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宁波”账本”显隐忧。

    宁波市耕地、人口调查数据表(部分)

    年份

    耕地(万亩)

    总人口(万人) 

    人均耕地面积(亩/人)

    2009

    334.2

    571.02

    0.59

    2021

    218.28

    613.66

    0.36

    从上表数据中你发现了哪些隐忧?

    (2)、材料二:耕地”亮码”在行动。

    从2018年开始,宁波市用三年时间为耕地建立了”健康码”,赋码流程见下图。

    根据材料二,分析耕地”健康码”的建立在耕地保护方面所起的作用。

    (3)、材料三:耕地”兜底”保发展。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强调,要落实耕地保护,严守18化亩耕地红线,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

    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从资源、人口与发展三者关系角度简述”落实耕地保护”的重要性。

  •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疆是国家重要的煤炭,油气、清洁能源基地和输出地之一。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对新疆能源绿色转型提出了新要求。

    资料卡

    “双碳”目标

    碳达峰是指在某一个时点,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团体或个人通过节能减排。植树造林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温室气体操放量,实现”霉排放”。中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1)、读图1,写出新疆油气田主要分布的两大盆地名称。
    (2)、根据图2,归纳新疆能源消费结构变化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请你为新疆能源绿色转型提出具体措施。
  • 3、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中国是自然资源大国,种奥多,但是分布不均衡。读图,完成小题。

    (1)、下列自然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
    A、气候资源 B、土地资源 C、森林资源 D、矿产资源
    (2)、图中所示我国自然资源状况,描述正确的是(  )
    A、煤炭资源人均占有量超世界平均水平 B、耕地资源人均占有量超世界平均水平 C、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D、各类资源人均占有量都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 4、读”我国2008-2017 年石油生产量、消费量和净进口量变化示意图”,回答小题。

    (1)、下列关于我国2008- 2017 年石油生产量、消费量与净进口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消费量逐年上升

    ②生产量逐年下降

    ③净进口量逐年上升

    ④生产量超过净进口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针对我国石油资源短缺问题,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有( )

    ①提高石油勘探水平,增加石油资源的探明储量

    ②调整能源消费结构,研制与使用石油的替代品

    ③建设南油北运工程,实现石油资源跨区域调配

    ④改进石油利用技术,提高石油资源的利用效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5、守住18亿亩耕地的红线,确保耕地数量,才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读”我国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变化表”,回答小题。                                                                                                                                      

    年份

    2015

    2017

    2019

    耕地面积(亿亩)

    20.25

    20.23

    19.18

    粮食产量(万吨)

    66060

    66161

    66384

    (1)、表中数据显示,我国耕地面积呈下降趋势。原因有(  )

    ①洪涝等自然灾害对耕地的损毁

    ②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政策的实施

    ③我国的耕地资源地区分布均衡

    ④城市、交通等非农业建设用地增加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在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的前提下,为持续稳定提高我国粮食总产量,可以采取的合理措施有( )

    ①积极培育并推广粮食高产品种

    ②不断增加我国粮食进口的数量

    ③治理土壤污染以提升耕地质量

    ①不断完善我国的粮食储备制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6、教育是共同富裕的重要动力,文化是推动共同富裕的关键变量,杭州正努力把共同富裕美好图景转化为生动实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 :北京、上海、杭州三市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教对比图。

    根据图中的对比信息,概括杭州市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人数的情况。

    (2)、材料二:教育是共同富裕的托底工程。为奋力开创”大杭州、高质量、共富裕”的发展新局,杭州市积极推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以共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为核心,深化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建设和跨区城跨层级集团化办学,充分发挥名校集团的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教育的期待。

    运用”走向共同富裕”的知识,分析杭州市为什么要积极推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3)、材料三:实现共同富裕,富口袋也要富脑袋。杭州积极实施”乡村记忆”工程,发挥文化为乡村富裕铸魂赋能作用。守护好乡村自然底色,加大对乡村古建筑保护和乡愁文化的传承力度,留下老的味道;在美丽乡村建设行动中,把现代美学理念与乡村原生态结合起来,讲好农耕文化故事,让乡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结合材料三,说明”乡村记忆”工程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启示。

