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全部 中考专区
  • 1、《魏书·高祖纪》记载魏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这体现其核心的改革主张是(   )
    A、学习汉族文化 B、重视军事扩张 C、强调经济发展 D、完善法律体系
  • 2、班固在《汉书》中提到“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史料所述局面出现于(   )
    A、公元前2世纪前期 B、公元前2世纪后期 C、公元前3世纪前期 D、公元前3世纪后期
  • 3、古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古印度的佛教和中国商周时代的青铜器,以下属于这些文明成就共同特征的是(   )
    A、都是宗教传播的载体 B、都以法律制度为核心 C、都以建筑艺术为标志 D、都是亚非文明的成果
  • 4、阅读以下澳大利亚年降水量分布、人口密度图和悉尼气温与降水图,回答问题。

    (1)、从上图可知,影响澳大利亚人口密度差异的最明显自然因素是(   )
    A、纬度 B、地形 C、气候 D、海陆位置
    (2)、根据悉尼气温与降水图,可以判断下列关于悉尼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悉尼7月份相对比较凉爽

    ②悉尼1月份气温相对较暖

    ③悉尼全年降水量稀少

    ④悉尼年平均气温在15℃-25℃之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5、阅读如下某校劳动实践场所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校园气象站的海拔大概为(   )
    A、160 米 B、164 米 C、165 米 D、170米
    (2)、关于劳动实践场地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甲实践场地面积最小

    ②乙实践场地适合建水土保持园

    ③丙实践场地适合建茶园

    ④B菜园的采光比A菜园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6、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人们的任何自由和权利都不受干涉和侵害。
  • 7、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
  • 8、我国设立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开展国家安全教育,主要作用在于加强我国武装力量。
  • 9、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从此逐步确立起来。
  • 10、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
  • 11、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
  • 12、2025年4月中旬,沙尘天气突袭全国,说明沙尘暴是我国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 13、李白的诗句“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反映了海拔一气候一植被之间的关系。
  • 14、世界文明的发展各具特色,又在相互交融中不断创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明古老足迹】

    材料二:【文明交流互鉴】

    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在同世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

    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充分说明,无论是物种、技术,还是思想、文化,都是在不断传播、交流、互动中得以发展、得以进步的。

    ——摘编自《新华网》

    材料三:【文明守正创新】

    2024年12月4日,我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中国共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遣产名录、名册。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促进中华文化繁荣发展,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舞台。

    ——摘编自《新华社》

    (1)、根据示意图,按要求将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文明进行归类并完成表格内其他内容。

    文明类型

    文明区域(填字母)

    我选择(大河文明/海洋文明),他们的共同点有

    (提示:从自然环境,生产方式,政治制度、文明成就角度归纳

    大河文明

    海洋文明

    启示:

    (2)、根据材料二,用中国古代史相关史实印证“文明在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
    (3)、从“中华文化根”的角度,简述中国积极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何重要意义。
    (4)、结合所学,请为“春节”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舞台提出两条可行性建议。
  • 15、有些作业需要“增负”,有些作业不该“减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显示:我国6—17 岁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已达19%,6岁以下儿童超重肥胖率则为10.4%。

    材料二:

    当下,一些中小学生依赖AI来完成日常作业,AI成了“偷懒神器”。光明日报指出:在AI时代,培养批判性思维,保护独立思考的能力尤为重要,使用Al 要有边界。

    (1)、从“守护生命”的角度,谈谈材料一中“增负”的合理性。
    (2)、简要说说材料二中的“减负”会带来哪些不利影响。
    (3)、面对人工智能的滚滚浪潮,谈谈不同的社会主体应如何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 16、现代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和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现代化”是世界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在此阶段,人类从传统农业社会迈向现代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并由此引发社会生活全面深刻的变革。作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现代化有其内在的普遍规律。但这些普遍规律在各个国家以什么样的方式和形式得以具体实现和体现,则是由不同国家的实际情况决定的。

    ——摘编自丰子义《文明视城下的中国式现代化》

    材料二:

    近代以来,中国的现代化探索有三种阶段演进特征:受到侵略后作出的“被动响应”转变为“自主谋强”:效仿他国的“模仿型发展”转变为“自主型发展”;经济层面的“单一工业化”转变为“多维度现代化”。

    ——武亿《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演进逻辑、鲜明特征与实践路径》

    大事年表

    时间

    事件

    19 世纪60—90 年代

    洋务运动

    1895年

    “公车上书”

    1911年

    武昌起义

    1927年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

    1953-1956年

    三大改造

    1978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93年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2012年

    “五位一体”建设布局提出

    ——据《中国历史》整理

    (1)、根据材料一写出“现代化”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国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迈进的事件及影响。
    (2)、任选材料二中提到的一种阶段演进特征,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大事年表”中相关史实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 17、2024年11月28日,在新疆于田县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全长3046千米的绿色阻沙防护带实现全面锁边“合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锁边”工程指在沙漠边缘建一道绿色屏障,阻挡风沙侵蚀绿洲。生物治沙是“锁边”治沙的一种主要方式,该方式通过植树造林、种植草本植物、建立防护林带等措施来恢复植物种植,涵养水源。

    材料三:近年来,新疆地区大力发展“光伏+”产业,通过政企配合、农户参与、推行“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板间养殖、厂周种树”四位一体光伏治沙模式(如右图)。当地借助光伏发电产业建立“牧光互补”新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板”下经济,实现光伏企业和农牧民双向受益。

    (1)、根据材料一判断,塔克拉玛干沙漠处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第级阶梯;气候特征较符合图的描述。 (填A或者B)
    (2)、根据材料二,选择其中一种适合生物治沙的植物并说明理由。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新疆大力推进“光伏+”产业发展新路的合理性
  • 18、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黄旭华,隐姓埋名30年,主持设计了中国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和战略导弹核潜艇,六十多岁的他曾亲自参与核潜艇极限深潜试验。他的事迹生动诠释了(   )

    ①名誉至上的人生追求

    ②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③爱国敬业的价值追求

    ④诚信守法的传统美德

    A、①②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9、小浩在议题式学习活动中收集了以下两则材料,最适合该学习活动的议题是(   )

    ☆浙江沿着“数字浙江”的擘画,全面实施数字化改革。特别在跨境电商、海外仓建设等方面成果显著。

    ☆淅江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参与者,通过加强与沿线国家的贸易投资合作,进一步提升了在国际经济格局中的地位。

    A、完善经济制度,推动经济发展 B、建设法治社会,培育法治意识 C、关注民生实事,提升幸福指数 D、全面深化改革,提高开放水平
  • 20、嫦娥六号首次月背采样,中国探月工程书写新的里程碑;全球最快高铁列车亮相,高铁技术领跑优势扩大;“梦想号”钻探船加入海洋科考,大洋探秘向地球深部进发。这表明我国(   )
    A、自主创新我最强,领跑世界成第一 B、科技再攀新高峰,创新强国已建成 C、科技创新捷报传,强国事业谱新篇 D、中心工作是创新,综合国力大发展
上一页 16 17 18 19 2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