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我国古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生物学道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是因为植物的开花受光照时间和温度的影响 B、“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可体现植物的向光性 C、“儿童疾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可体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是因为植物体内乙烯和脱落酸含量升高
-
2、学习以下材料,回答(1)~(5)题。
癌细胞的“釜底抽薪”
癌症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这与癌细胞的狡猾息息相关。免疫细胞是执行免疫功能的细胞,其中T细胞能够识别并杀死某些类型的癌细胞和被病毒感染的细胞。研究发现,T细胞表面的PD-1与正常细胞表面的PD-L1一旦结合,T细胞即可“认清”对方,不触发免疫反应。癌细胞可以通过过量表达PD-L1来逃避免疫系统的“追杀”:当T细胞上的PD-1识别出癌细胞表达的PD-L1后,就会误以为这些癌细胞是自己人,并“高抬贵手”放它们一马。基于此,科学家使用PD-1抗体(可与PD-1结合)来阻断这一信号通路,从而使T细胞能有效杀死癌细胞。
但上述疗法只对一小部分患者有效,癌细胞远比我们想象的狡猾,它们可能同时使用多种策略来逃避免疫系统的追捕。癌细胞可以进行有氧糖酵解(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实现癌细胞快速增殖。相比之下,人体内的正常细胞则非常依赖线粒体供能,而癌细胞似乎不仅知道这一点,还以此发现了打倒T细胞的方式。
某研究团队分别将小鼠和人的乳腺癌细胞与T细胞一起培养,用电镜观察癌细胞和T细胞之间的互动。发现癌细胞的体表会伸出多个“大手”,即长的纳米管道,以连接T细胞(图1)。这个举动充满敌意,它们可能会通过管道,偷走T细胞的线粒体。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科研人员使用绿色荧光标记了T细胞中的线粒体,并将其与乳腺癌细胞共同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实验现象,结果证明癌细胞确实利用纳米管道“偷”走了T细胞的线粒体。
当T细胞到达肿瘤周围时,肿瘤微环境中的多种分子,就会开始抑制T细胞的活性。随着T细胞被“偷家”,它们失去战斗能力,从此一蹶不振走向衰竭。这就解释了目前免疫疗法的局限性。
(1)、多数癌细胞即使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也会优先进行无氧呼吸,在(场所)中将葡萄糖转化为 , 此特性使癌细胞对葡萄糖的需求正常细胞。(2)、癌细胞用于“釜底抽薪”的纳米管道类似于高等植物细胞间的。(3)、推测文中证明癌细胞利用纳米管道“偷”走T细胞线粒体的实验现象是。若要证实线粒体只能通过纳米管道从T细胞向癌细胞单向运输,在此基础上需补充实验:。(写出思路即可)(4)、下列科学事实与用PD-1抗体治疗癌症的原理不同的是___________。A、叶肉细胞中可与结合后进行光呼吸降低光合效率 B、单宁酸可以与淀粉酶的活性位点结合,抑制淀粉的消化 C、CO进入血液循环与红细胞的血红蛋白结合造成CO中毒 D、ATP水解产生的磷酸基团与载体蛋白结合使其发生磷酸化 -
3、黄瓜在同一土地上连续种植后,会出现品质下降、产量降低、病虫害加重等连作障碍问题。为研究黄瓜根系分泌的自毒物质(如肉桂酸)与连作障碍之间的关系,科研人员进行了系列实验。研究发现黄瓜自毒物质通过抑制细胞的增殖影响黄瓜胚根的生长。(1)、在细胞增殖过程中,一个细胞周期是指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为止,包括分裂间期(、S、)和分裂期(M),如图1所示。(2)、2C为黄瓜体细胞DNA含量。黄瓜胚根根尖组织里存在2C、4C和8C三种DNA含量的细胞。DNA复制发生在图1的期,推测DNA含量为的细胞的出现表明黄瓜根尖细胞分裂进程受到了阻碍。(3)、推测黄瓜根尖细胞分裂进程受阻现象与细胞内活性氧(如)含量有关。科研人员用不同浓度的肉桂酸处理黄瓜胚根,三天后测量细胞内的含量,结果如图2。已知植株衰老会导致细胞核内复制水平提高。增加会导致细胞死亡。从而导致植株早衰。根据以上信息在答题卡上完善流程图。(4)、研究发现,肉桂酸处理后黄瓜细胞内可溶性糖含量降低,造成呼吸作用底物不足,导致呼吸速率显著降低。科研人员推测外源添加蔗糖可以缓解该现象,请在答题卡上将实验组和预期实验结果补充完整。
-
4、图1为线粒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线粒体中部分膜结构及其上发生的反应。(1)、图2表示图1中的结构,图中发生的过程将由M侧顺浓度梯度转运到N侧,并驱动ATP合成,ATP合成的直接驱动力由浓度差提供。(2)、为验证上述结论,科研人员提取蛋白P嵌到人工脂质体囊泡(囊泡内侧相当于线粒体内外膜的膜间腔,如图3所示)上,将嵌有蛋白P的人工脂质体进行下表实验操作,有ATP生成的是组。在形成ATP时,蛋白P的作用是。
组别
实验前处理
实验操作及检测
1组
置于pH为4的缓冲液一段时间,使人工脂质体膜内外pH都为4
转移至pH=4的缓冲液、添加ADP和Pi
放置一段时间后,检测ATP的生成情况
2组
转移至pH⇒8的缓冲液、添加ADP和Pi
(3)、研究发现肿瘤中心区域细胞中线粒体融合增强(会导致呼吸链复合体的活性增强、细胞耗氧速率增加等)。为研究在营养缺乏时线粒体融合对肿瘤细胞糖代谢的调控,科研人员用肿瘤细胞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下表。指标
