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小燕所在的社区开展“社区安全设施检修”工作,体现了社区的( )
    A、经济功能 B、政治功能 C、文化功能 D、管理功能
  • 2、读聚落图回答

    (1)、ABC三地有可能发展为城市聚落的是(    )
    A、A处 B、B处 C、C处 D、A和C处
    (2)、本区森林资源丰富,有人欲在C处建一造纸厂但遭到禁止,原因主要是(    )
    A、保护森林,禁止砍伐 B、木柴收购价格太低,村民反对 C、水土流失,淤塞河道 D、水污染影响下游村民的生活与生产.
  • 3、下列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组合不正确的是( ) 
    A、冰屋——北极地区终年寒冷 B、窑洞——中国黄土高原黄土深厚、气候干燥 C、高脚屋——东南亚地区高温多雨 D、平顶屋——中国南方潮湿多雨
  •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海草房是极富地方特色的传统民居,主要分布在胶东渔村,尤其常见于山东威海荣成的沿海一带。海草房以石为墙,石是就近开采的山石和海石;在天然石块或砖石块混合垒起的屋墙上,有着高高隆起的屋脊,屋脊上面是质感蓬松、绷着渔网的屋顶,屋顶为海带草,柔软而有韧性,耐腐蚀,不易燃烧。海草房冬暖夏凉,常年不腐。这样的建筑风格主要考虑冬天保暖避寒,夏天避雨防晒。

    (1)、海草房反映了当地怎样的气候特点?
    (2)、结合图片,说说当地传统名居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 5、下图为《我国某原始示意图》,从这一原始民居的特征推测,当地的气候特点是( )

    A、炎热干燥 B、潮湿多雨 C、寒冷多雨 D、温暖少雨
  • 6、下列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组合不正确的是 ( )
    A、冰屋—北极地区终年寒冷 B、窑洞—黄土高原黄土深厚 C、高脚屋一东南亚地区高温多雨 D、平顶房—中国南方潮湿多雨
  •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李丽的家乡是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四面环山,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在60多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居住着1万多勤劳朴实的村民。为了使家乡更美好,人们每天都辛勤地劳动着。终于,家乡与外界相连的公路更宽了,学校的设备更先进了,山上的树木更绿了,果树上的果实更沉甸甸了,村民们脸上都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1)、李丽的家乡属于乡村聚落,还是城市聚落?
    (2)、李丽家乡的人们主要从事哪种生产活动?
    (3)、结合材料,说明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 8、造成下图中两个不同聚落民居差异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

    东南亚高脚屋 陕北窑洞

    A、人口数量 B、生活习惯 C、气候差异 D、生产方式
  • 9、因地制宜,山海共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链接资料

    嘉兴:天然河湖与人工沟渠纵横交错,素称”鱼米之乡”。

    丽水:森林覆盖率为81.70%。云和梯田有”千年历史,千来落差,千层梯田”之美誉。

    (1)、根据图2,推断嘉兴和丽水都最适合种植哪一粮食作物,并说明理由。
    (2)、结合以上材料,分析两地分别是如何因地制宜发展起不同的农业生产的。
  • 10、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奏响”共同富裕”新乐章。
    (1)、[蝶变之路]

    温州H村,原是无资源、无产业、无发展环境的”三无村”。近年来,在村党支部领导下,通过”村企合作”改革,走出了一条乡村蝶变之路,成为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典型案例。

    根据材料,概括H村改革发展所取得的成就。

    (2)、[振兴之举]

    H村以田园综合体建设为抓手,推进产业发展。倡导绿色生产,推广铁皮石斛高标准种植,打造四季飘香的百果园。充分利用科技,引进人才,重点延伸铁皮石解产业链,研发冲剂、日化品等深加工产品。建设具有浓郁地方文化特色的石解展览馆、文创因,打造高品质的乡村文旅项目。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H村发展举措的合理性。

  • 11、随着新疆和若铁路(和田至若羌)的开通,世界上首条沙漠环线铁路——环塔克拉玛干沙漠铁路将形成闭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红枣习性:喜光,喜干冷,耐湿热,对土壤要求不高,耐贫瘠、耐盐碱。红枣5-6月开花,9月成熟。

    知识卡片

    与丽水市结对的新疆新和县,位于环塔克拉玛干沙漠铁路沿线。

    新和县有着“核桃之乡”的美誉,其核桃不但销往国内,而且远销海外。新和县还盛产葡萄、小白杏、水蜜桃、沙枣等物产。

    若羌县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与阿尔金山脉交汇处,一年有210天无霜期,年均日照时间长达3100小时。受塔克拉玛干沙漠高温与阿尔金山雪域凉爽气流的影响,若羌的平均昼夜温差达20℃以上。

