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相关试卷
-
1、台湾岛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岛,海南岛为面积第二大岛。( )
-
2、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亚热带,小部分地区位于热带。( )
-
3、中国大陆西临海洋,从北到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
-
4、早在八千年前,在黄土高原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渭河平原就已经出现了原始的农耕文明,四五千年前华夏始祖炎黄二帝在这开创了华夏文明的先河。读黄土高原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识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位于我国的第级阶梯,该高原北部与甲(填地形区名称) 相连。(2)、【探文明摇篮】 简述渭河平原发展农业的优越自然条件。(3)、【找流失之因】 观察水土流失的模拟实验,填写对应的实验结论。(注:烧杯中的阴影表示水和沙的多少。)
影响因素
实验过程
实验结论
降水
植被
地表及坡度
①
②
③
(4)、【寻治理之策】说说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可行性措施。(至少两条) -
5、小说主人公及当地很多居民戴白羊肚头巾,可能的原因有( )
①冬季寒冷
②风沙肆虐③夏季多雨
④蚊虫过多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6、“在漫长的二三百万年间,这片广袤的土地已经被水流剥蚀得沟壑纵横、支离破碎、四分五裂,像老年人的一张粗糙的脸”(摘自路遥《平凡的世界》)。图为我国某区域略图及延安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回答问题。(1)、“这片广袤的土地”指的是( )A、黄土高原 B、华北平原 C、四川盆地 D、内蒙古高原(2)、对“这片广袤的土地”的描述正确的是( )A、位于秦岭以南 B、主要分布在晋、秦、宁、 陇 C、一月平均气温高于0℃ D、河流众多,短小而湍急(3)、造成文中描述“这片广袤的土地已经被水流剥蚀得沟壑纵横、支离破碎、四分五裂”的主要人为原因有( )
①过度放牧
②乱砍滥伐
③土质疏松
④水土流失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7、2024年暑假,小明同学在某地研学旅行后写了一首记游诗:“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① 水滔滔; 自古农耕水土流,到处万壑与千沟。窑洞之中忆革命, ② ;塞上江南旧有名,不虚西北明珠行。”结合下图,回答问题。(1)、适合填在记游诗①处的是( )A、长江 B、黄河 C、汾河 D、渭河(2)、适合填写在记游诗②处的诗句有( )
①窑洞之外二人转
②听唱一曲信天游③窑洞之外腰鼓响
④听唱一曲采茶歌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最符合诗中“塞上江南”美誉的灌溉农业区是图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 -
8、吊脚楼是黄土高原地区的传统民居,冬暖夏凉,隔音、隔热、保暖。( )
-
9、黄土高原很早就成为我国农业发达的地区。( )
-
10、黄土高原位于秦岭以北,太行山以西,地处我国第二级阶梯。( )
-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海峡两岸一家亲,自古以来,闽人便迁往宝岛台湾干事创业,闽台商人一直互通有无,为两岸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 根据图1,写出闽人迁往台湾干事创业要经过的水域甲的名称。(2)、 根据图1,描述台湾岛铁路干线分布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3)、根据图2提供的信息分析台湾成为“天然植物园”的自然原因。台湾除被誉为“天然植物园”的美称之外,还有哪些美称?(4)、 台湾旅游资源丰富,是旅游者向往的地方。请分别列举台湾自然风光类和历史文化类的旅游景点各一例。 -
12、2024年暑假,居住在台北的小涛一家按顺时针方向进行环岛旅游。回答问题。(1)、小涛在基隆港码头瞧见一艘运输水果的船只正准备出海,船上装的外销水果最有可能有( )
①菠萝
②苹果③香蕉
④山楂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在台东旅游期间,正好碰到当地阿美人载歌载舞过节日(见右图),让小涛感受了浓浓的民族风情。这节日是( )A、泼水节 B、中秋节 C、丰年祭 D、封龙节(3)、下图中载歌载舞的阿美人属于( )A、藏族 B、土家族 C、瑶族 D、高山族(4)、游完台湾岛东部后,爸爸让小涛先做一个台湾西部旅游攻略,以下是小涛对台湾西部地区城市的介绍。其中正确的有( )①高雄:是台湾海上运输的最大门户。
②台南:见证了台湾开拓建设的历史。
③苗栗:称为台湾科技起飞的发动机。
④新竹:低缓的丘陵台地上茶香满园。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在日月潭中的“日月涌泉”景点,导游介绍说日月涌泉的水源来自台湾最长的河流。该河流的名称及其大致流向是( )A、浊水溪 自西向东流 B、高屏溪 自东北向西南流 C、浊水溪 自东向西流 D、高屏溪 自西南向东北流(6)、台湾省桃园地区素有“千塘之乡”的美称。小涛了解到,18世纪广东客家人迁居桃园垦荒,始修埤(pí)塘系统。埤塘系统反映出当地( )埤塘就是池塘的意思,主要是为了灌溉用水而挖掘的池塘,通常位于人类聚落的附近,起着蓄水和防洪的作用。 A、终年高温少雨 B、地势平坦开阔 C、降水季节变化大 D、全年降水量稀少(7)、整个旅游行程结束后,小涛发现,与台湾岛东部相比,西部人口密集、城市更多,交通也更发达。导致这一特点的自然原因是因为西部( )A、矿产资源丰富 B、动植物资源丰富 C、开发历史悠久 D、平原面积更广阔 -