组别
细胞耗氧速率
线粒体ATP产生量
呼吸链复合体的活性
甲组:常规培养
4.2
1.0
0.90
乙组:营养缺乏
5.6
1.4
2.39
丙组:营养缺乏+抑制磷酸化
3.1
0.8
1.22
注:DRP1是一种参与调控线粒体形态和功能的蛋白质
磷酸化是指DRP1第637位点丝氨酸磷酸化
据表分析:①推测营养缺乏和磷酸化对线粒体融合的作用分别是和。
②根据实验结果,完善肿瘤细胞在营养缺乏条件下的代谢调控途径,对应字母排列顺序是。
营养缺乏→□→□→□产能效率提高→适应营养缺乏环境
a.线粒体融合增强
b.磷酸化增强
c.细胞耗氧速率增加、线粒体ATP产生量增加
d.线粒体嵴密度增加、呼吸链复合体的活性增加
-
5、玉米丝黑穗病是由黍轴黑粉菌侵染导致,随着玉米连年种植,该病逐年加重。为缓解此病,现选用5种药物进行实验。玉米发病率与在高渗溶液中丧失质壁分离能力的细胞百分率呈正比。(1)、病原菌的菌丝破坏了细胞的 , 使之丧失了半透膜的性质,导致被菌丝侵入的表皮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2)、质壁分离法可以直接判断出抗病性,从而为田间发病率提供一定的依据。科研人员进行了图1所示研究,测定了在不同条件下未发生质壁分离细胞的比例,根据结果选定药物4和5进行下一步实验的原因是。(3)、科研人员进一步在玉米个体水平进行了实验,结果如下表。综合分析,处理应当成为首选 , 理由是。
不同药物处理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效果
稀释比例
药物种类
平均发病率(%)
防效率(%)
1:40
4
3.37
79.99
5
2.30
86.36
对照
16.86
—
1:50
4
5.93
64.85
5
2.26
86.60
对照
16.86
—
1:60
4
2.34
86.12
5
3.41
79.77
对照
16.86
—
-
6、柑橘一般采用嫁接的方式进行繁殖,其中砧木是果树生长的基础(图1),为探究缺铁胁迫对柑橘砧木幼苗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系列研究。(1)、铁元素主要以形式被植物根细胞从土壤中通过方式逆浓度吸收。(2)、为探究缺铁对枳壳和枳橙两种砧木的影响,将上述砧木幼苗放在缺铁(-Fe)和正常铁(+Fe)培养液中培养。选取各植株顶端完全展开、成熟的第3~4片叶,提取并计算总叶绿素的含量,结果如图2,推测缺铁对枳橙叶片光合色素的影响较大,依据是。(3)、为进一步探究缺铁的影响,观察上述材料的叶绿体超微结构,结果如图3。a、b为不同条件下砧木幼苗类囊体片层的亚显微结构典型照片,推测是枳橙缺铁胁迫下的照片,理由是。(4)、培养3个月后,检测不同材料的蔗糖和淀粉含量,结果如下所示,缺铁条件下的含量明显上升,可能的原因是光合作用产物运输受阻。
砧木
处理
蔗糖
淀粉
枳壳
-Fe
0.27
1.12
+Fe
1.49
1.80
枳橙
-Fe
4.87
1.51
+Fe
2.88
2.12
(5)、综合以上研究,缺铁胁迫导致枳橙砧木幼苗光合作用明显降低的因素可能是。(写出两点) -
7、血红蛋白(HbA)由4条肽链构成,其中α、β链各2条。一般情况下氧合血红蛋白(HbA与氧分子结合而成)为红色,脱氧血红蛋白(没有携带氧的HbA)为紫红色或蓝紫色。图1是HbA的四级结构示意图,图2是β链一端的氨基酸序列。回答下列问题:(1)、HbA的一级结构指肽链上的排列顺序。(2)、若组成HbA的两条β链完全相同,根据图1和图2判断一条β肽链和一个HbA分子至少含有和个游离的氨基。(3)、强酸能破坏蛋白质的 , 使蛋白质变性。(4)、双缩脲试剂和蛋白质的紫色反应与暴露肽键的数目呈正相关。为验证盐酸能使蛋白质变性,可选用(填“HbA”或“牛奶”)为材料,并用双缩脲试剂检测,预测实验结果是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样液的紫色程度 , 原因是。
-
8、如图所示为溶酶体在细胞自体吞噬和异体吞噬过程的示意图,①~⑤表示细胞结构。回答下列问题。(1)、溶酶体是细胞内具有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该膜主要由和构成。(2)、据图分析,初级溶酶体是由[③]产生的,其具有“消化”作用是因为内部含有多种酸性水解酶,图中参与这些酶形成的细胞器有(填序号)。(3)、在细胞自体吞噬过程中,自体吞噬泡可以降解④,说明溶酶体具有的功能;异体吞噬过程中,细胞能识别病原体主要依赖细胞膜上的。(4)、溶酶体内的pH约为5,细胞质基质的pH约为7.2。一般情况下,溶酶体内少量的水解酶泄漏到细胞质基质中不会损伤细胞结构,原因可能是。
-
9、下表实验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内容
操作步骤
A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
向待测样液中先加溶液,再加溶液
B
观察细胞质流动
用低倍镜找到特定区域的黑藻叶肉细胞,再换高倍镜观察
C
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将过氧化氢溶液与肝脏研磨液混匀后,再在不同pH下反应一定时间
D
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
将解离后的根尖用甲紫溶液染色,再用清水漂洗
A、A B、B C、C D、D -
10、研究人员利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抑制纺锤体形成)处理蚕豆和玉米根尖,实验结果如下表。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秋水仙素质量分数(%)
蚕豆染色体数目变异率(%)
玉米染色体数目变异率(%)
0.01
3.32
2.34
0.05
4.66
3.60
0.10
