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古书中常有夏朝人造酒的说法,如大禹的臣子仪狄“始作酒醪(醪láo:浊酒),变五味”“杜康造酒”“少康作秫(秫shù:高粱)酒”。 下列可能佐证这些说法的器物是( )
    A、河姆渡出土的猪纹陶钵 B、二里头出土的铜爵 C、司母戊鼎 D、商鞅铜方址
  • 2、殷墟考古 90多年来,发现了丰富的晚商文化遗存:大型宫殿建筑、商王陵、甲骨刻辞、青铜器和玉器等。 这些史料可以证实( )

    ①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可追溯到商代 
    ②商朝创造了华夏辉煌灿烂的青铜文化

    ③商朝时期具有高超的手工业技术水平 
    ④商朝时期中国开始出现贫富分化现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3、两汉时期对外交往兴盛,科技文化繁荣。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开放之路】

    材料一:

    汉家西域是谁开,博望功成事可哀。
    断送壮夫知几许,换将胡物过东来。

    【科技文化】

    材料二:

    (1)、材料一中诗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换将胡物过东来”体现了这一历史事件怎样的作用?
    (2)、材料 图中所示路线最早开辟于(朝代),图中 A 是 , B是。 诗歌反映的事件和丝绸之路有什么关系?
    (3)、简要评价材料二中图一、图二著作的地位。
    (4)、材料二中图三所示的“五禽戏”是谁创立的?请举一例与他在同一时期同一领域取得重要成就的人物。
    (5)、写出两汉时期对外交往和文化大发展的共同原因。
  • 4、在一部电视剧里,描写了秦始皇在咸阳建立了大量的佛教寺院,经常去诵经参拜。对于这一情节的设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个故事是正确的,因为当时佛教已经传入中国。 B、这个故事是错误的,因为当时佛教还没有传入中国 C、这个故事是虚构的,但有符合事实的一面 D、这个故事不太真实,因为秦始皇建立的是道观
  • 5、据《史记·太史公自序》记载,司马迁为了完成父亲的遗业,大量阅读朝廷史官记载,还到各处实地探访考察,搜集遗闻,辨别真伪,最终写成了不朽名著《史记》。 由此可见,司马迁( )
    A、侧重史书记载 B、注重史料考证 C、注重史学文学价值 D、爱憎分明
  • 6、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瑰宝。“医圣”张仲景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以下信息与张仲景相符的是( )
    A、西汉一《黄帝内经》一人体解剖知识 B、东汉—《伤寒杂病论》—中医学理论和治疗方法 C、东汉—《医学集成》—外科手术和针灸 D、明朝一《本草纲目》一比较完善的药物学
  • 7、“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扬帆远航,穿越惊涛骇浪,闯荡出连接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当时“海上丝绸之路”最远抵达( )

    ①印度半岛南端 
    ②中南半岛 
    ③孟加拉湾沿岸 
    ④锡兰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8、考古发掘证实,在新疆塔里木盆地西北边缘丝绸之路的古道荒漠中,发现了大片西汉时期屯田(军人以军事建制垦荒种地)及官署遗址群,遗存包括民居、水渠和防御性建筑。这一发现蕴含的重要历史信息是( )
    A、匈奴对西汉的威胁已经完全解除 B、丝绸之路是在张骞通西域以后开通的 C、张骞两次出使西域,都是为了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D、西汉政府对西域采取措施,实行有效管辖
  • 9、据《汉书·地理志》记载,广西合浦是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之一。近年来,在合浦汉墓群出土的大批文物成为这一记载的有力物证。右下方为合浦汉墓群出土的部分文物,据此可知( )

    A、欧亚国家传入中国的物产主要是陶瓷制品 B、合浦因海外贸易发达成为汉代最重要商港 C、汉代海外贸易所得占国家财政收入比重很大 D、中国与欧亚一些国家在汉代有经济文化交流
  • 10、有学者认为,古代丝绸之路不仅使中国的丝绸远销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世界,更大的贡献还在于沟通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①中国指南针传入朝鲜 
    ②罗马的玻璃器皿等传入中国 
    ③中国茶叶、瓷器等远销美洲 
    ④中国活字印刷等技术传入欧洲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 11、“不是张骞通异域,安能佳种自西来。”这反映出张骞出使西域的重要意义之一是( )
    A、促进汉朝与西域经济文化交流 B、促进了西域经济的发展 C、密切了与欧洲国家的友好往来 D、使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 12、《三辅旧事》记载:卫太子刘据鼻子很大,汉武帝不喜欢他,江充便给他出了个主意,让他再去见武帝时“当持纸蔽(遮掩)其鼻”。据这段史料可以推测出( )
    A、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B、造纸术促进了文化交流 C、造纸术出现在西汉时期 D、纸的原料来源非常广泛
  • 13、图示法是历史学科知识梳理的重要方法。从图中可以获取的信息是( )

    A、丝绸之路起点为河西走廊,终点至西域 B、因凿井技术传入西域,故称为凿空之旅 C、丝绸之路的开辟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D、丝绸之路成为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
  • 14、从汉唐到明清,丝路沉浮几春秋。张骞通西域后,西汉王朝加强了对西域的经营,设置( )
    A、西域都护 B、安西都护府 C、北庭都元帅府 D、伊犁将军
  • 15、制度的变革,对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禹巡狩江南,死于会稽,就地埋葬。 其子启继承了他的位置,一种新制度的建立,开始了我国历史上的“家天下”局面。

    材料二:

    ①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
    ②按照西周时的规定,周天子可以享用九鼎,诸侯只可用七鼎。但春秋时,郑庄公却享用九鼎,以后一些诸侯竞相仿效。
                                  图一                  图二

     

    材料三:

    “集小都乡邑聚为县”,以县为地方行政单位,废除分封制,“凡三十一县”(也有史书认为是41县或36县)。县设县令以主县政,设县丞以辅佐县令,设县尉以掌管军事。县下辖若干都、乡、邑、聚。
    (1)、材料一中形成“家天下”局面的新制度是指什么?新制度取代了以前哪一旧制度?
    (2)、材料二图一反映了哪一制度?其目的是什么?根据图一内容说明哪些人享有建立诸侯国的权力。
    (3)、根据材料二中图二资料①②,说明周王地位的变化。
    (4)、材料三反映了哪场改革中哪一制度的确立?这一制度和材料二体现的制度相比主要优点在哪里?
  • 16、下列材料探究的主题是( )

    政局动荡不安

    诸侯国之间兼并战争不断

    农业继续发展

    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

    各国进行变法

    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商鞅变法成效最大

    A、夏商周的更替 B、分封制的实施 C、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D、中央集权制的确立
  • 17、下面是一位同学绘制的有关战国时期历史发展的思维导图。图中①处应填写的正确内容是( )

    A、周平王迁都洛邑 B、社会生产力发展 C、齐桓公称霸中原 D、百家争鸣的出现
  • 18、下列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长平之战 
    ②盘庚迁殷商 
    ③牧野之战 
    ④国人暴动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③④① D、④①③②
  • 19、下图所示秦国有关信息,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商鞅变法成效显著 B、分封制基本瓦解 C、诸侯混战破坏经济 D、改革图强成为风尚
  • 20、下图所示秦国有关信息,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周武王 B、齐桓公 C、晋文公 D、楚庄王
上一页 200 201 202 203 20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