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根据规定,诸侯国国君每五年就要朝见周天子一次。据鲁史《春秋》记载,二百四十二年间,鲁国国君朝见周天子只有三次,朝见晋国国君多达二十次。这反映了春秋时期(  )
    A、中央集权加强 B、周王室衰微 C、社会和平稳定 D、儒学居主导地位
  • 2、1987年,北京人遗址被列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B、会使用火和打制石器 C、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种植水稻 D、会建造房屋和使用陶器
  • 3、分封制在封土授民的同时,也把周王朝自己及其从商王朝接受过来的先进的器物、官僚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这主要强调分封制(  )
    A、稳定了政局,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 B、扩大了周的统治范围,推动了中原文明的扩展 C、促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扩大了西周的疆域 D、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秩序,巩固了统治
  • 4、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是我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
  • 5、战国时期,战争的性质已有春秋时期的争霸变为兼并(  )
  • 6、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
  • 7、粮安天下,“种”铸基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粮食供需分布图和A省地形示意图。

    材料二:“海水稻”学名为耐盐碱水稻,能在盐(碱)浓度0.3%以上的盐碱地生长,平均亩产在300公斤以上,可充分利用盐碱地和海洋滩涂进行种植。近几年,A省多地引进“海水稻”,为A省走出缺粮区提供了一个新的解决方案。

    (1)、据材料一描述A省的地理位置,并写出B省简称。
    (2)、根据材料一,从自然和人文两个角度分析A省缺粮的主要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材料二“新的解决方案”的可行性。
    (4)、同是缺粮区的B省向A省取经,请你帮助概括出一个重要法宝。
  • 8、敦煌是丝绸之路上的明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甲地在敦煌的(方向)。
    (2)、对图中甲地地理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有(    )

    ①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②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③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④独立洲头一刹间,滚滚黄尘遮碧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资治通鉴》称敦煌在唐代就已“桑麻翳野”(比喻某个地区物产丰富)。结合材料,分析其原因。
  • 9、今年1月,家住绍兴的小丽跟随父母乘飞机去三亚旅行,出行前她收集了以下资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依据图1回答, 中国领土最南端A为 , 它所处的纬度带是。邻国 , C为
    (2)、依据图2,描述海南岛高铁线路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主要自然原因。
    (3)、小丽在出行前准备了防晒霜、遮阳帽、沙滩鞋、泳衣等物品。结合以上资料分析小丽如此准备的原因。
    (4)、旅途中小丽体验了一次古寨民族风情,探秘海南最原始的少数民族。该少数民族最有可能是(  )。
    A、侗族 B、满族 C、黎族 D、回族
  • 10、自古以来,江南就被誉为“鱼米之乡”,右图代表的区域就是其中最著名的水乡,这里有闻名于世的大运河,还有大大小小的天然河湖与人工沟渠。据此回答问题。

    (1)、图中字母a表示的湖泊是(      )
    A、太湖 B、洞庭湖 C、巢湖 D、鄱阳湖
    (2)、该图代表的区域河流湖泊众多,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与下列哪一自然因素关系最为密切(      )
    A、平原地形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土壤肥沃 D、自古就重视水利
  • 11、一位同学在国庆假期旅游后写了一首记游诗:“自古农耕水土流,到处万壑与千沟。窑洞之中忆革命,听唱一曲信天游。”据此判断,他旅游的地方属于(  )
    A、黄土高原 B、东北平原 C、内蒙古高原 D、四川盆地
  • 12、关于下列四省的地理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A、位于西部地区的省是甲、丁 B、濒临海洋的省是甲、丙 C、每年有两次阳光直射的省级行政区可能是乙、丙 D、外国朋友要考察少数民族风情,建议他去甲省
  • 13、大美新疆,美在自然,美在人文。读图,回答问题。

