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以下省级行政区简称与河流有关:黑、辽、闽、赣、湘。(   )
  • 2、我国南北跨度约49°,导致我国夏季南北温差大。(   )
  • 3、台湾,山脉多位于岛屿东中部,平原多分布在西部沿海。(   )
  • 4、四川盆地,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四周山脉环绕,具有冬暖、春热、夏早的特点。(   )
  • 5、上海早在200多年前就有“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美称,是我国政治和经济中心。(   )
  • 6、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北部,建城已有3000年,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
  •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某型号手机生产示意图。

    材料二:澜沧江—湄公河流经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近年来,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澜湄国家依托于 2017年成立的澜沧江—湄公河环境合作中心,开展了澜湄水环境治理圆桌对话等卓有成效的交流活动。2024年5月 28日,2024年“澜湄周”活动——绿色澜湄计划:澜湄低碳与可持续基础设施知识共享圆桌对话在云南省昆明市召开。

    材料三:21世纪以来,中国在全球治理中扮演着积极的角色,致力于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比如中国在参与全球治理中,提供疫苗援助、推动区域经济合作、参与环境保护、 支持多边主义,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

    (1)、从上图可知,该手机需要共同完成。此例说明,21 世纪的世界,是一个经济走向的世界。这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是:
    (2)、为什么澜湄国家要共同制定绿色澜湄计划?
    (3)、材料三说明中国在全球治理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两类国家的世界人口构成和世界国内生产总值构成情况。

    材料二:来自Ⅰ类国家的纳采亚和许多印度孩子一样,全家住在一个简陋的木屋里,虽然已到了上学的年龄,但是因为家里经济状况不好,他只得帮助爸爸摆摊卖水果。

    材料三:来自Ⅱ类国家的麦克同许多美国孩子一样,有着自己的生活天地——属于自己的房间,假期可随父母去各地旅游。

    (1)、 材料一中的Ⅰ类国家指 , 该类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和拉丁美洲。Ⅱ类国家是指
    (2)、在国际上,我们把Ⅰ类国家和Ⅱ类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称为
    (3)、以上三则材料反映了Ⅰ类国家和Ⅱ类国家在哪些方面存在差异。
    (4)、你认为Ⅰ类国家可采取哪些措施来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
  • 9、我国是负责任的大国,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碳达峰), 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读图,完成下题。

    (1)、二氧化碳人均排放量最高的国家和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国家分别是⋯⋯ ( )
    A、美国、中国 B、美国、韩国 C、中国、美国 D、韩国、美国
    (2)、要实现“碳中和”,必须加强国际合作。下列关于国际合作对我国产生的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使我国经济建设面临诸多威胁与挑战 B、有利于将我国建设得更绿色更可持续 C、增强了我国主导全球气候治理的能力 D、明显加大了我国对石化能源的依赖性
  • 10、2024年1月1日,沙特阿拉伯、埃及、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伊朗和埃塞俄比亚成为金砖国家正式成员。金砖国家之间的各项合作称为 ( )
    A、南北合作 B、南北对话 C、南南合作 D、南南对话
  • 11、2024年5月 25 日,X8157次中欧班列(西安一马拉舍维奇)从西安国际港站驶出。至此,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9万列,发送货物超870万标箱、货值超3800亿美元。对于中欧班列,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
    A、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B、主要采取了水陆联运的方式 C、具有运量大、运价低的优势 D、促进了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
  • 12、读下表,回答下题。

    国家名称

    澳大利亚

    美国

    瑞士

    安哥拉

    人类发展指数

    0.946

    0.927

    0.967

    0.587

    (1)、上述国家与所在大洲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 )
    A、澳大利亚—大洋洲 B、美国—欧洲 C、瑞士—北美洲 D、安哥拉—南美洲
    (2)、上述国家中,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
    A、澳大利亚 B、美国 C、瑞士 D、安哥拉
  • 13、课间,小明和周围的同学就发展的主题进行了交流。有两位同学的观点出现了错误,这两位同学是( )

    小明: 人类共同生活在地球家园, 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

    小红: 不同国家和地区生活在同一个地球, 发展水平差异不大。

    小芳: 欧洲的平均发展水平很高, 而非洲的平均发展水平很低。

    小强: 人类发展指数是通过国内生产总值、受教育程度计算的。

    A、小明和小红 B、小明和小芳 C、小芳和小强 D、小红和小强
  • 14、《蒙特利尔议定书》是一项保护大气臭氧层的全球协议。( )
  • 15、交通运输在全球经济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 )
  • 16、世界上的国家可以分为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两类。( )
  • 17、地理实践力是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某校同学开展了“绘图识山”和“看图识山”地理实践活动,请你一起参与。
    (1)、【任务一:通过浸水实验“绘图识山”】

    ①准备一个山地模型和一个透明水槽,水槽外标好刻度表示海拔高度。

    ②将山体模型放置在水槽中,向水槽中注入1厘米深的水。利用实物投影仪俯视模型,观察模型与水面的交界线轮廓,并在投影屏幕上描画出该轮廓。

    ③反复向水槽注水,每次注水深度皆为1厘米,依次描画模型与水面的交界轮廓。

    同学们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山体模型与水面的交界线就相当于“等高线”。在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相等; 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差

    (2)、【任务二:通过山地模型“看图识山”】

    ⑴甲、乙两图中,能反映该山地模型形态的是图。联系所学知识,利用该图制作高度表,并用不同颜色的彩笔在该图中完成分层设色。
    ⑵甲图标注的地形部位中有一处存在错误,该处错误是
    A.山脊   
    B.鞍部   
    C.山谷
  • 18、某校地理社团组织学生野外考察。考察队员从李村出发,沿着考察路线前往王村。读图,回答下题。

    (1)、王村在李村的 ( )
    A、北方 B、西北方 C、南方 D、东北方
    (2)、山峰甲的海拔高度最有可能是 ( )
    A、550米 B、650米 C、750米 D、850米
    (3)、考察点②与考察点③的相对高度是 ( )
    A、100米 B、200米 C、300米 D、400米
    (4)、从考察点②到考察点③,队员们大致沿着( )
    A、山谷行进 B、鞍部行进 C、山脊行进 D、陡崖行进
    (5)、俗话说得好,上山容易下山难。以下路段中,属于下山路段的是⋯⋯⋯( )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⑤之间
  • 19、读下列地形图 (图幅相同),回答下题。

    (1)、以上四幅地形图中,a、b之间坡度最陡的是( )
    A、 B、 C、 D、
    (2)、把上面图乙绘制成分层设色地形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 20、某测绘工作者测得某区域不同地点的海拔高度(单位是米) (见下列左图),则该地的等高线地形图应该是 ( )

    ·

    A、 B、 C、 D、
上一页 47 48 49 50 5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