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中考新题型·主题探究)青稞是青藏地区重要的粮食作物。某地理兴趣小组为全面了解青稞,以“青稞的前世今生”为主题展开了探究。读青藏地区青稞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1)、【前世起源】
考古学家分析,青稞起源于1.05万年前在西亚驯化的二棱大麦,并在距今3500年左右传播到青藏高原南部,并成为当地的主要粮食作物。
青稞起源于西亚,较耐旱,传入青藏高原后,(耐旱/耐寒)性加强,成为我国(少数民族)居民的主粮。
(2)、【今生经历】日喀则有“西藏粮仓”“世界青稞之乡”之称,日喀则是全国重要的青稞生产基地,其产量约占西藏的50%和全国的30%左右。
说出日喀则青稞种植区的主要分布区域,并分析该区域适宜青稞种植的主要原因。
(3)、【未来发展】青稞的种植推动着西藏农牧业生产技术的发展,下图示意当地独特产业模式————青稞奶牛耦合生态系统。
简述该地发展青稞奶牛耦合生态系统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4)、有人建议在日喀则扩大青稞的种植面积,说说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 -
2、“江南”范围接近我国现在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某地理兴趣小组围绕三个关键词对江南地区开展小组探究。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关键词一:鱼米之乡】
“江南”泛指中下游以南的区域,地形以平原为主,水热条件优越,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产区和淡水鱼产区。
(2)、【关键词二:商业基因】古代江南地区与我国北方地区贸易主要依靠南北走向的运河进行。
(3)、江南自古以来重商业和实业,分析未来江南有望发展成为“中国之窗”(对外传播中国形象的重要网络平台)的有利条件。(任答两点,4分)(4)、【关键词三:水乡文化】江南地区拥有众多的文化特色景观,当地的旅游资源主要有。(任答一个,2分)
(5)、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时代,请为传承和弘扬江南水乡文化提出合理化建议。(任答两点,4分) -
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窑洞被称为“绿色建筑”,以黄土为主要建筑材料,通过合理的布局等方式,提供了冬暖夏凉的舒适环境。
材料二:崇信县借助窑洞天然优势,为废弃窑洞配建围栏、草料棚等,建设红牛养殖基地。窑洞养牛能够增强红牛的抵抗力,减少病害,提高牛肉品质。目前已建成7条窑洞生态养牛示范带,将废旧窑洞变成了致富增收的“聚宝盆”。
材料三:崇信县位置示意图和窑洞养牛景观图。
(1)、崇信县位于(省级行政区),地处(地形区)南部。(2)、分析窑洞被称为“绿色建筑”的原因,补充下列思维导图。(3)、简析窑洞生态养牛模式相较于传统牛舍养牛的优势。(4)、(中考新设问·建议类开放)请为崇信县窑洞生态养牛产业的进一步可持续发展献计献策。(任答一点) -
4、主题情境探究不同地区的豆腐生产 豆腐主要原料是大豆,生产豆腐要进行泡豆,通常是将豆子倒入常温水容器内静置一段时间,温水泡豆会比凉水泡豆速度更快。此外,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豆腐的烹饪方式也存在地区差异。读我国不同历史时期豆腐生产中心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1)、西汉时期豆腐生产中心大致位于(地理分界线)线附近,不同历史时期豆腐生产中心主要分布在地区和北方地区。(2)、冬季,在常温水容器内南方地区的泡豆时间(长/短)于北方地区,主要原因是。(3)、麻婆豆腐是四川省的美食,以麻辣为特色,是因为四川盆地 , 吃辣可以祛湿。而黑龙江 , 人们将新鲜豆腐冷冻制成冻豆腐,孔隙多、弹性好。(填圈码)
①纬度高,冬季气温低
②气候湿热、地势低洼,水汽难以扩散,湿气较重
(4)、说出日常生活中的一道美食,并分析其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
5、近年来,中国不断推动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技术发展,对全球能源格局产生积极影响,为绿色发展作出贡献。我国相关政策明确要求,2024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2.5%左右、3.9%左右,节能降碳稳步推进。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材料中体现了我国 ( )A、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B、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C、积极维护世界和平 D、努力解决水资源短缺(2)、下列生产生活方式,符合绿色发展的是 ( ,A、提高煤炭等能源消费比例 B、加大森林采伐力度增加收入 C、发展光伏等新能源产业 D、大力发展钢铁工业等重工业
-
