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下列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核生物中既有自养生物又有异养生物 B、细胞的多样性即不同细胞的结构完全不同 C、真核生物是指动物、植物等高等生物,细菌、病毒和真菌都属于原核生物 D、人体的血小板、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所以这两种细胞属于原核细胞
-
2、下列有关细胞学说和生命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施莱登和施旺发现并命名了细胞 B、魏尔肖“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的结论不仅解释了个体发育,也为后来生物进化论的确立埋下了伏笔 C、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漫长而曲折,该过程运用了完全归纳法 D、“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的一个层次,它代表一定自然区域相互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所有生物
-
3、某同学用下图装置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中的葡萄糖溶液可为酵母菌的生长繁殖提供碳源和能源,浓度越高越好 B、若乙瓶溶液由蓝色变成绿色再变成黄色,则说明酵母菌产生了CO2 C、将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滴入酵母菌培养液滤液中,溶液由橙色变为灰绿色则说明酵母菌厌氧呼吸产生了酒精 D、为创设无氧条件,可滴加菜籽油覆盖溶液形成油脂层 -
4、手指割破时机体常出现疼痛、心跳加快等症状。下图为吞噬细胞参与痛觉调控的机制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手指割破产生的兴奋传导至T处,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使后神经元兴奋,T处(图中显示是突触)信号形式转变过程为。(2)、伤害性刺激使心率加快的原因有:交感神经的兴奋,使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下丘脑分泌的 , 促进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该激素使肾上腺皮质分泌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与糖皮质激素经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3)、如图所示,病原体刺激下,吞噬细胞分泌神经生长因子(NGF),NGF作用于感受器上的受体,引起感受器的电位变化,进一步产生兴奋传导到形成痛觉。该过程中Ca2+的作用有。(4)、药物MNAC13是一种抗NGF受体的单克隆抗体,用于治疗炎性疼痛和神经病理性疼痛。该药的作用机制是。 -
5、如下图所示,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轴突可支配骨骼肌收缩运动,同时通过其突触侧支与闰绍细胞构成突触加以调控,右侧为其中某一突触的放大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注:“·”为兴奋性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为甘氨酸,“▄”为士的宁。
(1)、图中涉及的效应器是。放大部位的兴奋传递是单向的原因是。(2)、当闰绍细胞的轴突末梢膜内外电位为时,其突触小体就会释放甘氨酸。结合图示可知甘氨酸为抑制性神经递质,判断依据为。(3)、中药马钱子是马钱科植物马钱的干燥种子(含士的宁),有病人超量误服后马上出现肢体抽搐的症状。请结合图解释其中机理:。 -
6、不同种类的生物,其结构与功能多种多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蓝细菌含有叶绿体,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B、酵母菌和衣藻都有细胞壁和核糖体,具有统一性 C、支原体是原核生物,具有细胞核、细胞膜等结构 D、大肠杆菌和酵母菌都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
7、为了验证N是玉米生长发育必需的元素,请完成以下实验:
实验原理:植物缺N会导致植株矮小,叶片发黄,补充N以后可恢复
材料与用具:完全营养液甲、只缺N的营养液乙(其他元素均具备)、多种相关器材、长势良好且相似的玉米幼苗、含N的无机盐等。
(1)、方法步骤(补充完整):a、取40株长势良好且相似的玉米幼苗,平均分为两组并编为A组、B组。
b、A组置于适宜浓度的 , B组置于等量的。
c、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
d、预期实验结果:A组玉米幼苗 , B组玉米幼苗。
e、预期实验结论:。
(2)、从科学研究的严谨角度出发,为进一步证实A、B两组玉米生长状况的差异的确是由N元素缺乏引起的,可以增加的实验步骤是: , 另一组不作特殊处理。若一段时间后玉米幼苗 , 则可进一步说明N是玉米生长发育必需的元素。 -
8、银杏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植物,其叶片变黄后极具观赏价值。某同学用纸层析法探究银杏绿叶和黄叶的色素差别,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选择新鲜程度不同的叶片混合研磨 B、研磨时用水补充损失的提取液 C、将两组滤纸条置于同一烧杯中层析 D、用过的层析液直接倒入下水道
-
9、同种的二倍体雄、雌动物减数分裂某时期的细胞分裂图像如甲、乙所示。雄性动物的基因型为AAXBY,雌性动物的基因型为AaXBXb。不考虑除图示之外的其他变异,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甲、乙细胞分别为次级精母细胞、初级卵母细胞 B、甲、乙细胞①②染色体上出现a基因的原因相同 C、若乙细胞继续分裂,所产生的配子只有1种类型 D、乙细胞发生的变异是基因重组,该细胞在图示时期之后还可发生基因重组 -
10、图1表示神经纤维在静息和兴奋状态下K+跨膜运输过程,甲、乙为细胞膜上的转运蛋白。图2表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中M侧为神经细胞膜的内侧,N侧为神经细胞膜的外侧 B、图2中②处Na+通道开放以形成动作电位,④处K+通道开放以恢复静息电位 C、若将神经纤维放于较高浓度海水中进行实验,图2中③处值将会变大 D、图2中⑤代表静息电位重新恢复,此时对应图1中K+浓度 M侧高于N侧 -
