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海棠

    【宋】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注】本诗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写春风、春光,次句写海棠;第三句写赏花者的心态;末句更进一层,将爱花的感情提升到极点。 B、本诗用词精准,如“只”深化了爱花人的痴情,“恐”不但强调诗人对海棠的痴情,更暗示自己的孤寂。 C、诗中“烧高烛”遥承了“月转廊”,形成精彩的对比;“照红妆”呼应前句的“花睡去”,写海棠的娇艳妩媚。 D、诗题为《海棠》,但是起笔不写海棠,却写东风,说明本诗的写作重点有二:一是“海棠”;二是“东风”。
    (2)、结合写作背景,从诗歌意象的角度分析诗人的情感。
  • 2、小鲁和小莒被选为“跟着教材去旅行”活动主持人,请你帮他们将开场词中的古诗文补充完整。

    小鲁:万里秀色春常在,锦绣中华美如画。中国经典古诗文风光无限,美景流芳。

    小莒:可赏“悬泉瀑布,(1)(《三峡》)”的气势磅礴;可望“晴川历历汉阳树,(2)(《黄鹤楼》)”的生机勃勃;可观“(3)?松柏有本性。(《赠从弟》)”的傲霜凌寒。

    小鲁:“(4) , 猎马带禽归(《野望》)”,动态的描绘里,写出了温馨场景中的萧瑟秋意。《庭中有奇树》中的“(5)”,景美人美,无语凝伫,天长地远愁绪结。

    小莒:赏美景,愈心灵,读诗文经典,游大好河山!

  • 3、小语同学和你在一个小组,他将代表小组参加班级的演讲会,请你帮他完成以下演讲稿提纲。

  • 4、班级举行“诚信”主题交流会,小文同学负责分类整理名言,其中对名言归类不得当的一项是(     )
    A、信是立身之本。“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B、信是交友之道。“若有人兮天一方,忠为衣兮信为裳。”(《中和乐九章·总歌第九》) C、信是经商之魂。“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史记·商君列传》) D、信是为政之要。“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商鞅》)
  • 5、同学们读完《红星照耀中国》后,有一些问题向斯诺先生请教,请你依据作品内容,推测斯诺先生会怎样回答。

    同学们

    斯诺先生

    问题一:“序言”中,您为什么强调“这本书里人物及其事迹是真的”?

    这是一部纪实作品,是我根据考查和采访得来的第一手资料写成的。

    问题二:您采访了徐海东同志,请您谈谈对他性格的印象。

    (1)

    问题三:您说过:“这本书值得介绍给一切中国读者”,对于当今时代您推荐的理由是什么?

    (2)

  • 6、在名著阅读交流会上,同学们交流自己的阅读体验,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红星照耀中国》中,张学良把司令部迁到西北后,大举进攻红军,刚进攻,他就后悔于他们所打的“土匪”是由抗日爱国能干的指挥员领导的。 B、彭德怀很喜欢孩子,尊重孩子,所以他的身后常有孩子跟着。斯诺常常见到彭德怀和两三个“红小鬼”坐在一起,向他们讲解政治和人格问题。 C、王树增的《长征》是一部长篇纪实文学,以长征时间的推进和地域转换为基本构架,用全景式的写法,真实地再现了惊天动地的长征壮举。 D、《飞向太空港》描绘了中国航天人成功用“长征三号”火箭将美国“亚洲一号”卫星送入太空的发射过程,也展现了航天人的无私奉献精神。
  • 7、在文学的殿堂徜徉,小语同学决定在自己的《美文摘录》中记录阅读感悟。其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美丽的颜色》中,我们邂逅令人叹为观止的荧光,也折服于居里夫妇的科学精神。 B、读动物文学,我们喜欢聪明的昆虫,舍腰蜂独具慧眼 , 为自己选择最合适的巢穴。 C、语文书里的风光无限,令我们心照不宣。相约语文,奔赴诗意之旅,畅游语文世界。 D、读游记散文,览人文胜迹,听瀑布汹涌澎湃的涛声,看前呼后拥的黄河水畅快驰骋。
  • 8、在新闻的旅程中,我们震撼于为了舰战斗机的上舰,科研人员殚精竭虑,青丝变白发;感受到国家公祭日之长鸣警钟,(震/振)聋发聩。在《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我们感受到人民解放军锐不可当的气势;在《飞天“凌空”》中我们首以待,见证吕伟的夺魁瞬间;通过《首届诺贝尔奖的颁发》,我们认识了许多为人类发展作出贡献的科学家。新闻是心灵旅行的窗口,往往不(径/胫)而走,一眨眼的功夫就已传遍大街小巷。

