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 若棒状杆菌中缺乏将鸟氨酸转化为精氨酸的酶,不能在缺少精氨酸的培养基上正常生长,则称之为精氨酸依赖型菌。野生型棒状杆菌经诱变、筛选获得精氨酸依赖型菌的过程如图所示,过程①将紫外线照射处理过的菌液接种在甲培养基上,待培养至菌落不再增加时,将甲培养基中的菌落转移到乙培养基中继续培养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过程中用到的培养基和培养皿必须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 B、培养基乙中缺乏精氨酸,是一种选择培养基 C、下一步应从培养基乙中选出A菌株作为所需菌种 D、紫外线照射还可以导致谷氨酸棒状杆菌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
  • 2、 中国科学院欲探究西藏不同海拔地区土壤微生物物种数目分布情况,选取了西藏三个地区亚东乡(海拔2880m)、上亚东乡(海拔3350m)和帕里镇(海拔4300m)进行采样并统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可采用取样器取样法对三个测量位点土壤菌群进行调查 B、可根据固体培养基上菌落的形状、大小、颜色区分不同种的微生物 C、不同地区土壤微生物物种数目差异,与多样化的植物有关 D、三个不同地区菌群物种数目差异较大,体现了群落结构垂直分层的现象
  • 3、 如图,细菌中一个正在转录的RNA在3'-端可自发形成一种茎环结构,导致RNA聚合酶出现停顿并进一步终止转录。茎环结构的后面是一串连续的碱基U,容易与模板链分离,有利于转录产物的释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转录泡中的基因片段可能存在一段连续的A—T碱基对 B、图中的RNA聚合酶的移动方向是从右到左 C、图中转录结束后,mRNA将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D、转录产物释放的原因是遇到了茎环结构后面的终止密码子
  • 4、 细胞色素c氧化酶(CcO)参与有氧呼吸中氧气生成水的过程。研究发现,仅破坏CcO的单个蛋白质亚基,可导致线粒体功能发生变化,能量代谢异常,引发线粒体激活应激信号到细胞核,细胞核中促进肿瘤发展基因的表达量均上升,进而细胞表现出癌细胞的所有特征。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CcO在线粒体内膜上发挥作用,破坏CcO后可能引起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 B、癌细胞代谢旺盛,其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可能主要来源于无氧呼吸 C、“核中促进癌变发展基因表达量上升”所说的基因主要是指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D、CcO功能的研究表明,细胞能量代谢异常是细胞癌变的诱发因素之一
  • 5、 相对多度是群落野外调查的一种估测指标,是指群落中某一种植物的个体数占该群落所有植物个体数的百分比。在某退耕农田自然演替过程中,植物物种甲、乙和丙分别在不同阶段占据优势,它们的相对多度与演替时间的关系如图一所示。植物乙种群的种群增长速率如图二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群落演替类型是次生演替,随着演替进行植物对阳光的利用更充分 B、该群落中甲、乙、丙的相对多度发生改变,会导致群落的类型发生改变 C、随着演替的进行,植物甲会消失,乙和丙中最可能为乔木的是丙 D、图二中的cd段对应图一第30年至第50年,因为乙增长速率在下降
  • 6、 植物细胞内的有机酸主要通过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合成,而后进入细胞质基质,再通过液泡膜上的转运蛋白进入pH较低的液泡中。当液泡中的有机酸达到一定浓度,会在氢离子浓度梯度的驱动下,与氢离子同向运出液泡被降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有机酸的产生部位主要是线粒体基质 B、H+进入液泡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 C、液泡参与调节植物细胞内的pH D、转运有机酸进出液泡的膜蛋白相同
  • 7、 质粒是独立于染色体或拟核以外的能自主复制的双链闭合环状DNA分子,一般为1~200kb,常见于原核细胞中。将不含32P的大肠杆菌放到含32P的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结果大肠杆菌细胞内的DNA分子有图I、图Ⅱ两种类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质粒与大肠杆菌的拟核DNA均含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B、上述过程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虚线表示含有32P的DNA链 C、图示细胞中的质粒至少复制了2次,且遵循半保留复制 D、复制后形成的子代质粒中嘌呤数和嘧啶数不一定相等
  • 8、 在探究通气方式对餐厨垃圾分解转化的影响时,研究人员将添加了高效微生物菌剂的餐厨垃圾均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两种通气方式进行堆肥形成腐殖质,实验数据见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通气方式

