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杭州,多水也多桥。从古至今,一座座桥梁承载着历史文化的厚重内涵,记录着感天动地的民族传奇。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以“杭州的桥”为主题开展考察活动,请你参与。

    【实地考察】

    跨湖桥,始建于明代,2006年根据老照片进行了复原重建。 在跨湖桥附近,有一处遗址。 以下是同学们参观该遗址博物馆后整理的图文笔记(部分)。

    钱塘江大桥是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双层公路、铁路两用桥。 2006年,钱塘江大桥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以下是同学们阅读茅以升《钱塘江建桥回忆》后摘录的文字和绘制的示意图。

    【建言献策】

    古桥承载着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伟大的民族精神,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但同学们也发现许多古桥正在消失……

    (1)、结合所学知识,帮助同学们完成图文笔记。
    (2)、有人评论“建桥是爱国,炸桥也是爱国”。根据图文笔记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3)、请结合考察内容,就古桥保护向有关部门献计献策。
  • 2、传说蚕丛是蜀地首先称王的人,他的眼睛向前突起。下图所示文物与蚕丛形象吻合。 由此可见( )

    A、传说与神话都是真实的历史 B、考古是了解历史真相的唯一途径 C、传说中蕴含着一定的历史信息 D、传说的历史价值远超考古发现
  • 3、远古传说是人们了解早期人类活动的重要载体。以下人物与发明匹配正确的有( )

    ①炎帝——建造宫室 
    ②舜———制定刑法 
    ③仓颉——创造文字 
    ④隶首————制作音律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 4、海内外华人以“炎黄子孙”自称。 每年,满怀虔诚与崇敬的中华儿女会以多种形式祭祀炎帝和黄帝。 其原因是( )
    A、他们创造了使用至今的汉字 B、他们带领人们根治了水患 C、他们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D、他们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 5、我国古代有许多抗击自然灾害的英雄传说。其中,一心治水,在外 10多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英雄是( )
    A、黄帝 B、 C、 D、
  • 6、将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这种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称为(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民主制 D、科举制
  • 7、某校举办“百件文物讲述浙江故事”图片展。 下面为“河姆渡文化猪纹陶钵”文物介绍。 据此推测( )

    ①该文物出土于黄河中游地区 
    ②河姆渡居民已开始了家畜饲养

    ③该文物是旧石器时代的器物 
    ④河姆渡居民已经能够烧制陶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8、某校举办“百件文物讲述浙江故事”图片展。 据“良渚文化玉琮”文物介绍,可推测 ( )

    ①该文物出土于黄河中游地区 
    ②良渚居民已开始宗教活动 

    ③该文物是旧石器时代的器物 
    ④良渚人已掌握一定雕刻技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9、七千多年前余姚河姆渡的一根榫卯,穿越时光与北京故宫惊艳世界的柳卯结构遥相呼应。这从侧面说明中华文化( )
    A、源远流长 B、浩如烟海 C、兼容并包 D、多元一体
  • 10、一万多年前金华浦江上山的一粒稻米,连同和它一起出土的彩陶共同印证了该地( )
    A、正处于旧石器时代 B、原始农业的兴起与发展 C、已经进入青铜时代 D、早期国家的产生与发展
  •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6年10月21日,蒋介石对张、杨(指张学良和杨虎城)进行

    训话,一再强调,要分清敌人的远近,事情的缓急。不“安内”而轻言

    抗日,便是是非不明。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

    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

    ——1937年7月17 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

    材料二:“直到现在国民党还是一个大政党,拥有庞大的军队,这个军队在抗战(注:全面抗战)头两年打仗打得比较好,现在总算也还在打日本……”

    ——毛泽东《同赫尔利的谈话》1944年

    八路军早在8月下旬改编完毕后即赴晋作战,由八路军115 师插入敌后,侧击平型关日军,晋军71师以正面团城口出击。

    材料三:抗日战争的经验,给了我们和中国人民这样一种信心: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也是不可能的。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1)、根据材料一,分析说明国民政府的对日政策发生了怎样的转变,发生转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请列举国民党军队“在抗战(注:全面抗战)头两年打仗打得比较好”的两次战役(会战)。
    (3)、材料二中八路军进行了哪一场战役?有什么重大意义?
    (4)、根据材料三,指出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决定性因素,并举一个史实加以说明。
  • 12、人民是革命的主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个消息传到中国以后,使当时爱国的知识分子燃起了仇日的怒火,北京专科以上学校学生三千余人举行大示威游行,向总统府请愿,要求惩办曹、陆、章三人。 六月三日,上海各校学生遥宣告罢课。 各地学生先后响应。

    ——钱歌川《民国历史小丛书》

    材料二:在湖南,从北伐军1926 年夏进入那里到第二年1月,农民协会会员从40万人激增到200万人。 在城市,工人运动也高涨起来,湖南、湖北两省总工会相继成立,上海工人举行了三次武装起义,有力地配合了北伐军的胜利进军。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三:七七事变后,一种抵抗敌人到底的民族感和决心弥漫了全中国。 统一战线的口号克服了一切中国国内的纠纷。抗日战争被认为是 1927年中断的北伐战争的复活。

    ——傅吾康《一百年来的中国革命,1851—1949)

    (1)、指出材料一所描述的历史事件。
    (2)、据材料二,概述北伐战争与工农运动的关系。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统一战线”的名称,并简述对“抗日战争被认为是 1927年中断的北伐战争的复活”的理解。
  • 13、出现下图的场面是因为 ( )

    A、百团大战振奋了人心 B、台儿庄战役沉重打击了日军 C、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D、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 14、某校组织“铭记革命历史 传承红色基因”历史剧展演活动。 九(三)班同学准备挑选一部抗日战争题材的剧本进行排演。下列剧本属于这一题材的是( )
    A、《井冈山会师》 B、《地道战》 C、《千里跃进大别山》 D、《渡江战役》
  • 15、有本红色教育书籍——《红色印迹》。据其所书,1939 年定海沦陷后,共产党成立了县工委机关,组建抗日自卫队,创建抗日游击根据地,组织群众成立工会、农会、民众十姐妹、教师十姐妹等各种团体,开展抗日斗争。这段史实反映出( )
    A、中国抗战战略得当,日本失道寡助 B、中国共产党承担了正面战场的战略任务 C、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D、抗日战争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支持
  • 16、“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面对日军大肆侵略,中国军队英勇抗击,筑起了血肉长城。 下列抗战史实搭配正确的是( )
    A、彭德怀——淞沪会战 B、谢晋元————台儿庄战役 C、张自忠——枣宜会战 D、李宗仁——平型关大捷
  • 17、照片记录历史。 下列老照片共同反映了( )

    A、中国人民实行全民族抗战 B、中国国民党军队浴血奋战 C、中国共产党开辟敌后战场 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 18、中国近代史上出现过两次著名的学生运动,分别是五四运动和一二•九运动。 关于这两次运动说法最为准确的是( )
    A、都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B、都是反帝爱国运动 C、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学生运动 D、运动的主力军始终是青年学生
  • 19、某历史学习小组设计了模拟红色旅游的推介活动。下列各项适用于推介延安的是 ( )
    A、红色的小船——见证了党的诞生 B、英雄的城市———诞生了八一军魂 C、革命的摇篮———开创了革命新路 D、抗战的灯塔——敌后战场总后方
  • 20、下图为《申报》第5版的时评。该时评评论的是( )

    A、中国军民不屈不挠的局部抗战 B、抗日救亡民主运动新高潮到来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D、抗日战争以来中国的首次大捷
上一页 185 186 187 188 18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