    我们“穿越”历史,与鲁迅一起回忆治学严谨、正直无私的藤野先生,抒发怀念之情;与朱德一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茨威格一起为器宇轩昂、鹤立鸡群的列夫·托尔斯泰作传,表达崇敬之情。在旅行中,我们陶冶了心灵,开阔了眼界,也涵养了浩然之气。

    (1)、文中加点字的读音和括号中的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zǎi   震   qiào   径 B、zài   振   qiáo 胫 C、zài   振   qiào   胫 D、zǎi   震   qiáo 径
    (2)、请你联系上下文在横线处补写一句话。
  • 9、在生命的长河中,总有一缕缕光芒温暖着我们。也许是大自然中花草树木的芬芳美好、坚韧顽强;也许是亲人的关爱叮咛,朋友的鼓励安慰;也许是陌生路人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也许是书中的一个人物,一句名言……就是这一缕缕的光照亮了我们的生活。

    请以“你的光照亮我的世界”为题,写一篇文章。

    作文要求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和套作;(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4)不少于600字。

  • 1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当一个人做自己喜欢的事时,就会不畏艰辛,全心投入,乐在其中。我想,你也一定有这样的经历和感受。

    请以《             , 让我乐在其中》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和套作;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

    (4)不少于600字。

  • 11、班级召开以“家国情怀,与民同乐”为主题的故事分享会,你所在的小组准备分享欧阳修、宋太宗的故事。为了更好地讲述故事,请你对下面的文字进行研读,完成下面小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乌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乙】至道元年正月望,太宗观灯乾元楼,召昉赐坐于侧。太宗观京师繁盛,指前朝坊巷省署以谕近臣,令拓为通衢长廊,因论:“晋、汉君臣昏暗猜贰,枉陷善良,时人不聊生,虽欲营缮 , 其暇及乎?”坊谓:“晋、汉之事,臣所备经,何可与圣朝同日而语。若今日四海清晏,民物阜康,皆陛下恭勤所致也。”太宗曰:“勤政忧民帝王常事朕不以繁华为乐 , 盖以民安为乐尔。”

    (节选自《宋史·列传·卷二十四》,有删改)

    【注释】①昉:李昉,五代至北宋初年名相、文学家。②衢(qú):四通八达的道路,大路。③营缮:修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往来而不者                       绝:

    (2)泉香而酒                           洌:

    (3)指前朝坊巷省署以近臣       谕:

    (4)臣所经                              备:

    (2)、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标记两处)。

    勤政忧民帝王常事朕不以繁华为乐

    (3)、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2)民物阜康,皆陛下恭勤所致也。

    (4)、班主任打算以甲乙两文为例,开展文学品析活动。请你品析甲、乙两文中的欧阳修与宋太宗如何体现“与民同乐”的思想。
  • 12、台风的功与过

    ①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急速旋转的热带气旋,它像在流动江河中前进的涡旋一样,一边绕自己的中心急速旋转,一边随周围大气向前移动。由于台风带来的狂风和暴雨常常会造成人类重大的生命或财产损失,因此,人们提起台风总是望而生畏。然而多数人并不了解,如果没有台风,人类可能会遇到巨大的生存危机。客观地说,台风有过亦有功,而且台风的功甚至大于过。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民间流传的“台风来了怕台风,台风不来想台风”,正是对台风的客观评价。

    ②盛夏时节,我国由于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常严重干旱,造成大片农作物干枯,这时人们会盼望台风带来降水。台风降水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季降水的主要来源,根据统计,这些地方每年7月-9月有59%一76%的降水是台风带来的;而包括我国在内的东南亚各国和美国,台风降雨量占这些地区总降雨量的¼以上,对改善上述地区的淡水供应和生态环境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未来,由于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自然降水将越来越少,而台风带来的暴雨性降水和丰富的风能资源量所占比重将增大。

    ③台风可调节地球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台风最高时速可达200千米以上,巨大能量的流动在直接给人类造成灾难的同时,也使地球保持着热量平衡。众所周知,靠近赤道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受日照时间最长,气候也最为炎热。台风发展和维持的主要能量来源是水汽凝结释放出的潜热能,其水汽主要来自低纬度的热带洋面;随着台风从热带向中高纬度地区的移行,由其携带的大量热量和水汽即从热带输送至中高纬度地区,它给酷暑难熬的人们带来了清凉。如果没有台风,就会造成热带地区的气候更加炎热,寒带地区则正好相反。

