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地理实验探究课堂上,小明所在学习小组以“河流开发与治理”为主题开展研究活动,请你帮助完成研究报告。
    (1)、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影响水能的因素

    实验结论:

    第一组:大,水能丰富。

    第二组:大,水能丰富。

    (2)、读图分析一

    读图分析:湖泊对河流径流的调蓄作用

    丰水期:当河面高于湖面时,河水入湖,河流径流量变(大/小)。

    枯水期:当河面低于湖面时,湖水入河,使河流断流的概率变 (高/低) 。

    (3)、读图分析二

    读图分析:长江航运价值高的原因

    地形:中下游流经 ,水流平稳。

    气温:流经亚热带,(有/无)结冰期。

    城市:长江流经区域内,城市分布比较(稠密/稀疏),对航运需求量大。

    (4)、结论应用

    长江水能丰富的河段是 

    长江中下游围湖造田是导致灾害发生的原因之一,建议实施 , 充分发挥湖泊对河流径流的调蓄作用。

    (5)、归纳概括

    河流除了提供“航运”“水能”等价值,还能对区域发展提供哪些帮助?

  • 2、河流入海口处河道变宽,流速减慢,河水挟带的泥沙沉积下来,形成三角形沙洲,称为三角洲。图1为黄河流域示意图,图2为黄河三角洲卫星影像图。读图,回答第13~15题。

    (1)、图1中所示山脉是(        )
    A、祁连山脉 B、唐古拉山脉 C、巴颜喀拉山脉 D、喜马拉雅山脉
    (2)、黄河丰富的水能资源主要蕴藏在(        )
    A、上游河段 B、上、中游河段 C、中游河段 D、中、下游河段
    (3)、近年来,黄河三角洲面积增长速度减缓,主要原因是(        )
    A、上游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显著 B、中游地区水土保持工作成效显著 C、下游地区整治地上悬河成效显著 D、河口地区注重生态保护退耕还湖
  • 3、长江经济带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读长江各河段四项生态保护功能强度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长江保持水土功能最强的河段是(        )。
    A、上游 B、中游 C、下游 D、河口
    (2)、长江调蓄水量功能最强的河段集中于中游地区,主要因为(        )。
    A、河道变宽 B、港口密布 C、湖泊众多 D、地上悬河
    (3)、若长江上游的生物栖息功能下降,直接引发的突出生态问题是(        )。
    A、旱涝灾害 B、水体污染 C、土地沙化 D、物种锐减
  • 4、读我国某河流中游水文观测站的多年月平均降水量、径流量、输沙量变化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该河流的汛期出现在(        )。
    A、春夏季节 B、夏秋季节 C、秋冬季节 D、冬春季节
    (2)、据图推测该河流7—8月输沙量大的主要原因是        ( )

    ①降水量大        ②气温升高        ③径流量大        ④蒸发量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5、自古以来,文明多依河而生。河流在人类发展历史上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读我国主要河流分布图,回答下面小题。

    (1)、河流甲注入的大洋是(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2)、中国最大的咸水湖是(        )。
    A、①—青海湖 B、②—洞庭湖 C、③—鄱阳湖 D、④—太湖
    (3)、在我国东部地区的河流中,与秦岭—淮河以北地区河流相比,秦岭—淮河以南地区河流(        )。
    A、结冰期长 B、流量较小 C、河网稀疏 D、汛期较长
    (4)、下列关于外流区与内流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内流区占全国总面积的2/3 B、分界线大致为800毫米年降水量线 C、塔里木河位于我国的内流区 D、外流区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区
  • 6、黄河流域的发展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
  • 7、长江被誉为“黄金水道”,连续多年都是全球最繁忙、运量最大的内河航道。
  • 8、黑龙江是一条国际河流,是我国与朝鲜的领土分界线。
  • 9、哈尔滨至三亚的“越冬专列”全程8天,主推“慢旅行”,采用“落地窗”车体,乘客既可体验季节变换,又可欣赏窗外风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图1判断,写出此“越冬专列”出发地和目的地省级行政区域的全称。
    (2)、根据以上材料,将“越冬专列”沿途观赏到的景观图与气候资料图进行匹配并归纳四地的气候特征。

    地点

    哈尔滨

    北京

    武汉

    海口

    景观(填序号)

     

     

    对应的气候资料图(填字母)

        

    四地气候相同点体现的特征

      ▲  显著,雨热同期

    四地气候不同点体现的特征

    气候类型  ▲   

    (3)、以上四地中位于热带的是 , 属于(填干湿地区),这里年降水量(大于/小于)蒸发量。
    (4)、“候鸟式养老”,是指像鸟儿一样随着季节变换选择不同的地域环境养老。冬季,海南成为黑龙江等省区老年人候鸟式养老的最佳目的地,请解释这一现象。
  • 10、2021年7月,河南省中北部地区连续多日出现大范围强降水天气。7月20日16时至17时,郑州一小时降水量达201.9毫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据图1可知,近60年间,淮河流域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约毫米,年降水量最多年份是年,年降水量最少年份是年,两者年降水量相差约毫米。
    (2)、引发洪涝灾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综合以上材料,从气候角度分析郑州发生此次洪涝灾害的原因。
  • 11、为探究中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小明收集了以下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第一步绘制气候资料图】请根据材料,补全拉萨的气候资料图。
    (2)、【第二步探究气温的空间和时间分布】

    ①比较四个城市气温,7月平均气温高于 20℃的城市有个,这让小明进一步明确: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普遍

