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图1 表示某一动物(2n=4)个体体内细胞正常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数量、染色单体数量和核DNA 含量的关系;图 2 表示该动物在细胞增殖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量变化曲线; 图 3 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 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 4 表示该生物体内一组细胞分裂图像。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乙细胞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 。 该动物是 一个   (填 “雌”或“雄”)性动物。
    (2)、图 1 中① 、② 、③表示染色体的是 , 图1 (填罗马数字)对应的细胞内不可能存在同源染色体。
    (3)、图2中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发生在 (用“字母和→”表示)阶段; B 过程表示生物内发生了受精作用。图3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
    (4)、图4中丙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属于图2中(用“字母和→ ”表示)阶段。图4中乙图所示的细胞中相应的数量关系对应图1中的(填罗马数字)。
  • 2、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研究人员为研究土壤的干旱程度对植物光合作用影响的机制,以某水稻品种为材料在自然干旱的条件下进行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期间,各组(答出两点即可)等实验条件应保持一致。实验操作中会重复处理多组,目的是
    (2)、根据图示,在干旱胁迫下,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水稻植株的气孔的变化有利于 , 从而响应干旱胁迫。研究发现,干旱严重时,细胞内水分亏损还会导致叶绿体超微结构破坏,使得类囊体薄膜上的减少,从而直接影响光反应。
    (3)、为研究干旱对水稻耐热性的影响,科学家将相同的水稻种子分别置于正常条件(CK),单一高温条件(H)和干旱—高温交叉条件(DH,先干旱后高温)下萌发,测定其幼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结果如图2所示:

       

    依据图2中的结果,结合光合作用原理分析,导致H组净光合速率显著降低的原因是。DH组净光合速率降低不显著,推测对水稻进行适度的干旱预处理,(填“有利于”或“不利于”)提高水稻的耐热性。

  • 3、S型肺炎链球菌的某种“转化因子”可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研究“转化因子”化学本质的部分实验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步骤①中,酶处理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底物完全水解 B、步骤②中,甲或乙的加入量不影响实验结果 C、步骤④中,固体培养基比液体培养基更有利于细菌转化 D、步骤⑤中,通过涂布分离后观察菌落或鉴定细胞形态得到实验结果
  • 4、中国科学家研究发现黄瓜的苦味物质——葫芦素主要由两个“主控开关”控制合成,叶苦与非苦由一对等位基因A和 a 控制,果苦与非苦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和 b 控制(二者独立遗传)。现将叶和果实均苦味、叶和果实均非苦味的两品系进行杂交,得到F1全为叶和果实均非苦味类型。进一步研究发现叶片中葫芦素能有效抵御害虫侵害,减少农药的使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依据题意,表现型为叶苦果非苦的黄瓜可作为育种工作者首选 B、将 F1植株进行花药离体培养即可快速获得稳定遗传的所需植株 C、亲本叶和果实均苦味、叶和果实均非苦味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 AABB D、将F1自交得F2 , F2中表现型为叶苦果非苦的黄瓜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3
  • 5、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判断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基因型相同的生物,表型一定相同 B、分离定律能用于分析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 C、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表达互不干扰 D、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配子随机结合形成合子的过程中
  • 6、最新研究表明牛磺酸的抗衰老机制为通过保护端粒酶,抑制线粒体功能障碍,减少DNA损伤来对抗细胞衰老,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染色体两端的端粒DNA序列被截短会导致细胞凋亡 B、老年人行动迟缓可能与线粒体功能障碍导致的供能不足有关 C、端粒由蛋白质和DNA构成,会随着细胞分裂次数增多而变短 D、DNA损伤后某些蛋白质合成障碍可能是细胞衰老的直接原因
  • 7、研究发现,细胞凋亡与动物组织损伤后的再生具有密切关系。细胞凋亡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酶-凋亡蛋白酶在动物组织的再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外界某些因素会影响细胞凋亡和细胞分化过程 B、凋亡蛋白酶可诱导细胞凋亡并抑制周围细胞再生 C、凋亡细胞与再生组织细胞中的遗传物质通常相同 D、细胞凋亡和细胞分化过程中都有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 8、如图所示为小肠上皮细胞,其中 SGLT1、GLUT2、Na+-K+ 泵都是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小肠上皮细胞面向肠腔一侧的细胞膜突起形成微绒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葡萄糖依靠SGLT1蛋白进入细胞时,需要消耗能量 B、细胞膜上的Na+-K+泵具有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作用 C、核糖体、线粒体等细胞器功能受损会影响细胞膜上GLUT2的数量 D、葡萄糖从小肠上皮细胞进入内环境和K+由内环境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运输方式相同
  • 9、毛发的形成和生长依赖于毛囊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研究发现,慢性压力会使毛囊干细胞长期保持静止状态,肥胖则导致其易分化成皮肤表面的其他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保持愉悦的心情并及时排解压力有助于减少脱发 B、毛囊干细胞与其他干细胞一样都有一定的分裂能力 C、长期高脂肪饮食可能会使毛囊干细胞分化方向改变而使头发脱落 D、毛囊干细胞分化的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遗传物质均发生了改变
  • 10、科研人员通过实验证实,细胞板的形成与成膜体(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之初,子细胞核之间的纺锤丝与赤道板垂直排列,形成的桶状区域)有关。细胞板的形成机制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注:“N”表示细胞核;“○”表示高尔基体或内质网分泌的含多糖类物质的囊泡;“▬”表示细胞板。