    ④台风一方面通过缓解高温酷暑,节约了因防暑降温支出的生活用水和用电量,缓解了电力的紧张程度;另一方面也使大、中、小型水库蓄满水,使水力发电机组正常运转,从而节约了大量原煤;而且台风登陆时陆地下垫面会迅速削弱其风速,因此风害也被大大减轻,甚至不再成害而可以被人们用于风力发电。

    ⑤台风过后海洋表面温度明显下降,其原因是台风中心的低气压、近海面的巨大风力和强烈的气流旋转迫使海浪剧烈运动、海水上翻。由于海水上翻,海洋底部的浮游生物和营养物质会被卷上来,鱼饵增多,自然有利于鱼群生长。

    ⑥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益处外,台风的气压会引发地面上无法察觉的“慢地震”,使地壳中的能量逐渐释放,避免产生大型地震。慢地震是以数小时到一两天的时间,用温和的断层滑动方式,释放地底能量,与一般地震在数秒、数分钟间产生剧烈的震动方式完全不同。2009年6月,英国《自然》杂志上刊发了我国台湾地区一个研究团队的论文,该文首次将地震与台风这两种不同的自然灾害联系起来,表明台风与慢地震具有相关性,且台风发生其实有助于减轻地震带来的损害。文中数据表明,每年侵袭我国台湾的台风在地震活动上扮演了压力阀的角色,会引发长时间而缓慢释放能量的慢地震,这或许反而让台湾免于受到可能造成摧毁性灾难的大地震的侵袭。

    (1)、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海浪的剧烈运动、海水的上翻都是由台风中心的低气压、近海面的巨大风力和强烈的气流旋转所造成的。 B、慢地震是一种用温和的断层滑动方式来逐渐释放地底能量的地震,有助于减少台风给人类带来的生命财产损失。 C、我国台湾地区免受可能造成摧毁性灾难的大地震的侵袭是因为每年侵袭台湾的台风在地震活动上扮演了压力阀的角色。 D、台风的出现有助于人类节约大量的煤炭资源,又能对人类的农业、渔业等方面产生有益的影响。如果没有台风,人类可能会遇到巨大的生存危机。
    (2)、根据文章内容说说台风有哪些“功”?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台风发展和维持的主要能量来源是水汽凝结释放出的潜热,其水汽主要来自低纬度的热带洋面。

    (4)、下面的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运用这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它像在流动江河中前进的涡旋一样,一边绕自己的中心急速旋转,一边随周围大气向前移动。

  • 13、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老师,我爸妈总不舍得换口罩

    ①周四晚上,学生攀给我发来微信:“老师,我想给您说件事。我爸妈总是舍不得更换他们的一次性口罩。他们一出门就是一天,口罩都戴了一天了还不换。我让他们换,他们又不肯听我的建议,疫情这么严重,我该怎么办?”然后,他发了三个表示大哭和流汗的表情。隔着屏幕,就能感受到他的焦急和无奈。

    ②攀一直是个让我既同情又喜欢的孩子。他的父母都是聋哑人,没有固定工作,每天早出晚归的,靠在外做个小生意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幸运的是,攀不仅各方面都很正常,而且淳朴善良,正直懂事,为人极好,学习上也比较用心,颇得老师和同学的喜欢。更令人欣慰的是,每一次,攀的爸爸到学校开家长会,攀一见到爸爸,就欢欢喜喜拉住他的胳膊,父子俩十分亲热地偎依在一起。每一次,攀的爸爸比比划划地想要跟我交流时,攀都会脸上带着明亮的笑容给我当“翻译”——那纯净的笑特别动人。