    ②拉萨与杭州纬度接近,但游客去拉萨旅游,夏季也需要准备较厚衣物。请分析其原因

    (3)、【第三步 探究降水的空间和时间分布】

    ①杭州和长春,年降水量较多的是 。长春和乌鲁木齐,年降水量较多的是。通过比较,小明进一步明确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 向递减。

    ②四个城市雨季月降水量均超过 100 毫米,通过比较长春和杭州大致可以得出:相比北方,南方雨季开始(早/晚),结束(早/晚),雨季(长/短)。通过对四个城市比较,小明进一步明确: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的差异显著,且降水集中在

  • 12、从古至今,文人墨客喜欢通过吟诗作赋来抒发自己对自然景观的感受,诗词中也不乏描述气候现象、揭示气候规律的诗句。读诗句,回答下面小题。
    (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诗中的“春风”指的是(        )
    A、东北风 B、西南风 C、夏季风 D、冬季风
    (2)、“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清代诗人查慎行所作)。诗中描述现象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因素 D、人类活动
    (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山寺桃花开花较晚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较高,气温低 B、海拔高,降水多 C、位于山区,土地贫 D、海拔高,气温低
    (4)、以上古诗句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中国(        )
    A、季风气候显著 B、气候复杂多样 C、降水集中夏季 D、冬季寒冷干燥
  • 13、一般情况下,当旬(指最近十日)平均气温稳定超过5℃时,杨树、柳树、桃树、槐树等落叶林木会陆续长出绿色的叶子。读全国树叶变绿进程预估示意图,回答下面题。

    (1)、我国常绿林木分布最广的温度带是(        )
    A、热带 B、亚热带 C、中温带 D、暖温带
    (2)、山东省落叶林木变绿的时间为(        )
    A、2月底前 B、3月底前 C、4月底前 D、终年常绿
    (3)、落叶林木变绿进程反映出我国东部春季气温的分布规律是        (        )
    A、由东向西逐渐升高 B、由东向西逐渐降低 C、由南向北逐渐升高 D、由南向北逐渐降低
  • 14、读我国某省干湿地区分布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该省地理信息组合正确的是(        )。
    A、秦—西安 B、陇—兰州 C、鲁—济南 D、豫—郑州
    (2)、据图推测,该省年降水空间分布特点是(        )。

    ①空间分布较均匀

    ②空间分布差异大

    ③自东南向西北减少

    ④自西北向东南减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敦煌壁画能保存至今,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该地区气候干燥,壁画不容易受潮变质。该地区的气候类型属于(        )。
    A、热带沙漠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4)、下列气候资料图中,最有可能与敦煌气候类型相对应的是(        )。
    A、 B、 C、 D、
  • 15、读我国五个城市气候资料图,回答下面小题。

    (1)、气温年较差最大的城市是(        )
    A、南宁 B、银川 C、呼和浩特 D、乌鲁木齐
    (2)、观察图中城市降水量的变化,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乌鲁木齐降水集中在夏季 B、南宁年降水量最多,季节变化小 C、拉萨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属于旱地区 D、呼和浩特全年降水量较少,属半干旱地区
  • 16、随着海拔的变化,我国山地的气候和植被呈现明显的垂直差异。
  • 17、我国亚热带地区成为“回归线荒漠带上的绿洲”,主要原因是夏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
  • 18、半湿润区年降水量大致400—800毫米,天然植被以草原为主。
  •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通过自我介绍可知,冻雨这种天气现象多发生在 季和初春,往往伴随着强冷空气或 , 由于冷暖空气交锋而产生。
    (2)、【我来了】

    2024年1月30日—2月3日,图2所示三个城市中,有一个城市及周边出现历史罕见的冻雨灾害(如图3)。

    ①出现历史罕见冻雨灾害的城市是。(填序号)

    ②根据图3,指出冻雨产生的危害

    (3)、【我提示】

    请把温馨提示补充完整。

  • 20、2024年8月4 日,四川省甘孜州康定市姑咱镇突发泥石流灾害。为弄清此次泥石流的成因,某校八年级 (3)班同学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了如下实验。阅读实验报告单,完成问题。

    实验报告单

    班级

    八年级(3)班

    时间

    2024年9月18日

    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

    模拟泥石流发生的条件,通过控制变量法探究不同因素对泥石流的影响,弄清楚此次泥石流发生的主要原因

    实验准备

    玻璃器皿中用泥石堆叠成坡,高度为25厘米,当作模拟山体,并挖出模拟沟谷。选定坡顶一点为A,选定土坡边缘点为B。AB水平距离也为25厘米。

    实验过程

    组别

    实验过程

    实验组Ⅰ

    在A点上方固定高度处将200毫升清水匀速倒下,倾倒时间为10秒,观察记录B点泥石堆积情况

    实验组Ⅱ

    在A点上方固定高度处将500毫升清水匀速倒下,倾倒时间为10秒,观察记录B点泥石堆积情况

    实验组Ⅲ

    在A点上方固定高度处将500毫升清水匀速倒下,倾倒时间为5秒,观察记录B点泥石堆积情况

    结果分析

    待实验结束后,测量B处堆积的泥石量的差异。

    (1)、通过对实验组Ⅰ和实验组Ⅱ的结果比较,实验Ⅱ中,B处的泥石堆积量更 , 得出实验结论:
    (2)、通过对实验组Ⅱ和实验组Ⅲ的结果比较,实验Ⅲ中,B处的泥石堆积量更 , 得出实验结论:
    (3)、结合实验结果分析,推测此次泥石流灾害突发的主要原因。
    (4)、假如遭遇泥石流灾害,我们应该怎么办?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