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消息在新闻诸体裁中时效性是最强的,一般报道某一新闻事件的整体情况,并突出其中最重要的事实;而新闻特写则描写最典型、最有表现力的瞬间或片段。 B、《使至塞上》是一首五言律诗,律诗是古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全诗通押一个韵。 C、吴均,南朝梁文学家,他的《与朱元思书》《与施从事书》和《与顾章书》并称“吴均三书”。 D、“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中的“采薇”,字面意思是采食野菜。《史记》中记载伯夷、叔齐在商灭亡后“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后代遂以“采薇”比喻隐居不仕。
  • 2、学习完新闻单元后,小雅同学主动承担了下周升旗仪式的新闻播报任务,以下是她准备的新闻素材和发言稿,请你帮忙完成下面小题。

    第一时间了解时事,第一速度直击新闻,很荣幸本次新闻速递由我为大家播报。

    ①首先聚焦社会新闻。“那些年,我们一起读过的课文”话题在网友们的议论中登上热搜,那些动人心扉的文字勾起了无数人的青春回忆:鲁迅不忘藤野先生的教诲 , 写下一篇又一篇振聋发聩的文章;朱德的母亲一生勤耕不缀任劳任怨,始终支持革命事业;外表黝黑粗糙却能看透事物本质的托尔斯泰;一辈子殚精竭虑 , 最终发现美丽颜色的居里夫人……A通过阅读这些经典作品,使我们悄然间收获无数人生财富。

    ②下面再来关注校园新闻。广大师生翘首以待的全校诗词大赛正式拉开帷幕,校园初选即日启动。本次大赛以“山水文化”为主题,除了常规的“飞花令”环节,大赛还新增文学知识考察,B平日是否具备充分的诗词积累是取得佳绩的关键。

    ③C为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我校于1030日开展诚信建设与反诈宣传进校园活动。活动通过邀请公安民警“面对面”与师生交流沟通的形式,讲述真实生动的案例和抑扬顿挫的故事,引导学生树立诚信理念,D进一步提高学生们诚信守法的意识,争做诚实守信的践行者和倡导者。

    以上是本次新闻速递的全部内容,谢谢大家!

    (1)、发言稿中加点字词字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huì)       振聋发聩 B、(yōu)黑       勤耕不缀 C、粗糙       (dàn)精竭虑 D、(qiāo)然     翘首以待
    (2)、发言稿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振聋发聩 B、任劳任怨 C、殚精竭虑 D、抑扬顿挫
    (3)、发言稿中划线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阅读这些经典作品,使我们悄然间收获无数人生财富。 B、平日是否具备充分的诗词积累是取得佳绩的关键。 C、为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我校于10月30日开展诚信建设与反诈宣传进校园活动。 D、进一步提高学生们诚信守法的意识,争做诚实守信的践行者和倡导者。
    (4)、为更好的润色新闻发言稿,小雅想为本次校园诗词大赛搜集整理一副对联。请你帮她将这副对联补充完整,恰当的一项是(             )

    上联:春光大不同,看              , 抱荷无与青山老。

    下联:风气何其苦,闻诗声朗朗,                       

    A、雨雪霏霏   把盏犹吟名士多 B、杨柳依依   把盏犹吟名士多 C、杨柳依依   掩卷常思绿水绕 D、雨雪霏霏   掩卷常思绿水绕
  •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好雨知时节

    陈爱民

    ①春天来了,春雨淅淅沥沥、沙沙绵绵、洋洋洒洒,仿佛把偌大的江南织在一个清新、活泼、润朗的网里。

    ②春雨是赶着趟儿来的。连续几天,雨总是不紧不慢地飘着,开始是毛毛雨,看不见,拂在脸上,是丝丝的凉意。接着,雨下得大起来。雨滴落在水面,砸出好看的波纹。过些日子,枯瘦的河流丰腴起来,一座座山从苍翠转为碧翠,再过一阵,那就是葱葱茏茏的景象了。一场春雨一场暖,初春的天空是灰茫茫的神情,到清明时候,明亮的光芒就会四处闪烁。