13、台湾岛的地势西高东低,河流大多数自西向东流入太平洋。( )
-
14、台北是台湾海上运输的最大门户,形成了以台北为中心的沿海工业带。( )
-
15、台湾省隔台湾海峡与广东省相望。( )
-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A黄帝
B尧
C舜
D禹
材料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大人世及以为礼。
——《礼记·礼运》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中的四位人物,说出与我国上古时期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有关是哪几位?(只要写序号)这一制度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判断这种“天下为家”的局面是从哪个朝代开始的?它破坏了原有的制度后,采取了什么制度?(3)、材料三的两幅图反映了西周初年实行的哪种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制度实行的目的。 -
17、“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课题在中国古代史有充分的体现。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自古以来,人类通常是逐水草而居,时至今日,大量人口集居的城市都是依水而建。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缺少和不可替代的资源,具有极重要的战略地位。
材料三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净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林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孟子·梁惠王上》
材料四
(1)、 材料一中分别为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影响两处房屋结构不同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2)、材料二中在远古时期采用疏导方式成功治水的英雄人物是谁?战国时期和谐利用水资源的典范工程是什么?这一工程又是由谁主持修建的?(3)、材料三中孟子的思想已经渗透了对自然资源持续利用的观点,在政治方面,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4)、结合材料四,指出促使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快速发展的具体因素有哪些? -
18、发现历史的规律。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生动的诠释了这一规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四
当时,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它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呈现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据材料一回答代表当时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两项重要技术分别是什么。它们的推广促进了哪个阶级的兴起?(2)、材料二“口”中地理位置最东的是哪个诸侯国?最南的是哪个诸侯国?(3)、材料三记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三中“商君”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什么作用?历史上把材料四所述的现象称为什么?对中国古代文化有什么影响? -
19、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即位前的109年间,秦军同六国交战65次,其战果如下表。这一战果取得的直接原因是秦国( )
秦军战绩
全胜
未获全胜或互有胜负
败北
次数
58次
3次
4次
A、建立县制,由国君派官吏治理 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C、奖励耕织,免除徭役 D、奖励军功,按军功授爵赐地 -
20、某中学课题组在探究“春秋战国历史”的过程中搜集到下列信息(下图)这些信息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
●政治:商鞅变法
●经济: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思想文化:百家争鸣A、社会大变革的时代 B、统一国家的建立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民族关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