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丘使元方、季方炊
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著箅① , 饭落釜中。太丘问:“炊何不馏②?”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箅,饭今成糜。”太丘曰:“尔颇有所识不?”对曰:“仿佛志之。”二子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选自《世说新语·夙惠》)
【注】①箅(bì):蒸饭的工具,使米不至于落入水中。著箅,放竹箅。②馏:把食物蒸熟。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大人与客语 说话 B、尔颇有所识不 同“否” C、仿佛志之 记载 D、更相易夺 互相(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
(2)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3)、陈元方作为魏晋名士,垂范后世。本文表现了他的什么特点?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
2、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窦七
王昌龄
清江月色傍林秋,波上荧荧望一舟。
鄂渚①轻帆须早发,江边明月为君留。
(选自《全唐诗》第143卷)
【注】①鄂渚:在今湖北武昌。
(1)、本诗开篇写“月色”,有什么作用?请概括作答。(2)、诗人送别友人,为何催促轻帆“须早发”?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
3、在落雨的庭院里观赏红莲与荷叶,本是平常,却让人联想到母爱的伟大:在故乡的百草园中自由玩乐,本是平常,却成为无法忘怀的童年经历;国文教师入情入理地讲解诗词,本是平常,却在我心上雕镂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生活中,我们会经历太多本是平常的小事,但这些小事却可能带给我们思潮的起伏和情感的波动。请你以“本是平常”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
4、济南的冬天(节选)
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1)、请依照示例概括选文所描绘的三幅画面。示例:青松擎花、、、
(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3)、选文写景层次清晰,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
5、默写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作答;如三句皆答,按前两句判分)
① , 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②秋风萧瑟,。(曹操《观沧海》)
③ , 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2)请在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和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中任选一首,在答题卡上写出题目再默写全诗。
, 。
, 。
-
6、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陈太丘与友期行》)
乙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⑤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⑥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⑦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⑧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⑨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⑩子在川上曰:“__________________,不舍昼夜。”(《子罕》)
⑪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⑫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选自《<论语>十二章》)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约定 B、元方入门不顾 顾:回头看 C、学而不思则罔 罔:迷惑 D、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快乐(2)、下列选项与例句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温故而知新
A、三十而立 B、相委而去 C、为人谋而不忠乎 D、人不知而不愠(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A、全力学习且能树立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将近的事,仁就在其中了。 B、广泛学习且能坚定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就在其中了。 C、全力学习且能树立志向,急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将近的事,仁就在其中了。 D、广泛学习且能坚定志向,急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就在其中了。(4)、下列选项甲乙两文内容都涉及的一项是( )A、勤奋好学 B、坚定志向 C、诚信守礼 D、安贫乐道 -
7、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了避免学生在校园内不再追逐打闹,学校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 B、川剧艺术独具特色,我们青年一代应发扬和继承其深厚的文化内涵。 C、为满足不同群体的学习需求,市教育局大力建设全龄教育服务平台。 D、成都之所以能够吸引众多游客,是因为它有独特的自然风光造成的。
-
8、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国庆期间,人们打扮得花枝招展 , 身着华服穿梭在成都的大街小巷。 B、下课铃一响,安静的校园顿时人声鼎沸 , 同学们都欢快地奔向食堂。 C、管乐团根据同学们的特长分配演出任务,每个人各展其能,各得其所。 D、初赛成绩靠后的他在决赛中超常发挥,最终夺得第一,让人喜出望外。