    ③雨的滋润,颇有力量,使得那些花啊,草啊不甘落后。昨天,坡上还只是冒出草的短芽毛茸茸的;今早,草的嫩绿就连成了片。勃勃的生机是挡不住的。

    ④春雨中最美的风景,还是在田野。雨下得欢,下得勤,柳树的风姿就全在轻轻浅浅的烟雾里了,迷乱着人的眼。紫云英随风起伏,形成的波浪像跳着华尔兹,这是在踩着雨点的节奏。布谷在雨里的鸣叫有些低沉,但一直稳健,它们飞得快,一眨眼就到山那边了;白鹭喜欢做行侠,翅膀抖落水珠,轻轻盈盈起落,仿佛在展示着天生丽质。站在高处望,感觉雨水像被心设计的宏大背景:雨水摇一摇身段,眼前的水墨画就颤悠悠动一下;雨下得久,这轻灵的幅画就成了大写意,洇向四周,洇向远方。

    ⑤一犁好雨伴春来。春耕、春播、春种是一刻也耽误不起的。育秧的活儿完成得早,秧田整理得熨帖光滑,隔成长方形的一块块,秧谷撒下去,被软软的泥含住,秧谷落得不深,过天就蹿出了苗;为防寒潮,秧谷上铺了一层苔藓,再加盖薄膜。插秧也在加快,男女老少齐阵,唱着山歌比着赛,几天工夫,山沟里亮光光的梯田就青了。

    ⑥闹春耕,正在增加很多新内容,尤其是今年,农家有了更多“宝贝”,比如犁田机、旋耕机、插秧机等,大家总结得有些“牛气冲天”:过去春耕靠水牛、黄牛,累啊;现在舒服啦,“铁牛”“飞牛(无人机)”干活又好又顺溜,痛快!春雨沁润着田野,扑面而来的,还有滚滚的现代化气息。

    ⑦雨不会闲着,地里也闲不着。菜园子已经被锄头翻弄了一遍,栽瓜种豆,每家每户忙得不亦乐乎。到谷雨时节,雨会下得很从容,黄瓜、茄子、辣椒、西红柿、豌豆等将纷纷挂果,它们较着劲,看谁飞快鼓起来、胖起来、靓起来,热闹得紧。

    ⑧“立春三场雨,遍地都是米。”还等啥呢?抖擞抖擞筋骨,融入原野,干活去!

    (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03月02日,有删改。)

    (1)、文中“好雨”的“好”表现在哪些方面?
    (2)、下列句子没有使用拟人的一项是(       )
    A、过些日子,枯瘦的河流丰腴起来,一座座山从苍翠转为碧翠。 B、雨的滋润,颇有力量,使得那些花啊,草啊等不甘落后地生长。 C、布谷在雨里的鸣叫有些低沉,但一直稳健,它们飞得快,一眨眼就到山那边。 D、白鹭喜欢做独行侠,翅膀抖落水珠,轻轻盈盈起落,仿佛在展示着天生丽质。
    (3)、品读文中划线语句,按括号中的要求回答问题。

    ①紫云英随风起快,形成的波浪像跳着华尔兹,这是在踩着雨点的节奏。(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

    ②秧谷撒下去,被软软的泥含住,秧谷落得不深,过几天就蹿出了苗。(赏析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4)、请结合链接材料内容,分析本文与杜诗表达的情感有哪些异同?

    链接材料:

    《春夜喜雨》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春(时值安史之乱期间)。杜甫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流离转徙的生活后,终因陕西旱灾而来到四川成都定居,开始了在蜀中的一段较为安定的生活。作此诗时,他已在成都草堂居住一年。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对春雨之情很深。

  • 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阅读记

    李娟

    ①我上小学一年级时,有一天捡到一张旧报纸。闲来无事,就把自己认得的字挨个儿念了出来,竟然发现它们的读音连缀出了一句自己能够明白的话语。大为震动。那种震动直到现在还能清晰记得。好像写出文字的那个人无限凑近我,只对我一个人耳语。这种交流是之前在家长、老师及同学们那里从不曾体会过的。那可能是我最早的第一场阅读,犹如开壳中小鸡啄开坚硬蛋壳的第一个小小孔隙。

    ②阅读令我打开了通向更大也更黑的世界的一扇门。从此只要是印有汉字的东西我都饥渴地阅读。最大的来源是捡垃圾的外婆拾回家的旧报纸。邻居家则是最渴望的去处,他家有一面书架,密密麻麻的书籍对我来说无异于阿里巴巴的宝藏。可惜他家总是不被允许进入。每年新开学是最快乐的时候,往往不到两个星期就读完了整学期的内容。

