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美国是世界农业大国,农业生产效率高,其主要的社会经济原因有(  ) 

    ①耕地广阔,土壤肥沃 
    ②农业科技发达 
    ③气候条件优越 
    ④高度机械化和专业化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 2、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梦”凝聚了中国人民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憧憬和期待,它是整个中华民族不断追求的梦想,是亿万人民世代相传的夙愿,每个中国人都是中国梦的参与者、创造者。             ——习近平参观《复兴之路》展览的讲话

    材料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辟了广阔前景。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走得通、行得稳,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

    ——2023年习近平《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什么?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国梦的途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实现光明前景”的正确道路是什么?并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运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具体举措,论证“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
  • 3、“春天的故事”改变了中国,影响了世界。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简述1978-1990年我国农业总产值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农村走上“希望的田野”的原因。
    (2)、材料二: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我们的理想,在希望的田野上,禾苗在农民的汗水里抽穗,牛羊在牧人的笛声中成长我们的未来,在希望的田野上,人们在明媚的阳光下生活,生活在人们的劳动中变样。
    ——摘自《在希望的田野上》(歌词节选)注:歌词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①,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②,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摘自《春天的故事》(歌词节选)
    从材料二的歌词①②中,任选你感触最深刻的“一个春天",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对应的历史事件及其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请你凝练出一个共同主题。
  •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立足国情,走出了一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安邦定国立根基】

    材料一:1950年,辽宁金县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硬是把一千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第二年种上花生和棉花,喜获丰收。梅家村的粮食产量不断增加……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000多万吨,比1949年增长26.9%。农业生产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1)、请指出材料一中反映的历史事件。并根据材料,结合所学,说明该事件的历史影响。
    (2)、【敢叫天地换新颜】

    材料二: 1952-1956年国民收入结构表

    年份

    国营

    经济

    合作社

    经济

    公私合

    营经济

    个体

    经济

    资本主

    义经济

    1952

    19.1%

    1.5%

    0.7%

    71.8%

    6.9%

    1956

    32.2%

    53.4%

    7.3%

    7.1%

    趋于零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二变化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该事件如何让“天地换新颜”?

    (3)、【而今迈步从头越】

    材料三:

    1952年和1957年我国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

    【相关链接】

    从工业化发展速度上看……重工业化的速度一直比农业、轻工业高出许多……从工业化的发展动力上看……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工业化主要是政府发动的,是自上而下进行的,具有计划性、强制性。

    ——姜爱林《中国工业化发展的历史变迁》

    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材料三图表反映的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并根据相关链接,说明当时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

  • 5、甘味加持,热辣滚烫。近来“甘肃天水麻辣烫”火爆出圈,在这背后是“蔬”写的共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甘肃省位于三大高原交界处,是高原夏菜的优质产区。这里种植夏菜品种超300种,营养物质含量高,病虫害少,农药使用量次极低。每年5月下旬到10月初持续供应,很好地弥补了东南沿海夏季蔬菜供应的缺口。但是一旦遇到南方高温期到来较迟,蔬菜退市推迟的影响,甘肃夏菜将面临大范围滞销。

    资料卡
    资料1:高原夏菜,是指夏季在西北高原上种植的冷凉蔬菜,适宜种植温度17C-25℃。在适宜温度内,气温越低,生产周期越长。
    资料2:高温且湿度较高,昆虫繁殖量较大,相反则繁殖量较少。
    (1)、 描述甘肃省年降水量分布特点。
    (2)、 分析甘肃省夏菜“品种多、品质优”的自然条件。
    (3)、为避免甘肃省高原夏菜再次滞销,请你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 6、中国共产党在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伟大的红色精神,共同构成我们党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宝贵精神财富。下列时代精神,按照出现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红船精神 
    ②特区精神 
    ③长征精神 
    ④“铁人”精神
    A、①②③④ B、③①④② C、①③④② D、③②①④
  • 7、某校同学在设计板报内容时选取了以下几个部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符合这些内容的板报主题应该是(  )
    A、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思想成果 B、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社会主义理论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指导思想 D、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
  • 8、1992年陪同邓小平南方考察的陈开枝这样比喻:“他就是一个已经退役的老船长,他看着船的方向有问题时,他又一次跳上船头”,这体现了(  )
    A、申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回归单一计划经济模式 C、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 D、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 9、如图是我国对外开放进程示意图,在图中①处应该填入的内容是(  )

     

    A、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     B、建立海南经济特区 C、开放重庆等沿江城市 D、开放众多内陆城市
  • 10、1988年4月13日,撤销广东省海南行政区,设立海南省为经济特区,它的“特”体现在(  )
    A、实行特殊的社会制度 B、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 C、拥有特殊的地理位置 D、实行特别的外交政策
  • 11、下图是为1978年和1987年全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各经济成分所占比重图。图示占比变化反映出(  )

     

    A、对外开放的日益扩大 B、经济体制改革卓有成效 C、农村改革的目标实现 D、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 12、《人民日报》于1978年12月24日在第一版刊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请问你下列观点中,最不可能出现在全会公报中的一句是(  )
    A、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 B、阶级斗争要常抓不懈、常抓常新 C、立即实行改革开放 D、将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
  • 13、1976年,“阶级斗争”一词在《人民日报》标题中出现205次,但在1980年的《人民日报》标题中仅出现4次。且新增了《经济简讯》等新栏目,经济新闻成为报道重点。这体现了(  )
    A、党和国家工作中心发生转移 B、中共中央开始调整国民经济 C、“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 D、全国掀起“大跃进”的高潮
  • 14、2024年3月5日是第62个学雷锋纪念日。1963年毛泽东曾经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这个号召当时适应了(  )
    A、社会主义改造的需要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需要 D、完成“一五计划”建设目标的需要
  • 15、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发展状况曲线图,其中导致③到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B、“一五计划”的完成 C、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 16、下图是画家王信于1954年创作的宣传画。该作品体现出(  )

     

    A、土地改革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 B、工业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C、人民参与社会主义改造的热情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行
  • 17、下图中,一位老年妇女捧着她的“选民证”,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她的喜悦来自于(  )

     

    A、翻身成了土地的主人 B、加入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
  • 18、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已经过去67周年。下表是“一五”计划期间农、轻、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情况,其中认识正确的是(  )

    行业比重

    1953年农、轻、重比例(%)

    1957年农、轻、重比例(%)

    平均增长速度(%)

    农业

    52.8

    43.5

    4.5

    轻工业

    29.6

    29.2

    12.8

    重工业

    17.6

    27.3

    25.4

    A、农业增长缓慢,说明国家对农业发展没有政策支持 B、轻工业发展平稳,成为发展社会经济的中坚力量 C、重工业发展快速,说明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 D、从农、轻、重各方面的发展来判断,我国已经成为工业化强国
  • 19、学习历史需要正确认识史实与结论之间的关系。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新中国成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祖国完成统一 C、土地改革的完成——地主不再拥有土地 D、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
  • 20、比较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与1978年后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两者的共同作用有(  )

    ①都确立了土地公有制 
    ②都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③都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④都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上一页 128 129 130 131 13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