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全部 中考专区
  • 1、当火灾发生时,我们要保持冷静,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腰低姿快速通行到安全地带;有效利用各种资源以便求救和逃生。这主要告诉我们要(   )
    A、不断提高身体素 B、保持心理健康 C、提高避险和逃生能力 D、敬畏生命增强韧性
  • 2、进入初中,小明发现,语文老师真实坦诚,数学老师幽默开朗,历史老师见解独到,体育老师不苟言笑……面对不同的老师,小明应该(   )

    ①承认老师之间的差异

    ②善于接纳每位老师的“不同"

    ③尊重不同风格的老师

    ④随心选择不同风格的老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3、近几年,航天器降落伞研制中心圆满完成了历次返回任务。技术员们团结一心,夜以继日、细细缝制,分毫人不差。他们说:“有幸参与到空间站工程任务中,让渺小的个人从此充满了动力与活力!”由此可见(   )

    ①技术员表现出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

    ②航天事业的发展为航天人员的发展提供条件

    ③坚持集体主义就必须放弃个人主义

    ④航天事业的成功离不开航天团队的团结协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4、2024年8月8日,中国花样游泳队八位姑娘技压群芳,以遥领先的分数夺得奥运金牌。她们刻苦训练,不断激发潜能,终于实现了40多年来几代花游人的梦想。这启示我们(   )

    ①少年有梦,要付诸行动

    ②追梦、圆梦,完全取决于时代赋予的条件

    ③共同的梦想需要共同的努力

    ④努力是我们实现梦想的唯一条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5、2024年9月1日,《开学第一课》以“可爱中国”为主题,采用“多地实景探究课堂”模式,为青少年上了一堂融合现代与历史、传统与创新的思想文化课,这表明(   )

    ①“开学第一课”是学习的最佳模式

    ②学习不仅仅局限在学校

    ③我们可以通过不同方式进行学习

    ④探究是学习的重要表现之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6、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发展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表格运用——梳理历史史实】
    时期民族关系的史实(部分)
    中原的“诸华…诸夏”与周边的我狄蛮夷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
    汉朝对匈奴采取②和战争两种交往方式。
    东汉、魏、晋少数民族氐族、羌族、匈奴族、羯族、鲜卑族内迁,与北方汉族杂居。
    北魏推行汉化措施。
    根据表格中提示信息,写出表格①②③处代表的内容
    (2)、【资料研读——进行历史解释】

    材料一: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渐化合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从材料二中看出华夏族的形成具有什么特点?

    (3)、【史论结合——阐释历史观点】

    材料二: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以中华民族大团结促进中国式现代化。交往交流交融,是增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必由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讲话

    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 7、秦的兴亡,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且持久的印记。根据材料,回问题。
    (1)、【秦之崛起】

    材料一:(新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居五年,秦人富强。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历史事件的影响。

    (2)、【秦之统一】

    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王扫六合”的历史意义。

    (3)、【秦之统治】

    材料三

    根据材料三中图1、图2,写出秦为巩固统一采取的措施。

    (4)、【秦之灭亡】

    材料四: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史记·陈涉世家》

    材料四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 8、下列关于战役与影响的搭配,错误的是(   )

    序号

    战役

    影响

    A

    长平之战

    秦开始了统一六国的进程

    B

    官渡之战

    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C

    赤壁之战

    为三围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D

    淝水之战

    使北方再度陷入分裂混战局面

    A、A B、B C、C D、D
  • 9、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南阳市考察调研时,曾到医圣祠了解中医药发展情况,并指出: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医圣祠是为了纪念(   )
    A、扁鹊 B、华佗 C、郦道元 D、张仲景
  • 10、下图中以“胡”命名的物种传入中原,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这主要得益于(   )

    A、犬戎攻陷镐京 B、北方民族内迁 C、丝绸之路开通 D、江南地区开发
  • 11、“封侯”是古代统治者对有功之臣的表彰手段之一,其封号多与功绩有关,汉武帝取“功冠全军”之意,封霍去病为“冠军候”,表彰的功绩是(   )
    A、凿空西域 B、平定祸乱 C、北击匈奴 D、经略西南
  • 12、下列关于道教和佛教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道教的创始人是老子