    达到50℃所需时间(h)

    最高温度(℃)

    高温持续时间(天)

    间歇通气

    42

    68.6

    7

    连续通气

    38

    65.1

    5

    A、餐厨垃圾中的有机物能为微生物提供碳源、氮源 B、实验过程中应控制好餐厨垃圾的种类、微生物菌剂的种类等无关变量 C、间歇通气组在停气期间会影响好氧菌的生长繁殖 D、微生物对有机物分解的产热速率,连续通气组<间歇通气组
  • 9、 下列关于研究方法与科学实验对应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和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规律——模型建构法 B、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和人鼠细胞融合实验——同位素标记法 C、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研究过程和研究DNA半保留复制方式——假说—演绎法 D、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和公鸡睾丸分泌雄激素的研究——减法原理控制变量
  • 10、 倒伏不仅影响小麦产量、降低品质,还会增加收获难度。研究发现,在小麦抽穗期喷施人工合成的矮壮素,能影响茎秆节间长度,增加节间粗度,增强抗倒伏能力。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矮壮素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作用效果稳定 B、喷施矮壮素时只需要注意控制喷施浓度即可 C、喷施矮壮素后会促进小麦茎秆节间细胞伸长 D、赤霉素与矮壮素在影响茎秆伸长方面起到协同作用
  • 11、 研究人员在给予小鼠脚部一个电击的同时出现特定频率的铃声,小鼠在受到电击后出现僵直行为。经过数次这样的练习后,如果只给予特定频率的铃声,小鼠同样出现僵直行为,此时表明小鼠已经获得了条件恐惧记忆。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小鼠听到铃声出现僵直行为属于条件反射 B、电击属于条件刺激 C、条件恐惧记忆建立后可以消退 D、出现僵直行为表明反射弧是完整的
  • 12、 桂林豆腐乳历史悠久,颇负盛名,是传统特产“桂林三宝”之一。桂林豆腐乳是以黄豆为主要原料制成的,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腐乳中的蛋白质、氨基酸可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检测 B、多种微生物参与腐乳的发酵,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 C、豆腐内的蛋白酶将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肽和氨基酸 D、腐乳与鲜牛奶的蛋白质含有的氨基酸种类无差异
  • 13、玉米螟严重影响我国玉米的生长发育,导致玉米产量和品质下降。苏云金芽孢杆菌(BT菌)的cry1Ab、cry1F基因分别编码的杀虫蛋白均可有效杀灭玉米螟,但单一使用时有可能导致害虫形成抗性。为控制玉米螟数量、延缓其抗性的产生,科研人员利用转基因技术将cry1Ab、cry1F基因导入玉米中,获得了转复合Bt基因玉米。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不同生物对于密码子的使用有一定偏好。为提高外源基因的表达量,需根据玉米的密码子使用频率对抗虫基因cry1Ab、cry1F进行剪辑、优化后再拼接到基因表达载体上。抗虫基因cry1Ab、cry1F经剪辑、优化、表达后,基因的碱基排列顺序(填“改变”或“不改变”),杀虫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填“改变”或“不改变”)。
    (2)、利用农杆菌转化方法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受体玉米材料中,经筛选获得多个阳性植株(B)。将B与高产玉米品种A采用回交转育的方法(过程如图12)得到品系BFL4-1。采用和凝胶电泳等方法对BFL4-1回交不同世代(BC4F1、BC5F1)中阳性植株的DNA进行扩增检测,结果如图13。该结果说明目的基因均已整合到玉米基因组中,并且。因为回交不同世代中阳性植株与阴性植株比例均接近 , 因此可推测外源基因片段在染色体上为单一位点插入。