    (1)、图1中A是盆地,B是山脉,阿尔金山脉是阶梯分界线。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从自然环境角度分析若羌红枣甜度高、品质佳的原因。
    (3)、运用知识卡片及所学知识,谈谈丽水市与新和县该如何做好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 12、下图中甲,乙代表的内容分别是( )

    A、过度开垦土地环境污染严重 B、过度开垦土地水土流失加刷 C、改进生产技术环境污染严重 D、政进生产技术水土流失加剧
  • 13、在传统煤炎能源大区内蒙古,一项风电光伏项目在库布齐开工,该项目投产后生产的绿色电能每年可节约标准煤超过100万吨,年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过300万吨。该项目的建设( )

    ①可以大大增加煤炭资源的供应量

    ②有利于内蒙古地区的环境保护

    ③体现了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④可从根本上解决当地能源问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4、2022年4月,在南水北调工程东线调水和水库调控等共同作用下,京杭运河实现近一个世纪以来首次全线通水。下左图示意京杭运河,右图为京杭运河穿过某河流河床底部隧道施工现场。据此完成小题。

    (1)、图示京杭运河输水隧道从某条河流河床底部穿过,该河流是(  )
    A、海河 B、黄河 C、淮河 D、长江
    (2)、南水北调对我国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有(  )

    ①缓解华北水资源短缺状况

    ②提升京杭运河的通航能力

    ③改善华北地区的生态环境

    ④减轻南方地区的水体污染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15、古往今来,诗人用凝练的笔墨,写下了众多佳句名篇。其中王之涣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了西北苍凉壮阔的景色。右图为”我国西北地区示意图”。据此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甲山脉是
    (2)、材料中的”春风”是指风。
    (3)、该区域矿产资源丰富,其中内蒙古自治区的白云鄂博是我国重要的(矿产资源)产地。
    (4)、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主要生态问题是
    (5)、西北地区自然景观自东向西大致呈现出草原向荒谟草、荒漠的变化,请结合上图分析其变化原因:
  •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甘肃省光照充足,太阳能资源丰富,多地利用太阳能进行光伏发电,同时在光伏板下建农业大棚、养殖图舍、育苗基地等,实践土地立体化增值利用的”光伏十农业”发展模式。甘肃通渭县光伏产业示范园为村民带来了新的就业岗位,仅村级光伏电站项目就带动全县1.8万贫因户实现增收。图1为甘肃省日照时数多年平均月变化图,图2为通渭县某”光伏+农业”示范点。

    (1)、描述甘肃省日照时数的季节变化特征。
    (2)、从资源、环境与发照的角度,简述甘肃实践”光伏+农业”发展模式的好处。
  • 17、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开发利用中要注重因地制宜。读图表,完成小题。

    某地地形类型比例及农作物分布表                                                        

    地形类型

    占土地面积

    海拔

    粮食作物

    平原

    20%

    200米

    水稻

    丘陵

    60%

    200-500米

    水稻、小麦

    山地

    20 %

    500米

    小麦、马铃薯

    (1)、该地区的地形( )
    A、以山地为主 B、以丘陵为主 C、以平原为主 D、以高原为主
    (2)、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目前该地区农业发展中不宜采取的措施是( )
    A、发展绿色农业,改善生态环境 B、发展立体农业,充分利用主地和气候资源 C、重点发展水稻种植业,解决人多地少的矛盾 D、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发展多种经营
  • 18、”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十五年来,在”两山”理念的指引下,湖州安吉余村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的美丽之路。据此回答小题。

    (1)、不变的是依旧”靠山吃山”,变的是从”卖石头”转为”卖风景”。余村的华丽转身生动诠释了( )

    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②科技有效解决资源短缺问题

    ③人与自然可以和谐共生

    ④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建设美丽中国需要每一位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下列公民的微行动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①讲究卫生,多用一次性产品

    ②垃圾分类,倡导文明生活的新时尚

    ③减少浪费,践行”光盘行动”

    ④低碳出行,尽量搭乘公共交通工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9、《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于2021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是我国首次以国家法律的形式为特定的河流流域立法。对长江立法保护是因为( )

    ①长江是世界上长度最长且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②过度捕捞,造成长江渔业资源利用不可持续

    ③长江沿岸存在乱砍滥伐,排污等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

    ④长江是中国最重要的内河航运大动脉,被称为”黄金水道”

    A、①②③ B、①②① C、①③④ D、②③①
  • 20、 2021年,丽水市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首次成为全国唯一水气环境质量排名同时进人前十的地级市,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提高。这体现了(  )
    A、因地制宜的区域经济发展原则 B、丽水市坚持绿色,共享的发展理念 C、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难以协调 D、解决环境问题是当前工作的中心
上一页 296 297 298 299 30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