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果蝇成体中的神经干细胞(NSC)可在机体需要时增殖,也可分化为神经细胞、神经胶质细胞等以达到稳定细胞数量或修复机体的目的。研究证明果蝇胚胎早期发育时,NSC中Trbl基因的表达会使NSC进入暂不增殖的状态,且有相当部分(约75%)的细胞停滞在了G2期。如图显示了果蝇胚胎发育早期NSC细胞进入或解除停滞状态的分子机理,其中Trbl、Akt、dILPs都是蛋白质分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干细胞属于成体干细胞 B、处于增殖期Ⅰ的细胞和停滞期的细胞DNA的含量可能存在差异 C、Akt可以促进NSC脱离停滞期、能促进细胞分裂 D、dILPs可能是一种激素分子,通过与细胞内的Akt结合可抑制Trbl发挥作用 -
2、糖酵解是葡萄糖氧化分解成2分子丙酮酸的过程。葡萄糖可在己糖激酶作用下,磷酸化成1,6-二磷酸葡萄糖,是糖酵解过程中的关键步骤。科研人员找到一种代糖——脱氧葡萄糖。该代糖同样可被己糖激酶磷酸化,但磷酸化后的产物不能参与后续反应,而是在胞内积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己糖激酶具有一定的专一性 B、摄入该代糖后,细胞内的ATP含量显著下降 C、己糖激酶直接参与反应,过程中自身构象会改变 D、代糖对以无氧呼吸为主的癌细胞的抑制效果更显著
-
3、盛夏中午花卉叶片表面温度非常高,蒸腾作用强。为了能及时补充叶片水分,根系需要不断地从土壤吸收水分。如果这个时候给花浇冷水,导致土壤温度突然降低,根系的根毛就会因为受到低温刺激而立即收缩,阻碍水分的正常吸收。而此时花卉叶面的气孔还没有关闭,叶片大量失水,植物内部水分供求失去了平衡,就会产生“生理干旱”,严重时会引起植株死亡。这种现象在草本花卉中反应非常明显, 比如天竺葵、翠菊等都最忌炎热天气中午浇冷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夏日正午,植物根毛细胞通过主动运输从土壤中吸收水分 B、植物叶片不能吸水是因为表皮细胞没有水通道蛋白的基因 C、盛夏中午,植物细胞渗透压大小关系是叶肉>茎>根毛 D、依据不完全归纳法,草本花卉都应该避免正午浇水
-
4、内质网(ER)是细胞质内由膜组成的一系列片状的囊腔和管状的腔,彼此相通形成一个隔离于细胞质基质的管道系统,为细胞中的重要细胞器。下列关于内质网的描述,正确的是( )A、内质网是细胞内囊泡运输的交通枢纽 B、性腺细胞的内质网是合成性激素的场所 C、蛋白质的合成都需要经过内质网的折叠 D、内质网维持着细胞形态,锚定支撑着细胞器
-
5、某家族涉及甲、乙两种遗传病,甲病由等位基因A/a控制,乙病由等位基因B/b控制,且乙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小组成员对该家族部分个体的这两对基因进行凝胶电泳分离,得到如图2所示带谱(四种条带各代表一种基因)。回答下列问题。
(1)、甲病是染色体遗传病,等位基因A/a和B/b在遗传上(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写出Ⅰ1、Ⅱ6关于两种遗传病的基因型:。检测Ⅲ3关于两对基因的带谱,可能具有图2中的条带是条带(填数字)。Ⅱ3和Ⅱ4再生育一个既患甲病又患乙病男孩的概率是。(3)、写出Ⅲ2两种致病基因的来源(图中的最终来源):甲病,一个a来自Ⅱ1 , 另一a个来自;乙病一个b来自Ⅱ1,另一个b来自。 -
6、如图为真核生物DNA的结构(图甲)及发生的相关生理过程(图乙、丙)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解旋酶破坏的化学键是图甲中的(填序号),DNA 聚合酶催化形成的化学键是图甲中的(填序号)。(2)、图乙可以看出该过程具有和的特点。抑制癌细胞中的该过程可以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原因是。(3)、图丙中的过程(填图丙中的序号)与图乙过程相同,酶C的名称是 , 图丙涉及的酶C的作用是。图丙中过程③完成后,形成的肽链结构(填“相同”或“不相同”)。 -
7、玉米(2N=20)是雌雄同株的植物,顶生雄花序,侧生雌花序,已知玉米的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控制上述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有两个纯合的玉米品种甲(DDRR)和乙(ddrr),试根据下图分析回答:
(1)、玉米的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定律。(2)、将图1中F1代与另一玉米品种丙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如图2所示,则丙的基因型为。丙的测交后代中与丙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3)、已知玉米高秆植株易倒伏,农业生产希望获得不易倒伏、不易染病且稳定遗传的品种,按照图1中的程序得到F2代后,对植株进行病原体感染处理,选出表现型为的植株,通过多次自交并不断选择后获得所需的新品种。将F2代中上述表现型的植株自交,F3中表现型符合生产要求的植株占。(4)、科研人员在统计实验田中成熟玉米植株的存活率时发现,易感植株存活率是1/2,高秆植株存活率是2/3,其他植株的存活率是1,据此得出上图1中F2成熟植株表现型有种,比例为(不论顺序)。 -