  • 7、结合下表完成小题。

    我国3个年份人口相关数据表

    年份

    2010年

    2014年

    2020年

    出生率(%)

    11.9

    12.1

    8.52

    死亡率(%)

    7.1

    7.2

    7.07

    (1)、2020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
    A、15.59% B、8.52%o C、7.07% D、1.45%
    (2)、近年来,我国多次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的目的是( )
    A、改变城市和乡村的人口比例 B、降低我国人口出生率 C、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D、协调东西部人口分布
  • 8、下图为”杭州市‘十三五’时期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统计图。据此可知,杭州市( ) 

    ①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增长

    ②科技、教育、文化等事业全面发展

    ③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农村居民

    ④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位居全国第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9、读浙江、安徽两省第七次人口普查部分数据表,回答小题。                                                                                                                                                                              

    省份

    常住人口数量(万人)

    各年龄段人口所占比例(%)

    0-14岁

    15-64岁

    65岁以上

    浙江

    6456.8

    13.45

    73.28

    13.27

    安徽

    6102.7

    19.24

    65.75

    15.01

    (1)、与安徽省相比,浙江省(  )

    ①常住人口数量多

    ②人口出生率高

    ③劳动适龄人口比例高

    ④老龄化程度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近年来,安徽等省的人口大量流入浙江,给浙江带来的影响有(  )

    ①提供了大量劳动力

    ②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

    ③改变了人口年龄结构

    ④促进了经济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0、下表为2021年甘肃省和全国人口数据统计(不包括港澳台居民)。据此完成小题。                                                                                                                                                           

    区域

    人口数量

    人口自然增长率

    常住人口比2020年净增

    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

    甘肃省

    2490万

    1.42%

    -11万

    13.05 %

    全国

    141 260万

    0.34%

    48万

    14.2%

    (1)、按照联合国标准,65岁以上人口的比重超过7%即为”老龄化社会”,14%以上为”老龄社会”,超过20%为”超老龄社会”。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甘肃省还没进入老龄化社会 B、我国还没进入老龄化社会 C、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 D、我国和甘肃省均未进入老龄社会
    (2)、甘肃省2021年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全国,但常住人口却减少了,合理解释是( )
    A、人口死亡率上升 B、新出生人口数量全国最少 C、人口出生率全国最低 D、迁出到外地的人口相对较多
  • 11、穿越高原戈壁,谋划区域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资料卡

    我国西北地区深处内陆。这里既有高原和盘地,也有草原和荒漠。独特的自然风光与人文风貌令人神往。

    (1)、写出青藏铁路沿线经过的我国最大的湖泊A和山脉B的名称。
    (2)、请分别指出制约我国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农业生产发展的自然因素。这两个地区在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方面有何相同点?
    (3)、指出青藏地区主要的特色旅游资源。概括青藏地区发展特色旅游业对该地区文化建设产生的积极影响。
  •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下图为我国某区城示意图。昭通苹果产区位于昭通市南部,与我国北方苹果产区相比,昭通苹果具有”成熟早、甜度高、色泽艳”的特点,受到消费者喜爱。近年来,政府相关部门成立专家工作站,对关键技术进行集成创断。随着昭通到昆明空中航线、内昆铁路、昭待高速公路等相继开通,昭通苹果销售量不断提升。

    (1)、昭通苹果产区位于我国(青藏/云贵/黄土)高原的北部地区,从我国四大地区角度分,属于(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
    (2)、分析昭通草果”成熟早、甜度高、色泽艳”特点的形成原因。
    (3)、归纳昭通草果销售量不断提升的社会经济条件。
  • 13、下图所示区域是我国的著名水乡。读图,回答小题。

    (1)、甲处所示的湖泊是( )
    A、太湖 B、洞庭湖 C、鄱阳湖 D、青海湖
    (2)、水为当地人民创造了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其主要表现有( )