    (3)、BFL4-1若能在实际种植中延缓玉米螟抗性的产生,需要满足的假设是:crv1Ab、cry1F基因分别编码的杀虫蛋白具有.
    (4)、有另外的科学家提议,将BFL4-1的阳性个体自交得到的后代在大田中种植,也可以起到延缓玉米螟抗性的产生。请解释这种方法的合理性或指出这种方法的一个缺点。
  • 14、肥胖会导致动物产生各种各样的健康问题。科学家认为肥胖是一种与脑部食欲控制功能失调有关的疾病。为探究引起肥胖的原因,科学家将两种肥胖小鼠D品系、O品系分别与正常品系小鼠的个体进行连体手术,效果见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家在手术前提出假说1:肥胖者可能是血浆中缺少某种抑制食欲的物质(简称为L)而导致肥胖。通过手术将两只鼠的皮肤缝合在一起并连通两只鼠的毛细血管循环,目的是让两只小鼠的成分相同。两只小鼠需要具备近乎完全相同的遗传背景,从而保证细胞表面有相同的组织相容性抗原以避免现象。
    (2)、连体鼠处理与结果如表4:

    表4

    组别

    实验处理

    实验结果

    1

    D鼠与正常鼠连休

    D鼠摄食量变化不大;正常鼠摄食量减少,最终饿死

    2

    O鼠与正常鼠连体

    O鼠摄食量减少,直至正常鼠水平;正常鼠摄食量变化不大

    对于两组连体鼠的实验结果,科学家认为:组(填序号)的实验结果可以直接支持其假说1。而另一组的实验结果则可以用假说2解释:相应品系的肥胖鼠体内能与物质L结合的(结构)缺失或损坏,导致L无法发挥作用。科学家利用上述的小鼠品系作为实验材料,通过实验验证了假说2,请写出该实验的实验思路和实验结果:

    ①实验思路:

    ②实验结果:

    (3)、其他科学家进一步研究发现相关机理,进食会导致人体脂肪储存,引起脂肪细胞分泌物质L,L可以抑制脑部产生食欲使动物减少进食。人们用物质L作为药物来治疗人类肥胖,但该药在临床试验中的效果却因个体不同而不同,请分析原因
  • 15、某水库在建设开发过程中,因破坏原有植被和土壤而导致大量山体裸露,形成岩质边坡。由于岩质边坡相对较高且坡度较大,土层相对较薄,植被恢复难度大,因此修复时常采用客土喷播技术。该技术先通过铁丝网挂网将岩质边坡固定为稳定载体,然后将客土基质(含有泥炭土和糠壳等有机疏松材料、缓释型复合肥与种植土)、保水剂、微生物菌剂、草籽和灌木种子等按一定比例混合拌和,最后掺水喷射至受喷面上。成活后的植物根系与铁丝网、客土基质形成三维植被网,三者共同构成牢固稳定的生态防护结构,从而实现耐用可靠性与生态美观性的双赢。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客土基质中的泥炭土和糠壳有利于植物种子获取充足的 , 从而促进种子萌发;同时也有利于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从而为植株生长提供充足的。复合肥中含有氮磷钾等元素,能满足植株生长所需,缓释型复合肥的养分释放速率远小于速效肥料。从环保角度分析,使用缓释型复合肥是为了避免
    (2)、在边坡修复过程中,一般会经历草本植物群落→灌草混生群落→乔灌草立体群落的过程,该过程称为。研究人员认为乔灌草立体群落并非岩质边坡植被配置的最佳模式,理由是。因此修复时应选择的草本和灌木种类,把它们的种子按一定比例与客土基质混合。
    (3)、研究人员还通过多种方法来增加植被种类和数量,从而提高修复后库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请分析上述做法是否合理。
  • 16、调整行株距配置是优化水稻冠层结构(群体内植株个体之间,以及叶片、茎杆等器官之间的空间关系)、提高光能利用率和产量最直接最高效的手段。常用的行株距配置有行距与株距不同的栽插模式、宽行与窄行不同的栽插模式两种类型,如图所示。为探究不同行株距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科研人员设置了3个行株距栽插水平,开展了相关基地试验。试验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组别

    行距×株距(cm×cm)

    种植密度(株/m2

    叶绿素含量

    冠层温度(℃)

    气孔导度[mol/(m2·s)]

    净光合速率[μmol/(m2·s)]