    ③小学四年级那年,我妈开始做收购废纸的生意,怕淋雨,专门腾了一间房子堆积。所谓废纸,大都是书籍和报纸。于是那个暑假我幸福惨了。天天从那间房子的窗户上爬进去(门锁着,我妈不让随便出入),躺在快要顶到天花板的书山书海上看书。那才是真正的书山书海啊!扒出一个舒适的书窝,蜷进去,左手取本书一翻,不行,右边一扔。再一本,还行,翻一翻,扔了。 下一本, 不错,甜甜地看到天黑……只可惜,我妈的收购生意很快就倒闭了。

    ④六年级回到四川,发现了全城最幸福的一处所在:公园里的租书摊。那可比买书划算多了!于是整个暑期里,每天跟上班一样风雨无阻地出现在那里。夏天结束时,摊位上差不多所有书都被我看完了。

    ⑤上初中后,学校有小型的图书馆,能借阅到一些文学经典及报纸期刊。此外,帮同学做值日的话,也能借到他们的书看。

    ⑥全部是毫无选择地阅读,全然接受,鲸吞海纳,吃干抹净。然而阅读的海洋中渐渐浮起明月,能记得的语句暗流涌动,认准一个方向推动小船,扯动风帆。

    ⑦直到现在为止,我对阅读也并不挑剔。只要不特别枯燥都能看下去。而且在我如今的年龄上,阅读的意义已经不只是汲取养分增加知识领略愉悦……诸如此类了。看到一本好书固然觉得幸运,遇到烂书也并不排斥。况且烂书带给人的思考空间同样巨大:何以烂? 何以不能避免烂? 都烂成这样了为什么还能令人接着往下看?还有那些没啥天赋的作者们,他们的视野,他们的态度,他们的奢望,他们的努力……历历在目。看多了,也就渐渐熟悉了他,理解了他,并且原谅了他……阅读不但带来共鸣的乐趣,也带来沟通的乐趣。

    ⑧对了,之前说的都是少年时期的阅读,那么后来呢?惭愧,后来几乎不怎么读书了。各种原因。直到这几年才开始重新大量地读。而且,对现在的我来说,“阅读”这件事已经渗透到日常生活的一举一动之中,成为日常习惯了。什么都是“读”,什么都是学习与获得。世态百相,人间万状,阅读行为没法停止。我仍稳稳当当行进在当年的航道上,明月已经升至中天。

    ⑨当我再次拿起一本书的时候,总感觉一切仍然刚刚开始。当年的耳语者还不曾走开,只对我一个人透露唯一的秘密。

    ( 选自《记一忘三二》,有删改)

    (1)、请梳理作者阅读经历,填写下面的表格。

    阶段

    阅读对象

    阅读感受

    小学一年级

    旧报纸

    印有汉字的东西

    幸福满足

    成年后

    开阔明朗

    (2)、同学们在朗读选文时,对下面句子中的重音处理产生了分歧。下面两种读法,你更赞成哪一种?说说理由。

    【A】闲来无事,就把自己认得的字挨个儿念了出来,竟然发现它们的读音连缀出了一句自己能够明白的话语。

    【B】闲来无事,就把自己认得的字挨个儿念了出来,竟然发现它们的读音连缀出了一句自己能够明白的话语。

    (3)、请联系语境,赏析文章第①段划线句子。

    那可能是我最早的第一场阅读,犹如开壳中小鸡啄开坚硬蛋壳的第一个小小孔隙。

    (4)、在阅读之路上,相信你也有和选文作者相同的阅读感受,请结合具体书目的相关内容来谈一谈。
  •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

    (选自《陈太丘与友期行》)

    【乙】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 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节选自《韩非子》)

    【注】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俟:等待。③欤(yú):句末语气词。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相而去             (2)元方入门不

    (3)其自食其言也   (4)服三军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的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下车引

    A、起不食待 B、择其善者而从 C、方与 D、不食以俟者
    (3)、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故人曰:“诺,期返而食。”

    (4)、请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谈谈你对“守信”的看法。
  • 6、班级开展“有朋自远方来”专题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班级准备邀请各科任课老师参加此次活动,同学拟写了邀请函,你发现在用词和格式方面各有一处不当,需要修改。

    邀请函

    敬爱的老师:

    您好!贵班拟定于11月15日下午2点在报告厅举行“有朋自远方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诚邀您参加,期盼您莅临指导。