    ③从攀的爸爸每次都积极参加家长会,以及同我交流时那执着的眼神里,我深切感受到了:儿子辈在他心里,就是所有,就是一切。因此,我总是想给予攀更多的关心、帮助和激励。我给攀发过去人民日报公众号上的一篇文章《把使用过的口罩放大1000倍,才发现……》发给了他。文中直观明了地说,把使用过的口罩放大2000倍,可以看到口罩纤维上附着的颗粒以及正在口罩上面移动的细菌。我告诉他:“把这个给你爸妈看看。”不久,攀又给我发微信了:“老师,我给爸妈看这个文章了。可是他俩说,他们是在室外工作的,应该没什么问题,还是不舍得勤换。”沉吟了一会儿,我给攀发过去一段话:“尽管你爸妈的做法不妥当,但是我看出来了,他们是勤劳又节俭的好家长!这样吧,一方面,你告诉他们,万一因为戴口罩不当得了病,会花掉能买好多口罩的钱。另一方面,你让他们把当天戴过的口罩挂到阳台上特别能见阳光的地方,晾晒几天之后再用。”过了一会儿,攀又给我发来微信:“谢谢老师的建议,这次我爸妈接受了我的意见。”紧跟着,是一个可爱的笑脸。

    ④第二天,我决定和攀聊一聊。攀规规矩矩地站在我面前,用一双纯净黑亮的眼睛望着我。“攀,昨天晚上你给我发微信,让我很感动。为你的懂事,为你爸妈的节俭……”攀的脸上露出了不解的样子。“你担心爸妈的健康,并且很耐心地和他们沟通,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老师特别欣赏你这一点。同时我又感受到,你爸妈生活得不容易:他们俩工作很辛苦,可是经济上并不宽裕。但让我感动的是,他们那么爱你。你看他们自己不舍得勤换口罩,却给你准备了足够的口罩和那么一大瓶免洗手液带到学校。还有,他们俩的生活肯定比正常的人艰难,但是他们却把你培养得这样健康、阳光,又有着良好的教养。他们很了不起!”说着,我向他伸出大拇指。攀笑了,那笑容是自豪和开心的。

    ⑤看着攀的笑,我接着鼓励道:“我还能感受到,你就是你爸妈的全部,是他们的希望。你有没有想过,将来用自己的力量改善爸妈的生活状况?”“有!”攀脱口而出。“好样的!你有没有想过,你凭什么来改善?”“凭自己的能力!”攀看着我,眼神是坚定的。“好!你怎样做才能具备这样的能力?”我欣喜地追问。“好好学习!”攀的回答,简洁中透着决心。“好!”我又一次对他伸出大拇指,“好好学习,攀。争取将来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既为社会做贡献,又能改善家里的状况,让你的爸妈因为你而自豪。”

    望着攀回教室的背影,我想:好孩子,愿你的家庭状况,给予你向上的动力;愿未来的你,成为国家的建设者,家庭的有力栋梁

    (李宝虹2022.10)

    (1)、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的分析文中的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2)、文中多次写到攀的笑,请你根据提示补充完整。

    纯净的笑→的笑→的笑

    (3)、阅读前后文,请谈谈你怎么理解第⑤段的划线句:“你就是你爸妈的全部,是他们的希望”?
    (4)、文章第⑥段是从老师的角度写的结尾:“望着攀回教室的背影,我想:好孩子,愿你的家庭状况,给予你向上的动力;愿未来的你,成为国家的建设者,家庭的有力栋梁。”你做为攀的同龄人,请你从同龄人的角度重新补写一段结尾?
  • 14、人贵敢说“吾不如”

    ①“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就短,智者难为谋。生才贵适用,慎勿多苛求。”这首古诗言简意赅,形象地告诉人们一个“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众生芸芸,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全才是没有的,再伟大的天才总也有不如人的方面。生而为人,只有具备了这种自知之明的心态,清醒地看到自己的强项和弱项、优势和劣势、长处和短处,才有可能找准适当的人生坐标,从而赢得成功的契机。

    ②历史上的圣哲先贤,他们之所以能建功立业,名垂千古,原因就在于他们都具备博采众长的精神,敢于宣称“吾不如”。

    ③孔子问学生子贡,你和颜回比,谁的能耐大?子贡回答说,颜回闻一知十,我顶多只是闻一知三。子贡慨叹“弗如也”,寥寥三字,掷地作金石声。

    ④《史记·高祖本纪》载,刘邦在总结楚汉之争的得失时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镇国家,扶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人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刘邦如此知人善任,得天下当然是势所必然了。

    ⑤读《广师》,我们可以领教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的类似高论:“艰苦力学,无师而成,吾不如李学中;险阻俱尝,与时屈伸,吾不如路安卿;好学不倦,笃于朋友,吾不如王石山。”顾老夫子谦逊若此,被誉为“一代通儒”,令人诚服。