    产量(kg/hm2

    CK

    30×12

    83.34

    33.58

    31.8

    0.18

    19.44

    8078

    R1

    30×14

    71.43

    35.98

    31.2

    0.26

    21.22

    8268

    R2

    (20+40)×12

    83.34

    37.26

    30.6

    0.22

    23.26

    10489

    注:冠层温度是指水稻冠层茎、叶、穗表面温度的平均值:气孔导度是指气孔张开的程度。分析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1)、与CK相比,R1处理的水稻植株叶绿素含量增加,有利于增强叶片对光的捕获能力。水稻冠层温度降低,有利于叶片在高温天气下减缓 , 进而减少对暗反应的影响,最终使水稻植株产量提高。
    (2)、宽窄行处理(R2处理)有助于改善水稻群体透光度和通风情况,显著提高水稻群体产量的原因包括:①可以使到达作物中下层叶片,提高单位面积的光能利用效率;②可以为水稻植株提供 , 使R2处理的水稻群体暗反应速率提高。
    (3)、与CK相比,R1、R2处理水稻的叶绿素含量、冠层温度、气孔导度均与CK有差异,说明改变,均会影响上述光合指标,进而影响净光合速率和产量。
    (4)、科研人员进一步研究发现另一行株距配置为25cm×14cm的实验组也可以显著提高水稻产量。若将本试验经验(3个实验组的研究结果)用于提高其他粮食作物的产量,则可以在种植试验时从等方向上调整行株距配置。
  • 17、研究发现,体外转录合成的mRNA与天然RNA是有差异的,天然RNA具有核苷碱基修饰,因而可对抗RNA酶的水解。新冠病毒mRNA疫苗需用脂质纳米颗粒(LNP)包裹体外合成的mRNA向细胞内递送,机理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图9可知,体外合成的mRNA被封装在LNP中以的方式进入靶细胞,形成内体小泡。进入靶细胞的mRNA会被细胞中的识别,从而激活RNA酶,使mRNA在翻译为抗原蛋白前被降解。
    (2)、科学家对体外合成的新冠病毒抗原蛋白mRNA进行处理,再用LNP包裹并递送至靶细胞,以避免其被识别和降解,抗原蛋白合成量显著。抗原蛋白分泌到细胞外,激活宿主的免疫应答,产生相应的 , 从而使宿主获得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虽然新冠病毒变异快,但科学家通过对原mRNA疫苗进行的处理,即可获得新的变异株抗原的疫苗,因此mRNA疫苗比传统疫苗更能快速应对病毒变异。
    (3)、科学家进一步计划用mRNA技术开发“癌症疫苗”用于治疗癌症。请根据新冠病毒mRNA疫苗技术写出“癌症疫苗”的主要研究思路:
  • 18、某植物的花瓣颜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A、a和B、b),其关系如图所示。当基因型为Aa时,A基因只能在花瓣特定位置的细胞表达,从而使花瓣表现为镶粉或镶红,当基因型为AA时,A基因能在所有花瓣细胞表达,从而使花瓣表现为纯粉或纯红。一株开镶红花的植株M自交所得后代出现了花瓣颜色所有表型,下列关于植株M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基因型有可能是AaBb或者AaBB B、自交后代纯粉植株不一定是纯合子 C、自交后代出现纯白植株概率是1/16 D、测交后代有可能出现1:1:2的比例
  • 19、长时程增强(LTP)是突触前神经纤维受到高频刺激后,突触传递强度增强且能持续数小时至几天的电现象,与人的长时记忆有关。图是海马区某区域LTP产生机制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Ca2+/钙调蛋白复合体能引起大量谷氨酸释放 B、突触后膜反应增强与AMPA受体量增加有关 C、阻断了NMDA受体的作用依然能引起LTP D、据图示机制判断LTP的产生属于正反馈调节
  • 20、苯丙酮尿症(PKU)患者由于苯丙氨酸代谢途径中的酶缺陷,导致苯丙氨酸及其代谢产物苯丙酮酸在体内蓄积,从而对神经系统造成损伤,低蛋白饮食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为探究新的治疗手段,科研人员在大肠埃希菌EcN菌株中导入苯丙氨酸裂解酶基因,构建了表达苯丙氨酸裂解酶的工程益生菌EcN-PAL,并分别在有氧、缺氧条件下培养EcN-PAL和EcN,检测苯丙氨酸降解率,结果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注:苯丙氨酸降解率=×100%

    A、培养基应加入一定浓度的苯丙氨酸并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处理 B、设置EcN组是为了排除苯丙氨酸自然降解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C、对比有氧、缺氧条件下的表现可帮助评价其在消化道中作用 D、若EcN-PAL能大量分泌苯丙氨酸裂解酶可以提高其治疗效果
上一页 710 711 712 713 71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