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 细胞自噬过程中一些损坏的蛋白质或细胞器被自噬体小泡包裹后,送入溶酶体中进行降解,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溶酶体能消化细胞从外界吞入的颗粒 B、线粒体中丙酮酸的厌氧分解为细胞自噬供能 C、溶酶体是由高尔基体分泌的小泡逐渐发育形成的 D、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普遍存在动物细胞中
  • 2、 下列属于原核生物的是(  )
    A、蓝细菌 B、噬菌体 C、酵母菌 D、金鱼草
  • 3、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成熟植物细胞具有大液泡利于渗透吸水 B、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较大,有利于气体交换的进行 C、吞噬细胞的质膜流动性强,细胞内的溶酶体中含有多种碱性水解酶 D、性腺细胞的内质网一般比较发达,有利于合成更多的脂质
  • 4、 雄性动物体内的雄激素的化学本质是(  )
    A、糖类 B、油脂 C、固醇 D、蛋白质
  • 5、 从1865年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到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这几十年间,人类对遗传现象的认识逐步深入。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中叶,科学家发现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在研究它③们的遗传功能时,发生了争议。艾弗里首次通过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图1实验挑战了蛋白质是遗传物质的观点,该实验利用了(填“减法原理”或“加法原理”)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后来,科学家赫尔希和蔡斯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了图1中的(填图1中的序号)物质。

    (2)、用32P和35S标记的噬菌体分别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一段时间后,用搅拌器搅拌,然后离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检测两组上清液中的放射性,以及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得到的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

    若实验结果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则可推测曲线甲代表(填“32P”或“35S”)标记组的上清液放射性情况。图2中“被侵染的细菌”的存活率曲线基本保持在100%,该组数据的意义是作为对照组,以证明 , 否则细胞外32P放射性会增高。

    (3)、科学家沃森和克里克默契配合,共同揭示了“DNA的优美螺旋”,该结构C、G含量所占比例越(填“高”或“低”),DNA分子结构越稳定。
  • 6、 果蝇某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纯种野生型雌、雄品系与纯种突变型雌、雄品系(均未交配过),某研究小组从中选取亲本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实验结果可推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填“常”或“X”)染色体上,理由是
    (2)、从实验结果还可以推断突变型对野生型为(填“显性”或“隐性”)。若用B、b表示该对等位基因,则F1果蝇的基因型为
    (3)、欲进一步验证以上推断,可从F2中选择材料进行杂交实验,应选择F2中的作为亲本进行实验,若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 , 则推断成立。
  • 7、 某哺乳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某个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的过程如图1所示,①②③代表相关过程,I~V表示细胞。图2为减数分裂过程(甲~丁)中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数量关系图。不考虑染色体互换,回答下列问题:

    (1)、该哺乳动物的减数分裂可形成种卵细胞。若细胞Ⅲ的基因型是AAbb,则细胞IV的基因型是
    (2)、图1中细胞Ⅱ的名称是 , 该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可能与图2中的时期所对应的染色体数相同。
    (3)、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发生在图1中(填序号)过程。
  • 8、 某植物的株高受到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的控制,其株高有高茎、半矮茎和矮茎三种类型。当植株含有基因A,不含基因B时表现为半矮茎;当植株含有基因B,不含基因A时表现为高茎;其余均表现为矮茎。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题中信息分析,矮茎植株的基因型有种。
    (2)、研究人员选择纯合的矮茎甲和矮茎乙植株杂交,F1表现为矮茎,F1自交,F2中矮茎:高茎:半矮茎=10:3:3。

    ①研究人员认为基因A、a和B、b的遗传(填“遵循”或“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其依据是