    2024年11月13日

    七(1)班班委会

    (2)、同学们在活动中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和感受。结合语境,你发现加点词句运用存在问题的一项是(       )
    A、小洪:君子之交淡如水。真正的朋友不在于天天黏在一起,而在于心灵上的契合,互相尊重,互相欣赏。 B、小丰:军训期间,我非常幸运地结识了一位青梅竹马的同学。他善良热心,总是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施以援手。 C、小祁:在我犯错时,我希望我的朋友能够指出我的错误,给我改正的机会,而不是直接与我割席断交 D、小夏: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曾经的那些朋友们,虽然我们彼此分离,但是我们的心永远在一起。
    (3)、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彼此了解,老师让大家用一个比喻句介绍自己的个性特点。请你仿照示例,也写一个比喻句来介绍自己。

    示例:我性格内向,看起来不太爱与人交往,但我的内心是温暖的。我觉得自己像一盏小小的油灯,虽然不太明亮,但我的光足以照亮身边的人。

  • 7、如果鲁迅要为《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建一个微信群,群名为“《朝花夕拾》之温馨的回忆”。下面哪个人物不能入群?请写出人名并说明原因。

    范爱农   寿镜吾   衍太太   藤野先生   阿长

  • 8、下面对名著《朝花夕拾》的理解和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藐视。”是鲁迅《朝花夕拾》中范爱农的形象。‌ B、阿长(长妈妈)是一个普通的女佣,也是鲁迅生活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在他的散文《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中都出现过。 C、《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散文集,共十篇,真实生动地叙写了他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 D、《朝花夕拾》中批判封建孝道观念的文章是《二十四孝图》;表现封建家长制阴影的文章是《父亲的病》。
  • 9、默写。

    (1)“”,刚起头,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朱自清《春》)

    (2) , 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3)夕阳西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 ,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十二章》)

    (5)夜发清溪向三峡,。(李白《峨眉山月歌》)

    (6)乡书何处达?。(王湾《次北固山下》)

    (7)《夜上受降城闻笛》一诗中表现征人满怀愁绪,凝望故乡,思念家乡的诗句是:

    (8)生活中,即便是一个普通人也要有坚定的志向,正像《<论语>十二章》中孔子所说:“。”

  • 10、下列关于文学常识、文化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秋天的怀念》的作者是作家史铁生,他的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等。 B、“迁”是表示中国古代官吏调动的常用语。表示降职之意时,常用“左迁”一词。 C、古代对各个年龄有不同称谓,三十岁为“而立之年”,四十岁为“不惑之年”,五十岁为“知天命之年”,七十岁为“古稀之年”。 D、古人称谓有尊称和谦称的区别,如:惠赠、高寿、劳驾、见教都是敬辞,久仰、鄙人、愚见、拙作都是谦辞。
  • 11、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预计到2024年,我国高铁开通的总里程将超过五万公里以上。(删掉“以上”) B、通过这段时间的认真学习,我答题的错误率,跟以前相比降低了一倍。(将“降低”改为“减少”) C、随着秦兵马俑在沉寂24年后的再次发掘,引起国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删掉“随着”) D、近一两个月来,我区开始严惩骑摩托车不带头盔、无证、无牌。(在“无牌”后加“的违法行为”)
  • 12、读下面语段,选出表述有误的一项(       )

    散文如诗,徜徉其中,总给我们美的享受。读第一单元,柔嫩顽强的春草 , 娇艳带甜的花,酝酿着各种气息的春风,傍晚时那一点点黄晕的光;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的济南老城,顶着一髻儿白花,如日本看护妇的矮松,还那时而清纯娇羞,时而热烈张扬,时而沉静深邃,时而沧桑平静的四季的雨,它们都给我们编织了一个诗意的

    A、选段中加点的“散文”“春草”“蓝天下”的“下”“梦”均是名词。 B、选段中带下划线的“徜徉”“能”“有”“编织”均是动词。 C、“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的济南老城”这句话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 D、“顶着一髻儿白花,如日本看护妇的矮松”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 1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分歧     睫毛     嘹亮     人生鼎沸 B、云霄     化妆     绅士     鸦鹊无声 C、捶打     稚气     取诀     披蓑戴笠 D、花苞     诀别     徜徉     喜出望外
  • 14、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萏(hàn)       整宿(xiǔ)     蓄(chǔ)       人迹至(hàn) B、(guǎng)   笑(nì)       释(chǎn)     翻来去(fù) C、巢(kē)        告(dǎo)   倜(dǎng)       瓜熟落(dì) D、啬(lìn)       徘(huí)     若(tǎng)        谆谆教导(zhūn)
  • 15、大作文。