-
9、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 B、但这时候,雨已经化了装,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 C、肥胖的黄峰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宵里去了。 D、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竞是永远的诀别。
-
10、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匿笑(nì) 棱镜(léng) 人迹罕至(hǎn) B、侍弄(shì) 应和(hè) 咄咄逼人(duō) C、贮蓄(chǔ) 粗犷(guǎng) 绿草茵茵(yīn) D、倜傥(tǎng) 酝酿(niàng) 谆谆教导(zhūn)
-
1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成长是一本书,翻开它,里面有欢乐有自豪,有感动,也有悲伤和无奈。
请以“那一页回忆很美”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2)不少于5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
12、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1)、下列关于《朝花夕拾》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狗·猫·鼠》中鲁迅深情回忆了童年时期拥有过的一只小隐鼠,表达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同时揭露了现实中那些像极了“猫”的一类人的真实面目。 B、《二十四孝图》中鲁迅忆述了自己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与残酷,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也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C、《五猖会》记述了鲁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时的急切、兴奋,以及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与痛苦,从中也透露出对“正人君子”辛辣的嘲讽。 D、《琐记》中鲁迅回忆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一段生活,批判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同时表达了自己追求新知识的决心。(2)、鲁迅要为《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建一个微信群,名为“《朝花夕拾》之温馨的回忆”。你认为以下哪些人物可以加入微信群,请从中选出两个人物并说明理由。
阿长 范爱农 衍太太 藤野先生 陈莲河
-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让我学着心疼你
阿杜
①妈妈生病了,很严重的脑萎缩。
②她蜷缩在床上,一脸蜡黄,她最得意的飘逸长发此时像海藻一样纠缠在一起,整个人看起来特别憔悴。
③看着无精打采的她,我的心虫噬般难受。妈妈的眼神很无助,她不愿意最惨淡的一面被我窥见。我握起她的手,她扭过头不理我。我搀扶她起来,站在她身后,眼泪猝不及防地悄然滑落。
④一直以来,我和妈妈水火不容。她爱漂亮,整天要求我要这样那样,烦都烦死了。我粗枝大叶,对穿着也不讲究,妈妈不允许。她说:“女孩子要温柔、细腻,要漂亮、干净。”
⑤妈妈以前是舞蹈演员,作为一名舞蹈演员,妈妈每天都吃很少。怀上我后,妊娠反应强烈,为了让我得到足够的营养,她拼命地吃东西,吃了吐,吐过后再吃。我逐渐长大,妈妈的体形却再也没有恢复。变胖的妈妈再也没有机会重新登上舞台。
⑥妈妈希望我能继续她的梦想,我身上却没有一点她的影子。我不爱跳舞,不爱小提琴,不爱穿裙子,不爱长头发,所有妈妈喜欢的,我都坚决不喜欢。看她生气时,我就偷着乐。
⑦上小学时,学校要文艺汇演,妈妈央求老师让我参演。妈妈的热忱打动了老师,老师让我演一棵树,我不想,但妈妈却一脸感激。妈妈帮我设计了很多动作,我都不接受,我说:“我演的是树,树只要一动不动就可以了。”妈妈并不这样认为,她觉得树也是千姿百态的,风起时,枝叶婆娑起舞也有独特的美。
⑧臃肿的妈妈扭起腰时,我笑趴在沙发上,嘲笑她的腰像大水桶。我是故意的,谁叫她什么都不懂,还爱在我面前逞能?妈妈果然在我的笑声里僵住了,嘴唇颤抖,脸色苍白。
⑨妈妈是被我气病的,她所有放在我身上的希望都落空了。我伶牙俐齿顶撞她,把她气得哑口无言……我真是妈妈的好女儿!
⑩想起一件件我做过的事,想起一次次我深深地伤害过爱我的妈妈,我的眼泪就控制不住。
⑪妈妈的病时轻时重,有时在床上躺了一整天都没醒。有一天晚上,她突然醒了,嘴一直在动,很虚弱地说:“女儿放学了,该去做饭了……”我瞬间泪流满面。妈妈是不熄的篝火,一直在为我燃烧。
⑫我不能原谅自己竟然粗心到从来没有发现妈妈的状况是那么糟糕,把气她当成自己的乐事……
⑬我把妈妈搀扶起来,拿起木梳,轻轻替她打理长发,就像小时候她替我梳头一样。我的动作很轻,怕不小心弄痛了妈妈,泪水依旧在眼眶打转。这是我第一次心疼妈妈,还好,还来得及,我还能为妈妈做很多事情。
⑭我再也不想违背妈妈的心意了,她对我的好,我要全盘皆收。她要我留长头发,我准备留了;她要我穿裙子,我不会再拒绝;我的小提琴已经拉得很好。我很期待能够在妈妈面前展现出我淑女的一面,我知道这是妈妈希望看见的。现在,我真是妈妈的好女儿!
⑮妈妈,换我来学着心疼你,就像你爱我那样。只愿我还能给,只要你还肯要。
(选自《青年文摘》有删改)
(1)、第⑩段中说:“想起一件件我做过的事……”,请用简洁的语句概括我做过哪些伤害妈妈的事。(2)、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下列句子。(1)她蜷缩在床上,一脸蜡黄,她最得意的飘逸长发此时像海藻一样纠缠在一起,整个人看起来特别憔悴。(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句子)
(2)我不能原谅自己竟然粗心到从来没有发现妈妈的状况是那么糟糕,把气她当成自己的乐事……(赏析加点词)
(3)、文中两次说:“我真是妈妈的好女儿”含义有何不同?(4)、本文与《秋天的怀念》都运用了细节描写刻画母亲。请从本文中找出与链接材料内容相类似的句子,并结合这两处细节描写谈谈你对母爱的理解。【链接材料】
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
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秋
①踩着满径的黄叶,裹着一路的菊香,秋姗姗而来,叩响了季节的门。
②它从一片绿里带黄的落叶中潜入,驱散夏季的酷热。它是那高远澄净的天空,它是那纤尘不染的池水,它是那缠绵俳恻的雨丝,它是那皎洁无比的满月。