    A、推测成膜体在形成细胞板时具有运输物质的功能 B、由图可说明,多糖类物质在高尔基体或囊泡中合成 C、高尔基体或内质网形成的囊泡在运输物质时会消耗能量 D、成膜体形成时期,核膜、核仁出现,染色体解螺旋成为染色质
  • 11、《齐民要术》中记载了利用荫坑贮存葡萄的方法(如图)。目前我国果蔬主产区普遍使用大型封闭式气调冷藏库(充入氮气替换部分空气),延长了果蔬保鲜时间、增加了农民收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荫坑和气调冷藏库环境减缓了果蔬中营养成分和风味物质的分解 B、荫坑和气调冷藏库贮存的果蔬,有氧呼吸中不需要氧气参与的第一、二阶段正常进行,第三阶段受到抑制 C、气调冷藏库中的低温可以降低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酶的活性 D、气调冷藏库配备的气体过滤装置及时清除乙烯,可延长果蔬保鲜时间
  • 12、褐变往往导致果蔬的色泽加深、风味改变和营养物质流失,多酚氧化酶(PPO)是引起褐变的关键酶。科研人员以OD值为指标,研究了不同pH下,两种梨PPO活性变化的对比情况,实验结果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pH,因变量是OD值 B、多酚氧化酶(PPO)为褐变反应提供活化能 C、实验结果说明,两种梨中PPO的酶活性、最适pH不同 D、实验过程中应将酶和底物混合后再用不同的pH处理
  • 13、植物细胞膜上存在多种H+的转运蛋白,如图若将H+运回细胞与逆浓度吸收某物质相偶联,称为同向运输; 将 H+运回细胞与逆浓度输出某物质相偶联,称为反向运输,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A物质与B物质的运输方式相同 B、H+顺浓度梯度运回细胞,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维持细胞渗透压 C、将植物从光下转到黑暗中,会使B物质的跨膜运输量大幅下降 D、图中 A 物质与H+的运输为同向运输,A物质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
  • 14、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发现细胞内部囊泡运输调控机制的三位科学家。下图是囊泡正常运输的局部放大,囊泡运输与S蛋白有关,科学家发现S蛋白异常会使内质网形成的囊泡在细胞内大量积累,据此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根据题意推测S蛋白可能参与囊泡与高尔基体融合 B、囊泡膜与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等具有一定的结构相似性 C、若细胞货物为胰岛素,则与其加工有关的细胞器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 D、囊泡膜上的蛋白A和细胞膜上的蛋白B特异性识别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 15、溶酶体内的pH约为5.5,细胞质基质的pH约为7.2,如图是溶酶体参与细胞吞噬作用和自噬作用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当细胞缺乏营养物质时,其自噬作用可能会加强 B、细胞内少量溶酶体破裂会造成大部分细胞结构受损 C、自噬溶酶体和异噬溶酶体中的水解酶可催化分解大分子物质 D、溶酶体参与细胞的吞噬作用和自噬作用的过程中均发生了膜的融合
  • 16、激酶一般是指催化磷酸基团转移至底物分子上的一类蛋白质,底物分子通过磷酸基团的转移获得能量而被激活,所以很多激酶需要从ATP中转移磷酸基团;最大的激酶族群是蛋白激酶,蛋白激酶作用于特定的蛋白质,使其参与各种化学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蛋白激酶与其底物分子的组成元素基本相同 B、蛋白激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往往是放能反应 C、蛋白激酶不可以通过磷酸化为化学反应提供能量 D、底物分子被磷酸化后,空间结构发生变化,活性也被改变
  • 17、初步研究表明,β-AP(β-淀粉样蛋白)沉积是Alzheimer型老年痴呆的主要病理特征。β-AP是由其前体蛋白APP(一种含695个氨基酸的跨膜蛋白)在病理状态下异常加工而成的。APP形成β-AP的过程如图所示。根据上述信息所作的推论错误的是(  )

    A、β-分泌酶起催化作用时消耗水分子 B、一个β-AP分子中至少含有39个肽键 C、β-AP寡聚合物可能引起大脑功能异常 D、用双缩脲试剂检测β-AP会产生紫色反应
  • 18、P物质是一种小分子蛋白质,脑神经释放的P物质能够使人产生痛觉,脑啡肽是一种神经递质,可以镇静、提高痛阈从而调节人体对痛的感觉。研究发现,脑啡肽作用于神经细胞后,神经细胞分泌其它蛋白质的功能不受影响,唯独不能分泌P物质,根据已有知识你认为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
    A、脑啡肽会影响神经细胞内高尔基体的功能 B、脑啡肽会改变神经细胞内遗传物质的结构 C、脑啡肽会阻止含有P物质的囊泡运向质膜 D、脑啡肽会和物质P反应,从而改变P物质的结构
  • 19、如图是细胞的部分结构放大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中填序号或字母,   填中文名称)

       

    (1)、请依次写出结构⑦中d、e、f的名称:
    (2)、绿色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图中的[   ]
    (3)、位于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结构是[   ]。细胞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由[   ]供给。
    (4)、⑥是细胞膜的结构,主要由[   ]和[   ]构成。
    (5)、①~⑥中不属于生物膜系统的是[   ]
    (6)、用含有35S标记的氨基酸的培养基培养动物细胞,该细胞能合成并分泌一种含35S的蛋白质,请写出35S在细胞各结构间移动的先后顺序(用“→”和序号表示):
    (7)、大分子RNA在细胞核中合成后通过(填名称)进入细胞质中。
  • 20、图5中甲、乙是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甲细胞与乙细胞相比,有细胞壁、[   ]、[   ] , 而无
    (2)、甲细胞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有(填序号),不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是(填文字)。
    (3)、如果乙细胞为唾液腺细胞,则与唾液淀粉酶的加工有关的细胞器有(填序号)。
    (4)、如果甲细胞是从一朵红色花瓣上取下的,则决定其花色为红色的物质存在于[   ]内;

    若甲细胞是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则该细胞没有的结构是大液泡和[   ]

上一页 266 267 268 269 270 下一页 跳转