11、种群存活力分析是一种了解种群灭绝机制的方法,该方法通常以种群在200年内的灭绝概率小于5%作为种群可以维持存活的标准。某小组用这种方法对某地大熊猫的种群存活力进行了分析,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注:环境阻力是指生存空间、食物的限制、天敌的捕食等限制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
A、环境阻力中包含影响大熊猫种群数量变化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B、环境阻力越大,大熊猫初始种群规模越小,灭绝的概率越低 C、环境阻力为0、初始种群规模为80只时,种群可能呈“J”形增长 D、环境阻力为0.02、初始种群规模为160只时,种群可维持存活 -
12、生物大分子是由许多单体连接成的多聚体,如图表示生物大分子的连接方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该图为一段肽链结构模式图,则1表示中心碳原子,2表示“—CO—NH—” B、若该图为一段核酸链结构模式图,则1表示磷酸基团,2表示五碳糖,3为碱基 C、若该图表示多糖结构模式图,则1、2、3连接形成的化合物是单糖 D、若该图表示动物细胞的多糖结构模式图,则该物质主要分布在肌肉和肝脏中 -
13、突触小泡可从细胞质基质摄取神经递质。当兴奋传导至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图中不能检测出神经递质的部位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
14、下列关于人体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A、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都能作用于自身所有的细胞 B、胰腺是重要的内分泌腺,在糖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 C、垂体合成的生长激素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运出细胞 D、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糖尿病可以通过口服胰岛素治疗
-
15、当细胞受到一次阈刺激或阈上刺激时,细胞膜上Na+通道先少量开放,出现Na+少量内流,使膜的静息电位值减小而发生去极化。当去极化进行到某一临界值时,Na+通道大量激活、开放,导致Na+迅速大量内流而形成动作电位。这个足以使膜上Na+通道突然大量开放的临界膜电位值,称为阈电位,达到阈电位的刺激强度就是阈强度。如图表示动作电位产生过程模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阈上刺激和阈刺激引起的峰电位相同 B、图中②阶段属于去极化,Na+以协助扩散的方式内流 C、图中④阶段,Na+通道和K+通道均开放,导致膜电位迅速变为-50 D、任何刺激只要能使膜从静息电位形成阈电位,便能触发动作电位 -
16、下图表示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神经递质从突触小泡内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 B、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 C、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 D、图中受体所在的突触后膜通常是神经元细胞的轴突末梢膜 -
17、乒乓球比赛中,运动员大量出汗,体内失水过多,但细胞外液渗透压总是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上,具体调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均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说明受体不具有特异性 B、大量失水使细胞外液量减少及血钠含量降低时,肾上腺髓质分泌的醛固酮会减少 C、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是通过调节尿量和尿的成分实现的 D、图中A是由垂体合成并且释放的抗利尿激素,B是大脑皮层 -
18、下列有关动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因为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所以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 B、一旦体内激素含量偏离生理范围,会严重影响机体机能 C、激素调节的特点是微量高效,不同的激素可以催化不同的化学反应 D、临床上常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内分泌系统中激素的水平
-
19、多巴胺和乙酰胆碱是大脑纹状体内两种重要的神经递质,二者分泌异常可能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诱发神经系统疾病,例如帕金森病(PD),其致病机理之一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通过胞吐释放,在突触间隙的组织液中自由扩散到突触后膜 B、图中乙酰胆碱引发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而多巴胺不能引起突触后膜膜电位改变 C、图中多巴胺和乙酰胆碱进入突触后膜发挥作用完后会被降解或回收 D、可通过促进多巴胺能神经元或抑制胆碱能神经元的分泌活动来治疗PD -
20、百岁兰是一种沙漠植物,曾在巴西采集到化石,其一生只有两片高度木质化的叶子。百岁兰基因组整体呈现重度甲基化,百岁兰基因组朝着小且“低耗能”的方向演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化石是研究百岁兰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 B、重度甲基化有利于百岁兰避免“有害”突变,故突变无法为其进化提供原材料 C、极端干旱和贫营养的条件,使百岁兰基因组“低耗能”相关基因的频率升高 D、百岁兰高度木质化的两片叶子能适应干旱环境,是自然选择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