③九月的初秋,仍有着夏的余韵。蛙声虫鸣逐渐稀落了,只有寒蝉依然在鼓噪着它的乐章。水面残荷点点,成熟了的莲蓬开始从夏日的梦中醒来。玫瑰和月季仍然吐着芬芳,在渐冷的秋风中延续着青春的美丽。桂花开了,在疏朗的月夜中散发着阵阵幽香。
④南飞的雁儿掠过蔚蓝的天空,在人们心中划出秋的痕迹。风渐渐大了起来,卷起干枯的黄叶,蝴蝶般地飞旋着,仿佛纷纷坠落的音符,装点着清冷的秋晨。阳光照在枯草上,倦倦的,添了几分秋的寒意。霜花在静谧的夜晚走进了庭院。早晨起来,屋顶上,草地上,到处白花花的,窗户上蒙着一层白雾,为调皮的孩子们提供了一块一展画技的地方。时不时地落些秋雨,“一场秋雨一场凉”,一天天地,秋向季节的深处走去,奏响了冬的序曲。
⑤菊花却在这寒风中笑着,闹着,舞动着绚丽的花瓣,有的若绿波微微,有的像玉指纤纤,清淡疏朗,仪态万方……它们各展其貌,热热闹闹地打扮着秋天。枫树也擎起了火炬,层林尽染,漫山红遍,那火热的色彩点燃了生命,也点燃了秋天。松柏翠绿依旧,沉稳地微笑着,注视着这并不缺少色彩的秋。
⑥似乎离秋最远的是春了,然而春天也派来了使者,参加秋的盛会。瞧,春天播种下的希望如今都已成为收获。那沉甸甸的金穗,那饱满硕大的果实,无一不在向人们炫耀着这个流光溢彩的季节。在秋风里,丰收是金色的,喜悦也是金色的。
⑦秋天,对于充满热情的人来说,是个美丽可爱的时节。它兼容四季,又有着自己的个性,它深沉中透露着成熟,冷峻中洋溢着热情。随着落叶飘逝,每一个秋天都为热爱它的人们留下一份金色的礼物。
(1)、学校朗诵社团将要举行朗诵比赛,小语想朗读《秋》这篇文章,但在朗读第一段时,她对第一段哪些词语需要读出重音,有点把握不准,请你告诉她第一段哪几个词语需要读出重音,并说明理由。(2)、第⑤段中说:“这并不缺少色彩的秋”,在作者笔下,秋都有哪些色彩?请你找出两种色彩并结合文本加以分析。(3)、文章最后一段有何作用?请结合内容和结构加以分析。 -
1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
郭伋始行部① , 至西河美稷② , 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至,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请别驾从事③ , 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恐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④ , 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
(选自《后汉书·郭伋传》,略有改动)
【注释】①郭伋(jí)始行部:郭伋(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②西河美稷:地名。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④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1)期日中(2)尊君在不(3)相委而去
(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待君久不至,已去。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3)、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儿复送至郭外(复习) B、使君何日当还(什么) C、儿曹何自远来(从) D、闻使君到 (听闻)(4)、请用“/”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行 部 既 还 先 期 一 日 伋 恐 违 信 于 诸 儿 遂 止 于 野 亭
(5)、请结合文本分析,【乙】文中的郭伋是一个怎样的人?他与【甲】文中的友人在待人处事方面有何不同? -
16、下列句子是小南从“病句诊所”回收所得,其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爱国是检验一个人品格高尚与否的试金石,也是评价一个人道德情操的重要标准。 B、通过这次野外研学,使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更大了。 C、为了防止交通事故不再发生,市交警部门提醒驾驶员雨天开车要注意慢行,保持车距。 D、我们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永葆一颗热爱阅读的心,把阅读落实在日常生活中。
-
17、晓东用最近学的词语写了几个句子,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天气太热,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 , 怎么也睡不着。 B、白云机场候机大厅好像水晶宫,灯火辉煌,宽敞明亮。 C、学校组织的辩论会上,小航同学辩论时咄咄逼人、妙语连珠,同学们都很佩服他的口才。 D、徜徉在油菜花丛中,浓浓的菜花香夹杂着馨香的泥土气息让人心旷神怡。
-
18、下面是小文写进日记的一段文字,请你根据情境补充词语。
文字,能帮我们留住逝去的时光,留住那些让人难以忘怀的记忆。
老舍用文字记录了济南冬天的温暖安适,那里有终年zhù xù绿色的水藻,有薄雪覆盖下穿带水纹花衣的小山。双腿tān huàn的史铁生,用深情的文字回忆了与母亲相处的点点滴滴,透露出当初不明白母亲苦心的懊悔。鲁迅永远都不会忘记冬天在rén jì hǎn zhì的百草园捕鸟的乐趣,也不会忘记三味书屋寿镜吾先生的谆谆教诲。文字的记录,使一切变得清晰可触。这就是文字的力量。
(1)zhù xù(2)tān huàn(3)rén jì hǎn zhì
-
19、默写古诗文。
(1)水何澹澹,。(曹操《观沧海》)
(2) ,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二章》)
(3)兄女曰:“”。(《咏雪》)
(4) , 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5)不知何处吹芦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6)江心寺中有一副对联借用了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一句诗,请你根据诗歌内容写出上联。
上联:
下联:江白数峰青。
(7)浅显的诗句里蕴含着深深的感情。千百年来,这些诗句感动了无数人。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 , ”两句传递着对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中“ , ”两句抒发了与友人久别重逢的感慨。
(8)小奕总是不认真学习,请你用《<论语>十二章》中的“ , ”告诉他时光易逝,提醒他珍惜时间,认真学习。
-
20、按要求作文。
请以“有一种力量,从未消失”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否则扣分;③不得抄袭;④不少于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