8、如图1为实验小组同学绘制的某二倍体动物(2N=4)精原细胞的分裂模式图,图2表示相应细胞中染色体、核DNA、染色单体的数量。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绘制错误的分裂模式图是(填图1中标号),判断的理由是 ;(2)、图2中表示核DNA数目的是(填“a”“b”或“c”)。图1中与图2中1对应的细胞是(填图1中标号)。图2中的Ⅲ对应减数分裂的期。(3)、若该精原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其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了一个基因型为AABBbb的次级精母细胞,则该精原细胞产生的4个精细胞的基因型是。 -
9、小熊猫和大熊猫是两个不同的物种。小熊猫喜食箭竹的竹笋、嫩枝和竹叶,各种野果、树叶、苔藓、以及捕食小鸟或其它小动物、昆虫等,而大熊猫99%的食物都是竹子。最新群体遗传学的研究表明,现存大熊猫并未走到进化历史的尽头,仍然具有进化潜力。回答下列问题:(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现存大熊猫与小熊猫进化的原材料是 , 其中的基因突变不一定改变生物性状的原因是;大熊猫与小熊猫是两个物种的原因是。(2)、大熊猫和小熊猫之间性状的差异,体现了多样性层次。这种多样性的形成主要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结果。(3)、科学家经研究发现。熊猫的祖先也是食肉动物,作为捕食者,其在客观上起到了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收割理论”认为捕食者往往捕食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占绝对优势,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4)、某大熊猫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20%,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50%(各种基因型个体生存能力相同)。几年后 对该种群进行调查时,发现基因型AA 的个体占30%,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40%。该种群(填“发生”或“没发生”)进化、原因是。
-
10、在一个果蝇种群中,雌雄果蝇数量相等,且雌雄个体之间可以自由交配。若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80%,a的基因频率为20%。在I、Ⅱ、Ⅲ时间段都经历多次繁殖过程,定期随机抽取计算出A和a的基因频率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说明:实线表示A的基因频率变化,虚线表示a的基因频率变化
A、若该对等位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经历三个时间段后,种群中XAXa、XAY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2%、20% B、若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Ⅰ和Ⅲ的时间阶段中雌雄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都是32%,II时间段中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可以达到最大值 C、在第Ⅰ和Ⅲ时间段中A和a的基因频率不变,多次繁殖的后代基因型频率也不变 D、经历了I、Ⅱ、Ⅲ时间段,该种群产生了进化,但不一定有新物种产生 -
11、某植物的花色有黄色、褐色、蓝色、红色和紫色5种,其由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的三对等位基因(A/a、B/b、D/d)控制。当植株基因型为A_B_dd时,花瓣呈现紫色。野生型植株都为紫色纯合子,甲、乙、丙三个突变株自交,F1的结果如下:
突变株甲(紫色)→F1:3/4紫色、1/4黄色
突变株乙(红色)→F1:9/16红色,3/16紫色、4/16黄色
突变株丙(红色)→F1:9/16红色、3/16紫色、3/16褐色、1/16蓝色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野生型植株与突变株甲杂交,F1全部表现为紫色 B、若突变株甲与突变株乙杂交,F1中紫色植株的概率可能为3/8 C、突变株丙自交所得F1中的紫色植株与褐色植株杂交,子代中褐色杂合子的概率为1/9 D、突变株乙自交所得F1中的紫色植株与突变株乙杂交,子代中黄色纯合子的概率为1/12 -
12、用基因型为Aa的小麦分别进行:①连续自交、②随机交配、③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④随机交配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根据各代Aa基因型频率绘制曲线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要尽快获得AA纯种小麦,③比④更慢 B、曲线Ⅱ的F3和曲线Ⅲ的F2中Aa基因型频率相等 C、曲线Ⅳ的Fn中纯合体(子)的比例比上一代增加(1/2)n D、曲线Ⅰ和Ⅳ的各子代间产生A和a的配子比例始终相等 -
