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 茄子的白花和紫花、绿果皮和紫果皮是两对相对性状,分别受到等位基因A/a、R/r的控制,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现有紫花紫果皮(甲)、紫花绿果皮(乙)、白花紫果皮(丙)三个纯合品系的茄子。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一:甲和乙杂交,F1全为紫花紫果皮,F1自交,F2中紫花紫果皮:紫花绿果皮=3:1.实验二:乙和丙杂交,F1全为紫花紫果皮。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紫花对白花为显性,紫果皮对绿果皮为隐性 B、甲、乙、丙的基因型分别是AArr、AARR、aarr C、实验一中F1的基因型和实验二中F1的基因型相同 D、实验二中F1自交得到的后代的表型比例是9:3:3:1
  • 2、 小麦是雌雄异花同株的作物,小麦的毛颖对光颖为显性,受1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一株毛颖小麦甲,确定其基因型最简便的办法是(    )
    A、选另一株光颖小麦与其杂交,若子代都表现为毛颖,则甲为纯合子 B、选另一株光颖小麦与其杂交,若子代中出现光颖小麦,则甲为杂合子 C、让其进行自花传粉,若子代中出现光颖小麦,则甲为杂合子 D、让其与多株毛颖小麦杂交,若子代中毛颖小麦:光颖小麦≈3:1,则甲为杂合子
  • 3、 某科研工作者将基因型为Dd的高茎豌豆自交得F1 , 让F1自交得到F2 , F2高茎豌豆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比例为(    )
    A、1/2 B、3/8 C、3/5 D、5/8
  • 4、 美花石斛是一种名贵中药材。为了探究其生长情况,某研究小组制作了美花石斛茎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观察得到图1所示的图像,该研究小组在同一天不同时间段取多个茎尖制作装片,观察、记录并统计细胞分裂指数,结果如图2所示(细胞分裂指数=分裂细胞数/细胞总数)。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可用甲紫溶液对茎尖细胞进行染色,然后用清水漂洗 B、细胞①中的染色体数是细胞③中的两倍,两者的核DNA数则相等 C、9:00细胞分裂指数最高,说明此时茎尖分生区中分裂期的细胞数多于分裂间期的 D、细胞④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细胞中染色体缓缓移动到赤道板处
  • 5、 生命会经历出生、生长、成熟、繁殖、衰老直至最后死亡的生命历程,活细胞也一样。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中细胞的自然更新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B、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和坏死对生物体都有积极意义 C、衰老细胞内细胞核的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 D、随着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端粒不断缩短,端粒内侧的正常基因受损导致细胞衰老
  • 6、 纺锤体组装检验点(SAC)的检查机制是保证染色体正确分离的重要机制之一。正常情况下,当所有的染色体与来自纺锤体两极的微管正确连接,并排列在赤道板上时,SAC才能失活,从而使细胞分裂进入下一时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纺锤体的组装发生在有丝分裂的中期 B、SAC失活是细胞进入有丝分裂后期的关键 C、当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时,每条染色体还有2个DNA分子 D、若SAC异常,则细胞分裂可能会停止
  • 7、 20世纪中叶升始,科学家不断通过实验探究遗传物质的本质,使生物学研究进入分子生物学领域。请回答下列问题:
    (1)、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①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采用的方法是  , 他们没有用14C和18O来分别标记蛋白质和DNA,原因是

    ②用35S标记的组和用32P标记的组中,放射性分别主要分布于试管的 , 两组实验结果对照说明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2)、某研究小组在南极冰层中发现一种全新的病毒,为探究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做了如下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用具:该病毒核酸提取物、DNA酶、RNA酶、小白鼠及等渗生理盐水、注射器等。

    I.实验步骤:

    ①取健康且生长状况基本一致的小白鼠若干,随机均分成四组,编号为A、B、C、D。

    ②将下表补充完整,并将配制溶液分别注射入小白鼠体内。

    组别

    A

    B

    C

    D

    注射溶液

    该病毒核酸提取物和RNA酶

    该病毒核酸提取物

    生理盐水

    ③相同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比较各组小白鼠的发病情况。

    Ⅱ.结果预测及结论:

    ①若 , 则DNA是该病毒的遗传物质;

    ②若 , 则RNA是该病毒遗传物质。

    Ⅲ.实验分析:从实验组A、B可以看出该实验控制自变量时采用的是(填“加法”或“减法”)原理。

  • 8、 已知果蝇的灰身与黑身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直毛与分叉毛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F表示,隐性基因用f表示)。两只亲代果蝇杂交得到以下子代类型和比例如下表,请回答:


    灰身、直毛

    灰身、分叉毛

    黑身、直毛

    黑身、分叉毛

    雌蝇

    3/4

    0

    1/4

    0

    雄蝇

    3/8

    3/8

    1/8

    1/8

    (1)、科学家常选择果蝇作遗传学研究材料,其优点是。(至少答两项)
    (2)、控制直毛与分叉毛的基因位于染色体,判断的依据是
    (3)、亲代果蝇的基因型为
    (4)、子代表现型为灰身直毛的雌蝇中,杂合子占
    (5)、将F1中灰身直毛雌蝇与黑身分叉毛雄蝇交配,得到F2 , F2中表型为黑身分叉毛的果蝇占
  • 9、 豌豆种子的圆粒与皱粒是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R、r控制,当R基因插入一段外源DNA片段时,就成为r基因。下图是豌豆圆粒和皱粒种子形成的机制。据图回答:

    (1)、图中过程a发生所需要的酶是 , a过程需要的物质是从细胞质进入细胞核的,它们是。(写出两种即可)
    (2)、过程b中核糖体在 mRNA 上的移动方向是(填“从左向右”或“从右向左”),一个mRNA上结合多个核糖体的意义是
    (3)、由放大后的图可知,R基因中决定“”的模板链的碱基序列为
    (4)、基因R、r的根本区别是
    (5)、由图可知,基因控制性状的途径之一是 , 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 10、 某观赏植物雌雄同株,花色有红、粉、白三种类型,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分别用A、a,B、b表示)。现有甲、乙两个(纯合)白花品系,分别与一纯合的粉花品系丙(AAbb)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据此回答问题:

    杂交组合

    实验1

    实验2

    P

    甲×丙

    乙×丙

    F1类型及比例

    全是粉花

    全是红花

    F2类型及比例

    粉花:白花=3:1

    红花:粉花:白花=9:3:4

    (1)、控制该植物花色的两对基因的遗传(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2)、甲的基因型为
    (3)、实验2中,若对F1进行测交实验,则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
    (4)、实验2的F2中粉花个体的基因型可能为。若要确定某一粉花个体是否为纯合子,最简便的方法是:

    结果预测及结论:

    ① 若 , 则该粉花个体是纯合子;

    ② 若 , 则该粉花个体是杂合子。

  • 11、 某生物学兴趣小组以小鼠为实验材料,进行相关实验探究,图甲、乙是某雌性小鼠体内细胞的分裂示意图(仅显示部分染色体),图丙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时期染色体数量变化曲线。图丁中细胞类型是依据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数量关系而划分的。请据图回答:

    (1)、甲细胞所处时期是 , 含有个四分体,a和e同时进入一个卵细胞的概率为
    (2)、乙细胞的名称为 , c、d的分开发生在图丙中的(填序号)阶段。
    (3)、图丙A和B两个生理过程的名称分别是 , 它们对于维持小鼠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以及遗传和变异都十分重要。
    (4)、图丙中,曲线在①②阶段下降的原因是
    (5)、在图丁的5种细胞类型中,一定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类型有(填字母)。
  • 12、 下图为甲病(A、a)和乙病(B、b)的遗传系谱图,其中一种遗传病为伴性遗传病(不考虑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B、13号个体的乙病致病基因来自7号个体 C、4号个体基因型为AaXBXB或AaXBXb D、5号个体同时含有甲、乙两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的概率是1/4
  • 13、 一个15N标记的、含100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片段,其中一条中T+A占30%,若将该DNA分子放在14N的培养基中连复制3次,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DNA分子的另一条链中T+A占70% B、该DNA分子中含有A的数目为400个 C、经3次复制后,子代DNA分子中含14N的比例为7/8 D、该DNA分子复制3次需要消耗4900个G
  • 14、 如图甲、乙表示真核生物细胞核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中的某两个阶段的示意图,图丙为图乙中部分片段的放大示意图。对此分析合理的是(  )

    A、甲所示过程主要在细胞核内进行,乙过程主要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B、甲、乙所示过程,酶2和酶3都催化磷酸二酯键的形成 C、甲、乙所示过程,子链合成的方向都是从 3'端→5' D、图丙中两圆圈内所示的是同一种物质
  • 15、 人类性染色体XY一部分是同源的(图中Ⅰ片段),另一部分是非同源的。下列遗传图谱中(分别代表患病女性和患病男性)致病基因不可能位于图中Ⅱ-­1片段的是(  )

    A、 B、 C、 D、
  • 16、 如图是某DNA片段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②③⑤构成一个脱氧核苷酸 B、a、b链反向平行,该DNA片段含有4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C、DNA分子中C、G含量越高,DNA分子越稳定 D、a链中(A+C)/(T+G)的值与b链中该比值相同
  • 17、 下图是“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其中亲代噬菌体已用32P标记,A.C中的方框代表大肠杆菌。下列关于本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锥形瓶内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大肠杆菌的,其营养成分中的P应含32P标记 B、若要达到实验目的,还要再设计一组用35S标记噬菌体进行的实验,两组相互对照 C、图中若只有C中含大量放射性,可直接证明的是噬菌体的DNA侵入了大肠杆菌 D、实验中B对应部分有少量放射性,可能原因是实验时间过长,部分细菌裂解
  • 18、 肺炎链球菌有R型和S型,S型菌有荚膜,R型菌无荚膜。下图是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组培养基出现的R型菌落比例远大于S型菌落 B、若乙组培养基中出现R型和S型菌落,与甲对照说明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 C、若丙组不出现S型菌落,与甲对照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该实验过程中利用了酶的专一性
  • 19、 图甲是某生物的一个精细胞,图中染色体的黑色表示来自父方、白色表示来自母方。根据染色体的类型判断图乙中与图甲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的有(    )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 20、 豌豆子叶的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种子形状的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用两个豌豆亲本杂交,F1中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3:3:1:1,则F1中不同于亲本表型的比例是(  )
    A、1/2 B、1/4 C、1/3 D、3/16
上一页 670 671 672 673 67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