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细胞中线粒体能够通过分裂实现增殖。分裂时,核基因控制合成的GTP酶有序地排列在线粒体外膜中央的分裂面上,形成环线粒体的纤维状结构。纤维状结构依靠GTP酶催化GTP(鸟苷三磷酸,其与ATP结构相似)水解提供的能量进行收缩,使线粒体分裂完成增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线粒体内的DNA分子在线粒体分裂前进行了复制 B、GTP水解两个磷酸基团后的结构是组成RNA的单体 C、GTP酶在核糖体上合成,具有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生理功能 D、线粒体的半自主复制广泛发生在所有细胞的分裂间期
  • 2、在一定条件下,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置于某种溶液中,测得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的比值变化曲线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出现图示比值说明外界溶液中的溶质不能被吸收或吸收量较少 B、达到图中B点所用的时间受外界温度、溶质种类等因素的影响 C、当溶质可被细胞吸收时,恢复为正常状态时细胞液的浓度不变 D、从t1到t2 , 细胞液浓度持续增加,细胞吸水能力也随之增强
  • 3、蛋白质在一定浓度的Na+溶液中形成沉淀(盐析),会影响蛋白质的功能。盐碱地植物的根系对Na+有富集作用,其根尖成熟区细胞的细胞液中Na+浓度远高于土壤溶液和细胞质基质中的Na+浓度。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液泡中较多的Na+增大细胞液浓度,有利于根细胞的渗透吸水 B、根细胞吸收Na+过程中,会发生ATP水解和Na+通道蛋白的磷酸化 C、盐胁迫条件下,液泡吸收细胞质基质中的Na+会对酶活性产生影响 D、大量种植并收割耐盐碱植物,可降低土壤的盐碱度达到逐步改良土壤的目的
  • 4、在细胞核中,rRNA和蛋白质分别组装成大、小亚基,大、小亚基经核孔进入细胞质基质,结合并组装成核糖体,组装过程如图。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核糖体是由单层生物膜构成的细胞器 B、rRNA和蛋白质在核仁中组装成核糖体 C、真核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可能含有核糖体 D、在宿主细胞中,病毒可利用自身核糖体合成蛋白质
  • 5、真核细胞的核孔是由多种亲核蛋白构成的蛋白质复合物组成的复杂结构,控制着核质之间的物质运输。其中,亲核蛋白HPR1能协助mRNA的转移。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核孔主要运输蛋白质、核苷酸等生物大分子,且有单向性和选择性 B、细胞中被甲紫溶液染色成深色的物质都可以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 C、若HPR1基因发生突变,mRNA可能会大量集中在细胞核 D、细胞核是细胞的代谢中心,代谢旺盛的细胞中核孔数量较多
  • 6、下列有关HCl和NaOH溶液在生物学实验中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探究pH影响酶活性实验中,HCl和NaOH溶液分别用于设定酸性和碱性条件 B、检测还原糖时,先加入质量浓度为0.1g/mLNaOH溶液创造碱性环境 C、用一定浓度的HCl溶液处理黑藻叶肉细胞,将不会观察到质壁分离后的复原 D、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时,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吸收通入空气中的CO2
  • 7、人体免疫球蛋白由两条相同的重链和两条相同的轻链通过链间二硫键连接而成。不同的免疫球蛋白中重链和轻链靠近N端肽链游离氨基端的氨基酸序列变化很大,称为可变区;靠近C端肽链游离羧基端的氨基酸序列稳定,称为恒定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构成人体某种免疫球蛋白的氨基酸种类至少有21种 B、不同免疫球蛋白功能上的差异主要由其空间结构决定 C、不同免疫球蛋白能与特定抗原结合是由可变区决定的 D、免疫球蛋白可清除细胞内相应抗原以维持机体的稳态
  • 8、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的细菌,能引起人类和动物多种疾病,可从草鱼及锦鲤等鱼类中分离得到。下列关于铜绿假单胞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铜绿假单胞菌属于原核生物,细胞中含有两类核酸 B、铜绿假单胞菌的蛋白质是在鱼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 C、铜绿假单胞菌可以通过有丝分裂方式进行大量增殖 D、铜绿假单胞菌的有机物中都含有C、H、O、N元素
  • 9、荔枝在开花期易面临倒春寒现象(气温较低),导致果实产量下降。研究人员开展田间实验,探究一种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主要成分为1,1—二甲基哌啶嗡氯化物)对低温胁迫下荔枝的伤害性的缓解效应。实验设置4个组,即分别依次喷洒清水、调节剂0.25mL/kg、0.5mL/kg、0.75mL/kg(分别记为CK、A、B和C)。根据天气预报信息,在气温骤降前5天进行叶面喷施,喷施1个月后收集相关数据,部分结果如下表、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处理

