奘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10多年后,他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

    图6郑和邮票



     

    ——以上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等

    (1)、请运用所学知识,补充一个与郑和相关的史实来反映其作出的贡献。并说说上述人物所蕴含的共同优秀品质
    (2)、结合所学,选择图1至图6中的两个历史现象或事件(写出两幅图片的序号即可),自拟一个观点,围绕观点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 20、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国家的命脉,发展经济是每个国家的重要举措。

    材料一:

    春秋战国

    汉代

    魏晋南北朝

    唐代

    宋代

    中国进入铁器时代,开始出现铁农具,并已使用牛耕。

    铁农具数量大大增加,出现了曲柄锄、大镰、耧车等新式农具。

    南方相对北方较为稳定,大量人民逃往南方,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太湖、鄱阳湖和洞庭湖流域,是当时的重要粮仓。

    改进耕作技术,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农业生产工具,如①和②,粮食总产量持续增加。

    两宋时期,长江由越南传入③,成熟早,被推广;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拔秧工具④……农业发展很快,水稻跃居粮食产量的首位。

    材料二:

    北宋时蜀中出现最早的纸币:“某币”之法,民以为便。今茶盐之入,岁以千万计,钱帛之需,多寡不均,故用“某币”以权之。

    南宋发行了多种纸币,最主要的一种是会子。直到元朝,马可·波罗才将纸币传播到伊朗,而后传到日本、高丽。南宋共发行“会子”近14亿贯,相当于发行了1600多吨黄金,纸币的重要用途由此可见。

    材料三:

    载江南圩田、梯田普及:“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民谚

    (1)、请将材料一表格中的①②③④四处填写完整。
    (2)、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二“某币”指的是哪一货币?根据材料二,概括纸币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3)、综合上述三则材料,简述材料一、二与材料三之间的关系。
上一页 170 171 172 173 17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