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 下列科学史实验中,属于应用“加法原理”的是(  )
    A、绿色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红色荧光标记的人细胞融合后,荧光均匀分布 B、18O分别标记H218O和C18O2 , 供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比较释放氧气的类型 C、在混有R型细菌和S型细菌提取物的培养基中加入DNA酶,只长R型细菌 D、将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胚芽鞘弯曲生长
  • 2、 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普遍的调节机制。下列关于反馈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血糖调节的过程中,胰岛素使血糖浓度下降,进而抑制胰岛A细胞的分泌 B、人体内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时会促进下丘脑和垂体分别分泌TRH和TSH C、富营养的水体中藻类疯长,藻类死亡后引起水体进一步恶化,属于正反馈调节 D、害虫数量增加,食虫鸟随之增多,进而使害虫数量受到抑制,属于负反馈调节
  • 3、 如图表示无氧运动中产生的乳酸在肌肉和肝脏中的部分代谢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①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B、过程②伴随有CO2的生成 C、过程③会导致血液pH呈酸性 D、过程④为放能反应
  • 4、 关于图中过程①②③的分析,正确的是(  )
    A、①需要DNA聚合酶的催化 B、①RNA合成的方向是从5'到3' C、参与②的RNA有三种,都没有氢键 D、③进行的场所是类囊体薄膜
  • 5、 关于图中细胞膜、细胞核和叶绿体三种结构的分析,正确的是(  )
    A、都具有双层膜结构 B、构成膜的基本支架都是磷酸双分子层 C、膜的外表面都有糖被 D、共同参与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 6、

    叶绿体中催化CO2固定的酶R由叶绿体DNA编码的大亚基和细胞核DNA编码的小亚基共同组装而成,其合成过程及部分相关代谢途径如图所示。完成下面小题。

    关于图中DNA、RNA、酶R和淀粉四种物质的分析,正确的是(  )
    A、都以碳链为骨架 B、都含有C、H、O、N元素 C、R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 D、DNA和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中有三种是相同的
  • 7、 广东在全国率先实施公益林效益补偿制度。下列公益林改造措施中,与生态工程原理对应正确的是(  )
    A、单一种植碳储量更高的桉树人工林,遵循循环原理 B、打造“无废弃物林业”保证土壤肥力,遵循整体原理 C、兼顾生态环境、经济旅游和政策文化等效益,遵循协调原理 D、适当补充种植与优势树种生态位不同的本土树种,遵循自生原理
  • 8、 为研究多种血糖调节因子的作用,我国科学家开发出胰岛素抵抗模型鼠。为扩增模型鼠数量,科学家通过诱导优良模型鼠体细胞转化获得iPS细胞,继而利用iPS细胞培育出与模型鼠遗传特性相同的克隆鼠,具体步骤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黑鼠的体细胞在诱导因子的作用下转化为iPS细胞的过程与植物组织培养中的过程类似。该过程结束后,细胞的全能性(填“提高”或“降低”)。
    (2)、图中灰鼠形成的受精卵,经过一次有丝分裂后可得到双细胞胚。为获得更多的双细胞胚,可对灰鼠注射激素,使其超数排卵。
    (3)、囊胚中的内细胞团将来可以发育成胎儿的。上图中的重构胚通过①技术进入代孕白鼠子宫内继续发育,X鼠的体色为。上图中可以是雄鼠的有(填图中相关鼠的名称)。
    (4)、为确定克隆鼠的培育是否成功,须对X鼠进行的相关检测。
  • 9、 癌症的免疫疗法通过重新激活抗肿瘤的免疫细胞,克服肿瘤的免疫逃逸,科研人员在不断研究中发现多种免疫治疗方法的结合是提高治疗效果的途径之一。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功能。
    (2)、由于基因突变,癌细胞表面物质发生改变,如某些种类癌细胞表面高表达膜蛋白PSMA和PD-L1。图1中PD-L1能抑制T细胞的活化,使癌细胞发生免疫逃逸。临床上可利用PD-1的单克隆抗体进行癌症治疗,据图1推测,其原因是
    (3)、CD28是T细胞表面受体,T细胞的有效激活依赖于CD28在癌细胞与T细胞结合部位的聚集。因此,科研人员尝试构建既能结合PSMA,又能结合CD28的双特异性抗体PSMA×CD28,诱导T细胞定向杀伤癌细胞,如图2所示。

    制备过程:先将分别注射到小鼠体内,分离出B淋巴细胞,诱导其与小鼠的骨髓瘤细胞融合,筛选得到 , 再诱导两种细胞融合。成功融合的细胞会表达两种L链和两种H链,由于会产生多种抗体,因此还需进行筛选,才能获得所需的双特异性抗体PSMA×CD28。

