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相关试卷
-
1、2023 年4月 15 日,非洲苏丹首都喀土穆等地发生武装冲突,安全风险急剧上升。中国派正在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的导弹驱逐舰南宁舰等,于4月27日将首批668名中国同胞安全撤离到沙特阿拉伯的吉达港。上述材料从根本上说明( )A、人民解放军已经建立起联合作战体系 B、中国军队是人民生命安全的坚强后盾 C、人民海军装备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D、改革开放后中外人员的流动不断增强
-
2、2023年5月30日,我国三名航天员搭乘着神舟十六号飞船前往中国空间站。这是中国首次有航天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参与的载人飞行任务。下列选项与上述成就属于同一领域的是( )A、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1970年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C、1973年袁隆平成功研制出籼型杂交水稻 D、2012年航空母舰交接入列
-
3、强大的国防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国防建设取得的成就包括( )
①建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
②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了人民空军③空军部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取得辉煌战绩
④组建战略导弹部队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
4、我国的对外开放自1980年从沿海开始,逐步向内地推进。深圳—青岛—长江三角洲—武汉这些城市或地区的相继开放,体现了中国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是(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 B、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
5、“大批的科技工作者、工人、解放军指战员,在国家经济落后、技术基础薄弱和工作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发愤图强,用较短的时间,突破了许多尖端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材料体现出20世纪60年代,我国取得科技成就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B、人民建设的热情 C、科技工作者不懈努力 D、党和政府的支持
-
6、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吕鸿宾说:“这次从庄里选到乡里,乡里选到县里,县里选到省里,省里选到中央,真是不知道该怎样高兴。”这体现了( )A、人民利益完全实现 B、政治建设的民主性 C、政治协商制度建立 D、人大代表的广泛性
-
7、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在北京正式签字,此协议的执行标志着( )A、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B、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C、实现了祖国大陆的统一 D、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
8、刘少奇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指出:“它是如此的坚定明确,清楚地指出了哪些事是应该做而且必须做的,哪些事是不应该做而且不允许做的。……这是目前时期全国人民的大宪章。”被刘少奇称为“大宪章”的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
9、“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提出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为实现区域的持续发展,我们在制定区域发展战略时,应该 ( )
①既要考虑区域的资源优势,也要考虑限制性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②注重区域的情况,不必考虑其他区域的情况
③注重短期利益,长期利益可忽视
④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应针对不同区域和不同区域发展阶段制定出不同的发展战略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10、如图是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会徽,该设计的寓意包括( )
①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的特点
②人类面临自然资源短缺问题
③资源短缺威胁世界各国发展
④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全球合作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11、读“我国2012—2022年人口年龄结构、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1)、上图反映出我国近几年( )
①人口增长趋缓且已呈负增长
②人口文化素质还需大幅提升
③适龄劳动人口正在逐渐减少
④人口老龄化程度在不断加深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针对图表所反映的人口问题,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①控制人口增长速度
②坚持科教兴国战略
③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④不断完善生育政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2、2023年入夏后,全国多个地区出现高温,缺电状况严重。各地区陆续出台有序用电、错峰用电、季节性尖峰电价等政策,部分地区还采取高耗能企业限电停产的政策。“拉闸限电”从另一侧面反映了( )A、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严重不足 B、我国正在努力实现碳达峰目标 C、资源短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 D、资源分布不均已影响人民生活
-
13、2024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以下与建设美丽中国的认识不相符合的是( )A、过度放牧和不合理安排生产活动会导致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 B、滥砍滥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空气污染,土地盐碱化 C、工业废水随意排放,导致水污染,土地污染 D、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生产过程中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
-
14、某校708班同学围绕“唐朝的繁荣与开放”的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请你一齐参与。
【人物篇】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尔方为人主,可不畏惧!”——吴兢《贞观政要》卷四
(1)、材料中的语句出自唐朝哪个皇帝?语句体现了他怎样的治国思想?唐朝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出现了怎样的盛世局面?(2)、【制度篇】
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多个统一全国的大朝代,其中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为“第二帝国”,明清为“第三帝国”。第一帝国的政休还带有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取士通过分权形成新的官僚政治。——改编自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指出“第二帝国”在制度方面出现哪些新变化。
(3)、【技术篇】唐朝经济繁荣,农业生产工具有很大改进。请依据图一和图二分别写出当时便于灌溉和耕作的生产工具的名称。
(4)、【外交篇】
唐朝对外开放具有“大出大进”的特点,所谓“大出”是指唐代文化富有魅力,广泛影响到周边国家和地区,所谓“大进”是指唐代吸收外来文化,不拘一格,兼容并蓄。——杨毕坤《唐朝开放与兴盛的当代思考》
请列举两个体现唐朝对外开放“大出大进”特点的历史事件。
(5)、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国家(朝代)兴盛所需具备的因素或条件。(至少三点) -
15、中巴合作,互利共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随着中国与巴基斯坦合作的不断深入,两国拟在瓜达尔港和喀什之间(如图)修建一条铁路,主要用于输送石油。中巴铁路建设预计于2030年完成。
材料二:巴基斯坦地处热带和亚热带,气候炎热干燥,年平均降雨量不到250毫米,是全球水资源最为紧张的36个国家之一。巴基斯坦以农业经济为主,盛产水果,素有“东方水果篮”之称。
(1)、我国进口的石油大多来自西亚的及其沿岸地区,瓜达尔港南临海,石油如果运到瓜达尔港再由中巴铁路运往中国,可不必经过东南亚的重要航道海峡,路程将大大缩短。(2)、根据图文资料判断:中巴铁路走向大致为;瓜达尔港的气候类型为;图中有一个国家既是巴基斯坦的陆上邻国,也是南亚最大的国家,它是。(3)、根据材料二,借鉴以色列的成功经验,给巴基斯坦发展农业生产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
16、 宋人尹源评价唐朝中后期的局势说:“夫弱唐者,诸侯也。唐既弱,而久不亡者,诸侯维之也。”下列选项符合材料观点的是( )A、藩镇割据直接造成唐朝由盛转衰 B、封建分封制造成唐朝的衰亡 C、藩镇割据客观上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D、唐朝出现了内重外轻的局面
-
17、 在陕西乾陵一位女皇帝的陵墓前,有座闻名于世的“无字碑”。千余年来,它栉风沐雨,昂然挺立,给后人留下了不解之谜。这位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 )A、嫘祖 B、冯太后 C、慈禧太后 D、武则天
-
18、如图为中国古代历史发展时间轴图,其中阶段②的时代特征应该是( )A、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B、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
19、 下列对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叙述,不正确的是( )
①朱温建立后唐政权
②五代先后统治黄河流域
③十国都分布在南方地区
④南方经济有一定的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
20、 隋朝灭亡,唐朝建立,这两个史实都发生在618年。以下对这一年代的描述正确的是( )A、6世纪初期 B、6世纪晚期 C、7世纪晚期 D、7世纪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