    净光合速率(μmol·m-2·s-1

    气孔导度(mmol·m-2·s-1

    叶绿素相对含量

    CK

    11.9

    0.082

    58.12

    A

    13.02

    0.086

    60.33

    B

    13.85

    0.087

    61.57

    C

    12.9

    0.091

    60.11

    注:表中气孔导度是指气孔张开的程度。图中MDA为丙二醛,其含量多少可体现细胞脂膜受到的伤害程度。

    (1)、与植物激素相比,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的优点,在农林园艺生产上得到广泛的应用。
    (2)、分析上表数据,与CK组相比,实验组净光合速率均有所提高,其原因可能有(答出两点即可)。综合分析上图和上表,0.75mL/kg的该植物生长调节剂不适宜作为在田间生产所推荐使用的浓度,理由是
    (3)、后续实验中,研究人员还统计了各组果实的结实率和总产量,结果显示4组之间几乎没有差异。请为这一现象给出一个合理的假说:
    (4)、如果你是一名荔枝种植户,基于本题的信息,从成本与收益的角度考虑,你会在荔枝开花期使用该植物生长调节剂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倒春寒带来的影响吗?你的理由是
  • 10、下列有关现代生物技术操作注意事项或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电泳法可以用于蛋白质、DNA、RNA等生物大分子的分离 B、果醋制作时需要经过先通气的主发酵和密封的后发酵两个主要阶段 C、在进行果酒发酵过程中要定期“放气”,也要防止外界细菌进入发酵瓶 D、利用DNA在0.14mol/LNaCl溶液中溶解度最小的特点将DNA与杂质分离
  • 11、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离不开内环境。图甲表示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A、B、C、D表示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几种系统或器官,Ⅰ、Ⅱ是有关的生理过程。图乙为人体组织局部示意图,②④所在位置是某些管道的横切面。回答问题:

    (1)、图甲中实线内液体构成的环境称为 , 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了水泡,该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指图中的[] , 图乙中②处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填名称)
    (2)、蚊子在叮咬我们的皮肤进行吸血时,会把含有抗凝血剂、蚁酸以及多种成分未知的蛋白质的唾液注入体内,有些物质会引起免疫系统发生反应而释放一种叫组胺的物质,该物质能增加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最终使图乙中(填序号)增加,因此在被叮咬的地方就出现了又红又痒的包。
    (3)、内环境的稳态依赖的主要调节机制是调节网络。
  • 12、小麦(2n)因含有丰富的营养而闻名于世,栽培历史距今已有一万年以上,现有高产和低产,易倒伏和抗倒伏两对相对性状,已知高产对低产为显性.抗倒伏对易倒伏为显性。回答下列问题:
    (1)、某育种工作小组用射线对大量的高产易倒伏的幼苗处理,发现了一株高产抗倒伏的个体,这体现了基因突变的特点。
    (2)、为了探究上述突变体是否为纯合体,宜选用个体与突变体进行杂交,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
    (3)、为缩短育种时间.利用染色体消失法诱导小麦单倍体技术使小麦新品种选育更加高效。其过程如下图:

    为了获得纯合的二倍体小麦,可以选用(填试剂名称)处理单倍体苗,其原理是 , 除此之外,低温诱导也可以获得纯合二倍体小麦。

    (4)、HIV利用自己的遗传信息,在全球不同肤色人群的细胞中可以合成相同的蛋白质,原因之一是遗传信息相同,原因之二是:
  • 13、耳蜗中的毛细胞能感知声音,其基底部浸浴在外淋巴液中,顶部浸浴在内淋巴液中。外淋巴液和一般细胞外液的成分类似;内淋巴液却相反,其中含有较高浓度的K(高于毛细胞细胞内液的K浓度)和较低浓度的Na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未受刺激时毛细胞基底部和顶部膜两侧的电位差相等 B、毛细胞受到刺激时内淋巴液中的Na内流进入毛细胞 C、内淋巴液中含有较高浓度的K与主动运输无关 D、K可以通过毛细胞基底部外流进入外淋巴液
  • 14、下图表示人体体液之间的部分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A中不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是
    (2)、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①~⑥的相互关系中,物质交换是单向的是
    (3)、体液包括两部分,绝大多数组织细胞直接从中获得氧气和养料。机体代谢情况发生变化,最易于通过血浆的和理化性质来反映。
    (4)、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的渗透压(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细胞C内的渗透压。血浆中调节pH相对稳定的物质有等。
  • 15、如图为生物组织中某些有机物相互关系及分布的概念图,分析细胞内各有机物的组成及功能,回答下列问题:

    (1)、与物质C、I相比,G还含有的元素是
    (2)、大米、馒头随着咀嚼时间的延长,食物逐渐变“甜”,这种甜味物质是由[       ] 转化产生的。食物中的糖类经人体消化吸收后转化为血液中的物质C,血液中的C除供细胞利用外,多余的部分可以合成[       ]暂时储存起来。当细胞生命活动消耗了能量,人和动物血液中C含量低于正常时,(器官和物质,填名称)便分解产生C及时补充。
    (3)、科学家常将[       ]称为人类的“第七营养素”,原因是
    (4)、软骨病患者的小肠不能很好地吸收钙和磷,导致从尿中排出大量的磷和钙,造成血磷和血钙都很低,形成严重的佝偻病,由此可以推测该病患者体内可能严重缺乏(填名称)。
    (5)、小麦种植的掩埋深度较花生要深,这是因为等质量的小麦和花生种子萌发时,物质氧化分解消耗的氧气量小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花生,从两种种子的物质含量、元素组成及比例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 16、“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池塘中动植物种类繁多。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荷花和蜻蜓都含有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等结构层次 B、“蜻蜓立在小荷上”这一生命活动需要多种细胞的协调配合 C、荷花和蜻蜓的生命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层次存在差异 D、池塘是一个生态系统,其中的小荷、蜻蜓和其他生物一起共同形成了群落
  • 17、“泰坦尼克号”沉没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科学家发现整个船身被一种黄色物质所缠绕。据了解,这些物质是一种新型微生物,后被命名为“泰坦尼克号盐单孢杆菌”,多年来它一直吞噬着船身。下列关于“泰坦尼克号盐单孢杆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B、该生物细胞内含有核糖体 C、该生物和酵母菌一样,都属于原核生物 D、该生物生活在较深的海底,可能是异养生物
  • 18、EDAR 基因的一个碱基替换与东亚人有更多汗腺等典型体征有关。用M、m分别表示突变前后的EDAR 基因,研究发现,m的频率从末次盛冰期后开始明显升高。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
    A、m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m不存在于现代非洲和欧洲人群中 C、m的频率升高是末次盛冰期后环境选择的结果 D、MM、Mm和mm个体的汗腺密度依次下降
  • 19、下列关于动物激素调节实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科学家发现切除胰腺的狗会患上与人的糖尿病类似的疾病,据此提出胰腺能分泌某种抗糖尿病的物质的假说 B、研磨胰腺后的提取物注射给糖尿病患者能明显降血糖 C、公鸡被摘除睾丸后,其雄性性征明显消失,再服用睾酮不能恢复公鸡的性征 D、应用减法原理,给狗结扎输卵管,会使其失去雌性性征
  • 20、将青蛙的头部齐鼓膜后剪去,但其余部分保持基本完好,这样的青蛙被称为脊蛙。用脊蛙做如下实验,下列关于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实验步骤

    实验结果

    第一步

    用1%的硫酸溶液刺激蛙右侧后肢趾部皮肤

    发生屈腿反射

    第二步

    将蛙右侧后肢趾部的皮肤环剥,重复第一步实验

    第三步

    将探针插入蛙的椎管内,破坏蛙的脊髓,重复第一步实验

    A、该实验使用脊蛙,说明大脑对屈腿反射无控制作用 B、①处的结果是不发生屈腿反射,原因是破坏了反射弧的感受器 C、用1%的硫酸溶液直接刺激蛙右侧后肢的肌肉也可发生屈腿 D、②处的结果是不发生屈腿反射,原因是破坏了反射弧的神经中枢
上一页 427 428 429 430 43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