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全部 中考专区
  • 1、“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是这一时期的特征,各民族之间加强了交往、交流与交融,区域的开发尤其是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科技文化有着显著的进步,这些都为新的统一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与此研究主题相关的内容有 (   )

    ①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②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③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④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 2、 历史上大陆政权最早与台湾联系可以追溯到 (   )
    A、秦朝 B、三国 C、西汉 D、东晋
  • 3、“割圆不尽十指磨出血,周率可限青史标美名。”这描述的历史人物是(   )
    A、贾思勰 B、王羲之 C、祖冲之 D、顾恺之
  • 4、 列表格是同学们学习历史常用的方法之一。下表所反映的是东晋南朝时(   )

    农 业

    麦稻兼作,兴修水利

    手工业

    丝织业技术进步

    青瓷烧制技术高超

    城 市

    建康城人口众多

    A、北方人口南迁的原因 B、淝水之战爆发的背景 C、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D、江南经济发展的表现
  • 5、 魏晋南北朝时期,汉族与各个少数民族在民族心理上,思想感情沟通增多,以往的“胡”“汉”观念逐渐淡薄。这表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   )
    A、出现民族交融的高潮 B、民族性格和意识趋于一致 C、民族矛盾得到彻底化解 D、民族之间隔阂与偏见消失
  • 6、 右图反映了我国古代部分朝代的更替情况,其中①、②分别对应的朝代是(   )

    A、秦、西晋 B、战国、秦 C、东汉、西晋 D、秦、隋
  • 7、 小明同学进行单元复习时,整理了“赤壁之战”“淝水之战”“两晋南北朝更替”“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等内容。请判断他复习的单元主题是 (   )
    A、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B、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C、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D、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 8、 历史学家黄仁宇将秦汉时期称为中国的“第一帝国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汉文帝认为农业是立国之本,时常提醒百官劝课农桑。他曾两次“除田租税之半”,即租率减为三十税一。这样,农业得到较大发展,粮价大幅降低。汉初来一石值五千钱,文景时降到一石仅值数十钱至十余钱。

    材料三:孝武(汉武帝)穷奢极欲……外事四夷……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

    ——《资治通鉴》

    (1)、 秦完成统一大业是在何时?比较材料中秦汉疆域图,写出西汉开始对哪一地区进行了有效管辖。
    (2)、 材料二反映了西汉的哪一盛世局面?对西汉历史发展有何影响?
    (3)、 材料三认为汉武帝“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请从政治、经济、思想和民族关系方面任选两个角度进行说明。
    (4)、 根据上述材料,归纳秦汉时期的时代特征。
  • 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代时期,理想中的天下是一个以华夏为中心的政治共同体。春秋时期,华夏大地上出现了多个政治实体并存的格局,身处乱象时代的孔子并未动摇对“天下共主”的追求,而是在规划并指点着中国历史如何重新通向大一统。

    ——摘编自闾小波《共识依赖:中华政治共识之传承与更张》

    材料二:迨始皇吞并六国,统一宇内,统治时期虽极短促,于“古人之遗法,无不革除;后世之治术,悉已创导”。

    ——摘编自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三代”是哪三代。身处乱象时代的孔子提出的政治主张及其政治目的分别是什么?
    (2)、 材料二中的“始皇”是谁?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其影响。
    (3)、 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主题是什么?
  • 10、 秦统一后,由政府统一铸造通行全国的货币(如图所示)。这一举措 (   )

    A、加强了各地的行政管理 B、加强了各地的交通往来 C、促进了各地的经济交流 D、有利于各地的文化交流
  • 11、 明代才子解缙在一首诗中写道:“石渠南北引湘漓,分水塘深下作堤。若是秦人多二纪,锦帆直是到天涯。”与该诗有关的史实是 (   )
    A、大禹治水 B、兴修都江堰 C、开凿灵渠 D、开通大运河
  • 12、 中医是中国“国粹”之一,中国古代中医学人才辈出。东汉名医张仲景的成就有 (   )

    ①写成《伤寒杂病论》一书 
    ②发明了“麻沸散” 
    ③总结望、闻、问、切四诊法 
    ④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④
  • 13、 公元前60年,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正式归属西汉中央政权。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开始于 (   )
    A、张骞出使西域 B、西域都护的设置 C、班超出使西域 D、丝绸之路的开辟
  • 14、 陆上丝绸之路是古代连接亚欧的重要商路,对开通此商路功劳巨大的人物是(   )


                          丝绸之路线路图

    A、董仲舒 B、张骞 C、成吉思汗 D、康熙帝
  • 15、 如图所示为四川成都出土的汉代画像砖《成都西汉文翁石室授经讲学图》,汉武帝把这样的办学经验推向全国。据此可知,汉武帝时 (   )

    A、推崇诸子百家学说 B、奉行“无为而治”政策 C、加强了对经济的控制 D、重视儒学人才培养
  • 16、 历史学习要善于归纳和总结。根据如图所示的关键词,最恰当的主题是(   )

    关键词:秦统一中国 秦末农民大起义

    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 17、 东汉初年,刘秀采取一系列措施维护统治,社会出现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这一局面历史上称为 (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 18、 史料是我们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杜维运在《史学方法论》中写道:“所谓原始史料,为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按照该标准,下列属于研究秦朝的原始史料的是 (   )
    A、秦始皇陵兵马俑 B、《资治通鉴》的记载 C、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 D、电视剧《大秦帝国》
  • 19、 秦开创的体制包含三大要素:君主“独制”,地方集权于中央,以及官僚任免而不得世袭。该“体制”的创立 (   )
    A、奠定了中国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B、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 C、确立了儒学的主导地位 D、导致阶级矛盾严重激化
  • 20、 长城穿越千年,绵延万里,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长城内外风光异】

    材料一:长城以南,多雨多暑,其人耕稼以食,桑麻以衣,宫室以居,城郭以治。大漠之间,多寒多风,畜牧畋渔以食,皮毛以衣,转徙随时,车马为家。此天时地利所以限南北也。

    ——《辽史·营卫志》

    【长城脚下战与和】

    材料二:秦始皇派蒙恬修长城,“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

    汉元帝遣昭君出塞和亲,“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亡干戈之役”。

    【农牧交融促一统】

    材料三:西汉大力构筑河西长城,在丝路经过的河西地区大规模屯田开垦。当时,匈奴等少数民族往往“驱牛马万余头来与汉贾客(商人)交易”。获取大量生活、生产资料。中原地区则“骡、驴、骆驼,衔尾入塞”。投入农耕、交通运输。

    明代后期。长城沿线的蒙古族不但畜牧兴旺,而且逐渐使用铁犁牛耕发展农业,麦、豆瓜、菜,“种种俱全”,塞外古丰州兴起一座“垦田万项,连村数百”的归化(今内蒙古呼和浩特)新城,呈现出一派兴旺景象。

    (1)、 根据材料我们可以看出生活在长城南北的人民,有哪些差异?
    (2)、 秦筑长城,汉朝和亲,你更赞成哪一种民族交往的方式?并说明理由。
    (3)、 有人说:“长城是农牧文明碰撞交融的见证。”请结合上述材料对这一观点进行论证。
上一页 20 21 22 23 2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