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全部 中考专区
  • 1、 结合所学知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教育创新】

    材料一:中国古代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

    朝 代

    东晋

    北宋

    比 例

    4%

    17.2%

    24.5%

    46.1%

    ——数据来源: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

    【制度创新】

    材料二:自封建变成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若元,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

    ——《元史·地理志》

    【工具创新】

    材料三:

    【科技创新】

    材料四:17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培根在他的著作《新工具》中写道:

    “比如举世皆知的印刷术、火药和磁石,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

    改观。首先是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行方面,而因此又引出

    了不计其数的变化。由此,人类的文明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1)、 材料一反映了什么信息?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2)、 材料二涉及了古代哪些政治制度?浙江在元代属于哪个机构管辖?
    (3)、 分别写出材料三中生产工具的名称,并说明它们的共同作用。
    (4)、 综合上述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用史实论证说明。(要求:观点鲜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 2、 江南农业足发展,经济地位大提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人口户数(节选)。

    材料二:五胡内迁指匈奴、鲜卑、羯、氐、羌等生活在边疆的少数民族不断内迁。他们同汉族长期杂居,民族界限日益模糊。

    ——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材料三:(江南)无积聚而多贫。(东晋建立后)百许年中……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摘编自《史记》

    材料四:南渡后,水田之利,富于中原,故水利大兴。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摘编自《宋史·食货志》

    (1)、 材料一反映了什么信息?原因是什么?
    (2)、 综合上述材料,请提炼一个观点并论证。(要求:观点鲜明,逻辑清晰)
  • 3、 据《元史·百官志》记载:“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材料中提到的地方管理政治制度是 (   )
    A、郡县制 B、分封制 C、行省制 D、三省六部制
  • 4、 下列诗句描写的朝代,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 
    ②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③苏湖熟,天下足 
    ④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④②③ D、④①②③
  • 5、 下列搭配正确的是 (   )
    A、北宋——毕昇——最早发明造纸术 B、南宋——司南——开始用于航海 C、唐朝——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D、北宋——司马光——代表作《史记》
  • 6、 宋代柳永在《望海潮·东南形胜》中提及:“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词中主要描述的是宋代 (   )
    A、草市的出现 B、商业的发展 C、纸币的使用 D、商帮的形成
  • 7、“江淮田一善熟,则旁资数道。故天下大计,仰于东南”说明了 (   )
    A、南宋时期都城迁到了临安 B、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 C、宋代经济重心完成了南移 D、宋代海外贸易超过前代
  • 8、 它最开始是由蜀地的有钱商人们印制的,当时因为四川地区的铜钱十分缺乏,而铁钱笨重,运输十分不便。材料中的“它”是 (   )
    A、银票 B、会子 C、瓦子 D、交子
  • 9、 辽、宋、西夏、金时期的共同政治特点是 (   )
    A、地方军阀割据 B、南北政权对峙 C、民族政权并立 D、战乱长期不息
  • 10、《金史·食货志》载:“榷场,与敌国互市之所也。”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后,宋太宗赵光义在镇、易、雄、霸等州设榷务同辽贸易,辽也在南疆设榷场同宋贸易。南宋与金在边境设立榷场,贸易比较发达。元灭宋前,双方也于边境设榷场贸易。榷场的存在 (   )
    A、使民族间长期争战不休 B、使民族间完全消除隔阂 C、促进了民族交流与融合 D、消除了民族间经济差距
  • 11、 发动兵变,众将以黄袍加在他身上,拥立他为皇帝。材料中的“他”是 (   )
    A、朱温 B、赵匡胤 C、元昊 D、赵构
  • 12、 为防止武将重蹈唐末五代地方割据的覆辙,北宋采取的政策是 (   )
    A、发展经济 B、减免赋税 C、发展海外贸易 D、重文轻武
  • 13、 读“我国七大农产品主产区分布图”,回答问题。

    (1)、 图中A农产区涉及哪两个省(区)?B农产区的灌溉水源主要来自哪条河流?
    (2)、A、B、C三大产区生产的主要粮食作物相同的是什么?与B、C农产区相比,制约A农产区农作物生长的主要自然条件有哪些?
    (3)、 图中显示我国七大农产区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试从地形、气候条件分析原因。
  • 14、 沿着30°N,领略祖国万千气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30°N经过的地区图。

    材料二:城市气候资料图。

    (1)、 写出材料一中甲、乙所在的主要地形区名称。
    (2)、 结合材料一信息,列举两例地势对M河的影响。
    (3)、 根据材料二,比较拉萨和杭州两地气候的差异,并简析导致差异的原因。
  • 15、“南稻北麦”“南水田北旱地”均说明了我国农业生产的南北差异。据此回答问题。
    (1)、这种南北差异的地区分界线大体经过 (   )

    ①我国地势第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②热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③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④1月0℃等温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造成这种农业生产南北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
    A、地形 B、气候 C、季风 D、海陆位置
  • 16、读“中国某省区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示信息反映了该省 (   )

    ①河湖众多,河道弯曲 
    ②西部水能资源丰富 
    ③季风气候显著,温暖湿润 
    ④跨我国地势第一、第二级阶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对该省人文环境描述正确的有 (   )

    ①该省简称豫 
    ②行政中心在武汉 
    ③中西部人口密集 
    ④内河航运有优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7、 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特色。下列民族与其生活特色对应正确的是(   )
    A、壮族——窑洞 B、回族——青稞酒 C、藏族——糌粑 D、蒙古族——吊脚楼
  • 18、 如图所示为我国著名的母亲河示意图,下列对该河流河段特征描述正确的有 (   )

    ①水力资源丰富 
    ②河道宽阔,水量最大
    ③含沙量非常大 
    ④是“地上河”,流速急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9、 福建地区有一谚语“清明南风,夏水较多;清明北风,夏水较少”。这反映了季风气候具有的特征是 (   )
    A、雨热同期 B、不稳定性 C、复杂多样 D、季节变化大
  • 20、 根据“我国四大城市的气候资料”,这四大城市最有可能都位于 (   )

    A、南方地区 B、西北内陆 C、东北地区 D、东部季风区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