    “谢谢”是世界上使用最频繁的,也是最温暖的词汇。谢谢亲人,朝夕相伴,倾情以待;谢谢挫折,激人奋进,促人成长;谢谢阳光,普照万物,宽厚无私……

    请以《谢谢       》为题,写一篇文章。

    写作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明确;

    ③600字以上;

    ④不得出现人名、地名、校名等真实信息。

  • 16、学校将开展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阅读下面几则名言,说说“自强不息”的内涵是什么。

    ①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

    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③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④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

    (2)、九(2)班想请北京冬残奥会某位得奖选手来做一次报告,如果你代表班委会去邀请他,你会怎么说?
  • 17、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示例:

    启明星

    属于你的是/光明与黑暗交替/黑夜逃遁/白日追踪而至的时刻

    群星已经退隐/你依然站在那儿/期待着太阳上升

    被最初的晨光照射/投身在光明的行列/直到谁也不再看见你

    批注:

    诗中的“你”是启明星,象征了人民中的先进知识分子,赞颂启明星面对黑暗永不退缩,勇于跟黑暗斗争,迎接光明的精神。作者以启明星自喻,寄托了厌恶黑暗而向往光明的愿景。

    材料一

    那些被烽火所啮啃着的地域,

    无数的.土地的垦殖者

    失去了他们所饲养的家畜

    失去了他们肥沃的田地

    拥挤在

    生活的绝望的污巷里:

    饥馑的大地

    朝向阴暗的天

    伸出乞援的

    颤抖着的两臂。

    材料二

    初升的太阳

    照在我们的头上

    照在我们的久久地低垂着

    不曾抬起过的头上

    太阳照着我们的城市和村庄

    照着我们的久久地住着

    屈服在不正的权力下的城市和村庄

    太阳照着我们的田野、河流和山峦

    照着我们的从很久以来

    到处都蠕动着痛苦的灵魂的

    田野、河流和山峦……

    (1)、材料一选自(诗人)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当时的中国处于时期,该诗表达了诗人
    (2)、参考示例,从材料一或材料二中任选其一给诗中意象(如土地、太阳等)做批注。
  • 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江山如此多娇,。(毛泽东《沁园春·雪》)

    (2) , 客行悲故乡。(温庭筠《商山早行》)

    (3)寂寂江山摇落处,!(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4) , 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5)范仲淹《岳阳楼记》中“”两句,表达了无论身处何处都心系百姓、心忧国事的崇高境界。

    (6)《醉翁亭记》中写山间四时景色分明。春天“”,夏天“”。

  • 19、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

    水调歌头

    苏   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

    月夜忆舍弟

    杜   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甲】词的上阕写出了作者寂寞的心情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B、【甲】词的上阕刻画了一个空灵澄澈的境界,下阕表达了作者旷达豪迈的情怀。 C、【乙】诗首联写更鼓响过,行人断绝,“一雁声”使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 D、【乙】诗尾联写战乱频繁,亲人四处流散,生死茫茫难以预测,令诗人无心阅读书信,读来感人至深。
    (2)、【甲】【乙】两首诗词所抒发的情感有什么相同点?情感基调又有什么不同点?
  • 20、阅读下面文言选段,完成各题。

    【甲】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余同年友魏君用晦为吴县,未及三年,以高第召入为给事中。君之为县有惠爱,百姓扳留之不能得,而君亦不忍于其民,由是好事者绘《吴山图》以为赠。

    夫令之于民诚重矣。令诚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泽而有荣也;令诚不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殃而有辱也。君于吴之山川,盖增重矣。君今去县已三年矣。一日与余同在内庭,出示此图,展玩太息,因命余记之。噫!君之于吾吴有情如此,如之何而使吾民能忘之也?

    ——(节选自归有光《呈山图记》,有删改)

    【注】①同年:古代在科举考试中同时被录取的人互称同年。②魏君用晦:即魏用晦,人名。③以高第召入为给事中:因为考核优异而被召入京中做了给事中。给事中,官职。④扳;通“攀”,牵,引。

    (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不贤也       夫令之于民重矣 B、或异二者之     魏君用晦吴县 C、君今县已三年矣   国怀乡 D、不知人之乐   余强饮三大白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君为县有惠爱”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何而使吾民能忘之也? B、百姓扳留不能得 C、而不知太守乐其乐也 D、然而禽鸟知山林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语句的大意。

    (1)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2)令诚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泽而有荣也。

    (4)、甲、乙两文分别写了欧阳修、魏用晦在做地方官时深受人民喜爱。两篇文章分别体现在哪件事情上?
上一页 49 50 51 52 5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