13、遗传密码的破译需要解决“碱基组合与氨基酸之间对应关系的规律”这一难题。下图是遗传密码破译过程中的蛋白质体外合成实验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中每个试管内只加入多个同种氨基酸作为翻译的原料,UUU……作为翻译的模板 B、图示实验操作需要在实验前除去细胞提取液中的DNA和mRNA C、图示实验添加多聚尿嘧啶核苷酸后,出现多聚苯丙氨酸,说明苯丙氨酸的密码子就是UUU D、图示实验中其他操作和成分不变,可用GGG……代替UUU……,来破解GGG决定的氨基酸种类 -
14、如图表示有关遗传信息传递的模拟实验,相关叙述合理的是( )
A、若X是mRNA,Y是多肽,则管内必须加入氨基酸 B、若X是DNA一条链,Y含有U,则管内必须加入逆转录酶 C、若X是tRNA,Y是多肽,则管内必须加入脱氧核苷酸 D、若X是HIV的RNA,Y是DNA,则管内必须加入DNA酶 -
15、生物兴趣小组开展人类遗传病发病率和遗传方式的调查活动,发现某家系同时有甲遗传病(基因为A、a)和乙遗传病(基因为B、b)患者,系谱如图1;对部分家庭成员是否携带甲病基因进行核酸分子检测,结果如图2,已知乙病为常染色体遗传病,且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10000。上述基因均不位于Y染色体上,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Ⅲ9是患病男孩的概率是11/27 C、Ⅱ7同时携带两种致病基因的概率是4/9 D、Ⅱ7与另一健康男子再婚,生一个患乙病孩子的概率约为1/303 -
16、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大量使用抗生素是引起细菌抗药性增强的重要原因。最近研究也表明 细菌耐药性的扩散也不完全是被动的,耐药菌能够通过一些生理作用把易感细菌转化为抗药性细菌。下图是细菌抗药性形成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由于不同浓度抗生素的处理导致细菌个体间产生了抗药性的差异 B、由此可以推测适时更换不同种类的抗生素可以减缓更强抗药性细菌的产生 C、导致细菌种群强抗药性基因的频率提高的过程是图中的 b、d D、抗药性细菌接触并使易感细菌发生抗药性转化的这种变异属于基因突变 -
17、下列关于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某生物卵原细胞(2N=4)的每对同源染色体中有一条染色体的DNA分子两条链均被15N标记,该卵原细胞在14N的环境中进行减数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卵母细胞中含有15N标记的染色体有2条 B、某生物体细胞中有1对同源染色体,将该细胞置于3H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使其DNA均被带上放射性。若让其连续分裂2次,产生的子细胞中具有放射性的细胞有4个 C、将一条链被15N标记的某DNA分子(第1代),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上培养到第n代,则只含14N的DNA分子为2n-2 D、用3H、15N、32P和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可在子代噬菌体的DNA中找到3H、15N、32P
-
18、下列甲、乙、丙、丁图分别是基因型为AaBb的某生物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和分裂过程中物质或结构变化的相关模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甲中细胞①对应图乙中的AB段 B、图甲中对应图乙HI段的是细胞③④ C、图甲中对应图丙Ⅱ时期的是细胞①② D、图甲中细胞④对应图丁的I阶段 -
19、某自花传粉或异花传粉的二倍体植物,其花色有紫色、红色、黄色和白色,分别由复等位基因A、a1、a2、a3控制,基因的显隐性关系为:A>a1>a2>a3 , 其中a3a3个体有50%的死亡,将紫花(Aa3)自交得F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控制花色的基因A、a1、a2、a3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B、将F1中的紫花与白花个体杂交,子代基因型和花色均最多有4种 C、F1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3:a3a3=2:4:1 D、若含A的花粉50%不育,则Aa1自交后代紫花中稳定遗传的占1/4
-
20、下列关于图解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分离定律的实质表现在图甲中①②③ B、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表现在图乙中的④⑤⑥ C、图甲中③过程的随机性是子代Aa占1/2的原因之一 D、图乙中子代aaBB的个体在aaB_中占的比例为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