    ⑥瞿秋白在29岁时被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负责人,在一次会议上他恳切地表白:“搞农运,我不如彭湃、毛泽东;搞工运,我不如苏兆征、邓中夏;搞军事,我不如叶挺、贺龙。”虚心谨慎,溢于言表,瞿秋白之所以为瞿秋白,基于此。

    ⑦确实,山外有山,天外有天,面对比自己强的人,由衷地说一句“吾不如也”,不但不会贬损自己,而且是一种值得称道的美德。世界上,任何人在体能、技能、智能上的发展不可能至周至全。同理,一个人在品格修养上也不可能尽善尽美,总有“吾不如也”的时候。只有敢于承认“吾不如也”的现实,才能看清自己的特质,摆正自己的位置,做到举优抑劣,扬长避短。怕只怕明知“吾不如也”,却偏要与人争个胜负,分个雌雄,那就是自己难为自己,令人不敢恭维了。

    ⑧生活的辩证法告诉我们,只有敢说“吾不如也”的人,方可望成为生活中的强者、事业上的翘楚,因为他们的胸怀比长天更广阔,精神比高山更巍峨。

    (1)、本文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读后你认为它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举例说明。
    (3)、文中第③④⑤⑥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4)、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结合选文,谈谈你的感想。

    【链接材料】

    俗话说“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强中更有强中手”……这些都是劝人做人不要自傲,要谦逊,要有自知之明,要懂得适时放低姿态。

  • 15、友谊中学准备开展“走进小说天地”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如果你是本次活动的负责人,请仿照下面的活动形式再设计两项活动。

    A.竞猜歌词,走进小说世界        B.        C.        D.扮演人物,体味人生百态

    (2)、请从九年级上册教材中任选一篇小说,抓住一个主要人物,结合文章内容,仿照写一句话。

    例句:小说:《骆驼祥子》       人物:祥子

    例句:勤劳朴实的祥子,立志买车,经历三起三落,最终在底层苟且偷生,谱写了一出人间悲剧。

    仿写:小说:          人物:

    句子:

  • 1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竟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这首词描绘了四幅图画,它们依次为独立寒秋图、
    (2)、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三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洋溢着词人的革命乐观主义豪情。 B、一个“看”字,总领之后七句,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 C、词人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 D、一个“恰”字,统领之后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
    (3)、上片最后一句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17、根据提示填空

    (1)溪云初起日沉阁,。(许浑《咸阳城东楼》)

    (2) , 何似在人间。(苏轼《水调歌头》)

    (3)山水之乐,。(欧阳修《醉翁亭记》)

    (4) ,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5)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借用典故表达了自己对故友的怀念并暗示自己因世事变迁而惆怅的句子是:

    (6)为了让天下百姓都吃饱饭,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致力于水稻研究六十载直至去世,不正是李商隐《无题》中“”两句的真实写照吗?

  • 18、下列关于文化常识、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的著作《三国演义》以东汉末年到西晋建立期间的社会历史为背景,反映了东汉末年及三国时期政治腐败、生灵涂炭、农民起义、诸侯割据的社会现实。 B、古人席地而坐,离席站立称为“避席”,此举表示敬意;古人口中的“舍弟”一般是对他人弟弟的尊称。 C、《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在《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文中,作者通过雅与俗、庄与谐的对比,营造出强烈的喜剧效果。 D、雨果和莫泊桑都是19世纪法国最有影响力的大作家,代表作分别有《悲惨世界》和《我的叔叔于勒》。
  • 19、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者的重要保障。

    ②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奋斗终生的有用人才。

    ③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④这就要求我们把下一代教育好、培养好,从学校抓起、从娃娃抓起。

    ⑤在这个根本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含糊。

    A、②③④①⑤ B、③②④⑤① C、③②⑤④① D、②③①④⑤
  • 20、对下列病句的病因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能否杜绝溺水事件再次发生,关键在于学生在遇到危险时应该具有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杜绝”与“发生”不合逻辑) B、大家都知道气候变暖主要是源自废气排放造成的,却不知道饮食习惯也影响着气候变化。(“源自”与“造成的”句式杂糅) C、为提高我校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学校制定并研究了相关的方案。(“制定”与“研究”语序不当) D、应急抢险队伍要全力以赴投入抢险救灾,调集专业救援力量和物资装备,全面搜救。(“全面搜救”后缺宾语)
上一页 21 22 23 24 2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