    ①养殖水产,种植水稻

    ②地上悬河,灌溉农田

    ③水上航运,交通便利

    ④河湖冰冻,特色旅游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4、新疆是我国最大的番茹生产基地,读新疆部分地区简图和资料卡片,完成小题。                                        

    新疆红色产业

    新疆备茄种植区全年降水稀少,晴天居多,夏季白天时间长。气温高,夜间气温低,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使得番茄的茄紅素含量高达62毫克/100克。

    (1)、新疆备茄种植基地主要分布在(  )
    A、阿尔泰山以北 B、天山以南 C、天山以北 D、伊犁河沿岸
    (2)、新疆香茄的茄红索含量高的原因最可能是该地( )
    A、在热带地区 B、昼夜温差小 C、沙漠面积大 D、夏季日照足
    (3)、新疆水资源短缺,种植番茄应( )
    A、改进灌溉技术,提高灌溉效率 B、大力开采地下水漫灌 C、禁止生活用水以保证灌溉水源 D、用工业废水直接灌溉
  • 15、习近平总书记于2020年4月20日到秦岭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考察。据图回答小题。

    (1)、图中丙所示的地形区是( )
    A、东南丘陵 B、四川盆地 C、云贵高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2)、对图中甲、乙两地的自然与人文特点判断正确的是( )

    ①甲地传统民居屋顶坡度较大

    ②乙地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

    ③甲地1月份平均气温低于0℃

    ④乙地流行的民歌形式是信天游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 16、读”坎儿井结构示意图”。坎儿井这一灌溉设施的优越性在于(  )

    ①能将高山雪水经过暗渠引到农田

    ②地下暗梁引水,容易受风沙影响

    ③减少水的蒸发,灌溉更多的土地

    ④免去运水之劳,节约了劳动成本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7、花生是生活中常见的美味坚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链接:①历史上,黄河曾流经内黄县。②花生是独有的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植物,如果花枝因土壤板结而不能入土,花生产量就要受到很大影响。

    材料二:内黄花生是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近年来,内黄县引进高油酸花生等新品种,建成了多块无公害高油酸花生基地,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

    (1)、内黄位于郑州的什么方向?判断图中河流①②中哪条是我国南北方地理分界线(填写序号)。
    (2)、根据材料,分析内黄盛产花生的地形及土壤原因,并分析花果期主要集中在6-8月份的气候原因。
    (3)、阐述材料中内黄县的做法对其他地区农业发展的借鉴意义。
  • 18、治理水土流失,实现绿色富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长汀县的治理举措(部分)

    ①2000年始,福建省政府每年对长汀县投入治理资金达1 000万元。

    ②封山禁伐,村民违规砍树要受到相应处罚。

    ③因植被少,夏季地表温度高,当地先种草,给地表降温后再种树。凿山平地,”前埂后沟”,保土保水。养猪蓄粪作肥,提高土壤肥力。

    材料三:长汀县1985年与2020年环境和发展状况比较表   

     

    水土流失率(%) 

    植被覆盖率(%)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985年

    31.5

    5~40

    1.5

    163

    2020年

    6.78

    80.3

    311

    17812

    ——数据来源于《福建日报}等

    (1)、根据材料一,简述长汀县水土易流失的自然原因。
    (2)、”长汀经验”是各地水土流失治理的典范。就材料二中的举措分別提炼一条经验。
    (3)、根据材料三,概括长汀县发生的巨变,并揭示该变化蕴涵的道理。 
  • 19、读下边区域示意图,下列对陕西省描述正确的是( )

    A、主要位于黄河下游 B、秦岭山脉横贯其南部 C、大部分地处我国南方地区 D、年降水量大多在400毫米以下
  • 20、读我国某区城示意图,回答小题。

    (1)、图中代表大兴安岭和阴山山脉的数字分别是(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关于甲,乙两地区城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甲地处于季风区,乙地处于非季风区

    ②甲地的年降水量通常小于乙地的年降水量

    ③甲地适合发展种植业,乙地适合发展畜牧业

    ④甲地传统民居是蒙古包,乙地传统民居是窑洞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上一页 297 298 299 300 30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