    ②佛教在两汉时期传入中国

    ③太平道和五斗米道是早期道教的不同派别

    ④白马寺是我国最早的佛教寺院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3、汉高祖即位之初,“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五而税一”;文帝时“下诏赐民十二年租税之半”:景帝时“三十而税一也”。据此可知,汉初统治者(   )
    A、提倡勤俭治国 B、实行休养生息 C、重视思想控制 D、推行重农抑商
  • 14、《华阳国志·蜀志》中记载:“水早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这一史料可用于研究(   )
    A、秦始皇时期开凿的灵渠 B、秦国李冰修建的都江堰 C、大禹治水患开凿的河渠 D、秦国在泾河修建的郑国渠
  • 15、历史事实是对历史事件或人物的客观描述,而历史评价则是对历史事件或人物的态度与价值的主观评判。以此推断,下列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 B、孙权派将军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 C、利簋的铭文记载了武王伐纣的时间 D、汉景帝派周亚夫平定七国之乱
  • 16、著名学者王国维提出“二重证据法”。所谓“二重证据法”就是将“纸上之材料”与“地下之材料”互证,以解决古史研究的重大问题。下列研究属于运用“二重证据法”的是(   )
    A、利用DNA技术研究人类起源 B、利用良渚遗址玉钱石铍推断出现了阶级分化 C、结合汉墓出土素纱单衣和《汉书》等史料推断西汉纺织技术高超 D、结合《齐民要术》、《晋书》、《北齐书》等研究两晋南北朝历史
  • 17、远古时期,中华大地上就普遍流行着对龙的崇拜。下列出土于不同地区史前时期文化遗址中的龙形器物,共同印证了(   )

    A、中原地区较高的文明程度 B、玉器制造业的水平高超 C、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特点 D、黄河流域孕育早期国家
  • 18、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24年12月3日,世界传统医药大会在北京开幕,主题为“多元传承创新:让传统医药造福世界”。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大会致贺信指出,传统医药为人类繁衍生息、世界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世界的发展与繁荣,需要各国进一步加强卫生健康领域合作,携手应对全球卫生挑战,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材料二:中医药在学术道统、理论体系和经验技术等方面,呈现出连续完整的历史脉络和承继关系。从理论发展看,中医药一直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突破;从诊疗方法看,中医药各项理念和技术与时俱进,取得了许多领先世界的成就。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强调“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新征程上,要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推动中医药在传承创新中高质量发展。

    (1)、依据材料一从不同角度分析世界的发展与繁荣,需要各国进一步加强合作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中医药的发展归纳中华文化的特点。
    (3)、综合两则材料,为推动中医药在传承创新中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 19、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小德对《决定》的产生过程进行了梳理
    成立文件起草组→①→形成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的决定稿→提请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

    材料二:《决定》指出: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中国人民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依靠自己的辛勤和汗水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雄浑史诗,改革开放成为了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

    材料三:《决定》提出:“促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健全'高效办成

    一件事’重点事项清单管理机制和常态化推进机制”

    (1)、小德梳理的流程少了一个环节,你认为①处应是什么?用参与民主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不能缺少这个环节。
    (2)、谈谈你对材料二中“改革开放成为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的理解;分析材料三《决定》中提出这些要求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说说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 20、回顾历史,人类为建立法治社会进行了不懈地努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查士丁尼一世(483-565)

    图一

    拿破仑·波拿巴(1769-1821)

    图二

    材料二:

    在民主的国家里,法律便是国王;在专制的国家里,国王就是法律。

    ——马克思

    图三美国联邦政府结构示意图

    材料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深入推进,其中法治建设“一规划两纲要”(具体见下表)是我国“十四五”时期全面依法治国的总蓝图、路线图、施工图。

    法治建设“一规划两纲要”

    2020年12月

    2021年1月

    2021年8月

    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

    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

    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

    (1)、写出图一、图二人物主持制定的民法典名称。并说说两部法典之间的关系。
    (2)、写出近代欧洲最早从“国王就是法律”向“法律就是国王”转变的国家和它后来逐渐形成的政治体制名称。图三出自哪一法律文件?这一法律文件具有怎样的地位?
    (3)、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是我们的共同事业。运用所学知识,谈谈法治中国建设该如何发力?
上一页 13 14 15 16 1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