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1月期末试卷
- 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1月期末试卷
- 浙江省余姚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末考试试卷
- 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2024-2025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末检测试卷
- 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末考试试卷
- 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末统考试卷
-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末试卷
- 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宾王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开学检测试卷
- 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宾王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开学检测试卷
- 浙江省浙共体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末学能诊断试卷
-
1、小钱币,大历史。下图钱币反映的历史事件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影响是( )A、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B、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掀起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D、标志着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诞生
-
2、1923年,陈独秀在广州发表题为《我们为什么相信社会主义》的演讲。该演讲的时代背景有( )
①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发生
②国民党一大召开北伐开始
③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④全国掀起工人运动的高潮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3、诗歌凝结人物事迹。下列诗句与人物事迹对应正确的是( )
①林则徐--虎门销烟震四方,英商胆寒尽恐慌。
②左宗棠--伊犁形势晚清忧,左公领兵胜宗泽。
③邓世昌--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④谭嗣同--屡次起义推腐朽,推翻帝制求共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4、曾在清政府任职的美国人马士指出:“它(鸦片战争)不过是……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的斗争。”他的观点揭示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真正目的在于( )A、维护鸦片贸易 B、打开中国市场 C、促进文化交流 D、抗议禁烟运动
-
5、“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句古语警示我们沾染不良行为必然会走向犯罪。
-
6、中学生还不具备服务社会的能力,只需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即可。
-
7、在我国,企业的商业秘密受到法律保护,这说明维护秩序要靠规则。
-
8、淞沪会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
9、从 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
10、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大肆抢劫并纵火烧毁了著名皇家园林圆明园。
-
11、作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北京正努力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
12、中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该特点既有利于经济发展,又有利于与各国往来。
-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少年时期:6岁时袁隆平和同学们参观美丽的园艺场,从那时起,他就特别喜欢大自然盼着长大后能有一个自己的园艺场。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国家内外患袁隆平跟着家人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此时,他最大的愿望便是一家人能吃饱穿暖。青年时期:1959-1961年正是是困难时期,全国闹饥荒。袁隆平亲眼看到了全国百姓的艰苦生活,30岁的袁隆平说:“作为新中国培育出来的第一代学农大学生,我下定决心要解决粮食问题,让全国老百姓吃饱饭。”
晚年时期:晚年的袁隆平已经获得了共和国勋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一系列荣誉,我国的杂交水稻亩产量也已从两百多公斤提高到一千两百多公斤,但他依然没有停下他的脚步。他说:“我的愿望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把中国最好的杂交水稻推向全世界,让全人类远离饥饿。”
(1)、从材料中你能体会出人生目标有何重要作用?(2)、根据材料指出我们树立人生目标的必要前提,并引用材料说明。(举1例即可)(3)、袁隆平的人生轨迹启示我们该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热点事件
新闻速评
“我已无法返航,你们继续前进”!--这是22年前的4月1日,“海空卫士”王伟留给世界最后的声音。如今,儿子继承了他的遗志,成为海军军官,与父亲“一起”守护祖国的海空。
这,就是传承的力量。“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一份事业,只要我们都记得,他们的生命就会得以延续,精神就会得以传承。
2024年,云南哀牢山地区因为一条探险视频引发关注并持续升温,原本人烟稀少的“禁区”变成人满为患的“景区”,面对突然的“爆红”,当地却开启了“劝退模式”,多次告诫游客勿贸然前往哀牢山未开放区域““以身涉险”。
敬畏并非是一句口号,而应该每一个人的真实行动。
(1)、从认识生命的角度谈谈如何理解“这,就是传承的力量”。(2)、根据“哀牢山事件”,说说我们该如何敬畏生命,让生命之花绽放更加绚丽。 -
15、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断。某历史学习小组就“秦汉至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开展项目化学习,请你一起参与。
任务一:梳理时序,感受历史脉络
中国古代史大事年表(部分)
秦汉时期
时间
事件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时间
事件
公元前221年
秦灭六国,统一全国
220年
魏国建立,东汉灭亡
公元前209年
陈胜、吴广起义爆发
221年
蜀国建立
公元前207年
秦朝灭亡
229年
吴国建立
公元前202年
西汉建立
266年
西晋建立
公元前138年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280年
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公元前 134年
接受董仲舒建议,尊崇儒术
316年
西晋灭亡
公元 25 年
东汉建立
420年
东晋灭亡
184年
黄巾起义爆发
494年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摘编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
(1)、根据大事年表,写出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建立和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标志性事件。(2)、请根据所学知识,总结大事年表中两个历史时期最主要的阶段特征。(3)、任务二:聚焦观点,解读历史现象中国古代部分历史现象
政治现象
经济现象
文化现象
国家统一、农民起义
民族融合、君主专制
土地私有、田庄经济
土地兼并、徭役赋税
思想统一、天人感应
文化传播、文化交流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古代史》
请在任务二中选取两个相互关联的历史现象,据此提炼一个观点,并选取任务一大事年表中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关联史实,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示意图
材料二:燕(今北京)等地在山水阻隔、交通困难的西周时期,近似于在遥远的边陲安营扎寨。每一个封出的诸侯国,既是就近控制当地的军事据点,又是代表西周行使统治权力的政治派出机构。
——摘编自胡新生《周初大分封与宗周礼制的传播》
材料三:(武帝)“用主父偃谋,令诸侯以私思裂地,分其子弟,而汉为定制封号,辙别属汉郡。汉有厚思,而诸侯地稍自分析弱小云”
——《汉书·景十三王传·中山靖王刘胜》
(1)、请你根据材料一的相关信息,将三幅示意图依据时代先后排序(写序号)。(2)、依据材料二,分析这一制度在当时所起的作用。(3)、材料三反映了汉武帝采取了主父偃的什么建议?概括上述材料所反映的不同历史时期国家治理的共同主题。 -
17、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辛勤劳作的农民,埋头苦干的工人,敢闯敢拼的创业者,保家卫国的子弟兵,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在挥洒汗水,每一个平凡的人都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我们尊重每一个为梦想打拼的人,是因为( )
①劳动不同但报酬与待遇可以一样
②每一位劳动者都是国家的建设者
③不同行业的劳动无高低贵贱之分
④劳动的贡献有大小,价值却相同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
18、下图为某校开展的问卷调查结果,这些数据警示我们要( )
①学会寻求他人求助,挖掘生命的力量
②珍爱生命,不断增强我们的安全意识
③敢于积极冒险,活出我们生命的精彩
④学习相关知识与技能,以备不时之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9、“顺,不妄喜;逆,不惶馁;安,不奢逸:危,不惊惧:胸有惊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也。”《史记》中的这句话启示我们( )A、要以正确的态度对待顺境和逆境 B、顺境和逆境的作用完全是一样的 C、要获得成功必须经历顺境和逆境 D、顺境和逆境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
20、下图漫画启示我们与人相处要( )A、能够为朋友做任何事 B、面对伤害,私下报复 C、时时忍让,处处呵护 D、正确看待冲突与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