    ②亲本矮茎甲和矮茎乙植株的基因型组合是

    (3)、若让第(2)问中的F1测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是 , 其后代矮茎中的杂合子所占比例为
  • 9、 下图为果蝇核DNA复制的电镜照片,箭头所指的结构叫作DNA复制泡(DNA上正在复制的部分)。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复制泡可出现于细胞分裂前的间期 B、较大的复制泡复制起始时间较晚 C、复制泡只出现在细胞核中 D、复制泡的出现说明复制过程出现了错误
  • 10、 下图为某真核生物DNA片段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氢键,氢键越多DNA的结构越不稳定 B、②是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C、DNA复制过程中会有③的断裂和形成 D、若α链中G+C占56%,则DNA分子中A占22%
  • 11、 某实验小组模拟“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该实验的噬菌体是被32P标记的 B、图中离心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C、若实验中保温时间过长,则上清液的放射性会增强 D、若使用35S标记噬菌体,则在新形成的噬菌体中不能检测到放射性
  • 12、 科研人员在某试管中加入4 种脱氧核苷酸(其中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ATP、某些酶和噬菌体的DNA等物质,结果在该试管中检测到含有放射性标记的噬菌体 DNA。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实验结果表明噬菌体的DNA分子具有自我复制能力 B、噬菌体的DNA能够为DNA复制提供模板 C、“某些酶”中含DNA聚合酶,该酶能解开DNA双螺旋并催化子链的合成 D、ATP能为DNA分子复制提供能量
  • 13、 人乳头瘤病毒(HPV)是一种很小的无包膜的环状双链DNA病毒。下列有关HPV遗传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排列在外侧构成其基本骨架 B、双链DNA中碱基的数目和脱氧核糖的数目相等 C、DNA分子两条链之间的碱基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形成碱基对 D、环状DNA分子也具有游离的磷酸基团
  • 14、 下列科学实验与研究方法或原理的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  )

    选项

    实验

    研究方法或原理

    A

    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减法原理

    B

    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

    模型建构法

    C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同位素标记法

    D

    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假说—演绎法

    A、A B、B C、C D、D
  • 15、 先天性夜盲症是由一对等位基因E/e控制的遗传病,表现为夜间或光线昏暗环境下的视力减弱或完全丧失。某男孩患有先天性夜盲症,其相关遗传系谱图如图所示,已知Ⅱ-6和Ⅱ-7的基因型不同。不考虑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先天性夜盲症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Ⅲ-8的致病基因来自I-2和I-3 C、Ⅱ-5和Ⅱ-6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 D、未出生的Ⅲ-9不可能是患病女孩
  • 16、 遗传性肾炎是一种由X染色体上的显性致病基因G引起的疾病,表现为无症状蛋白尿或反复发作的血尿等。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遗传病的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B、患该遗传病的个体的基因型一共有5种 C、若男性患者与健康女性婚配,则其儿子均不患病 D、若女性患者与健康男性婚配,则其后代均患病
  • 17、 竹子(2n=24)属于禾本科植物,其体细胞含12对染色体。取竹子的雄蕊染色后制片,在显微镜下观察,一般观察不到的是(    )
    A、含有24条染色体的细胞 B、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细胞 C、染色体移到两极的细胞 D、含有24个四分体的细胞
  • 18、 受精作用是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染色体数目只有体细胞的一半的细胞均是精细胞和卵细胞 B、同种生物前后代的染色体数目相同是由有丝分裂和受精作用决定的 C、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卵细胞,一半来自精子 D、受精作用时卵细胞和精子结合的随机性,使后代呈现多样性
  • 19、 某性原细胞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分裂过程中产生的细胞不可能含有两个X染色体的是(  )
    A、减数分裂I的初级卵母细胞 B、减数分裂I的初级精母细胞 C、减数分裂Ⅱ的次级卵母细胞 D、减数分裂Ⅱ的次级精母细胞
  • 20、 茉莉花的紫花(A)对白花(a)为显性,宽叶(B)对窄叶(b)为显性,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现让基因型为 AaBb与aaBb的个体杂交,其子代中出现新的性状组合的个体占全部子代个体的比例为(    )
    A、1/4 B、3/4 C、1/8 D、3/8
上一页 669 670 671 672 67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