6、新疆和田一直流传着这样的俗语:“一天半斤土,白天吃不够,晚上还要补”。近年来,当地走出了一条特色治沙道路,为全国最大的沙漠戴上了“绿围脖”。读塔里木盆地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1)、“一天半斤土,白天吃不够,晚上还要补”反映出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A、炎热 B、寒冷 C、多风沙 D、冷湿(2)、“绿围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A、改良土壤、发展旱作农业 B、建设特色景区、发展旅游经济 C、带动就业、减少人才流失 D、阻止沙漠扩张、改善生态环境(3)、为塔克拉玛干沙漠系上“绿围脖”可能采取的措施有 ( )
①封沙育林 ②造林种草 ③修筑梯田 ④工程固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7、2013年台湾省与祖国大陆贸易额为1972.8亿美元,2024年贸易额为291.71亿美元,10 多年间始终保持高位运行。读台湾省简图和台湾省主要的进出口商品表,完成下列小题。
进口产品
出口产品
石油原油
电子零部件
工业制造设备
集成电路
矿产资源
资通与视听产品
(1)、根据台湾省主要出口产品推测目前台湾省的主导产业为 ( )A、农业 B、矿产开采 C、电子信息产业 D、汽车制造业(2)、台湾省发展出口贸易的有利条件有 ()①矿产丰富 ②地广人稀 ③交通便利 ④经济发达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3)、祖国大陆成为台湾省最大的贸易伙伴主要是基于 ()①祖国大陆的经济政策支持②两岸地理位置相近
③祖国大陆科技更发达 ④祖国大陆市场需求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8、“数字湾区”以数字化驱动粤港澳三地经济、公共服务与社会治理协同发展,通过构建要素高效集聚流通的智慧城市群,打造宜居宜业优质生活圈,建设全球数字化水平最高的湾区。读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1)、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产业规模最大的城市是( )A、深圳 B、东莞 C、珠海 D、广州(2)、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数字经济的条件有 ( )
①经济发达,通信基础雄厚 ②人口密集,市场规模庞大
③矿产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 ④人才聚集,技术优势明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发展数字经济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影响有 ( )①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 ②消除污染,改善区域生态环境③提升大湾区的核心竞争力④打造智慧生活,提升生活品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9、2025年3 月27 日至31日中关村论坛年会在北京举行,本次论坛涉及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上千名演讲嘉宾共聚一堂,共议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读北京科技创新中心空间布局规划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1)、中关村论坛在北京举行,体现了北京是我国的 ()
①政治中心
②国际交往中心
③文化中心
④科技创新中心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④(2)、北京科技创新中心空间布局规划形成的主要优势是 ( )A、生态环境优美 B、科技人才众多 C、海陆交通便利 D、历史文化深厚(3)、北京市建设成为科技城市的合理措施有 ( )①大力开采矿产资源 ②加强国际科技合作
③政府出台扶持政策 ④挖掘科技创新资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0、近年来,吉林市持续加强智慧农机具的推广,主要农作物耕种收全程机械化率达到86%,部分地区已实现了从播种育秧、深翻整地,到施肥插秧、肥药喷洒,再到收割入仓、磨米包装的全过程机械参与。读吉林省地形图,完成下列小题。(1)、吉林省的主要农作物及其一年中可以收获的次数为 ( )A、玉米 一次 B、水稻 两次 C、小麦 三次 D、大豆 两次(2)、吉林市能够开展大规模机械化耕作的主要原因是 ( )A、降水较多,水源充足 B、平原辽阔,地势平坦 C、气候温暖,热量充足 D、黑土广布,土壤肥沃(3)、智慧农机生产模式的推广可以 ( )
①提高农业产量 ②提高生产效率