    (1)、沿独库公路(从独山子到库车)翻越天山山脉,发现准噶尔盆地的植被比塔里木盆地更加茂密,造成此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 B、地形地势 C、降水 D、海陆位置
    (2)、下列有关塔里木盆地农业生产的做法,符合因地制宜原则的是(    )
    A、运用先进的灌溉技术,发展绿洲农业 B、利用丰富的光热资源,种植热带水果 C、发挥河湖众多的优势,发展水产养殖业 D、依托广袤的草场资源,大力发展畜牧业
  • 14、读图“我国大兴安岭及其两侧自然地理环境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①从气候上看,甲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乙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②从植被上看,甲是温带荒漠,乙是温带落叶阔叶林

    ③从地形区上看,甲是内蒙古高原,乙是东北平原

    ④山脉东西两侧的差异,显示了季风区和非季风的差异

    A、①④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2)、乙地近年来水稻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打破了传统的“南稻北麦”格局,但有制约种植水

    的不利气候条件,水稻熟制只能(  )

    A、一年三熟 B、一年两熟 C、两年三熟 D、一年一熟
  • 15、读我国北纬45°附近某山地两侧甲、乙两地的气候和地形资料,完成问题。

    1月均温/℃

    -19.8

    -15.5

    7月均温/℃

    19.6

    23.5

    年降水量/毫米

    356.5

    446

    平均海拔/米

    800-1100

    130-266

    (1)、该山地最有可能是(    )
    A、太行山脉 B、横断山脉 C、大兴安岭 D、小兴安岭
    (2)、甲、乙两地区气候特征差异表现为(    )
    A、甲地比乙地受夏季风影响明显 B、甲地比乙地降水少,较为干旱 C、乙地比甲地海拔低,冬季气温低 D、乙地比甲地降水多, 夏季气温低
    (3)、甲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有(    )
    A、吸引外资,对外开放 B、开辟梯田,种植春小麦 C、草原广阔,放牧牛羊 D、商品粮基地,扩种水稻
  • 16、2023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正式施行,黄河流域的开发利用和生态保护将有法可依。读右图,完成问题。

    (1)、黄河下游流域面积狭小的原因是 (    )
    A、非季风区,气候干旱 B、人口稠密,需水量大 C、地上悬河, 支流稀少 D、工业发达,污染严重
    (2)、合理开发黄河,依法保护生态。以下符合这一理念的有(    )

    ①青海省水能丰富,兴修水利 ②银川市塞上江南,农业灌溉

    ③太原市煤炭众多,毁林开山 ④山东省地势低平,围湖造田

    A、 B、①②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17、我国疆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有许多地理界线。读下图完成下面问题。

    (1)、界线a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界线,关于此线叙述错误的是(  )
    A、此线以东是非季风区,以西是季风区 B、此线大致和我国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一致 C、此线大致通过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D、此线以东的河流多属于外流河,以西的河流多属于内流河
    (2)、界线b是我国人口地理界线,关于我国人口下列说法不可信的是(  )
    A、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B、界线b大致从黑龙江省的漠河到云南省的腾冲一线 C、我国现阶段的人口政策是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 D、我国人口的分布以界线b为界,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
  • 18、“华光礁1号”沉船遗址是二十世纪末由中国渔民发现的,考古学家推断该船应是800多年前的冬天从泉州出发航行到华光礁时触礁沉没。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该船从泉州出发至华光礁,途中航行状况和气温变化状况分别是(    )
    A、逆风  降低 B、顺风  升高 C、逆风  升高 D、顺风  降低
    (2)、关于图中岛屿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永兴岛位于黄岩岛的西北方 B、台湾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 C、海南岛位于台湾岛的东北方 D、我国领土最南端为曾母暗沙
    (3)、图中甲省级行政区域中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    )
    A、藏族 B、满族 C、回族 D、壮族
    (4)、图中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乙是(    )
    A、越南 B、菲律宾 C、马来西亚 D、印度尼西亚
  • 19、中国各种地形面积相差很大,平原所占面积较大,山地所占面积最大。(   )
  • 20、中国是个大家庭,是一个由56个少数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
上一页 46 47 48 49 5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