    (4)、科研人员将癌细胞和T细胞共同培养,加入不同抗体,比较不同抗体对T细胞活化的作用。实验各组由活化T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IL-2含量如图3所示,实验结果说明

  • 10、 为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很多城市利用人工湿地,构建了藻菌共生污水净化系统,对生活和工业污水进行净化处理。下图是藻菌共生污水净化系统进行废水处理的流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工湿地中,芦苇属于挺水植物,绿藻属于浮游植物,黑藻属于沉水植物,这些植物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结构,显著提高了
    (2)、厌氧池中的厌氧微生物的代谢类型是 , 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3)、经过氧化塘处理后,后部溶解氧的含量比前部溶解氧的含量(填“多”

    或“少”),理由是

    (4)、若该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中沼虾仅以浮游藻类为食。科研人员对沼虾的能量流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如下表[单位:kJ/(cm2⋅a)]。

    浮游藻类同化的能量

    沼虾摄入浮游藻类的能量

    沼虾粪便中的能量

    沼虾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沼虾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150

    50

    26

    21

    据表分析,沼虾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kJ/(cm2⋅a)。

    (5)、虽然人工湿地对城市生态的调节起重要作用,但不能仅仅依靠人工湿地对污水的净化,还应该加强对污染源的控制,理由是
  • 11、 安农S-1是我国发现的第一个籼稻温敏不育系突变体,其在温度高于25℃时表现为花粉败育。水稻可进行自花受粉,其雄性可育与TMS5基因和Ub基因有关。TMS5基因编码核酸酶(RNase ZS1)用于切割Ub基因转录出的mRNA,避免产生过多的Ub蛋白。野生型的TMS5基因在第70、71位碱基对发生了替换,形成雄性不育突变体的tms5基因。图1仅显示基因中非模板链部分碱基序列。高温诱导Ub基因过量表达,若Ub蛋白含量过多将导致花粉败育,如图2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雄性不育突变体进行杂交水稻育种,该过程中不需要
    (2)、将野生型与雄性不育突变体杂交,F1均为野生型,F1自交后代中野生型与雄性不育的性状分离比为3∶1,说明雄性不育性状由性基因控制。
    (3)、结合图1推断RNase ZS1失活的原因:TMS5基因突变为tms5基因,第

    70、71位碱基对发生替换,导致 , 进而使RNase ZS1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功能丧失。结合图1、图2,从分子水平说明安农S-1在高温下花粉败育的原因:

    (4)、科研人员发现另一温敏雄性不育隐性突变体甲,其在温度高于25℃时也表现为花粉败育,由隐性基因tms3控制。请设计实验验证tms3基因和tms5基因是非等位基因,写出设计思路和预期结果。

    设计思路:

    预期结果:

    (5)、若tms3基因与tms5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在温度低于25℃条件下,让两种纯合突变体杂交得F1 , F1自交得F2 , 在温度高于25℃条件下,F2育性的表型及比例为 , 其中雄性可育个体的基因型有种。
  • 12、 微藻是一类在陆地、海洋分布广泛,营养丰富且光合利用度高的自养植物。植物吸收光能超过光合作用所能利用的量时,会引起光能转化效率下降,这种现象称为光抑制。光抑制主要发生在PSⅡ上,PSⅡ是由蛋白质和光合色素组成的复合物,能将水分解为O2和H+并释放电子。电子积累过多时产生的活性氧破坏PSⅡ,使光合速率下降。中国科学院研究人员提出“非基因方式电子引流”的策略,利用能接收电子的人工电子梭(铁氰化钾)有效解除微藻的光抑制现象,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PSⅡ分解水的场所是 , PSⅡ将水分解释放的电子用于与结合,形成NADPH,该过程中发生的能量转化为
    (2)、据图分析,在光照强度由Ⅰ2降低到Ⅰ1的过程中,对照组微藻的光能转化效率(填“降低”“不变”或“提高”),理由是
    (3)、若用对照组中经Ⅰ1和Ⅰ3光照强度处理的微藻进行实验,分别加入铁氰化钾后,再置于Ⅰ3光照强度下,则经Ⅰ1光照强度处理的微藻的光合放氧速率(填“较高”或“较低”),原因是
  • 13、 丙酮被广泛用作生产塑料的原料和有机溶剂。热乙酸穆尔氏菌能以氢为能源,利用CO2或CO生产乙酸。研究团队去除了该微生物生成乙酸的相关基因,然后导入了其他基因,这样可以抑制乙酸的生成并促进丙酮的合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基因工程成功的原因之一是不同生物的DNA结构相同 B、基因工程中的目的基因可以人工合成并通过PCR进行扩增 C、导入的其他基因需要与启动子等调控组件重组在一起 D、检测该微生物中新的基因是否表达,可采用DNA分子杂交技术
  • 14、 双层平板法是对噬菌体进行计数的常用方法。在培养皿中倒入琼脂含量为2%的培养基凝固成底层平板后,将琼脂含量为1%的培养基熔化并冷却至45~48℃,然后加入敏感指示菌和待测噬菌体稀释悬液的混合液,充分混匀后立即倒入底层平板上形成双层平板。培养一段时间后,根据噬菌斑的数目可计算原液中噬菌体的数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倒平板前需利用不同方法对培养基和培养皿进行灭菌 B、若利用双层平板法对T2噬菌体进行计数,可选用乳酸菌为敏感指示菌 C、上层平板中出现噬菌斑的原因是噬菌体侵染宿主细菌使其裂解死亡 D、若上层平板中琼脂浓度较低,可能形成的噬菌斑较大,有利于计数
  • 15、 生态系统功能是生态系统所体现的各种功效或作用,主要表现在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等方面,它们是通过生态系统的核心——生物群落来实现的。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碳循环过程中,无机环境中的碳不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 B、生态系统能量输入长期小于输出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趋于减弱 C、喷洒农药可以杀死农田害虫,说明化学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 D、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都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
  • 16、 水体富营养化会导致湖泊从“清水态”草型生态系统向“浑水态”藻型生态系统转变。塞氏盘为测量地表水透明度或透光度的专用工具,使用时将塞氏盘徐徐沉入水中,待盘面下沉到刚好看不清的深度时,此深度即标记为水体透明度。透明度大小取决于水的浑浊度(水中混有各种浮游生物和悬浮物造成的浑浊程度)和色度(悬浮生物和溶解有机物造成的颜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水体的透明度可随季节、昼夜以及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B、湖泊从“清水态”向“浑水态”的转变属于群落演替 C、透明度太小,可能是水质被污染,进而引起鱼类大规模死亡 D、湖泊中生产者越多,湖泊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强
  • 17、 GA(赤霉素)可上调PIN1(生长素转运蛋白)的表达水平,进而改变生长素的分布。某同学设计下表实验验证上述结论,实验材料、试剂有野生型拟南芥、PIN1缺陷型拟南芥(不能合成PIN1)、GA溶液、清水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实验组别

    实验材料

    实验处理

    实验结果

    对照组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1中PIN1的表达水平上升,生长素分布在更靠近韧皮部一侧;对照组、实验组2的生长素分布情况接近

    实验组1

    野生型拟南芥

    GA溶液

    实验组2

    A、表中①②分别为野生型拟南芥、PIN1缺陷型拟南芥 B、表中③④分别为GA溶液、清水 C、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有无GA处理和植株的种类 D、该实验的因变量为PIN1的表达水平、生长素的分布情况
  • 18、 脑水肿与脑脊液增多有关,其发病机制之一是脑外伤时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进一步研究发现,脑水肿一般均与水通道蛋白AQP-4、血管活性物质NO有关,二者与脑组织含水量的相关性如图1、图2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脑水肿会使脑细胞的内环境中一些化学成分的含量发生变化 B、脑水肿可能与蛋白质从血浆进入脑脊液,使脑脊液渗透压增大有关 C、脑组织中AQP-4表达水平升高是诱发脑水肿的重要机制 D、降低AQP-4的表达水平或抑制NO的合成均有利于治疗脑水肿
  • 19、 吸烟有害健康,尽早戒烟有益健康。有数据显示,烟瘾者戒烟后体重普遍都会增加,这与烟草中的主要成分——尼古丁相关。尼古丁对于机体生命活动的部分影响机制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尼古丁刺激POMC神经元引起食欲下降的过程属于非条件反射 B、受刺激后POMC神经元膜内电位发生的变化是由正变负 C、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作用相反,一般不能作用于同一器官 D、戒烟会改善食欲,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减弱,肾上腺素释放减少
  • 20、 蚊成虫可作为媒介传播多种疾病。某地区早期采用喷洒灭蚊剂M来控蚊,后又采用细菌控蚊,取得了理想效果。下图表示控蚊期间某种蚊成虫数量的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灭蚊剂M直接作用于蚊虫的基因型并影响其基因频率 B、与A点相比,C点时对灭蚊剂M有抗性的该种蚊成虫数量明显增多 C、与灭蚊剂M相比,细菌不能定向改变该种蚊种群的基因频率 D、DE段曲线表明细菌对该种蚊的进化和发展不再影响
上一页 703 704 705 706 70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