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相关试卷
-
1、某校学生开展中国古代文明系列明信片设计活动。下图中明信片设计稿的主题是( )A、科学技术发达 B、百家争鸣出现 C、各国变法的兴起 D、儒家学派形成
-
2、“墨子猛攻礼乐”“孟子发挥仁义,向墨家猛烈反击”“道家攻击儒家的仁义……荀子发挥礼乐,批评各学派,主要也是反对墨家”。这表明( )A、西周王室开明包容 B、墨道两派结成同盟 C、儒家遭到各派反对 D、诸子百家论争激烈
-
3、在百家争鸣时期形成了与下图有关的思想学派。下列对其叙述正确的是( )A、成书于夏朝,主张“无为而治” B、成书于商朝,主张“以德治国” C、成书于春秋,主张“兼爱非攻” D、成书于战国,主张“以法治国”
-
4、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评论先秦时期的某一学派:“可以行一时之计,而不可长用也,故曰“严而少恩’。”这一评论针对的是一( )A、儒家 B、墨家 C、法家 D、道家
-
5、蔡元培称道孟子“提倡民权,为孔子所未及焉”。下列选项能印证此观点的是( )A、以法治国 B、“以礼治国” C、“兼爱”“非攻” D、“民贵”“君轻”
-
6、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孔子提倡以德治国”。二者的共同出发点是( )A、弘扬社会正气 B、寻求治国方法 C、塑造理想人格 D、建立中央集权
-
7、孔子的学生来自十多个诸侯国,其中既有贵族,也有农夫。这反映出孔子的教育思想是( )A、实行德政 B、仁者爱人 C、有教无类 D、学思结合
-
8、仔细观察下图, 椭圆形标注里的问号应该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无为, 则无不治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
9、西汉初年,“(曹)参为汉相国,清静极言合道。然百姓离秦之酷后,参与休息无为,故天下俱称其美矣”。可见,汉初的治国思想来自( )A、孔子 B、老子 C、荀子 D、韩非
-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战国七雄]
材料一:
[变法改革]
材料二: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
(1)、请分别写出图中序号①④处诸侯国的名称。并写出图中A、B两处重要战役的名称。(2)、材料二反映了哪场变法运动?“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和“决裂阡陌”各指什么?(3)、根据材料二,分析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主要原因。“宗室贵戚多怨望者”与哪一改革内容密切相关?(4)、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关系。 -
11、下图所示工程代表了我国两千多年前水利技术的先进水平。对这一工程说法正确的是( )A、只是起到灌溉的作用 B、宝瓶口是江中心的分水堤坝 C、使成都平原沃野千里 D、2008 年汶川地震使之摧毁、垮塌
-
12、诗人岑参在《石犀》诗中说:“江水初荡谲,蜀人几为鱼……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李太守”的主要贡献是( )A、治理黄河 B、修建都江堰 C、奖励耕战 D、主持变法
-
13、改革常常伴随着利益格局的调整。按照商鞅变法的规定,应该获得奖励的人有( )
①勤于耕织的人 ②经商的人 ③战场立功的人 ④固守传统的贵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4、对下图所示秦国有关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A、商鞅变法成效显著 B、分封制基本瓦解 C、诸侯混战破坏经济 D、改革图强成为风潮
-
15、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世地方行政制度影响最深远的是( )A、鼓励耕织 B、统一度量衡 C、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D、确立县制
-
16、比较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既是在春秋时期参与争霸的诸侯国,又是战国七雄的是( )
①齐国 ②晋国 ③秦国 ④赵国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17、下列成语典故,出自战国时期的有( )
①纸上谈兵 ②完璧归赵 ③卧薪尝胆 ④退避三舍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
18、某班项目学习小组研究“战争与社会”的课题时,查阅《中国历代战争年表》时找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情况表。据此可知( )
时期
时间起止
诸侯国数量变化(个)
战争爆发频率(次)
战争爆发次数(年平均)
没有战争的年份(年)
春秋
公元前770-公元前476
123→1
203
1.859
90
战国
公元前475-公元前221
27→1
150
1.527
105
A、争霸战争中秦国崛起 B、战争加速了统一的进程 C、富国强兵是时代主题 D、人民都渴望和平与统一 -
19、战国初年,晋国的卿大夫们瓜分了晋国,形成的三个国家是( )A、齐、楚、赵 B、韩、赵、魏 C、楚、燕、韩 D、秦、齐、魏
-
20、以下是某同学制作的朝代更替表的一部分,空框中应填入的是( )A、西周、春秋 B、春秋、战国 C、西周、东周 D、东周、战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