③扩大土地面积 ④发展农业科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11、麦秆画取材于小麦秆,经贴、剪、烫、粘贴、组合等十几道工序制作完成,其题材主要涉及花鸟虫鱼、山水风景、古今诗词等,入选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读麦秆画作品展示图,完成下列小题。(1)、麦秆画的取材可能多来源于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2)、影响图中耕地类型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 C、地形 D、人类活动(3)、关于图中场景,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B、乡村四间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C、天山脚下耕牛行,绿洲农田处处青 D、旱地耕牛犁沃野,麦苗青青映丰年
-
12、海南黎锦亮相巴黎、侗族大歌合唱团远赴多国参演,融合咏春拳和香云纱染整技艺的舞剧叫座全球,越来越多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出海”更“出彩”。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除黎锦外,黎族主要分布地的传统文化可能包括 ( )A、
琼剧 B、
雪顿节 C、
泼水节 D、
跳板
(2)、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出海”会 ( )①减少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特色
②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活力
③挖掘更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
④促进传统技艺活态传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3、截至2024 年 12 月,我国共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其中包含15项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占全国总数的比例超过1/3。读我国部分少数民族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图,完成下列小题。(1)、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主要分布在 ( )
①西北 ②西南 ③东北 ④东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下列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民族与项目对应正确的是 ( )A、藏族—《玛纳斯》 B、维吾尔族—伊玛堪 C、壮族—农乐舞 D、蒙古族—呼麦歌唱艺术(3)、《格萨(斯)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多民族融合的见证,体现出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 ( )A、各民族分布相对集中 B、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 C、全国范围内均匀分布 D、少数民族聚居区没有汉族 -
14、人口普查是制定人口政策的重要依据,从“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到“一对夫妇可以生育三个孩子”,我国人口政策处在不断调整、变化之中。读我国近五次人口普查各年龄段人口数量变化图,完成下列小题。(1)、2010—2020 年期间,我国0—14 岁人口比重有所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A、教育水平提高 B、医疗水平提升 C、生育政策调整 D、养老负担减轻(2)、基于现阶段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特点可采取的措施是 ( )
①适当鼓励生育
②鼓励延迟退休
③大量接纳移民
④完善养老体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我国人口政策根据人口结构变化多次调整,其主要目的是 ( )A、控制人口过快增长 B、杜绝人口负增长现象 C、调整人口性别差异 D、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 -
15、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人口分布特征与历次统计结果基本吻合,表明“胡焕庸线”仍是一条我国人口分布的稳定界线。读我国近五次人口普查“胡焕庸线”两侧人口占比统计表,完成下列小题。
年份
占总人口比重
东南半壁(%)
西北半壁(%)
1982
93.99
6.01
1990
93.88
6.12
2000
93.67
6.33
2010
93.52
6.48
2020
93.50
6.50
(1)、“胡焕庸线”是指 ( )A、秦岭—淮河线 B、长城沿线 C、黑河—腾冲一线 D、漠河—腾冲一线(2)、近五次人口普查统计结果均显示,我国人口 ( )A、西部多,东部少 B、北部多,南部少 C、东北多,西南少 D、东南多,西北少(3)、影响“胡焕庸线”两侧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教育水平因素 B、自然及经济因素 C、语言人种因素 D、历史文化因素 -