6.50
4.64
0.15
9.22
5.52
0.20
10.37
5.77
A、变异率随秋水仙素浓度增大而增大 B、秋水仙素处理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 C、蚕豆比玉米对秋水仙素的反应更敏感 D、秋水仙素作用于有丝分裂的间期 -
11、神经干细胞是一种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下列有关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根本原因是基因选择性表达 B、由神经干细胞分化形成的大脑新神经元其全能性升高 C、神经干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通常具有较强的分裂能力 D、分化过程中DNA和蛋白质的结构均会发生稳定性的改变
-
12、绿叶海天牛会将摄取的藻类中的叶绿体长期储存在自身细胞中并加以利用,余生便无需进食。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A、绿叶海天牛体内含有来自于藻类的DNA B、不含叶绿体的绿叶海天牛细胞无法合成ATP C、绿叶海天牛和绿藻的细胞边界都是细胞膜 D、藻类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为绿叶海天牛提供有机物
-
13、胆固醇在血液中通过与磷脂和蛋白质结合形成低密度脂蛋白(LDL)运输,LDL进入细胞的过程如下图所示。胞内体中的酸性环境是LDL受体顺利返回细胞膜的必要条件。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LDL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胞吐,该方式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B、跨膜进入胞内体受阻可能会导致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增多 C、胞内体上的LDL受体最终返回细胞膜,有利于受体的循环利用 D、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可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
14、下图表示萌发的小麦种子中可能发生的相关生理过程,a~e表示物质,①~④表示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产生ATP最多的过程和最少的过程分别是③和① B、图中物质c为[H],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都能产生 C、经过①②葡萄糖中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了 D、图中物质b为 , 过程③和④都在线粒体中进行
-
15、研究人员将标记的磷酸注入离体肝细胞,1~2分钟后迅速分离得到细胞内的ATP,结果发现ATP末端磷酸基团被标记,并测得ATP总含量与注入前几乎一致。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延长在细胞中的时间,腺苷中也可能会有放射性 B、上述实验中的ATP合成过程均发生在肝细胞的线粒体 C、分析可知在ATP的3个磷酸基团中出现的概率相等 D、ATP总量没有明显变化是因为ATP与ADP转化速率很快
-
16、下列关于细胞衰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衰老细胞内的色素积累较少 B、端粒受损不可能导致细胞衰老 C、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不会发生改变 D、细胞皱缩,水分减少,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
17、下列有关细胞分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分化只发生在胚胎发育阶段 B、细胞分化导致细胞的功能趋向于专门化 C、细胞分化过程体现动物细胞核的全能性 D、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
18、下图为某生物(2n=2)细胞分裂模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图中显示的是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B、乙细胞中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C、丙细胞出现细胞板实现胞质分裂 D、甲细胞中核DNA分子数是染色体数目的2倍
-
19、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解离的目的是使得组织中的细胞破裂 B、黑藻叶片不适宜用于观察有丝分裂实验 C、显微镜视野中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目较多 D、在显微镜视野下可以看到细胞的连续分裂
-
20、下列有关细胞增殖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 B、分裂中期染色体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 C、在细胞周期中每条染色体都有姐妹染色单体 D、染色体数目加倍和DNA分子数目加倍发生在不同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