16、自1953年以来,我国先后开展了七次人口普查。读我国历次人口普查数据图,完成下列小题。(1)、第一次至第七次人口普查期间,我国( )A、人口基数始终较小 B、人口数量先增后减 C、人口增速先慢后快 D、城镇人口比重递增(2)、我国人口占比由以乡村人口为主转为以城镇人口为主的时间在 ( )A、1953年至 1964年之间 B、1982年至 1990年之间 C、2000年至2010年之间 D、2010年至2020年之间
-
17、山东省作为我国的海洋大省,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在国家海洋发展战略中占据重要地位。读山东省及其临海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传统+新兴,产业提质增效】
山东省有3500多千米的海岸线、近16万平方千米的海域,近年来从海洋传统产业逐渐向新兴产业转型。建成国家级海洋牧场72家,“仙境海岸”“沿着黄河遇见海”成为山东旅游新名片,海上风电新增并网规模连续两年居全国首位。
山东省濒临渤海和海,其发展海洋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共同自然优势条件是。
(2)、【平台+人才,突破关键技术】青岛凭借港口与科创优势,推动智慧港口和海洋产业融合。全球首个“氢+5G”智慧生态港在山东港口青岛港投产运营,其自主研发氢燃料电池组为自动化轨道吊提供动力,降低了设备机械复杂度和维修费用,而且发电效率高、无噪声、安全性好,轨道吊实现完全零排放。
简述青岛市智慧生态港口的建设对山东省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任答两点)
(3)、【保护+修复,打造海上“两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于海洋而言,碧海银滩就是海上的“金山银山”。近年来,山东实施滨海湿地修复、海洋牧场生态养殖,建立伏季休渔制度等措施修复海洋生态。
列举山东省在海洋生态保护中采取的措施。(任答两点)
(4)、山东省坚持向海图强不放松,请为山东省今后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任答两点分) -
18、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之一,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煤炭消耗量大。2024年我国原煤产量47.8亿吨。品质相对较好的炼焦煤进口量约为1.22亿吨。读我国煤炭储量占全国比重分布图和中国一次性能源消费结构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1)、我国煤炭储量较大的地区主要集中在等省区。(任答两个)(2)、图中我国煤炭消费和天然气消费占比的变化趋势分别是。(3)、我国是煤炭生产大国,但仍需大量进口煤炭,请简述其原因。(从分布特点和质量特点两方面回答)(4)、(中考新设问·措施类开放)面对我国矿产资源“有而不够、有而不优”的问题,请你提出两条应对措施。
-
19、引江补汉工程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后续水源工程,从长江三峡库区引水入丹江口水库下游。读引江补汉及南水北调部分线路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资源调配:长江水北送的必然选择】
长江流域年径流量约占全国36%,而华北地区水资源量仅约占全国6%,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7。引江补汉工程全程采用隧洞输水,地质条件复杂,预计总工期约9年。
(1)、引江补汉工程修建工期长,可能是受(填地形类型)限制,引江补汉所属工程的最终受益地区主要为平原。(2)、引江补汉全程采用隧洞输水的好处是。(任答一点)(3)、【水税改革:差异化调节水资源利用】根据2024年《水资源税改革试点实施办法》,河北省对高尔夫球场、洗车、洗浴等高耗水的特种行业地下水税额标准增幅显著;内蒙古对于严重超采地区、超采地区取用地下水的税额标准,分别按照非超采地区税额标准的3倍和2倍执行。
说出河北和内蒙古采取水税改革的目的,并分析相关行业的应对措施。
目的:。
措施:。
(4)、为节约水资源,请任举两例自己在生活中可以养成的好习惯。 -
20、生产情境 智慧农业;“伏羲农场”是一种智慧农业模式: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水源、气候和作物生长等数据,经智能系统分析生成种植方案,再由无人农机精准执行,帮助农民科学种田。截至目前,“伏羲农场”已经落地河北等多个省份。读河北省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1)、河北省南部地处(填地形区),其耕地类型主要为。(2)、分析河北省开辟“伏羲农场”的有利条件,并补全下列思维导图。(3)、简述推广“伏羲农场”模式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意义。(任答两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